亲眼见沈澜被大浪卷走,裴慎先是茫然了一瞬,只怔怔往前走了几步。

  待他回过神来,意识到沈澜投江自尽了,忽目眦尽裂,心口剧痛,生生呕出血来。

  “爷——”陈松墨惊恐唤道。

  裴慎顾不上他,只发足狂奔,直冲堤上而去。

  身后的陈松墨和林秉忠被唬了一跳,死死拽住他。

  “松手!”裴慎勃然大怒,拼命挣扎。他力道大,一时间两个人都拽不住他。

  陈松墨见状,只冲着愣在原地的平山等人大喊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来帮忙!”

  平山站在长提中段,傻愣愣的望着大浪滔天。闻言,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回身狂奔。

  林秉忠制不住挣扎的裴慎,只连声喊道:“浪太大了!爷!救不回来了!救不回来了!”

  闻言,裴慎竟愣了愣便不再挣扎,只怔怔望着眼前,蒙蒙夜色,滔滔大江,唯浊浪击石,声如雷啸,哪里还有人影呢?

  是了,她不会凫水。若落水,必死无疑。

  裴慎猛地回过神来,厉声道:“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她这般百折不挠之辈,必定是逃了去。说什么不会凫水,当真笑话,不会凫水之辈,胆敢行船数个时辰吗?也不怕跌进河中溺死。

  裴慎根本不信,冷静下来,即刻道:“去调水师来,再使了银钱,去寻胆敢踏潮的健儿,只管叫他们去搜沿江两岸。”

  陈松墨和林秉忠对视一眼,心道爷真是疯了,这么大的浪,夫人一个弱女子,被浪潮卷走,哪里还能活命呢?

  林秉忠到底耿介些,硬着头皮道:“爷,钱塘江连通大海,尸身一冲,只怕是杳无音讯。”

  听他说尸身二字,裴慎神色森冷如刀,目光几欲择人而噬,林秉忠从未见过他这副样子,只觉心惊肉跳。

  裴慎一字一顿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陈松墨和林秉忠没办法,只能听从裴慎命令,一个去调水师,一个去找人,再将人员调动起来,只沿河岸寻找沈澜尸体。

  此时的沈澜已被彭家三兄弟艰难地拉扯上岸。

  四人浑身湿透,瘫在岸上,大口喘息。候在芦苇荡中的玉容匆匆提着蓝布包袱,只将彭三扶起来,哽咽地唤了声三哥。

  心知她担心自己的安危,彭三只拿黑瘦粗粝的大掌握住玉容的手,无声安慰她。

  沈澜勉强挣扎起身,顾不得什么,即刻翻出荷包里,拿油纸包着的三百两银票,递过去道:“多谢四位帮忙。”

  彭三接过荷包,见沈澜转身欲走,急急道:“夫人且慢。”

  沈澜脚步一顿,朗朗月色下,她心头微冷,只笑道:“可还有事?”

  彭三哪里知道沈澜在想什么,他是个老实人,嘴皮子也不笨,奈何没那么利索,只急匆匆道:“有尸体。”

  沈澜一愣,大喜过望,猜测道:“每年钱塘江看潮,被大浪卷走的足有数百人之多。想来你不仅做踏浪、救人的活儿,也会撑船收尸?”

  彭三没料到她这么聪明,一猜就中,即刻点点头。

  玉容替彭三解释道:“八月十二开始看潮,到今日八月十七,三哥光收尸就收了三十余具,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个跟夫人身量身形差不多的,只是年纪大了几岁。三哥私自做主留了下来。”

  沈澜微愣,一时沉默。半晌,方问道:“那具尸体当是有家人的,若她替了我,她家里人寻不到她,只怕要难受。”

  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沈澜只觉酸涩不已。

  听她竟担心这个,玉容一时好笑:“夫人呐,这女尸被三哥捞起来时面孔和半边身子都被礁石撞烂了,还衣衫褴褛的,分明是个丐婆,哪里来的家人?她们这样的人,被官府收了尸体,无人认领,草席都无便扔进乱葬岗,任由野狗分食。还不如替了夫人,死后能风光大葬,还能受尽香火。到了地底下,也不至于被人欺负了去。”

  沈澜长舒一口气,收起自己无用的同情心,即刻道:“尸体在哪里?”

