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他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走那么远,不过,如果他已经出来了三天——”
“还有四夜,如果他是星期六下午迷路的话,就是四夜——”
“没错,还有四夜。所以,假设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朝正东方向走的话……”琼西算出的结果是每天十五英里,“我得说,这就有可能了。”
“但是他怎么会没有冻僵呢?”比弗的声音压得很低,几乎是耳语了,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穿了厚外套,还有保暖内衣,但是自从万圣节之后,县界以北的所有地方都是零下二十来度。你倒说说看,他怎么会在户外待了四个晚上而没有冻僵。除了脸上那一块之外,甚至都看不出他有被冻伤的痕迹。”
“我不知道。还有一点,”琼西说,“他的胡子怎么没长出来?”
“什么?”比弗张大了嘴,那根牙签沾在他的下唇上。接着,他缓缓地点了点头。“是呀,他只有一点点胡茬。”
“我敢说,长了不到一天。”
“我猜想,他一直在刮脸吧?”
“没错,”琼西说,同时想象着麦卡锡在森林里迷了路,又怕又冷又饿(他看起来倒不像是饿了很多顿的样子,这也是一个疑点),但是每天早晨,他仍然跪在小溪边,用靴跟敲破冰层露出下面的水,再拿出他忠实的吉列剃须刀……不过从哪儿拿呢?外套口袋里吗?
“然后他今天早上把剃刀弄丢了,所以才只有一点儿胡茬。”比弗说。他又微微一笑,但神色似乎并不轻松。
“是呀,就像把枪弄丢了一样。你注意到他的牙齿了吗?”
比弗做了一个怪相,一副又怎么了的表情。
“有四颗掉了。上排两颗,下排两颗。他看上去就像在《疯狂》杂志封面上经常出现的顽皮小子。”
“这算不了什么,兄弟。我自己也有几颗擅离职守了。”他扯起一边嘴角,露出左边的牙床,那模样就像是半边脸在笑一般。琼西不想看这个。“瞧见了?里面也没了。”
琼西摇摇头。这不是一回事。“这家伙是律师,比弗,他总是得出头露面,所以外表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他掉的正好都是前面的牙齿。他不知道那些牙齿掉了,这一点我敢发誓。”
“你不会以为他是遭到辐射什么的吧?”比弗不安地问,“谁要是他妈的辐射中毒的话,牙齿就会掉的。我在电影上看到过。就是你总是在看的那些怪物电影。你不会以为是这样吧?没准他脸上的红印也是因为这个。”
“没错,他是在马斯希尔核电站爆炸时遭到了辐射,”琼西说,可一看到比弗不解的表情,他就后悔开了这个玩笑,“比弗,如果是辐射中毒的话,我想头发也会掉的。”
比弗脸色一亮。“对,正是这样。电影里的家伙后来就成了秃头,就像经常在电视上演警察的那个什么狗屁特里一样。”他顿了顿,“后来他就死了,我是说电影上那人,不是特里,不过既然说到这个——”
“可这家伙的头发却不少。”琼西打断了他的话。由着比弗信口开河,他们可能就永远回不到正题了。他注意到,当陌生人不在场时,他们两人都没有叫他“里克”,甚至也没有叫“麦卡锡”,而只是“这家伙”,仿佛在潜意识里,他们不愿意把他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想把他变成一个抽象的类别,似乎这样就可以淡化他的影响,如果……嗯,只是如果。
“对呀,”比弗说,“的确是的,他有不少头发。”
“他一准是得了健忘症。”
“也许吧,可是他记得自己是谁,以及与谁在一起等狗屁事情。伙计,他吹的那声喇叭可真够响的,是吧?还有那臭味!跟乙醚没有两样!”
“没错,”琼西说,“我总是联想到启动液。糖尿病人快死的时候也有气味。我想我在哪本悬疑小说上读到过。”
“也像启动液吗?”
“我想不起来了。”
他们站在那儿面面相觑,耳边传来阵阵风声。琼西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把那家伙自称看到闪电的事情告诉比弗,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来事情就够多了。
“当他把身子弯成那样时,我还以为他会狂吐呢,”比弗说,“你也这么想吧?”
