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派她出去打探吗?居上想缩回手,奈何公主抓得紧,她挣了两次,均以失败告终。

  丰宁公主殷殷地盯住她,先前没好开口,在全家阻挠她进宫的时候,她就想托付这位小姑的。她嫁进辛家这么长时间,多少对居上有些了解,她聪明,行动力强,且有一腔热血。这个时代的女孩子,虽不像以前那样束手束脚,但真正如她一样活蹦乱跳的仍是不多,作为长嫂,有时竟觉得她是全家除了丈夫之外,唯一可以与之共谋的人。

  “殊胜,辛家上下,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你不会忍心让阿嫂失望吧?”

  居上心想我和你交情也不深,你这么信任我做什么?

  启了启唇,她想推脱,奈何公主完全不给她退缩的机会,“我已经怀上你阿兄的骨肉了!”

  简直像个天大的把柄,怀的不是居上的孩子,却拿捏住了未来的姑母。

  居上觉得有点为难,“这件事,贵主告知父亲和母亲了吗?”

  公主红了脸,“还没有,连你阿兄都不知道。我本打算等侍御医初一复诊过后,再向两位大人回禀的。”

  如此要紧的事,头一个就告诉她,看来非领公主这份情不可了。只是这种时候出门,真有些置生死于度外的意思,居上犹豫了下,“过两日吧,等朝中局势稳定些,或是等明日父亲上朝回来再说,行不行?”

  公主眼泪汪汪,“看来阿妹是想让我给你跪下啊。”嘴里说着,就要冲居上叩拜下去,吓得居上一把将人架住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还能怎么办呢,居上垂头丧气,“过会儿我出门试试,若是坊院间没人看守,就替贵主出去打探消息。”

  丰宁公主说好,“哪怕去一趟永安坊,看看庆王府的境况也好。”

  庆王是今上第六子,小时候一让他读书他就吐,唯一感兴趣的是打理庭院。眼看不是务政的料,陛下就将虞部司交给他,专管园囿、山泽草木及菜蔬薪炭的供给。如果连游荡在外的皇子都不能幸免,那么这高家的江山是决计保不住了,终归要作好失去父母的准备。

  反正居上推辞不得,公主放心地将大任托付给了她。

  居上从公主的院子里退出来,等在廊下的婢女药藤全听见了,搀着她悄声嘟囔:“贵主这是强人所难,外面不知道乱成什么样,怎么能让娘子出去!她是公主没错,可我们娘子也是美娇娘呀,如此不拿娘子的性命当回事,不行,我要告诉夫人去。”

  居上的腕子被公主掐得血脉不顺,到现在还隐隐作痛,边走边甩手道:“算了,不必让夫人为难。我虽然答应了她,但我可以偷工减料。”说着支使药藤,“替我搬一架梯子来,我上去望望风。若坊院里有朔方军巡守,那就不用出去了,公主要是不信,请她自己爬上墙头看。”

第4章 好个急智!

  这也算尽了人事,毕竟刚刚经历过烽火狼烟的长安城,有太多危险的隐患,别说一个年轻的姑娘家,就算是少壮的青年,也不敢随便外出。

  药藤得令应了声是,很快便让人搬过一架梯子,靠在了前院的墙上。

  辛家因是有名望的大族,居于坊内,但大门是向着直道开的。眼下城里兵荒马乱,大门不敢随便开启,因此宅内的人想了解外面的消息,有时也从墙头上获取。

  居上的脾气一向自由奔放,阿耶和阿娘苦口婆心多少次,让她做好表率,给底下妹妹们立榜样,她总是嘴上答应,听过之后便抛到脑后去了。这个时代,对女子的约束不那么多,但由于出身的缘故,对四大家的女孩子们要求更严。可她偏不,她就要这样活着,爷娘劝说多次未果,后来也就懒得啰嗦了。阿耶对她的评价,从一开始的“吾家麒麟女”到提起她就摇头,“这个反叛”,心灵上被锤炼得多了,渐渐也就适应了。

  梯子靠在墙头,十分稳固,药藤撼了撼,回身向家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毕竟女子登梯上高,裙底被人看见不好。待家仆走后,她自告奋勇,“还是婢子上去吧!”