  彭三上前数步,拨开芦苇荡,指了指地上女尸。

  沈澜心知芦苇荡极大,待裴慎寻到这里,必要花上四五日的功夫,届时尸身早已成了巨人观,腐化加爆炸之下,哪里还能认出来是谁呢?只能靠衣物钗环辨认罢了。

  思及此处,沈澜二话不说,脱下身上衣衫,换上玉容包袱里的衣裳。

  彭家三兄弟早已离得远远的,不敢去看。

  玉容一面帮沈澜换衣服,一面笑道:“夫人当年赠我一件衣裳,如今我也赠夫人一件。”

  沈澜想起当年旧事,便笑了笑。昨日善因,今日善果。

  脱下白绫潞绸袖衫,褪去妆花织金襦裙。

  这里扯去宝石璎珞,那里摘下金簪玉钗。

  换上粗粝的青布袄、踏上硌脚的蓝布鞋。富贵荣华,弃如尘土,玉楼金阙,与我何干?

  沈澜望着素月清辉,秋风瑟瑟,又见大江滔滔,奔涌而去,忽潸然泪下。

  钱塘江上潮水阔,今日方知我是我。

  作者有话说:

  最后一句诗是化用自《水浒传》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听潮圆寂的诗。

  原诗为“……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说出来都觉得很离谱,我重温水浒传的时候读到这首诗,忽然想到了一个画面,女主跃入钱塘江,挣脱富贵荣华、枷锁束缚,方得本我,于是有了灵感写这篇文。

  所以我一定要写到这个情节。

  当然,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不该瞎许诺。以后肯定不会了,再次抱歉。

  PS:我明天要请个假,因为这个高潮情节过去了,彻底进入了新的情节,我需要花一天时间理一下后面的大纲。

第73章

  当年七月, 汾河、渭河、黄河决堤, 涉及各省流民十余万。

  八月,陕西澄县王迎祥起义。声势渐浩大, 拥流民军二十万, 席卷山西、陕西、河南三地。朝廷调遣陕西三边总督刘昆平叛,未果。

  十一月,皇帝年约一岁, 高热惊厥, 国丧百日。

  十二月, 益王长子登基为帝,改元康泰。欲鸩杀婉贵妃、林太保、赐死荆王及其二子。

  丙子年一月, 荆王内联婉贵妃,起兵谋逆, 鸩杀益王长子, 遂荆王登基,改元建武。

  同年三月, 淮阳王见状,野心勃勃,内结百莲,外联虏寇,开京都城门,强令荆王禅位,淮阳王登基为帝,改元延熙。

  八月,河南开封徽王、南阳潞王、汝宁崇王等十一位藩王, 侵占大量土地, 中州半地入藩府。

  失地农民武三启起义, 拥流民军二十万,屠戮近万藩王子孙。

  丁丑年三月,浙江、广州、福建等地倭寇再兴。

  同年八月,四川安奢生乱。

  戊寅年四月,云贵土司复叛。

  六月,江西邵和尚起义。

  同月,湖广垸田决堤,洪灾甚巨,水匪严重。

  天下大乱。

  八月秋收,武三启自封荡天将军。十月,攻入京都,斩杀淮阳王,自号大顺,改元昭宁。

  天下震动。

  己卯年一月,南京六部推举湖广武冈岷王继位,改元嘉和。调魏国公裴俭北伐大顺,世子裴慎平叛南方各地。

  此时,距沈澜跳江已三年有余。

  又三年,三月初五,湖广省武昌府。

  恰逢清明,淫雨霏霏,天街湿,行人恸。

  有钱的只在家中宴客,请了乐工百戏作耍,再带着香烛三牲、纸马铺叠的楼阁仆童去祭扫,没钱的也打牙缝里抠出些冥纸去拜拜先祖,以至于武昌城的街上人挤人,俱是往城外去的。

  这般拥挤,裴慎哪里能骑马入城,只管披了蓑衣斗笠,带着七八个亲卫牵马往巡抚府衙而去。

  从平湖门入城,一路往坡子街走,入目所见不是香烛缭绕,就是冥纸正燃。裴慎一时恍惚,想起沁芳来。

  ……六年了。她应当投胎去了罢。

  裴慎的面色像是被纸钱香烛的烟气笼罩着,看不清楚,只是语气冷淡:“传讯回去,叫裴荣照着往年旧例便是。”

  陈松墨即刻应了一声,又难免叹息。打从沁芳姑娘尸身被葬在南京老家的祖坟里,爷唯恐南京那头不上心,年年遣了护卫送银钱回去,只管叫裴府请了高僧将水陆法会开起来,又请了道士做度亡科仪。

