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将他右手拉起,轻缓地替他按摩起来。

  她的指尖瘦硬有力,在他的关节和指腹处反复摩挲,让他紧绷的肌肉渐渐地松弛下来。

  “习惯了就好啦,我五六岁时开始练手,也是拿不住筷子穿不上衣服,有时候晚上痛得躺在床上揉着自己的手一直哭……”她专注地替他按摩揉搓着,随口说着,“那时候我不懂,也没人替我按摩保养,所以后来手太疲倦了,有一次训练时忽然麻痹,然后——”

  她略微侧了侧自己的右掌,给他看掌沿一条细细的伤疤:“缩手不及,差点这只手掌就被要削掉半截。幸好当时公子在我身边,及时替我拨开了那一刀,不然的话,可能我这辈子就完蛋了……”

  公子。

  他是她的奴仆,而她还有一个称之为公子的男人。

  所以他现在,是人下人?

  朱聿恒缩回了自己的手,屈伸了几下自己的手指,声音冷硬:“差不多,可以了。”

  “可以了就用早膳吧?我要喝红枣小米粥……唔,估计你不会,那就替我去长松楼买吧,顺便带几个油炸烩……”

  话音未落,朱聿恒瞥了她一眼,又抬起手,拍了两下掌。

  卓晏穿着当下最时兴的金竹叶纹越罗窄身碧衫,提着个食盒,笑嘻嘻地出现在院门口:“提督大人,阿南姑娘,早啊。”

  将食盒放在院子中的石桌上,卓晏行云流水般端出里面一碟碟的肉饼、花卷、馒头、油炸烩、豌豆糕,又从最下层捧出小米粥、红豆汤、桂花藕粉、银耳羹,一边说,“我把杭州最有名的几家面点厨子都拉过来了,全都刚出锅的。”

  阿南毫不犹豫就坐在了桌子前:“阿言,帮我盛碗银耳羹。”

  “阿……阿琰?”听到她这样叫皇太孙殿下,卓晏顿时就呆住了。他看看阿南,又一回头看见朱聿恒正黑着脸去盛羹,赶紧凑上去帮他弄。

  两个养尊处优的男人手忙脚乱,差点打翻了食盒。

  阿南捏着个豌豆糕吃着,笑眯眯地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们。

  这个花街柳巷风流无限的卓晏,全身上下写满“荣华富贵”四个字又怎么样,还不是得一大早赶来拍马屁,给他的顶头上司宋言纪兼上司的主人——她——送早点。

  同理,宋言纪这位神机营内臣提督,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又怎么样,还不是签下了卖身契,乖乖当起了她的奴仆。

  一想到这里,阿南觉得自己简直叱咤风云,无敌霸气。

  等到屋内静下来,阿南喝了两口粥,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早晨,似乎有点太寂静了。

  “不对啊,这个时候,前院的孩子早该出来闹腾了啊,后院的阿婆也该开始呼鸡喝狗了……”阿南抬眼看向朱聿恒,“你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朱聿恒没有起身,只平淡道:“清走了。”

  阿南皱眉:“清走了?什么意思?”

  卓晏指指桌上的餐点:“不然我怎么能把那些厨子拉到对门,随时送来呢?”

  阿南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站起身蹬蹬蹬走到门口,左右一打望。

  周围一片安静,薄薄的晨雾笼罩在粉墙黛瓦的巷子内,别说左右街坊了,连路上行人都了无踪迹。

  她气极,回头对着朱聿恒冷笑:“看不出来,官儿不大,架子不小呀,敢情你待哪儿过夜,哪儿就要清这么大的场子?你又没胡子,搞什么御驾出巡?”

  卓晏清楚地看到,皇太孙殿下额角的青筋,跳了起来。

  他赶紧赔笑打圆场:“阿南姑娘,你这可就错怪我们提督大人了,这可是圣上金口玉言吩咐的。毕竟圣上对提督大人极为珍视,兄弟们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谨慎着点……”

  阿南心下一转,就知道是因为昨晚娄万侵入屋内的事情,让他们干脆把所有人都连夜赶走了。

  她气呼呼地瞪着朱聿恒:“把他们叫回来!”

