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骂谁?”警员怒了,“你他妈嘴巴干净点。”
刘向明举起相机挑衅般地拍个不停,终于警员控制不住自己了,一个耳光挥了上去,另外一只手顺势锁住了刘向明的喉咙,一把将他抵到墙角,接着便去抢夺照相机,照相机是记者的生命、记者的武器,刘向明虽然喉咙被锁,兀自奋力抵抗,可他哪儿是两个警察的对手?张剑南观战一会儿,便上前帮忙抢走了相机,删除了刚才拍到的画面,这才把相机还给刘向明。可是刘向明却不依不挠,拿起相机继续往里冲。
张剑南从来没见过这号人,一挥手说道:“铐起来。”
警员立即上前,迅速制服了刘向明,一把手铐铐住了他。
刘向明曾经采访过无数次的突发事件,没有一次能顺顺利利地抵达事发现场的,不是警察就是保安,总是会想尽各种办法把记者挡在外面不让靠近,为这种事,刘向明多次跟警方起过冲突。这次下车采访之前他就知道不会很顺利,于是安排实习生不要跟他一起,而是要他站在马路对面,隐身在一棵树下拿着照相机等待着。而他被警察堵截、锁喉、抢相机、删照片的场面,全被实习生拍了下来。
刘向明被铐住之后,也不折腾了,安安静静地坐在警车里,他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全市各路媒体都纷纷赶到了,实习生第一时间向报社反映了情况,报社采访部主任义愤填膺,觉得不把这事闹大,对不起刘向明,于是不再抱着抢独家的念头,而是向全市媒体求援!
张剑南这下糗大了!
他又招呼来几个警员值守,自己带着刚才那个警员撤了,撤之前,把刘向明的手铐给取了。
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都是他的光辉形象,他正在抢夺相机!他百思不得其解,这照片从哪儿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话一点不假。
新闻报道了,这还不算完。《顺宁快报》报社领导协同顺宁市记者协会的会长找到了顺宁市公安局,投诉张剑南越权殴打记者、抢夺相机、阻挠采访、扣押记者的行径。公安局长当面道歉表示会严肃处理,然后等兴师问罪的人走了之后,把张剑南一个电话叫来了。
对张剑南来说,局长还算是个讲理的人,他说张剑南的工作方法是不对的,但是原则是对的。救火现场,哪能让记者进去弄得乱哄哄的?但是检讨还是要写的,因为媒体是得罪不起的。
乔昭宁嘿嘿一笑,说道:“其实,记者拍摄也不会给你们添乱吧?”
张剑南说道:“每行都有每行的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像我们警察,在遇到这种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下,当然不能允许任何人靠近现场,记者自然也不例外。”
何旋说道:“可是,采访是我们记者的天职。”
苏镜说道:“天职在规则面前,还是要遵守的。”
何旋不服气,说道:“我就觉得你们是在滥用权力。”
苏镜却不着恼,问道:“我问你,像救火那种事情,必须争分夺秒,如果把你们记者放进去,消防队员跑起来还要躲着你们,你说会不会耽误时间?是救火重要,还是你们的采访重要?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重要,还是你们的订阅量收视率重要?”
几句话说得何旋哑巴了,乔昭宁嘿嘿笑道:“哎呀,苏警官教训的是,何旋就是太不懂事了!”
一句话,又把沉重的气氛搞活络了。
6、话语权滑向媒体暴力
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几个医生推着刘向明走了出来,一群同事纷纷围拢过来,医生连忙示意大伙不要吵,要让病人安心休息。苏镜也在这群人里面,他本来想亲自问刘向明几个问题,但是刘向明还在昏迷着,他只好派了两个民警看护着,自己离开了医院。
从刘向明身上取出的凶器,正是宽五厘米单面开刃的匕首,跟其他四个死者身上的留下的伤口吻合。
等待的时候,苏镜跟刘向明的每个同事都聊过了,一个立体的记者形象渐渐在他心中成形了。
刘向明,二十九岁,有女朋友。他大学一毕业就到《顺宁快报》工作,一直干到现在,领导对他非常满意,认为他干活有冲劲,肯卖力,而且拍的照片都不落窠臼很有想法。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很痛苦很伤心,但是想到大灾之后有大疫,很多记者还是不敢主动请缨前往四川采访,但是刘向明第一个站了出来,说要去四川采访。当时震中映秀已经封路,只准出不准进,但是刘向明背着几包方便面、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就上路了,他翻山越岭,徒步走到了映秀,发回了一系列感动人心的图片。
同事说,刘向明很有爱心,有一次跟着顺宁市一家医院到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光明行活动”,给当地百姓治疗白内障。回来之后,刘向明就当爹了,他“收养”了两个孩子,每个月给他们寄两百块钱,供他们吃喝拉撒上学读书。
刘向明非常幽默爱讲笑话,只要有他在,就会有欢声笑语,但是他也的确不厚道嘴巴不饶人。有一次,他去动物园拍摄几张新生小动物的照片,回来后一个同事问他拍什么去了,他说鸵鸟下蛋了、猴子生崽了、大象怀孕了、老虎发情了,那个同事笑道:“生小孩啦,难怪我今天眼皮一直跳,原来有喜事。”刘向明当即收拾他:“恭喜你啊,当爹了!”
