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了,今日身体不适。改天我做东,一定陪三弟喝个痛快。”

  二人正僵持间,脸色酡红的李治忽然举杯凑上前来:“大哥,三哥,值此良辰美景,正应一醉方休,何必改天呢?来,小弟我敬二位大哥一杯!”

  “小孩子家,喝那么多酒干吗?吃你的菜!”李承乾袖子一拂,坐了下去。

  李治窘迫:“大……大哥,我都十六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来吧九弟,既然大哥不喝,那咱俩喝一杯。”李恪说完,把酒一饮而尽,亮出杯底。李治憨憨一笑,也赶紧把自己的酒喝了。李恪若有似无地瞟了李承乾一眼,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御榻之上,李世民与一旁的赵德全谈笑风生,事实上已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正当李世民在百福殿举行宫宴的同时,长孙无忌也正在皇城的尚书省宴请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刘洎、岑文本、侯君集、杜楚客、刘德威等人都在列,就连被停职了大半年的房玄龄也被邀请来了。

  由于没有皇帝在场,这里的氛围轻松了不少。而且,这是长孙无忌第一次以首席宰相的身份主持百官宴会,也有意制造和乐气氛,所以宴席一开始,便主动讲了几则最新的坊间趣闻,把众官员逗得哄堂大笑。

  侯君集表面上跟着众人说笑,实则内心却隐隐不安。

  因为他发现,今日赴宴的官员中少了一位重要人物——李世勣。

  “刘侍中,”侯君集终于忍不住,跟坐在隔壁的刘洎打听了起来,“这李世勣将军怎么没来?不会是去赴圣上的宫宴了吧?”

  “那不能。”刘洎道,“论爵位,李大将军只是国公,并未封王,岂能参加宫宴?若要以功臣元勋的身份论,他倒也名列其中,只是还排不上号。”

  “朝中的功臣元勋这么多,迄今也没见圣上排过座次啊。”侯君集忽然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刘侍中怎敢断言李世勣就排不上号呢?”

  刘洎一会儿时间已经喝了不少,此时已然微醺,话也多了起来,便笑道:“侯尚书焉知圣上就没有给功臣排过座次?”

  侯君集感觉他话里有话,便凑近了一些,低声道:“刘侍中,您位居清要,且深受圣上信任,可曾听圣上讲过这方面的事?”

  刘洎呵呵一笑,卖起了关子:“即便是有,刘某也不敢乱讲啊!”

  侯君集赶紧帮他斟了一杯酒,堆起一脸讨好的笑容:“思道兄,咱俩的交情也不算浅吧,您怎么还跟我保密呢?”

  刘洎想,侯君集毕竟也是吏部尚书,且资历深厚,总不好太驳他面子,便左右看了看,压低嗓门道:“此事尚属机密,侯尚书知道就好,切不可外传!”

  “这是当然。”侯君集一喜,“侯某自有分寸。”

  刘洎凑到他跟前:“前几日,圣上拟了一份开国功臣名单,交给了阎立本,让他绘制画像,事后准备挂在凌烟阁。”

  “功臣名单?”侯君集睁大了眼,“有多少人?”

  “二十四人。”刘洎看着他,微微一笑,“侯尚书放心,您的大名也在其?中。”

  侯君集闻言,稍感安慰,赶紧问:“谁排名第一?”

  刘洎笑而不语,朝坐在首座上的长孙无忌努了努嘴。

  “果不其然!”侯君集撇了撇嘴,“那,房玄龄呢?”

  “第五,仅次于魏徵。”

  “尉迟敬德呢?”

  “第七,在高士廉之后。”刘洎说着,瞥了他一眼,“侯尚书只顾着关心别人了,您自个的名次都不问问?”

  “我自己?”侯君集自嘲一笑,“可想而知,别垫底就谢天谢地了。”

  前几年他率部远征西域,平灭了高昌,却只因私吞了一些财宝,凯旋回朝后不仅没有论功行赏,反倒被李世民丢进了监狱。想起这事,侯君集心头的怒火就噌噌地往上蹿。虽说后来李世民赦免了他,可从此便对他日渐疏远,如今给功臣排座次,侯君集又岂敢奢望李世民让他名列前茅?

  “侯尚书也不必妄自菲薄嘛。”刘洎道,“您的排名虽然不算靠前,但也不至于垫底。”

  “敢问,我到底排在几位?”

  “十七。”

  侯君集苦笑了一下。这个结果,只能说给他留了面子,却远远低于他的期望。想当年,他和尉迟敬德可以说是玄武门之变中最重要的两员悍将,因为当时就是他们两个跟随李世民入宫控制了高祖。要论功勋,他无论如何也该排在十名之内,至少也得在尉迟敬德之后,位列第八吧?