  “朝廷法度,谁能擅改?你关心你的邻居,我也得顾惜我的下属,若不按照制度来,若有万一,一干人都逃不脱干系。”朱聿恒将手中碗搁下,又取过茶漱了口,见她有按捺不住的迹象,才开口道,“但你可以换个地方居住,这样左右街坊也可安生,如何?”

  阿南斜睨了他一眼:“换就换,但地方要我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聿恒一抬手,示意她自便。

  阿南转念一想,又犯了难:“对了,你们神机营还在追捕我!”

  “已下令撤销了。”

  “那你记得把我的蜻蜓早点还给我,我上次丢在困楼里了。”

  朱聿恒顿了顿,睁眼说瞎话:“我让人找找。”

  “不许丢了啊,那东西对我很重要的。”阿南说着,郁闷地鼓起腮帮子,掰着手指头开始盘算,“去哪儿能找到一个又清净又不与世隔绝,又不需要你那些护卫清场,又能随时出门逛逛,靠近街衢市集的呢……”

  朱聿恒好整以暇,只静静喝茶,任由她盘算。

  一旁卓晏见她想了半天没头绪,便在旁边出声道:“要不……我给你们提供个住处?”

  “咦?你有这样的好地方吗?”

  “有啊,太有了!那绝对是个符合阿南姑娘你所有要求,十全十美的好地方!”

  好地方就在西湖以北,宝石山上。

  夏日朝阳照在山上,宝石流霞,光彩夺目。头顶的参天古木之中,时而传来鸟鸣一二声,更显幽静。

  阿南回头望去,后方安安静静,并不见人,也不知道跟随朱聿恒的那些人,如何能隐藏得这么好。

  卓晏一边带着他们往葛岭走,一边介绍:“我娘姓葛,自东晋以来,族人们世代在此处聚居。因此我爹帮她在这边寻了块地,建了宅院时常来住住,让她不必再怀念故土。”

  阿南问:“难道你娘是葛玄的后人?”

  “对,我娘一族都擅长岐黄、丹方、火、药之术,人才济济,只是可惜啊……”卓晏偷瞥一眼朱聿恒,见他神情无异,才说,“二十年前,葛家有个旁支获罪,那一族被诛,其余族中男女老幼全部流放,至死不得归故土……所以我娘也就是常来这边住住,感念一下年幼时光而已。”

  阿南忙问:“这么说,你娘应该也承继了家学?”

  卓晏抓抓后脑勺,说:“这……没有吧,毕竟我从小到大,别说见我娘弄什么岐黄丹药了,她根本不和人来往的,独住一院,除非年节大事,不然连房门都不出。”

  阿南生性跳脱,对此感觉不可思议:“二十年不出门?要是我,闷都闷死了!”

  “是啊,可也没办法……”卓晏说着,一抬头看见前方树丛掩映间的高墙,忙道,“到了到了,不过见到了我娘,请你们一定要淡定,不要惊讶啊。”

  阿南觉得自己淡定不了。

  她万万没想到,卓晏的母亲,居然是个大夏天闷在屋内,还要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的女人。

  是的,她脸上蒙着厚厚的面纱,怀中抱着一只黄白相间的猫儿,坐姿娇弱,说话嗓音缓慢轻细,十分柔媚:“二位贵客光临,我无法出门相迎,真是怠慢了,还请见谅。”

  阿南缩在椅子上,看着卓夫人脸上厚重的黑纱,觉得自己真是找不出话题和这样的人说话。

  幸好朱聿恒小时候对这位奇怪的卓夫人就有印象,因此倒还寒暄了几句。

  卓晏也没敢向母亲介绍这就是长大了的皇太孙殿下,只说是自己的朋友,来家中借宿几日。

  卓夫人也不以为意,毕竟儿子交友广阔,带朋友回家借宿是常事。她似乎身体很差,说不了几句话就困乏了,吩咐身边的桑婆婆带着个叫桂姐儿的丫鬟,去收拾桂香阁待客。

  跟着桑婆婆出去后,阿南才松了口气,悄悄问卓晏:“阿晏,你娘的脸,怎么了?”