  居上说不用,自己对外面的境况也很好奇,那晚挂灯之后,就没能再迈出门槛一步,也不知道现在的长安城变成什么样了。

  “你替我扶稳,我上去看看。”她说着牵起裙角掖在胸前的束带上,顺着梯子一级一级登了上去。

  大宅的墙,相比坊院中普通人家的矮墙要高不少,总得登个六七级,才能攀上墙顶。居上其实有些怕高,差不多踩上第四级的时候,脚底下就发空了。最后人像贴梯而长似的,好不容易,才扒上了墙头的瓦当。

  半空中的世界豁然开朗,坊院鳞次栉比,还与以前一样。长安城是井井有条的、方正的布局,各坊院间的道路横平竖直,你甚至看不到有哪家的房舍,能多出一角。

  再上一级,终于看清了,坊院尽头的武侯铺前有人把守,直道上穿着甲胄的兵勇来回穿梭,城中的布防确实比以前要严谨得多。

  底下的药藤仰着头,只看见娘子的裙裾在随风摇摆,她压声追问:“外面怎么样?坊门关着吗?”

  居上说没有,“坊门倒是开着呢,但武侯换人了,看打扮是朔方军。”

  至于待贤坊内什么境况,还得再探。

  又上一级,垂眼往下看,这一看不要紧,吓得她险些从高处摔下来。她在往下探看的时候,有人正骑着高头大马,朝上仰望。

  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长得英挺、周正、眉间烽火粲然。大概因为征战沙场的缘故,不像长安城中的读书人那样细嫩,但皮肤散发着匀停健康的光泽,加之玄色的衣领上绣满繁复的雷纹,让她想起以前在二叔那里看到的象州兵符——对了,就是一头豹子,浑身蓄满狩猎的危险特质,仅仅只是视线相接,就让她忍不住心头“咯噔”了下。

  进退维谷,说的就是她现在的处境。

  她不由庆幸,好在刚才没有管朔方军叫“叛军”,若是这“叛军”二字说出口,辛家怕是要遭大难了。

  艰难地撤身看墙内,她在权衡要不要直接跳下去。药藤不知道她的遭遇,只管打探:“咱家门前如何?有人看守吗?”

  居上冲她挤眉弄眼,暗示她“别说话”。药藤不明所以,一头雾水。

  这时墙外的人终于开口了,声如冰霜拭刀般,冷冷诘问:“前夜大军入城,遇上了一个挂灯人,请问那人可是小娘子?”

  居上怔了怔,心道不得了,不会是要秋后算账吧!这些人是冲着辛家来的吗?来抓挂灯人的?自己的这个举动看来确实令他们怀恨在心了,他们不能明着把全家怎么样,但可以抓个出头鸟作筏子,她就是那个出头鸟。

  怎么办呢,好汉做事好汉当吧,反正抵赖也没有用。居上说是,“正是我。”

  那人眼中寒光一闪,神情愈发冷峻,轻慢地哼了声,“胆子不小。”

  这算夸奖还是恫吓?居上心头乱成一团。

  反正如今江山是落到姓凌的人手里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她很快见风使舵,脱口道:“坊院里很黑,我挂灯,是想为大军照清前路。”

  嗬,好个急智!

  此话一出,马上的人笑了,他身后的将领也轰然,看得出,这个答案很令人满意,毕竟改朝换代的时候,最讨喜的就是臣服,虽然这臣服分明流于表面,暗中带着铮铮的反骨。

  总之领头的人没有再为难她,那双眼睛终于从她脸上移开了。抖一抖缰绳,策马继续赶他们的路,只是临行又扔下一句话:“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小娘子快下去吧。”

  他的语调里带着一种轻蔑的意味,凉凉地,像蛇信滑过耳边。

  居上没有应,目送他慢慢走远,那人未穿甲胄,骑在马上的背影直而挺拔,坐骑漫步,他就随着韵律顺势摇摆,那种骁悍却悠闲的样子,让人真正领教所谓的弓马娴熟应当是个什么模样。

  底下扶梯的药藤吓得舌头都打结了,“娘子……那是什么人?”

