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盛再次掏出匕首,这回秦北洋等人没有阻拦他。

老宫女已吓得魂飞魄散,只能交底:“老佛爷下葬前,大太监李莲英誊写了陪葬品清单,我们家老何偷偷手抄了一份,就是这本账簿。我说这会惹来杀生之祸,劝他早点烧了,老何不听,还把账簿藏在房梁上,哎……”

“慈禧太后陪葬品的清单!”小郡王双眼发直,“这几张破纸里的记载可谓价值连城呢。”

秦北洋却面不改色,他是见识过五百吨黄金之人,再多的金银财宝堆在面前都如粪土,何况纸上的文字?便自顾自地念下去

“金丝锦被值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十八块,小块者六十七块、奶奶绿五分者二块,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绣佛串珠褥制价二万二千两,用二分珠一千三百二十粒,约估值二万二千二百两。头顶翡翠荷叶重二十二两五钱四分,估值八十五万两。脚登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后身着串珠袍褂两件,绣价八千两,共用大珠四百二十粒,中珠一千粒,一分小珠四千五百粒,宝石大小共用一千一百三十五块,估值一百二十万两。后戴朝珠三挂,两挂珠,一挂红石,约值二百四十五两。后戴活计十八子珠镜等,共用八百粒,宝石三十五块,约值十九万两。陀罗经被铺珠八百二十粒,估值十六万两。珠冠制价五万五千两,用大珠四两者一粒,估价一千万两……”

说到这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大珠子,小郡王的下巴快要掉下来了:“我的老天爷呢!英国王冠上的那颗世界最大钻石光之山恐怕也值不了一千万两白银吧?”

“老佛爷最爱这些东西了,什么珍珠、玛瑙、碧玺、玉器、金银器皿……”老宫女索性打开话匣子,“老佛爷升天之后,有七个贴身宫女为她沐浴,为她穿殓衣、覆面巾,沐浴器皿事后都要埋藏,我就是七个宫女里头的一个。那些个翡翠西瓜啊甜瓜啊,都是我亲手放在老佛爷身上的。”

秦北洋狠狠瞪了她一眼,念到账簿的最后一段

“自东陵完工至封闭三十余年,陆续在地宫内放置珍宝数万件。宝物殓葬完毕,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八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蓝宝石、奶奶绿宝石 2200块,填空的珍珠宝石值223万两白银……”

说话间,仿佛这屋子里堆满珠光宝气,慈禧太后的尸体直接变成一枚硕大的钻石,万丈光芒刺瞎所有人的眼睛。

秦北洋念完账簿里所有宝物,直接加出了白银价值:一亿一千六百万八十三万两!

“相当于庚子赔款的四分之一。”叶克难猛然一拳打到墙壁上,想起当年在东海达摩山上,他们从恶龙镇墓兽爪下救出了庚子赔款百万白银,跟慈禧太后陵墓里的珍宝相比,不过是百分之一的零头罢了,“当时全中国库存白银不足七千万两,多少老百姓因为一两银子便饿死街头。”

“好几支北洋舰队都被装到慈禧太后的棺材里了!给这个女人陪葬的是整个中国的国运哪!清朝焉有不亡之理!”

秦北洋心想这其中还不包括父亲为慈禧太后制作的镇墓兽的价值呢?但这属于绝密,哪怕账簿中都不会记录一笔的。

小郡王又对老宫女说:“大婶你别怕,我们都是摄政王载沣老爷派来的,目的要保护老佛爷陵寝,请问何公公是被什么样的人抓走?我们这就去把他救回来。”

老宫女瘫软在暖炕上说:“一个脸上有刀疤的男人。”

“阿海!”

秦北洋一拳便把桌子砸得粉碎。

叶克难给了老宫女几块银元做赔偿,又给她写了一张收条,带走了慈禧太后陪葬品的账簿,说明自己不是强盗,但这账簿务必要归还民国政府的绝密档案库。

众人离开中官村,约定明日清早,一同赶赴东陵。

第466章 从北平到东陵(一)

穿过万山丛中的河谷,风景荒凉辽阔,山脊犹如高墙,依稀有残垣断壁。过了将军关,便是黄崖关与马兰关,自先秦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农耕民族在群山上筑起高墙,从未真正阻挡过游牧民族的马蹄。长城犹如山脊上起伏的龙脉。烽火敌台,全为戚继光所造,虽大多残破颓倒,但雄立山巅之气势,岂是千百年所能穷尽?