  卓晏叹了口气,说:“我娘年少时不幸遭遇火灾毁容了,因怕吓到别人,因此每日戴着面纱,平常轻易也不肯见人。”

  “火灾?”

  “是啊,我爹当年从杭州迎娶我娘去顺天时,投宿在徐州驿站,谁知那一夜突发大火,烧死了不少人。我爹将我娘从火中救出时,我娘已经被大火烧毁了容颜,据说十分狰狞恐怖,因此只能常年戴着面纱,以免惊吓到旁人。”

  “这样啊……”阿南不由得感叹,“你爹真是个好男人,迎亲时他们还没拜堂成亲吧,但你娘都毁容了,他也没舍弃她。”

  卓晏提起这个,简直满脸崇拜:“我爹确实!成亲二十多年,我爹别说纳妾了,根本就不朝别的女人多看一眼的,和我娘特别恩爱!”

  你爹那么专一痴情,怎么儿子却是个天下闻名的花花公子。阿南看着卓晏笑而不语,心想,真是不肖子孙。

第24章 海客瀛洲(1)

  卓晏家的院子叫“乐赏园”。因为建在山间,为了安全所以院墙既高又厚,确实是卓晏那位应天都指挥使父亲的风格。

  阿南和朱聿恒住的桂香阁靠近花园,阿南进门时,一抬头看见匾额上的花纹,便停下了脚步,眯起眼睛打量着。

  卓晏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说:“这是杭州这边的老师傅特意给弄的,说这是葛家的标志,他们当年给葛家修宗祠时,葛家给过纹样。”

  阿南端详着上面的四翅飞虫,笑道:“对哦,葛家是用蜉蝣做为标志的。”

  毕竟,世人都爱富贵吉利、久而弥坚之物,很少人家会用这朝生暮死、虚浮渺杳的虫子。

  卓晏则诧异不已,问阿南:“咦,你一眼就认出是蜉蝣?我刚看见时,和别人一样都以为是蜻蜓呢。不过我娘住进来之后,从没注意过这个纹饰,我也把这茬忘了。现在看来,工匠们的马屁算是拍到马腿上了。”

  “确实很像,所以往往会有人将蜻蜓认成蜉蝣。”阿南说着,笑微微地瞥了朱聿恒一眼。

  朱聿恒瞥了蜉蝣一眼,依旧面无表情。

  桂香阁临水而建,水风吹来肌体清凉。

  用过了中饭,阿南与朱聿恒坐在池边乘凉。阿南从包袱中摸出几根钢圈,又做起她那奇怪的圈环来。

  做两下,她尝试着拉几下,又皱皱眉,把新装上的一个圆环给卸掉了,拉成椭圆之后,再度连接上去。

  朱聿恒掷着骰子练手,看着她做这个古怪的圈环,在心中猜测了许久,终于开口问她:“那是什么?”

  她拎着圈环叮叮当当抖了两下,说:“岐中易,和九连环差不多,你要试试吗?”

  他瞥着她手中这个由十二个圈环勾连相接的岐中易,问:“原来你喜欢做这个?”

  “谈不上喜欢。不过,公子喜欢玩岐中易,所以我闲着没事,就会给他做几个。”

  公子。这么频繁被提起,当然是她心心念念的人。

  提到这个人时,她那神情,似乎要将对方捧在掌心中、刻入脑海里、奉在心尖上。

  朱聿恒别开脸,懒得与她聊这个心心念念的公子。

  她笑眯眯地将最后一个圈环扣入其中,然后交到他手里,说:“而这个岐中易呢,则是我专门为你做的。”

  他诧异地看她一眼,慢慢伸手拿了过来。

  “这一副岐中易,名叫‘十二天宫’,没有特殊的手法是解不开的,你可以试着用我教你的动作配合缠解,做一些平时绝不可能做的动作来训练自己的手,等到习惯成自然,你也就练会这些手法了。”她按拢他的手指,示意他如何移动,如何做解环的手势,“好好拿去锻炼手指吧。”