琼西点点头。
“而且他脸色很难看,非常难看。”
“没错。”
比弗叹了口气,把牙签扔进垃圾桶里,转头看着窗外。外面的雪从来没有下得这么猛,这么大。他伸手拂了拂头发。“伙计,我真希望亨利和彼得在这儿,特别是亨利。”
“比弗,亨利是精神病医生。”
“我知道,可他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懂医学的人,我觉得那家伙需要医生给看看。”
亨利其实就是一名医生,他必须是医生才能获得精神病科的行医资格证,但是就琼西所知,亨利一直所从事的都只是精神病治疗。不过,他明白比弗的意思。
“你仍然觉得他们能回来吗,比弗?”
比弗叹了口气。“如果是半小时以前,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你。可这雪下得太大了。我想他们能回来。”他忐忑不安地看着琼西,以往那个无忧无虑的比弗·克拉伦顿几乎不见了。“我希望他们能回来。”他说。
第三章 亨利的旅行车
1
此时此刻,在旅行车的前灯照射下,亨利正顶着越来越大的风雪,犹如穿行在隧道中一样,艰难地驾车沿着“深辙路”朝“墙洞”开去。与此同时,他还在思考那些解决方案。
当然,可以采用“海明威方案”——当年在哈佛读大学时,他就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就是这么叫的。由此看来,他可能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从私人的角度,而不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般地完成某门功课的要求,也就是说,甚至那个时候他就在考虑了。所谓海明威方案就是用猎枪,而亨利现在就有一支……不过他不会在这儿、在与其他人一起时动手。他们四个人在“墙洞”有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如果选择这儿会不公平。会污染这个地方,对彼得和琼西——还有比弗,也许尤其是比弗——来说都是这样,所以他不能这么干。但是他不会等太久了,他可以感觉到那一刻正在渐渐临近,有点像打喷嚏。真是滑稽,居然把结束生命比成打喷嚏,不过到头来可能就是如此。只是“阿嚏”一声,然后,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
采用海明威方案的时候,得脱掉鞋袜。枪托顶在地上,枪口含在嘴里。大脚趾扣住扳机。我得提醒自己别忘了,他想,这时车尾在刚下的一层雪上有点打滑,他连忙稳住车身——那两道沟辙很管用,这条路原本也就是两道沟辙,是伐木工为了夏天滑送木材而挖出来的。如果采用此方案的话,先服一剂泻药,等肚子完全排空再动手,没必要为那些发现你的人制造额外的麻烦。
“也许你最好开慢点儿。”彼得说。他的两腿上有一瓶啤酒,已经被他喝了一半,但一瓶啤酒不会让彼得产生醉意。不过,如果再来上三四瓶的话,就算亨利以六十英里的时速在这条路上狂飙,彼得也只会坐在副驾驶座上,跟着那震耳欲聋的狗屁平克·弗罗伊德歌碟唱个不停。他也许可以开到六十,而不让前保险杠碰上任何东西。顺着深辙路的这两道沟辙开车,即使沟里满是积雪,也像是在车轨上行驶。如果这雪下个不停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不过就现在来看,没有任何问题。
“别担心,彼得,一切平安无事。”
“你要不要来瓶啤酒?”
“开车的时候不行。”
“就连在这鬼影子都看不见的地方也不行?”