  居上粗喘了两口气,踮着脚尖慢慢从梯子上下来,“不知道什么来历,反正凶得很。”

  药藤说:“娘子,您挂灯的大名,怕是已经在朔方军中传开了。”

  居上也觉得无奈,“看来那些北地人,气量狭小得很。现在是刚攻入城,凶狠作势吓唬人,等将来事情平息了,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到那时再见多尴尬,嘁!”

  不过那也是后话了,总之有一点很明确,家门是出不去的,出去之后很容易碰见朔方军。居上胆子再大,也不能在这个紧要关头给家里招祸,丰宁公主这回就算真下跪,也不顶用了。

  自己不愿意再去面对公主,派药藤过去传了话,药藤把小娘子的墙头奇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公主听后没有办法,只得答应过两日再探。

  这一等,等了半个月。朝中风云变幻,凌从训果真把代王从所在的郡县弄回了长安,煞有介事地拥立他做了皇帝,自己加封历王。但满朝文武上表,恳请历王继天立极,连小皇帝都数次哭求,再加上太上皇在大福殿无端暴毙……一切的机缘都指向了历王,他就是那个天命所归之人。

  于是六月初,凌从训顺应万民所请登基称帝,改元太始,国号大历。大庸的百年基业,就在这朝夕之间改姓了凌。

  所有该发生的,都在慢慢发生,譬如崇庆帝的宫眷们,但凡无子者全都送去入道,有子的可以投奔儿子,尚且能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居上的姑母曾经是惠妃,所生的儿子封了中山王,但前朝的皇子,再也不可能享受大国封号了,高存懋改封了郜王,小国中的小国,给送到山东郜城封地去了,惠妃的名号随即改成了郜王太妃,责令三日之内离京,赶赴郜城。

  无论如何,能活着就是好事。那日姑母离开长安,家里人出城送行,居上时隔多年再见姑母,觉得她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团团的一张脸,四十来岁了,看上去还是二十多的样子。

  前朝的皇子,去了封地便没有机会再回长安了,这一别也许就是一生。阖家女眷都哭红了眼睛,姑母说:“我十八岁进宫,进去之后一直盼望能有出宫的一日,今天愿望实现了,没想到竟是以这种方式。不过还好,大家都平安,也没有什么可奢求的,去了郜城无非口味不合,但我能和儿子在一起了,细想起来还赚了呢。”

  居上的性情,其实和姑母很像,不愿意自苦,遇见了事也想得开,这样的人注定长寿。只是姑母也有她的心愿,“京兆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希望有朝一日能落叶归根。”说着把视线转到了居上身上,对杨夫人道,“新朝建立,要想巩固地位,最首要的就是联姻。咱们家和凌氏,以前从来没有通婚,将来万一有事,要吃大亏的。想办法,或是把家里的孩子嫁进凌家,或是迎娶凌家的女儿,反正怎么都行,就是要互通婚姻。倘或将来孩子们有了出息,我也好沾点光,朝廷能恩准我回京走亲访友,那我就没什么所求了。”

  三婶顾夫人没等阿嫂开口,就先连连点了头,“对,那天大军进城,我看了一圈,家里一个姓凌的都没有,连走人情都没个方向。当今陛下不是有四个儿子吗,还有那么多的宗亲……听说太子不曾婚配,我看这就是个好机会,大可以试一试。”

  试一试,谁去试?大家的视线跟随姑母一起,调转向了居上。

  居上心想挂灯那晚正好遇上太子领兵进城,自己怕是不知不觉和人结下梁子了,还要让她试,这不是把她往铡刀底下送吗。

  但众望所归,不能扫兴,先含糊应下稳定军心再说,便坚定地点头,“姑母和三婶说得是。”

  大家放心了,这个时候好像没人担心她偶尔的莽撞,带着满意的笑,姑母登上了去往郜城的马车。

  “山水迢迢,一路珍重。”

  众人挥手作别,披帛漫天飞舞。

  姑母从窗口探出胳膊来,用力地摇了摇,“回去吧!回去吧!”