  夏日午后,她的手按在他的手背上,带着微微沁凉感,而他们靠在一起的肩膀,也自然而然地碰撞在了一起。

  朱聿恒不自然地挪了挪肩膀,垂眼看着手上岐中易,顿了片刻,终于动手解了起来。

  正如她所言,这个岐中易确实需要特殊手法才能解开。环扣的间隔设置得刁钻无比,手指要竭力摆出奇怪的姿势,或曲或折,或弯或张,才能顺利将那些环挪移或脱出。

  “除了锻炼你手指的灵活性外,你还要多考虑考虑怎么才能解开它。只要你的手和计算能力相连配合,这岐中易对你就应该不难。”阿南蜷起双脚,靠在椅背上,撑着下巴看着他的手。

  他是个一学就会的人,纤长白皙的手指,以她刚刚教的动作穿插拆解十二天宫,动作往往出人意表,似乎完全无视关节和筋络的束缚。

  阿南满意地笑了。

  周围无人,她随意地问正在练手的朱聿恒:“阿言,对你来说,蜻蜓比较重要,还是蜉蝣呀?”

  朱聿恒正在解的手略略一顿,抬眼看她:“什么?”

  “别装了,我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阿南似笑非笑地半躺在椅子上睨着他,“你追查我的蜻蜓,同时也在关注葛家的蜉蝣,而且葛家擅长丹方火、药,他娘又是葛家唯一有可能出手作案的人。所以是你安排卓晏回到杭州的,甚至我们要换地方住,也是你故意给他机会,让他邀请你到乐赏园来,好趁机调查葛家的事情,对不对?”

  朱聿恒没想到她如此敏锐,没有反驳,只说道:“有些事,不让他知晓亦是为他着想。”

  “是么?我看卓晏对你挺讲义气的,而你为了查案,连他都可以算计?”阿南曲起手臂,将头靠在手肘上,那双猫一样的眸子亮得逼人,盯着他时,似乎可以摄取面前人的心魄。

  朱聿恒垂下眼睫,将十二天宫轻扣在面前石桌上:“我有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必须的理由,连情谊都不管了,”阿南嗤笑一声,问,“难道不查清三大殿起火的案子,你就会死?”

  他睫毛微微一颤,看着她的目光陡然波动。

  “真的会死?”阿南看出他眉心难掩的阴翳,皱起眉头,“大家不都说皇帝对你很宠信吗?难道找不出凶手的话,他会处置你?”

  她这简单的询问,却让他久久无法回答。

  要处置他的,并不是他的祖父,甚至不是任何人。

  其实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究竟一步步走近他的死亡,从何而来。

  “还真是伴君如伴虎啊。”阿南默认了他若不查清此事,便会被皇帝处死。不无同情地拍拍他的背脊,她朗声道,“怕什么!不就是三大殿起火案么?你现在是我的人了,说来给我听听,我就不信这世上有做不到的事情、查不清的案子!”

  而朱聿恒抿唇沉默片刻,盯着她道:“若你真想帮我,那就告诉我,你把另一只蜻蜓,送给了谁?”

  阿南笑道:“你是主子还是我是主子?问题是我先问的还是你先问的?再说我送出去的蜻蜓,又关你什么事?”

  朱聿恒静静盯着她,说:“送给了,你那个公子。”

  阿南错愕地看着他,差点脱口而出问他怎么知道的,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怎么不怀疑我,反而怀疑我家公子?”

  朱聿恒不管她如何回避,只直截了当切入:“是,还是不是?”

  “是。但就算我送给公子的蜻蜓出现在三大殿火中,也不代表什么,他当时不在顺天,不可能潜入宫中。”阿南斩钉截铁,以不容置疑的神色道,“你把当晚的情况详细说给我听听,或许我能帮你探寻究竟,好洗脱我家公子的嫌疑。”

  朱聿恒望着她,迟疑间,一时缄默。

  这个鬼神般妖异莫测的女子,此时坐在他的面前,蒙着头顶树梢的淡淡浅碧光彩,令人感觉无比恬静。

  这格格不入的冲突感,就像她明明该是危险万分的妖女刺客,却又在他潜入她家的时候,收住了即将划开他咽喉的那一道流光。

  还有,在黄河激浪之中,她既然能摧垮他们所有的努力,酿成千里洪灾,又为什么要将他救起,并且不留任何痕迹地离去?