“以后再说吧。”
彼得没有坚持,任由亨利顺着车灯的灯柱,在两排树木之间的白色通道上穿行。还任由亨利返回自己的思绪之中,而这正是他想去的地方。感觉就像返回口腔里一处流血的伤口,用舌尖一遍遍舔触,可这就是他想去的地方。
也可以服安眠药。还可以用那种老套的把脑袋埋进浴缸里的办法。投水自溺也行。还可以从高处跳下。拿手枪对准耳朵太不保险了——极有可能醒来时全身瘫痪。割腕也是一样,仅适合那些只想试一试的人。但是日本人有一种方法让亨利很感兴趣。拿根绳子套住脖子。把绳子的另一端拴在一块大石头上。把石头放在椅子的座位上,然后坐下来,腰部绑在椅背上,这样就不会仰面摔倒,而是会保持坐姿。把椅子侧翻,石头就会掉出来。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自尽者会处于一种梦幻般由浅至深的窒息状态。灰色渐渐变为黑色;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这方法是他从一本书上看到的,居然是琼西最喜欢的一本金西·米尔霍恩侦探小说。侦探小说和恐怖电影,这些是琼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体而言,亨利倾向于海明威方案。
彼得已经喝完第一瓶啤酒,接着打开第二瓶,看上去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你怎么看?”他问。
亨利觉得彼得的声音来自另一个宇宙,在那里,活着的人很希望继续活下去。这使他有些烦躁,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这样。但是,他绝不能让他们任何人生疑,而且他觉得琼西已经有点儿疑心了。比弗可能也是。他们两个人有时能看透你的内心。彼得还一无所知,但他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不该说的话,说老亨利一直心不在焉,好像是有心事,有很重的心事,而亨利不希望这样。他们曾经是“堪萨斯街的四人帮”,是三、四年级的“红海盗”,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墙洞”之行,他希望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他希望他们得知消息时感到愕然,就连最理解他、最能看透他心思的琼西也一样。他希望他们说压根儿都没有想到。这样最好,而不是三个人坐成一团,垂着头,彼此之间除了躲躲闪闪的一瞥之外甚至都不敢对视,心里想着自己早该知道,想着自己看到了征兆,早该采取行动。于是,他回到这另一个宇宙,迅速装出一副真诚的关注神情。作为一位精神病医生,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怎么看什么?”
彼得翻了翻眼睛。“在戈斯林商店的时候,蠢瓜!戈斯林老头说的那些事儿。”
“彼得,戈斯林老头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叫的。他至少有八十岁了,如果说这些老头老太太有一样东西不欠缺的话,那就是歇斯底里。”这时,他的车——本身也不是什么小年轻,已经开了十四个年头,而里程表上早就走起了第二圈——从沟辙里弹了出来,尽管是四轮驱动,还是迅速开始打滑。亨利就势任其滑行,彼得的啤酒掉到了地板上,口里大叫一声:“哇——我×!小心!”看到他这副模样,亨利几乎要笑出声来。
亨利松开气门,等感觉到车身渐渐平稳时,又故意猛力急踩脚刹。汽车再一次开始打滑,这一次是朝与刚才相反的方向,彼得也再一次大叫起来。亨利重新拉上气门,汽车一头冲进沟辙,然后又像是在车轨上一样,再度行驶。一旦打算自尽之后,似乎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对一切处之泰然。灯光照进白茫茫不断变幻的前方,百万片雪花漫天飞舞,没有哪两片完全相同,如果你相信人们的普遍看法的话。
彼得把啤酒捡起来(泼出的不多),然后拍拍胸口。“你是不是稍稍开快了点儿?”
“离快可差远了。”亨利回答,然后,就像汽车从来没有打滑(其实打滑了)、也没有打断过他的思路(的确也没有)一样,他接着说道:“群体歇斯底里在老人和孩子中最为常见。这一现象有清楚的记载,不管是在我自己的领域,还是在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野蛮人的社会历史中。”
亨利往下瞥了一眼,发现自己开到了每小时三十五英里,在目前的状况下,这的确是快了点儿。他放慢速度。“这样行吗?”