  爷从前哪里信这些,如今倒好,道士和尚一起使,只盼着沁芳姑娘能投个好胎。

  陈松墨思及此处,难免又暗叹一声,正欲继续往前走,却见裴慎忽而驻足,只遥遥望着街边檐下。

  那铺子是家江米店,近来多雨,哪里有人买米?掌柜便闲散地坐在柜台后头,看着十余个小童挤在堂中躲雨。

  全是五六岁的年纪,其中两个穿得富贵些,一个拿百索扎了缠髻,还穿着白裤,似模似样地穿了件宝蓝银条纱小道袍。另一个胖墩墩的,头戴双耳金线帽,身穿大红宋锦。

  两人正坐在地上,从身旁放的笸箩里取了野草,只管将自己草茎与对方的别住,再对拉,哪个草茎断了,哪个便输。其余人分站在两人身后,呐喊助威。

  “潮生!使劲啊!使劲!”

  “官僧不要输!”

  有几个还使诈,一个劲儿喊着“沈潮生!你娘来了!你娘来了!”

  沈潮生不为所动,倒是他身后一众玩伴气愤道:“好不要脸!竟然使诈!”,还有几个即刻还以颜色,嚷嚷着“官僧,你爹来了”、“先生来了!”。

  官僧一听,冷哼道:“休要骗我!”语罢,只使出吃奶的劲儿去拽草茎。

  沈潮生看着人不如官僧胖,但他打小营养充沛,力气又大,不似官僧那般全是虚虚的肉,此刻也使出力去拽那草茎。

  啪嗒一声,官僧的草茎断了。

  官僧愣愣的看着手上断成两截的草茎,瞪大眼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大声道:“再来!”

  潮生也笑嘻嘻地爬起来,对着他龇牙咧嘴地做了个鬼脸,趾高气扬道:“你在学堂里背书背不过我,打毛球不如我,斗草也输,我可不来了。”

  他一说话,身后七八个小伙伴纷纷做鬼脸吐舌头,有的还幸灾乐祸地拍手:“官僧输!官僧输!官僧输了还爱哭。”

  气的连同官僧在内的八个小童龇牙咧嘴,有几个性子急的,瞪圆了眼睛就要上来打人,还有几个不服气,嚷嚷着:“斗草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只管叫洞庭湖里的水匪把你们都捉了去!”

  裴慎便是听见水匪二字方才驻足望去的,他刚于四川平叛完,班师回返南京小朝廷时,带着二十万大军途经湖广,接了旨意,要他顺路平了洞庭湖水匪。

  如今看来,一帮五六岁的孩子都知道洞庭湖水匪,可见湖广匪患严重。

  此刻江米铺内浑然不知有人在看他们,官僧气冲冲的,一想起自己背书不好,挨了先生打,如今斗草也输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恶狠狠道:“沈潮生,你这野种克死了爹!现在你娘要成亲了,她也不要你了!”

  裴慎蹙眉,哪家的孩子,好没教养。

  那掌柜原在柜台后笑盈盈坐着,听了这话脸色一沉,沈潮生是他东家少爷,他自然要维护一二,只是这官僧父亲却是武昌知府,绝不能得罪了去。

  掌柜正想站出来和个稀泥,却见潮生嘴角抿得死死的,只盯着官僧,像一只凶狠的小狼。官僧被盯怕了,外强中干道:“你看我干什么!我又没说错!”

  “你胡说什么!”跟在潮生身后的玩伴彭玉气红了脸。

  潮生分明是不高兴了,却敛了神色笑嘻嘻的:“官僧,你输了就骂别人是野种,那你在学堂里背不出书,先生可有骂你是野种?”