  大家看着马车慢慢去远,消失在黄土垄上,返程的路上都有些怅然。

  居上和母亲乘坐同一辆马车,想起姑母刚才的话,她打算先向母亲坦白心事,便凑过一些,搂住了杨夫人的手臂。

  “阿娘,您觉得陆给事怎么样?”

  杨夫人斜眼打量她,“陆给事?哪个陆给事?”

  “就是阿兄的好友,陆观楼呀。”居上靦脸道,“阿娘,我细细思量过了,长安城里人人都知道我要嫁给前太子,再和凌家联姻不合适,这件事就不要考虑我了。”

  杨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你提起陆给事,是什么意思?这事和他有关系?”

  居上笑了笑,“阿娘以为的那个意思,正是我的意思。”

  杨夫人伸出一指来戳她的脑门,“不害臊!”揶揄过后想起前太子来,“殿下可怎么办啊!”

  说起他,就觉得悬得很,前朝的皇子们大多给了爵位,唯独他例外。新帝下令,将他囚禁在修真坊西北角的院子里,等再过些时候,整个大历都忘了有他的存在时,他可能就真的不必存在了。

  母女两个齐齐叹了口气。

  居上说:“阿娘,我想去看看他。”

  她念旧情,杨夫人是知道的,“可师出无名啊,以后你还要许人家呢,与他过多纠缠,将来不好说合亲事。”

  居上想到了丰宁公主,不过现在该称郡主了,前朝皇子的品级降了,公主的头衔自然也要调整。

  “我可以打扮成阿嫂的婢女,借着她的名头送些吃穿过去,万一有人问起来,也好有个说辞。”

  杨夫人对这个女儿,始终是莫可奈何的,她主意大,想好的事就要去做,倘或你阻挠她,她又能琢磨出别的伎俩来,防不胜防。

  罢了,这个主意好像不错,就由她吧。

第5章 我几时骗过你!

  这厢说定,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居上先去郡主院子里问了一回,“阿嫂可愿意一起去看存意?”

  郡主如今被削了等子,父亲又无端亡故,母亲被远远送到河东的太清宫入道去了,原本引以为傲的出身忽然变成了昨日烟云,因此病了半个月,人看起来有些蔫蔫的。

  乏累地抬了抬眼皮,郡主摇头,“走不动,将养一阵子再说吧。”

  当然孩子的事是空欢喜一场,不过月事不调,加上那日想哄骗居上,临时想出来的臭主意。

  居上也不怪她,毕竟经历了这样大的打击,高存意也不是她一母的同胞,这个时候不愿意去就不去吧!

  不过郡主还有话让居上带给弟弟,“同存意说,无论如何要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指望。”

  至于什么指望,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恶心恶心凌家人也好。

  居上点了点头,“阿嫂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

  回去换上了婢女的衣裳,整了整身上半臂,白茶色的笼裙上束着柳芳绿的素带,头上梳起螺髻来,尖尖的两个角,格外有种玲珑俏皮的味道。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了一遍,没有什么疏漏,提起厨上准备好的食盒便出门了。

  修真坊在长安城的西北角,那个方向居上去得甚少,须穿过西市,一路往北才能抵达。

  新的王朝建立了,江山易主,动荡过后对黎民百姓都有些影响,然后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西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繁华,但西市外的夹道间,停满了各种木料打造的棺材,购买不需入店,直接在棚子底下挑选便可。然后许多披麻戴孝的人在周边穿梭,隔了一道坊墙,是胡商高声的叫卖,还有站在高台上大跳胡腾舞的歌舞伎……人的悲喜,果真是不相通的。