  他至今也未能摸清来历与底细的这个阿南,他真的能将一切,和盘托出,托付给她吗?

  见他迟迟不肯开口,阿南撅起嘴,不满道:“小气鬼,明明签了卖身契,却什么都瞒着我!你卖身不卖心!”

  卖身不卖心……

  这个女人,究竟能不能正经点啊?

  朱聿恒别开头,忽然觉得自己刚刚对她的思量,全都成了笑话。

  “不说就不说,憋死你。”阿南走到楼梯上,又旋身对他说道,“我午睡去了,你想通了来找我——记住啊,你不跟我掏心窝子,我可懒得帮你呢。”

  望着阿南消失的楼梯口,朱聿恒不由捏紧了手里岐中易。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卓晏来了,看着二层阁楼欲言又止。

  朱聿恒知道他的意思,示意他随自己走出院子。

  “是殿下要我们打探的人,行踪已经确定了。”卓晏随着朱聿恒往外走,低声说道。

  朱聿恒的脚步顿了顿,问:“阿南的……公子?”

  “是。他在灵隐寺后山的定光殿做法事,今天正是最后一天。”

  只沉吟了片刻,朱聿恒便道:“去灵隐。”

  下了宝石山,早有快马在等待。

  沿着西湖岸一路向西南而行,夹道都是参天古木,风生阴凉。偶尔有山花在深绿浅绿间一闪而过,颜色鲜亮。

  卓晏骑马随行,走了一段,却见朱聿恒放缓了马步,似乎有话要问他,但又许久不开口。

  他不开口,卓晏就只能先开口聊些闲话了:“殿下,属下有一事……不知当不当问。”

  朱聿恒将目光转向了他。

  卓晏硬着头皮,迎着他的目光说:“属下觉得,您要是看上了阿南姑娘的话,不如直接对她坦白身份。如今这般白龙鱼服,似乎妨碍殿下行事,束手束脚的,再说……”

  “你想多了。”他冷冷打断卓晏的话。

  卓晏尴尬地挠挠头,心说你跟她回家,和她同宿,她喊你小名“阿琰”,你还为了她神思不属,结果居然说我想多了?

  不过既然殿下这么说,他也只能附和道:“是,我也觉的不可能……虽然吧她挺迷人的……”

  朱聿恒神情冷漠,听若不闻。

  卓晏赶紧闭了嘴,准备勒马退后两步时,忽然听到朱聿恒又开了口,问:“哪里?”

  “啊?”卓晏有点诧异,“什么哪里?”

  朱聿恒依旧看着前方的道路,只有声音低喑:“我是问你,她……哪里迷人了?”

  “哦,这个么……”因为殿下说自己对阿南没兴趣,卓晏轻拍额头想了一下,便也放开了说,“虽然阿南姑娘挺古怪的,大大咧咧的模样,软趴趴的姿态,没个正经的。但是她往椅子里一窝,缩起肩膀懒洋洋地瘫着,眼睛又大又亮,看着就像我娘养的那些猫,忍不住就想顺一顺她的毛,感觉心里格外舒坦……”

  听着他的形容,朱聿恒忍不住“哼”了一声。

  迷人。是这样吗?

  明明想要说出奚落的话,但一瞬间他就想起,那一夜她抬起手让蜻蜓停在掌心时,火光隐约照亮出的,她的容颜。

  她的眼睛,亮得似浸在寒月光华之中的琉璃珠子,目光落在他身上时,似乎连周围的火光都被压了下去。

  在那一瞬间,他是真的很想知道她锐利目光背后的世界。想知道她漫不经心笑容后面的过往,更想知道她那慵懒身姿形成的缘由。

  但,这念头只笼罩了他一瞬间,随即,便被他狠狠挥开了。

  命运如此残酷,死亡的阴影早已降临到他的身上。她是否迷人,她过往的痕迹,她所寻求的东西,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他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回归到自己天定的命运轨迹上,不负父母、祖父、朝廷和天下的期待。

  卓晏毫无察觉,只问:“殿下,您认为呢?她是不是挺像一只猫的?”