  众人嘻嘻哈哈笑起来,官僧气得两颊通红,提起拳头就要冲上来,他身后的几个玩伴也多是哪家知县、经历的哥儿,纷纷攥起拳头往前冲。

  “去拦一拦。”裴慎吩咐道。

  陈松墨一时发怔,不知爷为何突然对几个小儿打架感兴趣,便点了两个长相凶恶的亲卫,想着上去吓一吓这帮小儿便好。

  两个亲卫刚走到门口,却听得沈潮生大喝一声:“胆小鬼!敢不敢跟我出去打!”这铺子是他娘的,可不能打坏了。

  “有什么不敢的!”官僧今年六岁,比沈潮生还大一岁,雄赳赳气昂昂踏出了江米铺的大门。潮生紧随其后,众人簇拥着这两人往外走。

  见要打架,掌柜急坏了,匆匆奔出来,喊着“莫打莫打”,又拿了丝窝虎眼糖、琥珀糖给他们吃。

  潮生和官僧都是富贵出身,哪里稀罕吃糖?独独潮生身后几个玩伴依依不舍地看了几眼琥珀糖。奈何潮生没发话,众人也没上去拿。

  官僧笑话了几句“穷酸”,便理也不理掌柜,只管带着人出了门去,潮生还笑嘻嘻道:“东叔,你可莫告诉我娘。”说罢,也带着人一溜烟跑出门去。

  掌柜苦着个脸,心知潮生这小鬼多难缠,又聪明又顽皮,若违了他的意,只管变着法子整治你。可偏偏夫人才是他东家啊!

  思索再三,掌柜张东到底遣了个伙计去报给东家,只说少爷跟武昌知府之子打起来了。

  潮生刚出门,望见檐下两个大个子站着,脸上还有老大一道疤呢,看着就凶。他一点也不怕生,笑嘻嘻招呼道:“二位叔叔,可要来我家买米?”

  两个亲卫面面相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裴慎。潮生本就机灵,顺着两人的视线,一眼便望见站在街旁的裴慎。

  数匹膘肥体壮的黄骠马,为首的虽蓑衣斗笠,却依稀可见青金瑞麟绸直缀、白玉腰带,云凤四色花锦绶,一看就是个富贵公子。

  潮生见了他,只管在檐下,隔得远远的,招呼道:“这位叔叔若要买米,只管来沈家江米店,”语罢,想起阿娘说的,学舌道:“固始的、光州的、什么地方的米都有。”

  这伶牙俐齿劲儿,倒与沁芳相似。

  想起了沁芳,裴慎再无笑意,只淡淡嘱咐了一句:“休要打架,早些回家去。”语罢,牵着马往前走去。

  外头还下着小雨呢,官僧等在檐下不耐烦了,瞪大眼睛道:“沈潮生,你还打不打了!”

  潮生转头冲他笑了笑,官僧被唬了一跳,刚要张口,忽觉后背一沉。

  “哎呀。”他惊慌之下,大叫一声,却已被人扑在地上,正努力挣扎,好似一只胖乎乎的小乌龟。

  原来是潮生趁着和裴慎说话的时机,遣了比他大几个月的彭玉绕到官僧等人的后面去,使出一招泰山压顶。

  “彭玉,压住他!”沈潮生大喝一声,攥起小拳头冲了上去。身后玩伴喊着“打倒官僧”、“冲啊”,撒丫子冲了上去。

  见官僧被压,他的几个玩伴吱哩哇啦地叫喊着也往外冲。

  两拨人顿时打成了一团。

  裴慎走了几步,听见后头“哎呦哎呦”的叫,还夹杂着小孩子特有的“呜呜呜”的哭声,便回身望去。

  十几个还没桌子腿高的娃娃混战,实在有几分好笑,陈松墨一面好笑,一面又低声道:“爷,可要去拦一拦?”

  裴慎瞥了眼那江米铺,淡淡道:“里头自会有伙计来拦的。”张东已火急火燎地遣了两个壮年伙计出来,想把一群孩子们分开。

  “莫打了!莫打了!”张东急得团团转。

  人群里战况正烈,官僧的玩伴年纪大,潮生的玩伴平日里多在外头野,体力好,两拨人打得不相上下。

  就在此刻,突如其来,不知道从哪个小巷子里冒雨冲出来两个五六岁的小孩,抬着一根拿着米铺子里挑货的扁担,大吼大叫着加入了战局。

  挤在人群里的沈潮生大喊一声:“援兵来了!给我打!”

  混乱间,也不知官僧被谁打了两拳,又疼又气,哇哇大哭。一哭士气就泄了,又听沈潮生喊什么援兵来了,他眼泪稀里哗啦往下掉。

  没过一会儿,沈潮生就带着人把官僧等人通通打哭。

  打完群架的众人模样个个凄惨,沈潮生的一只鞋子不知道被谁踩掉了,脸上也挨了一拳。但他非但不怕,还昂首挺胸进了江米铺,拿走了柜台上的琥珀糖。

  等他出了门,立在阶上,仿着他娘的语气道:“此战大家都有功劳,人人都有赏。”说罢,一颗一颗分给自己手下的小弟们。

  众玩伴欢欣鼓舞地吃糖。有些是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了几回糖,真心稀罕。有些却是打了胜仗,得意扬扬的把糖在官僧等人面前晃了晃,方才一口塞进嘴里。

  见众人吃完了糖,潮生又道:“彭玉先压住了官僧,记头功,多拿五颗,大家服不服?”