  若能如此,他今天也就跟尉迟敬德一样,有资格参加百福殿的宫宴了。

  想到这儿,侯君集忽然反应过来,不禁在心里暗骂自己没出息:今日政变若能成功,自己就是新朝首屈一指的大功臣了,何必稀罕李世民的功臣座次?!

  “侯尚书,”见他发愣,刘洎便碰了碰他,“想知道,在凌烟阁的这个功臣排位中,哪几个是真的垫底的吗?”

  侯君集回过神来:“刘相公请讲。”

  “倒数第一,秦叔宝;倒数第二,李世勣。”

  侯君集哑然失笑。

  怪不得刘洎刚才那么肯定,说李世勣没有资格参加宫宴,原来他才是垫底的。想来,这李世勣定然是近来追查天刑盟不力,让李世民深感不满,才会被放在这么靠后的位置。

  “刘相公,你说说,”侯君集回到了最初的话题,“李世勣若没去宫里赴宴,这尚书省总该来吧?他连这儿都不来,岂不是太不给长孙相公面子了?”

  “倒也不能这么说,据我所知,他今晚好像在自己的衙门犒劳属下呢。”

  侯君集一听,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玄甲卫衙署与尚书省不过一街之隔,若此消息属实,那么他一动手,玄甲卫必定察觉,顷刻之间便可杀过来,足以在兵力上对他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这如何是好?!

  他今夜只带了百来个精锐亲兵潜入皇城,此刻正埋伏在尚书省的围墙外,本以为对付尚书省的数十名守卫和长孙无忌这些文官绰绰有余,却万万没料到李世勣和他的手下会凭空出现!

  往年上元节,玄甲卫都是放大假各回各家的,今年怎么突发奇想要聚宴了呢?会不会是李世勣事先听到了什么风声,才假意以聚宴为名,集合部众防范变?故?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只能不顾一切往前冲了。即使李世勣早有防范,自己也只能拼死一搏!只要劫持长孙无忌和百官,占领尚书省,自己就掌握了先机,不怕李世勣不乖乖就范!

  想到这里,侯君集再也坐不住了,便找了个由头悄然离席,然后匆匆赶到尚书省大门外,找到埋伏在暗处的亲兵领队侯七,命他立刻带人去玄甲卫侦察。

  侯七领命而去。

  一炷香后,侯七便又摸了回来,面露喜色道:“主公,玄甲卫的人确实在聚宴,不过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依属下看,根本不足为虑。”

  侯君集暗暗松了口气,不过仍不太放心,沉声道:“你带上三十个弟兄,去玄甲卫门外埋伏,以防有诈。倘若他们有任何异动,即刻格杀!”

  “遵命。”侯七随即带人离开。

  侯君集接过身旁亲兵递过来的一把横刀,唰地抽了出来,环视余下的六七十人,慨然道:“弟兄们,皇帝无道,听任小人阴谋夺嫡、谋害太子,我侯君集身为大唐的开国元勋,绝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小人祸乱社稷,令太平盛世毁于一旦!所以,为了家国大义,为了天下苍生,咱们今夜就要把那个昏聩的皇帝拉下马来,辅佐太子登基继位。过了今夜,你们个个就都是新朝的首功之臣,这辈子定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弟兄们,成败在此一举,有种的就随我杀将进去,无论何人阻拦,一律格杀勿论!”

  众亲兵闻言,无不摩拳擦掌、双目放光。

  “走!”侯君集横刀一挥,率先朝尚书省大门走去。众人抽刀出鞘,紧随其?后。

  魏王府的后院,有一座清净雅致的佛堂,堂上供奉着西方三圣的檀木雕像:中间一尊是阿弥陀佛,其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此刻,佛像前的一座铜香炉上点着三炷香,一阵青烟袅袅升腾。

  李泰和苏锦瑟并肩坐在佛前的两个蒲团上,两人都微闭双目。

  “锦瑟,今夜危险至极,你其实不该来的。”李泰道。

  “正因如此,奴家才要来。”苏锦瑟道,“你和我爹都置身于危险之中,你让奴家一个人待在家里,怎能心安?”

  李泰叹了口气,扭头看着她:“对不起锦瑟,我近日闭关持戒,多有不便,把你冷落了……”

  苏锦瑟也睁开眼睛,嫣然一笑:“殿下别这么说。只要殿下心中有奴家,奴家便心满意足了。”

  李泰定定地看着她,忽然握住她的手:“锦瑟,过了今夜,太子必定垮台,若父皇能让我入主东宫,我一定会设法给你一个名分。”

  “但愿殿下心想事成,得偿所愿。至于奴家,有没有名分并不重要……”

  “不。这是我的承诺,我说到就一定做到!”