  “我对猫,没有兴趣。”他语调越发冰冷,“对她,也没有。”

  卓晏缩了缩头,不敢再说话。

第25章 海客瀛洲(2)

  灵隐禅寺是千年古刹,山寺幽深,隐在森森夏木之中,每日香客络绎不绝。

  朱聿恒与卓晏等人随香客入寺,先去觉皇殿上香,大殿上还悬挂着南宋理宗皇帝御笔亲书的“妙庄严域”金匾。菩萨金身都是近年刚刚塑就,金漆颇新,宝相庄严。

  捐了香油钱后,几人直往后山定光殿而去。

  定光殿内供奉的自然是过去佛定光如来。后山寂静空灵,少人行经,韦杭之和诸葛嘉等候在山道下的黄墙边,以防有来往闲人接近山道。

  朱聿恒带着卓晏沿青石台阶而上,只觉得肩上簌簌轻声,落了几片殷红的石榴花瓣。

  他拂去肩上花朵,抬头看去,只见夹道的石榴正在开花,如殷红的胭脂点缀在树梢,在这样浓烈的夏日午后,开得比日头还要灼热。

  石阶尽头,是开启的殿门。

  弥漫的花朵一直烧到殿前,花阴下,有个年轻男子伏案持管,坐在树下写着字。身后角落中,站着两个侍从模样的人。

  朱漆斑驳的殿门,无风自落的红花,隐约像是血色的痕迹。朱聿恒驻足在门外,目光落在花树下那个男子的身上。

  他约有二十五六岁模样,即使独坐时也保持着挺拔端整的仪容。

  他一身素衣,俯着头抄写经书,全身毫无修饰,只有右手上一个银白色的扳指发着素淡的微光,整个人有种水墨般雅致深远的韵味。

  清静的佛门,妖艳无格的落花,不染尘埃的男人。

  矛盾又混乱的尘世,因为他的存在,调和成了安静祥和。

  那人感觉到了有人进来,于是,在零星落花之间,抬起头来,远远望了他们一眼。

  他唇色很淡,浓黑的头发与浓黑的眉眼衬着过白的肌肤,俨然似画中人,让人心向往之,不忍亵渎。

  卓晏看看朱聿恒,又看看这位海客,心想,这两人真是一时瑜亮,能在这样的地方相逢,也真是缘分。

  朱聿恒站在灼灼欲燃的石榴树下,向那人遥遥一点头,当作致意。

  而对方也搁下了手中的笔,收好了案上正在抄的那些纸页,站起身向他们一拱手。而就在此时,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抱着经书从殿内出来,一看见他们,就上来阻拦说:“不许进来,我们在这边有事呢!”

  他一开口说话,朱聿恒立时认出来,这正是在黄河边,在他昏沉之际与阿南说话的少年。当时阿南好像叫他司鹫。

  海客开口说道:“二位兄台,在下正于此处为亡人抄经超度,因恐八字冲撞,不便有陌生人来往,请勿踏入其中。”

  他眉眼柔和,声音也低沉温厚,虽然是拒绝之语,也让人入耳舒服。

  卓晏不等朱聿恒示下,自觉地出头当恶人,问:“我听你口音似乎是应天的,为什么要特地到杭州来祭奠啊?应天府的大报恩寺不是更有名么?”

  司鹫扬了扬眉,正要说什么,男人抬手止住了他,温和对卓晏道:“报恩寺琉璃塔尚未修建完毕,并无这边清静。”

  “对哦,这倒也是。”卓晏回头看看朱聿恒。而朱聿恒只不动声色地向那男人一拱手,说:“既然如此,打扰了。”

  “请便。”对方和气地应了,微微颔首致礼。

  他重回案前坐下,整理自己刚刚所写的祭文,神情沉静如水,仿佛这个尘世予他没有任何影响。

  卓晏有点不甘心,站在门外,伸长脑袋想去看他在写什么。

  而他已经将手中所写的祭文放入旁边香炉之中,焚烧祭祀。

  司鹫警觉地盯着卓晏,颇有鄙视之意。

  卓晏吐吐舌头,见朱聿恒已经转身离开了,赶紧快步跟上,低声对他说:“这人玉树临风彬彬有礼的,感觉不像是什么坏人啊。”