  马车从街市上经过,药藤揭开食盒的盖子,唯恐颠簸之下坏了糕点的品相,查验过后一切如常,车也到了修真坊前。坊门上有武侯看守着,见车到了门前,便大马金刀挡住了去路。

  居上推开车门,自报家门:“我们是待贤坊辛家的人,奉弋阳郡主之命,前来探望庶人高存意。”

  高存意如今是虎落平阳了,但辛家在新朝仍有头脸,再者弋阳郡主和他是姐弟,派人来探望倒是有理有据。

  武侯退后了两步,抬起刀把向内指了指,“步行入内,不得乘车。”

  居上忙说好,带着药藤从马车上蹦下来,各提着一只食盒进了坊院内。

  这处坊院偏僻得很,以前也曾囚禁过犯错的宗室,临近坊门的地方作为将作处的仓库。居上循着小路向前,走着走着,着实觉得心酸。绿树掩映的尽头,那院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门前好大一口水缸,上面架着毛竹劈成的水渠,用来承接雨天屋檐滴落的雨水。门前中路两旁种了不知名的蔬菜,已经被艳阳照得发蔫了,菜如其人,大约这也是高存意的现状吧!

  当然,即便是区区的柴扉,也有人把守。药藤上前通禀,守门的也不曾过多为难,冷着脸把她们放了进去。

  一路到了台阶前,迈进门槛,这屋子里真是暗,有门有窗,光线却怎么都照不进里面来。

  “存意?”她探身唤了两声,“高存意?”

  里面的人终于听见了,竹榻发出咯吱的声响。她循声探访,才发现蓬头垢面的高存意翻坐了起来,手忙脚乱整理头发,却晚了一步,她已经进来了。

  灰心丧气,他惨然望着她,翕动一下嘴唇,“殊胜,你怎么来了?”

  居上没说话,和药藤一齐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把碟盏搬出来,单笼金乳酥、巨胜奴、樱桃毕罗……全是他平时爱吃的。

  然而他没有胃口,本就白净的脸,苍白里又泛出一层青灰来。

  他摆了摆手,“吃不下。”

  沦落至此,诚如吊着半条命一样,甚至看一眼那些糕饼,就隐隐浮起一阵反胃。

  居上耷拉着眉眼看他,“阿嫂让我带话给你,让你好好活着,将来总有团聚的一天。”

  可高存意愈发显得落寞了,看了她一眼,又垂下脑袋去,“我如今成了这样,将来团聚……何谓团聚?家国没了,阿耶死了,那个乱臣贼子坐在了我高家的龙椅上,就连你……日后也会嫁作他人妇。团聚?谁与我团聚?我到哪里都是孑然一身,其实还不如死了干净。”

  他一向悲观,这次的悲观更放大了百倍。居上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听他把“乱臣贼子”的调门吊得老高,只觉得心惊胆战,忙往下压了压手,“小声些,小心隔墙有耳。”

  高存意听了,苦笑着摇头,“你看,连你都变得谨慎起来。以前咱们在一起,从来没见你有什么怕的。”

  可此一时彼一时,居上道:“人在屋檐下,你不低头,就得撞得头破血流。我也怀念以前啊,以前你是太子,就算我有出格的地方,你都担待了。不像现在,每日如履薄冰,不光我,就连我父兄都得谨慎为人。今日我来看你,还是借着阿嫂婢女的名头,你看不出来啊?”

  高存意到这刻才发现,她果然和药藤是一样的打扮,当即更萎顿了,颓然坐在了条凳上。

  看看他的模样,可怜得很,居上环顾一下四周,屋里几乎没什么陈设,连一面铜镜都没有,更别提妆匣了。于是从头上拔下一支梳篦来,顺手递给了他,“留着梳头吧,每日把自己收拾干净,就算落难了,你也曾是前朝太子,倒驴不能倒架子。”

  高存意听得心酸,垂下眼,看着那只白玉雕成的手直发呆。

  居上又往前递了递,“拿着呀。”

  他这才慢吞吞接过来,紧紧握在掌心里。

  “若是闲得无聊,就找些事做吧。”她回身从食盒底部抽出两本书来,一本《考工记》,一本《农经》,端端放到他面前,“看看这些书,屋子漏了自己能修缮,前面院子里的空地上,还能种些芥菜和葱蒜。以前常听说读书人有烟霞志,虽然不能真正归隐山林,权当怡情养性,忙起来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高存意始终眉头紧锁,他叹了口气,“做太子时厌恶政务繁多,让我喘不上气来,现在成了阶下囚,反倒开始怀念以前的日子了。”说罢顿了顿,又问她,“如今朝中局势怎么样?以前的那帮老臣下野了吗?”