  “服!”七八个玩伴众口一词道。

  彭玉美滋滋地接过五颗糖。却听见潮生又道:“小七和栓子扛了扁担来帮我们,也记功,服不服?”

  众人又大声应下。

  见潮生这般行径,裴慎看得发笑,难免称赞道:“果真是个伶牙俐齿的狡童。”不仅知道擒贼先擒王,还会派人抢占先机,甚至还知道要留一支偏师作奇兵。这也就罢了,打完了仗,竟然还会赏罚分明。

  倒是个可塑之才。

  他原想着问问这孩子是哪家的,只是转念一想,不过五六岁小童罢了,焉知未来如何呢?便收了这心思。

  见胜负已分,街面上人也少了些,裴慎便温声道:“快些赶路罢。”语罢,带着众亲卫策马离去。

  裴慎觉得好笑,掌柜张东却只觉心惊肉跳,东家少爷把武昌知府的独子给打哭了!

  “我的少爷哎!赶紧撒手罢!”张东慌急慌忙地想把潮生抱起来,余光却瞥见街头有一辆油壁车徐徐行来。

  张东松了口气,提醒道:“少爷快看,必是夫人来了。”

  沈潮生远远望去,顿时愁眉苦脸,只觉口中琥珀糖都不甜了。

  此刻裴慎打马疾驰,匆匆而过。却望见前面有辆油壁车,难免恍惚。

  当年他与沁芳顽笑,说什么郎骑青骢马,妾乘油璧车……思及此处,裴慎心下微涩,只觉满腹怅惘。

  他拨转马头,再不看那油壁车,只管往前疾驰而去。

  沈澜坐在马车里,半倚着引枕,闭目养神。听得外头似有马蹄哒哒声,也没在意。

  过了一会儿,马车便在江米店前停下。

  潮生再无半点侥幸心理,他一只鞋掉了,白布袜踩得湿哒哒的,脸上也挨了一拳,看起来就可怜兮兮,偏他还嫌不够,偷偷觑着马车,清清嗓子道:“你们自己文章背不过我,就来打我。以后还敢不敢了?”

  官僧生怕再挨打,摇摇头。

  “还敢不敢带着我逃课了?”

  众人一愣,心说不是你先逃的吗?

  “问你们呢?还敢不敢带我逃课了!”

  几个打架打输了的哪里敢点头,纷纷道:”不敢了,不敢了。”

  潮生还想再问,却发现马车里半点动静都无,心虚之下挥挥手:“都散了罢。”

  官僧两泡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七八个孩子呜呜咽咽,一瘸一拐地往外走。潮生的玩伴见状,也带着糖一哄而散。

  沈澜睁眼,便见车帘被掀开,是潮生吭哧吭哧爬上来。

  他鬼精鬼精的,先偷觑了一眼沈澜,见她脸色寻常,看不出生气与否,就缩在马车角落,还把沾了雨水,湿答答的白布袜露在外头,又把挨了一拳的小脸对着她。

  见状,沈澜轻哼一声,慢条斯理道:“是哪只泼猴来了?”

  潮生可怜兮兮的,小声道:“不是泼猴,是潮生呀。”

  作者有话说:

  1. 斗草是明代清明节习俗。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就是红楼梦里香菱和芳官等人斗草的模式,有点像报草名,谁采的花草多、知道的花草名字多,谁就赢。武斗就是这章描写的对拉草茎,谁的草先断,谁先输。

  此外,明代仇英还画过《汉宫春晓图》,里头就有斗草的场景。

  此外,明代有打毛球的游戏,有点像现在打高尔夫。

  ——以上均出自《金.瓶.梅风俗谭》

  2. 江米店和大米行都是明代买卖米粮的地方——《明代社会生活史》

  3. 明代有给自家孩子取名字叫“和尚”、“官僧”、“行者”、“道生”这种跟佛道沾边的大名或者乳名。

  明代还会有把孩子寄托给大树,于是取名叫“木生”的。——《明代社会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