  朱聿恒没说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位陌生的海客,确实是个令人一见可亲的人物。

  可惜,他是阿南口口声声心心念念的那个公子。

  在见面之前,他设想过无数次,这个令阿南死心塌地、心心念念的公子,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却未曾料想到,竟是这样一个不染凡俗的神仙人物。

  就在二人刚走下两步台阶时,骤然间乱风乍起。夹道的花树簌簌落下大堆细碎花瓣,全都倾泻在他们身上。

  只听到司鹫“啊”了一声,朱聿恒回头看向后方。几片尚未烧完的纸张被狂风吹起,散落半天,零落如雪片。

  有一张残纸飘过面前,朱聿恒伸手抓住,看见那上面的字迹,如写字的人一样清逸隽秀——

  ……葬将士之残躯;以幽州之雷火为灯,安不归之魂魄;供黄河之弱水为引,溯往昔之恩怨

  这祭文烧得只剩这些,但这寥寥几行,让朱聿恒的眼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这字迹,他永远铭刻在心,一眼便可认出。

  南方之南,星之璨璨。

  他从那只蜻蜓中发现的纸卷,即使已经残破,依然能清晰地揭示出,这是同一个人的字迹。

  而,令他呼吸为之停滞的,是那 “幽州之雷火、黄河之弱水”。

  这不是祭奠亡魂的诔文。

  这是顺天那场差点葬送了他与祖父的大火;是令万千百姓流离失所的黄河怒潮。

  一瞬间,有灼热的血冲上他的额头,让他眼前这清拔飘逸的字,仿佛都似扭曲起来。

  而卓晏则凑上来看了看,笑道:“这字真不错,配得上那张脸。”

  被他的声音拉回现实,朱聿恒竭力放缓呼吸,压住自己微颤的手,也压住了自己即将外泄的激怒。

  自小在朝堂顶端耳濡目染,他调整外表情绪何等迅速,不动声色地拿着这张纸转过身,交给追出来的司鹫,一面看了看里面的男人,以最寻常不过的语调说道:“兄台的字清拔隽永,颇得右军韵味。”

  “过奖了。”对方眉眼疏淡,随口回答。

  朱聿恒不再多说什么,沿着青石台阶,一步步走下去。

  一直守候在下面的诸葛嘉与韦杭之跟上了他,踏着满地的石榴花,走出重重佛殿。

  就在出山门之时,朱聿恒看了侍立在旁的韦杭之一眼。

  韦杭之会意,转过身对着后方本应空无一人的道边,指指后山,又收拢五指,做了个擒拿的手势。

  虽然阿南在黄河边救了他,可如今看来,顺天的大火与黄河决堤的惨祸,与她那个公子,绝对脱不了干系。

  朱聿恒直上飞来峰,过翠微亭,绕冷泉,于千百佛像洞窟之上,遥望对面灵隐定光殿。

  卓晏气喘吁吁跑来,禀报道:“打起来了打起来了!本来嘉嘉……诸葛提督不想惊扰佛门清静,因此只出动了四个差役前去拿人,谁知那个海客竟敢拒捕。差役们强行锁拿,结果被丢出了殿门。现下诸葛提督已亲自领队,前去捉拿那个海客了!”

  身后的韦杭之给他送上一具千里望(注1),让他可以精确地看到对面的情形。

  翠竹林中,石榴花下,佛殿之前,激战正酣。

  神机营士兵都是青蓝布甲,诸葛嘉这个狠人,连佛门圣地都不肯留情,此时定光殿的黄墙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两排持棍的士卒鱼贯自诸葛嘉身后奔出,分成左右两股旋转着汇聚,将中间的素衣公子及其下人团团围拢在佛殿之前。

  碧绿的竹林如沧海,青甲的士卒如怒涛,片刻间,那边四人已经被围拢在包围圈中,所有的棍头都直指向他们,不但将所有他们可以逃脱的角度全部封死,甚至连他们要找一个可供反击的角度都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