彼得点点头。“别误会我的意思。你的车技很棒,可是伙计,这会儿正下雪呢。再说,我们还载着粮食。”他的拇指向肩膀后面指了指,在后座上有两个袋子和两个盒子,“除了热狗之外,我们还弄到了最后三盒卡夫奶酪通心面。你知道,少了这玩意儿,比弗简直是活不下去。”
“我知道,”亨利说,“我也喜欢这个。还记得发生在华盛顿州的关于魔鬼崇拜的故事吗?九十年代中期有过报道。那些故事追根究底源于几位老人,他们跟子女(有的是跟孙子一辈)一起生活在西雅图以南的两个小镇上。媒体对发生在日托中心的性虐待事件的报道,最早显然起于在那儿做兼职的年仅十几岁的姑娘,那都是些狼来了的故事,它们同时发生于德拉华和加利福尼亚两州。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那些故事取信于人的时机成熟了,而那些姑娘则从空气中接收到了某种信号。”
这些话十分流畅地从他口里说了出来,仿佛它们真的有什么关系似的。当亨利滔滔不绝时,他身旁的彼得一声不响地洗耳恭听,任何人(当然也包括彼得)都不会猜到,亨利心里想的是手枪、绳子、排气管和安眠药。他的脑海里全是磁带,仅此而已。而他的舌头则是磁带播放器。
“在塞勒姆,”亨利接着说,“老年人和小姑娘的歇斯底里合而为一,于是,就有了塞勒姆驱巫案。”
“我跟琼西一起看过那部电影,”彼得说,“里面有文森特·普赖斯。吓得我屁滚尿流。”
“这我相信。”亨利说着,笑了起来。刚才有一瞬间,他还以为彼得说的是《严峻考验》。“歇斯底里的念头什么时候最有市场呢?当然是收成结束和坏天气告一段落之后——这个时候,就有时间讲故事和捉弄人了。在华盛顿州的韦纳奇,是森林里的魔鬼崇拜和儿童牺牲。而在杰弗逊林区,在唯一的戈斯林商店的所在地,则是天空中的奇怪亮光、失踪的猎人和军方的部署。更不用说树上长的红色怪玩意儿。”
“对直升机和部队什么的我不了解,可有许多人都看见了那些亮光,所以他们准备召开一次全市特别会议。这是戈斯林老头告诉我的,当时你正在选罐头。另外,上基尼奥去的那些人确实失踪了。这事儿可不是歇斯底里。”
“有四点站不住脚,”亨利说,“第一,在杰弗逊林区不可能召开全市会议,因为不存在所谓的市——即使基尼奥也只是一个徒有虚名、没有法人地位的市。第二,会议将在戈斯林老头的富兰克林炉旁召开,参加的人有一半都会被薄荷酒和咖啡白兰地灌得醉醺醺的。”
彼得吃吃地笑了起来。
“第三,他们还有什么事情可干呢?第四——这一点涉及那些猎人——他们可能要么感到乏味,直接回了家,要么就是全都喝高了,决定去卡拉巴西特的地下赌场发一笔横财。”
“你这么想吗?”彼得显得大失所望,亨利不禁涌起一阵强烈的怜惜之情。他伸出手去,拍了拍彼得的膝盖。
“别害怕,”他说,“这世上的怪事儿无处不在。”如果这世上的怪事儿真的无处不在,亨利怀疑自己是否还会这么急于离开它。不过,如果说精神病医生在哪方面(除开在处方单上开百忧解、帕罗西汀和安必恩)很擅长的话,那就是编造谎言。
“好吧,可四位猎人在同一时间一起消失,我还是觉得很奇怪。”
“丝毫都不奇怪,”亨利说着,笑了起来,“一个不寻常,两个很奇怪,四个呢?那就是一起走了,相信我好了。”
“我们离‘墙洞’还有多远,亨利?”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还有时间再喝一瓶吗?
在离开戈斯林商店之前,亨利就将车上的里程表拨到零,这是他的一个老习惯,早在就职于马萨诸塞州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的行情是每英里十二美分,给人治疗各种精神性老年疾病。从商店到“墙洞”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记:22.2英里。里程表此刻显示的是12.7英里,这就是说——
“小心!”彼得大叫一声,亨利连忙抬头朝挡风玻璃外看去。
汽车刚刚经过一段陡坡,爬上一道长满树木的山梁。这里的雪更厚,但是亨利在行进时打开了远光灯,他一眼就看见前方约一百英尺的路上坐着一个人——那人穿着一件粗呢风雪大衣,套在上面的橘红色背心被吹得鼓鼓的,就像超人的披风在大风中飘动;那人还戴着一顶俄罗斯人常戴的裘皮帽,帽子上系有橘红色飘带,也在风中飘扬,亨利不由得想起有时看到的挂在二手车停车场上的彩带。那人坐在路中间,就像一位要吸和睦烟的印第安人,当车灯照到他身上时,他仍然没有动弹。有一瞬间,亨利看见了那人的眼睛,睁得很大,但是直直的,不仅发直,而且又亮又空洞,亨利想:我的眼睛也会那样,如果我不把它们看护好的话。
由于积雪很厚,停车已经来不及了。亨利向右猛打方向盘,感觉到车轮再一次离开了沟辙。他又瞥见那张苍白、静止的面孔,脑海中飞快地一闪念:哦,该死!是个女人!