  苏锦瑟闻言,心中大为感动。

  此时,在魏王府的四周,正有数百名精壮男子混杂在观赏花灯的人潮中,从各个方向不紧不慢地向魏王府靠近。

  为首之人正是谢绍宗。

  他亲率百余名羲唐舵的精干手下,正策马从魏王府南面的横街自东向西而来。

  魏王府的正门就开在延康坊的南边坊墙,谢绍宗本人将率这队人马担任主攻,从正面突入,另外三个方向也各安排了一队人马。

  片刻后,谢绍宗将在魏王府南门前燃放八束五色烟花,以此为号,四路人马同时对魏王府发起突袭……

  上元之夜的平康坊,各家青楼为了招揽客人,也为了显示排场,无不在花灯的设计和制作上投入重金,竞相夸饰,于是满坊的花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相邻诸坊的众多百姓都吸引了过来,因而大街小巷都被车马行人挤得水泄不通。

  今日天公作美,夜空一片晴朗,一轮皎洁的圆月孤悬中天。

  清冷的月光下,平康坊东南隅一处高高的屋脊上,竟并肩坐着两个人。

  他们就是萧君默和楚离桑。

  萧君默日暮时分潜入崇德坊乌衣巷的王宅,找到了楚离桑,说带她到平康坊观灯。楚离桑当然很高兴,但一听是平康坊那种烟花柳巷之地,不免诧异,说满城都是花灯,为何要去那种地方。萧君默说平康坊的花灯最好看,整个长安城罕有其匹。楚离桑没再说什么,便随他来了。

  不料一进平康坊,顿见人山人海,一眼望过去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楚离桑顿时泄气,说你是带我来观灯还是来看人的。萧君默笑而不答,拉起她的手,喊了一声“上”,就带她跃上了街边的屋檐,然后笑道:“举头望月,俯首观灯,红尘纵有万般扰攘,岂能碍我自在独行?”

  楚离桑仰头望了望皎洁的明月,又俯视周遭那些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花灯,再看看脚下涌动的人潮,听着耳旁喧嚣的市声,忽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既喧闹又宁静的感觉。

  “算你聪明。”楚离桑道,“不过你刚才说错了,你今夜可不是‘独行’。”

  “对,方才说的是我往年独自观灯的感受。”萧君默说着,忽然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可今年不同了,有你相伴,所以这话应该改成‘红尘纵有万般扰攘,岂碍你我执手同行’?”

  楚离桑一听“执手”二字,蓦然想起了《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脸颊微微一红,道:“大庭广众的,我可不与你执手。”

  “哪有大庭广众?你放眼看看,现在整个长安城之上,不就只有你跟我吗?”萧君默仍旧直视着她,旋即不由分说抓起她的手,“来吧,来看看这只属于你我二人的长安。”

  萧君默说完,便拉着她在屋脊上奔跑了起来。

  楚离桑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阵阵温热,心想这上面的确也无旁人,便也悄悄用劲握牢他的手,跟着他飞快地跑了起来。

  就这样,两人在红尘万丈、繁华喧嚣的长安之上,尽情享受着另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美丽而宁静的长安。他们时而奔跑,时而驻足,时而执手漫步,时而并肩而?坐……

  此刻,他们坐在一座三层楼阁的屋脊上,楚离桑环顾四周,不禁感叹道:“长安真美!”

  “是啊,所以很多人都想把它据为己有,千方百计想做长安的主人。”萧君默若有所思,“可无论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还是市井坊间的万千百姓,都沉醉在这盛世太平之中,又有几人知道,在这美丽祥和的景象背后,有多少阴谋和杀戮正在酝酿,正在发生……”

  楚离桑听出了弦外之音,蹙眉道:“你指什么?”

  萧君默往太极宫的方向瞟了一眼,淡淡道:“看见那些森严巍峨的宫阙了吗?那里就是大唐的心脏。今夜,就有人处心积虑要捅它一刀。”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楚离桑却悚然一惊:“是谁?”

  “大唐太子,李承乾。”

  “他想干什么?”

  “劫持皇帝,篡夺天下。”

  楚离桑吓得跳了起来,睁大眼睛道:“那你还有闲心坐在这儿?!”

  “不然我该在哪儿?”萧君默微笑地看着她。

  楚离桑看他如此镇定,心下明白几分,又坐了回去,道:“你一定是事先向皇帝告发了吧?”

  萧君默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