刘向明好为人师,虽然不是领导,却经常指手画脚,说其他同事的照片这张构图不好,那张光线有问题。倒不是因为嫉妒,他确实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被批评的同事虽然面子上过不去,倒也认可他的意见。
刘向明非常冲动有点暴力。有一次他开车的时候,前面一辆车走错路了,想退回来,刘向明二话不说一踩油门撞了上去,结果还是追尾,自己的全责,不过他不在乎,他说:“那一刻,我觉得很爽。”还有一次,在采访路上,有点塞车,前面那车上有人打开车窗丢了一个香蕉皮出来,刘向明立即下车捡起香蕉皮,敲敲司机的窗玻璃,等司机打开窗,他把香蕉皮扔了进去,然后非常客气地说道:“请不要乱丢垃圾!垃圾!”他故意多说了一个“垃圾”,至今同事们都在猜测,那个司机是不是知道自己被骂了。
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铁肩担道义,是每个有理想的记者的理想,而刘向明就是一个有理想的记者。可就是同一个人,采访拍摄了专家组的女儿在顺宁大学上学的新闻,严重干扰了这个无辜女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是同一个人,竟不顾警方的警戒线,硬要往火灾现场冲。他不知不觉地滥用了他的话语权,不知不觉地滑向了媒体暴力。当然比之皮华明那种赤裸裸地以媒体暴力勒索经济效益,他的境界要高尚很多,但是再怎么高尚,也是滥用权力。
他是一个复杂的记者,在他身上有人性的闪光之处,也有人性的软肋,那就是面对权力,他经不起使用它甚至滥用它的诱惑。只要身怀利器,哪怕最善良的人也会萌发杀心。
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不管这种权力是政治权力还是话语权,只要失去制约,同样可以罪孽横生。
第八章 双重侵犯
驾驶座上一张卡片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张普通的卡片,没有任何花纹只是白板一张,可是翻转过来,却是那个夺命的图案,八个圆圈十一个箭头,仿佛面目狰狞地魔鬼,看着乔昭宁露出了森森的白牙。他越发紧张了,站在车门旁警惕地左右张望,远处传来阵阵脚步声,那人走走停停似乎在躲避什么又似乎在寻找什么。
1、热衷暴力的记者
今天的《顺宁新闻眼》有两大热点:一是日全食,二是谋杀案。乔昭宁跟何旋全摊上了,对记者来说,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此。一回到台里,两人便忙活起来,日全食那条新闻是几组记者合稿,本来余榭是安排给乔何二人的,此时临时作了调整,让凌岚负责,他俩专门做谋杀案的。
乔昭宁笑嘻嘻地问道:“余制片,直播怎么突然停啦?”
“上头打电话来了。”
“没批评我们吧?”
“没事,有我顶着,怎么会批评到你们头上呢!”
何旋赞道:“还是余制片好啊,换作别人,挨批评的就是我们了。”
“不说这些了,你们赶紧编片子去吧。”
何旋写稿,乔昭宁编辑,到了傍晚,新闻做出来了,交给余榭审完就准备走了,这个时候,苏镜来了,何旋嘿嘿一笑:“哎哟,真是难得,今天是来接我的吧?”
苏镜呵呵一笑:“是啊,看你今天这么辛苦,所以特地来接你下班。”
乔昭宁说道:“何旋,我们男人的话,你可不能全信,苏警官肯定还有下半句。”
何旋笑道:“我就知道他不会这么好心,你又要找谁啊?”
苏镜说道:“跟乔昭宁聊聊如何?”
乔昭宁立即笑道:“难怪我眼皮一直跳,苏警官,你想问什么呀?”
“今天上午,《顺宁快报》记者刘向明遇刺的时候,你也在山上,第一个发现尸体的女人说,凶手来自左边,而你正是在左边。”
乔昭宁愣怔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苏警官,你不会真的把这个当成定我罪的证据吧?”
“当然不会,”苏镜问道,“你一直在拍摄吗?”
“是啊,”乔昭宁说道,“不信,问你老婆。”
何旋却不领情:“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一直在看日食,再说了,天那么黑,我哪儿知道你是不是跑去杀人了。”
乔昭宁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说道:“天啊,地啊,妈呀,娘呀,我都遇到些什么人呀!”
何旋故作娇羞状:“别这么叫我,怪不好意思的。”
一句话,把乔昭宁气得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苏镜问道:“你们直播的时候,两人相隔多远?”
何旋说道:“还是有点距离的,我用的是无线话筒,当时我俩相隔起码有六七米的样子。是不是,老乔?”
“是,六七米,所以你看不到我。”
对乔昭宁,苏镜一直拿不准。他曾经怀疑过三个人,如今,余榭肯定不在山上,那就只剩下两个人了。在日全食发生的时候,颜雄飞离开了沈国麟的视线,他所在的位置在刘向明的左边;姚琐涵遇害的时候,他说在家备课,证人只有一个,他老婆;刘宁和皮华明遇害的时候,他跟专家组在夜总会,但是火车脱轨死了那么多人,这些专家都敢信口雌黄,何况要证明颜雄飞跟他们在一起呢?而且,喝酒喝得醉醺醺的,颜雄飞即便离开一会儿,谁又会关心呢?最棘手的是樊玉群遇害时,他跟复旦大学来的青年学者沈国麟在一起,沈国麟也证实的确如此。
而对乔昭宁,同样是雾里看花。刘宁和樊玉群遇害的时候,他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一次是在上网,有跟帖记录为证;一次是在图书馆,有借书时间为证。但是姚琐涵遇害的时候,他在无所事事地瞎转悠,没人证明;皮华明遇害的时候,他在搞一夜情。但是苏镜想不通的是,他为什么老去骚扰容笑薇,难道性欲就那么强?在苏镜看来,他这么搞,就是为了制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容笑薇提供的时间,都是看手机看到的,但是手机时间是可以调的!当然,他没有证据指证乔昭宁修改了时间,所以这个疑问也一直没问出口,如果问了,没准会被人说没情趣,而万一被何旋知道了,没准还会怪自己技不如人。
现在,刘向明又被刺了,乔昭宁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心中的怀疑便越发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