车轮刚出沟辙就开始打滑。亨利这一次没有任其打滑,而是尽力让车轮犁进雪中,凿深车辙。他甚至不用想(也没有时间去想)也知道,这是路上那个人的唯一机会。不过,他自己也觉得胜算不大。
彼得大叫起来,透过眼角的余光,亨利看到他把手举到面前,掌心向外,做出推挡的手势。当汽车正要从那人身边擦过时,亨利把方向盘往回一打,尽力控制住滑行的势头,以免车尾将那人的脑袋撞成一块平板。方向盘在他戴着手套的手中急速而熟练地转动。在大约三秒钟的时间里,汽车呈四十五度角冲进铺满积雪的“深辙路”,这一部分归功于亨利·德夫林,另一部分还归功于暴风雪。细密的雪花在车身周围纷纷扬起,车灯照在道路左侧被大雪压弯的松树上,形成两个不断移动的光圈。三秒钟,不长,但是足够了。他看见那个人影从窗边掠过,好像移动的是她而不是他们,不过她始终没有动弹,即使在汽车掀动着挟有雪花的寒气从她身旁飞驰而过,生了锈的保险杠一端与她的面孔只有一英寸之隔时,她仍然一动不动。
饶了你了!亨利心中一阵狂喜,饶了你了,臭婆娘!接着,最后一丝控制力消失了,汽车侧滑起来。车轮重新接触到沟辙,发出“吱吱”的摩擦声,不过这一次是交叉接触。它仍然在试图调转头来,试图首尾换位——前后换位!过去上小学时,坐在后排的同学常常这样叫着——这时,随着“嗵”的一声巨响,汽车撞在一块看不见的石头或是一棵倒在地上的小树上,一下子翻了,副驾驶座一侧首先遭殃,窗玻璃稀里哗啦地变成了亮晶晶的碎片,接着车顶着地。亨利的安全带从一边断了,将他左肩朝下摔在车顶上。他的睾丸撞在方向盘上,顿时感到一阵锥心的疼痛。转向柱也断了,戳在他的大腿上,他觉得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浸湿了牛仔裤。鲜血,正如以前的拳击解说员大声解说的那样,大家注意,鲜血开始流出来了。彼得正在大呼小叫。
在翻车后的几秒钟里,汽车的引擎还在运转,接着,地心引力发挥作用,发动机终于停了。现在,汽车只是停在路上的一个四轮朝天的车体,车轮仍在转动,车灯照着道路左侧那些盖有积雪的树木。过了片刻,一只车灯熄了,但另一只还亮着。
2
琼西发生车祸之后,亨利曾经多次与他谈起此事(他其实是倾听,他的疗法就是创造性倾听),他知道琼西对被撞的那一瞬间没有记忆。就亨利自己所知,在旅行车翻了筋斗之后,他一刻也没有失去意识,而且他的记忆链完好无损。他记得自己伸手去摸索安全带扣,只想彻底摆脱掉那该死的玩意儿,而彼得则大声喊叫,说他的腿断了,说他那条×他娘的腿断了。他记得刮雨器在挡风玻璃上发出的不紧不慢的刮擦声,还记得仪表板灯的亮光,不过亮光是在上面而不是下面。他找到安全带扣,转瞬又找不到了,然后又找到了,并用手指一推。安全带松开了,他“砰”的一声重重掉在车顶上,把顶灯的塑料盖也撞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