  居上其实很不忍心告诉他,拥戴他的那些臣子们大多升了官,又成了新潮的股肱,只得含糊道:“新帝下过昭命,说臣僚们去留随意,朝堂之上,应当有很大的变动吧。”

  但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门阀,辛氏却得以保全了。高存意心里怨怪辛家人背弃旧主,但在居上面前说那些没有用,反倒是另有更要紧的事,要去托付她。

  看看边上侍立的药藤,高存意启唇对居上道:“我有几句话,想单独与你说。”

  居上明白了,示意药藤上外间等候。虽然这破屋的隔音未必能瞒过第三双耳朵,至少人不在跟前,就当做回避了。

  转头望向高存意,他落寞地站在那里,穿着一身单薄的禅衣,少了锦衣华服,多了几分清贵之气。他说:“我能活到几时,自己也不知道,我阿耶死得不明不白,他的死,是为凌从训那反贼让路,我若死,他们就越发后顾无忧了。我不服,也不相信自己会落得这样的命运,我要从这鬼地方出去,我要召集旧部,复辟我大庸社稷。所以殊胜,我求你帮我个忙,替我找到东宫詹事府詹事徐速,让他前往安西和北庭两大藩镇,找两位大都护共议对策。”

  居上呆呆听着他的大计,像以前一样,对他的决心表示钦佩,但论起实际操作来,她一如既往觉得没有可行性。

  存意这些年大多纸上谈兵,他没有正式处理过兵事,也许有治国之才,但不懂用兵之道。这江山已经变成凌氏的了,朔方和北庭、安西都为藩镇,就算没有一早联合,现在也不会愿意在天下大定后再去冒险。且不说徐速是否还效忠他,即便效忠,去了那里也只有挨宰的份。何况现在新太子已经册立了,新的东宫也已经组建,原先东宫的太子宾客全被招安了,徐速必定也在其列。

  仔细琢磨了下,居上问:“这段时间可有别人来探望过你?

  高存意神情木然,颇有被全世界遗弃的绝望。

  于是居上打算断了他的念想,“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别难过,东宫的官员被杀了好多,你说的那位詹事要是没死,恐怕也逃命去了,我怕是找不到他了。”

  她说谎说得脸不红心不跳,高存意大受打击,瞠目结舌问:“真的?”

  居上使劲点点头,“我们什么交情?我几时骗过你!”

  高存意相信了彼此间的交情,怅然过后喃喃:“殊胜,我只有你了……只有你,还愿意来看我。”

  居上说当然,“我时刻记挂着你,阿嫂也时刻记挂着你。原本她今日要来的,可惜病了好一阵子,起不来床,所以只好我独自来看你。”言罢怕他又要交代大事,忙道,“虽然我没办法替你传话,但我可以给你送些小东西。你要什么,同我说,我过两日给你送两包菜籽来,再给你送些茶粉和盐,你没事的时候可以种种菜,坐在院子里煎煎茶,怎么样?”

  高存意的脸色愈加凄恻了,对于这位青梅竹马,只剩“少年不知愁滋味”这一评价,她哪里懂得他亡国的痛苦!

  算了,不可与之共谋,女孩子么,种菜修屋、花前月下,她们更擅长这个。

  长出了一口气,他勉强挤出一点笑意,“多谢你,我没有心情。”

  居上“哦”了声,这个时候大可不必太过善解人意,略逗留会儿便打算告辞了,“回头我派人来,拿钱买通门口的武侯,你要是缺什么,好托他们传话。”

  高存意颔首,知道她要走,眼神缠绵,充满不舍。

  一直把人送到门前,垂委的广袖下,他悄悄伸手拽了她一下,“殊胜,你会等我吗?”

  居上心道其实你我之间谈不上爱,说得太直接怕伤害他,只好委婉地表示:“朝局还未稳固,这种时候,哪有闲心谈什么婚嫁。”

  立意猛然拔高,简直让高存意羞愧,身在囹圄,居然还想着情情爱爱,原来自己还不如她通透。

  于是居上在他敬服的目光下走出了小院,药藤在外听了个尽够,好奇地追问:“不是说当今陛下并未大开杀戒吗,只要愿意归顺者,仍旧酌情重用?”

  “我骗他的。”居上负手慢慢走在夹道里,唏嘘道,“天下大定了,凭谁的力量都不能扭转乾坤,我不答应他是为他好,他手无缚鸡之力,想得太多只会送命。况且这不是小事,倘或因此闯下大祸,让阿耶知道,非打死我不可。”

  那倒是,药藤搀着她的胳膊说,“咱们时不时送些吃的过去,就已经尽了娘子的意思了。殿下原本不是很体人意的吗,现在却强人所难起来。”

  居上嗟叹:“人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还体什么人意!这事过去便过去了,回去不要提起……”

  嘴里正说着,转过拐角,竟和一队人马狭路相逢。为首的人穿着黑鳞细甲,一张好大的国字脸,横眉怒目,活像变文①里的张飞。见了她们,乜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遍,“二位小娘子,是哪府的家人?”说话的嗓门也大,声如洪钟,震得人耳中嗡鸣。

  居上和药藤对视了一眼,“我们是弋阳郡主的侍女,奉命来送些糕饼。”

  “只是送糕饼?”

  两人点头不迭。

  谁知国字脸将军分明不信,继续狐疑地审视她们,“凡探访修真坊者,皆要如实应讯。”说着抬手朝坊门外比了比,“二位小娘子,请吧!”

  作者有话说:

  ①变文:古代说唱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代。

第6章 你,抬起头来。

  居上大觉讶异,谁也没想到探监竟还要接受讯问,要是早知如此,今天就不来了。

  “将军,我们真的只是奉命送几样点心罢了,没有别的。”药藤可怜巴巴说,“求求你了,让我们走吧,我们还得回去复命呢……”

  国字脸将军调转过视线来,这回的声气愈发不好了,“等问明了来龙去脉,自然放你们回去。”

  药藤受了呵斥,愁眉苦脸望了眼居上。

  居上嗒然,心里也隐约担忧起来,这一问话,不会耽搁太久吧!要是回去得晚了,或是惊动了阿耶,一顿臭骂只怕逃不掉了。

  反正这位将军后来没给什么好脸色,摆手示意生兵,将她们押出了修真坊。

  修真坊离皇城不远,往南是连绵的官署,居上因没怎么来过这里,因此对这一带并不熟悉。按着生兵的指引,沿着夹道一路前行,进入一座府衙。里面戍守的人都是禁军打扮,一个个伫立在那里,犹如墓道两旁的石像生。

  药藤害怕,紧紧搂住了居上的胳膊,两个人被蛮横地推进了正堂里。

  进门看,这正堂很深宏,粗壮的抱柱支撑出高大的屋顶,地板被打磨得铮亮,踏上去几乎能照出人影来。大约因为过于幽深,越往里走越觉得阴冷,五月的天,生生走出一身鸡皮疙瘩来,居上那颗善于想象的脑瓜子里,蹦出了十八殿阎罗审讯小鬼儿的情景,闹得不好,这里也曾把人锯成两截过。

  不过说来奇怪,堂上没有主审的人,这殿宇里空荡荡的,只有她们两个拘谨地站在地心。

  药藤拽了拽居上的袖子,“娘子,怎么没人?不会把我们关上一整夜吧!”

  可怖的猜想,居上也不由自主咽了口唾沫。回身看门外,日正当空,离太阳落山还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