一驾马车内,小木全身绵软地躺着。他犹如被土匪绑票的小媳妇,即将被送上山做压寨夫人。从东方徐徐吹来的风中,他嗅到某种熟悉的气味自打出生起就闻着的,离开这味道仿佛就不能苟活。那是陵墓的气味。

这气味很新,不像小木从前挖过的战国、两汉与魏晋古墓,气味里夹杂不同年代的土层,早已化为灰烬的墓主人叹息,朽烂的木头与剥落的壁画以及慢慢氧化的青铜器。此刻闻到的气味,像一具新鲜尸体,肌肉关节都是柔软的,残留一点点温度,留待他去打开触摸……

两个月前,河南洛阳盗墓村。

阿海带着军队将小木劫走。他被绑到西安的飞机场,再被士兵们塞上一艘飞艇。刷着独眼金字塔标志的巨大气囊,仿佛一具飞行的棺材,穿越关中平原的黑夜。小木看到月夜下覆满白雪的秦岭主峰拔仙台。

天国后裔们苦心经营六十年的太白山付之一炬。无数镇墓兽横行,又有数架滑翔机降落。一艘飞艇气囊爆炸,引发太白山雪崩……

小木才看到拔仙台绝顶上,站着一个身材巍峨,长发飘飘的男子。他是秦北洋。

然后,阿幽、秦北洋、李隆盛与四翼天使先后坠入拔仙台。

阿海带着小木与幸存的士兵闯入天国地宫,炸开天王陵墓,却发现棺材空空如也,传说中的天国宝藏也没能找到。阿海又打开秦始皇陵地宫的赝品,在黄肠题凑巨棺的心脏,找到了白鹿原唐朝小皇子的棺椁。

阿海亲手打开棺材盖,小木只看一眼,便确认躺在其中的少年,正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孙子终南郡王李隆麒。

盗掘出土十年后,小皇子的尸身仍然未曾腐烂,栩栩如生。小木当即跪下。

士兵们搬来工匠联盟提供的机械设备,将巨大的唐朝棺椁搬出天上地宫,装上齐柏林式飞艇的吊舱,扔下无数镇墓兽与人类的尸体。

阿海的下一步行动计划,便是清朝东陵。只要小木一同前往,施展祖传的盗墓技艺,阿海便让他负责看守唐朝小皇子的棺椁。这是小木的软肋,也是他日思夜想无法抑制的欲望。

小木答应了。

飞艇离开陕西,向东北方向飞行到一片寒冷地带。小木一路上被蒙着眼睛,不晓得到了哪里?下了飞艇,小木被送上马车。除了阿海,还有个年轻男子同行他叫中山,相貌让小木想起一个人。

数日前,刚到如临大敌的北京城,阿海、中山以及小木,便被投入北洋军阀的监狱。毕竟阿海损折五架滑翔机,他又并未带来承诺的五百吨沙俄黄金。

三人原本要被枪毙,却因奉军撤出北京,张大帅被炸死在皇姑屯而作罢。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之际,阿海趁乱逃出监狱,带走中山与小木。他们在北京盘桓数日,在中官村找到老太监何常在此刻就被捆在第二辆马车里。

这道劫难是躲不过了,透过窗帘缝隙,小木远远望见马兰关南的昌瑞山,东陵到了。

陵区最南端,天台、烟墩两山之间,有个险要山口,一条激流而出,两岸壁立,水势冰冷,又称龙门口。清朝帝后梓宫下葬的必经之道。阿海暴露着脸上刀疤,他与中山各赶一辆马车,遥遥望见巍峨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中国面阔最宽的大牌坊。

过了石牌坊,便是大红门。三个门洞犹如三口坟墓的眼睛,两侧逶迤绵延着东陵的风水墙,将整个陵园连同昌瑞山牢牢包裹。大红门前有荷枪实弹的士兵驻守,不过衣衫褴褛,跟土匪也没啥区别。

大红门外东侧,有一座古朴却破败的陵墓,侧面可见宝顶上的明楼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说起来这位孝庄皇后也是鄂尔多斯多罗小郡王的同族,都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她是顺治的母亲,康熙的奶奶,亦是多尔衮的嫂子。这是清朝级别最高的皇后陵墓,亦是东陵辈分最高的一位清室祖先。

墙上贴着告示,上书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大意是本部正在剿匪,进出陵墓的道路封闭,百姓不得擅闯,违令者,杀无赦。

守卫大红门的士兵看到阿海,便拉动枪栓,准备射击。阿海高声吆喝:“请通报军长阁下,就说海先生从北平来访。”

等了不久,有个军官走出大红门,请入这伙不速之客。神道两边有许多被砍伐的木桩。陵区内曾有八百万株大树,群松遮蔽山峦。即便酷暑,亦似寒秋,被称“海树”。还有三条防火道,扫除树木杂草,为免山火蔓延焚烧。前清鼎盛时,陵园内有八旗兵丁一千余人,山后马兰关绿营还有三千余人,加上内务府与礼部驻扎人员,总计超过八千人。除了紫禁城,皇家陵园是头号禁区,擅自砍树、打猎者都要斩首或充军。如今所见,一派童山濯濯,陵寝已陷入滥砍滥伐之境。清朝覆灭的十余年间,满清皇室虽然还有守陵大臣,却是个昏聩无能监守自盗的王公贵族,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穿过顺治皇帝的神功圣德碑楼,两侧华表,遥相辉映。神道两旁遍布着石像生,从狻猊、骆驼到大象、麒麟、卧马,以及清朝服饰的文臣武将。到了六柱三门四壁的龙凤门,镶嵌着琉璃壁,门上盯着火焰柱,跨过此门,即为阴阳两隔。

马车无法再过此门,小木被拽下来。阿海吩咐给他松绑,到处都是士兵岗哨,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小木乖乖地守在阿海身边,用眼角余光偷瞄风景正北方的群山,如同九龙入海。虽是七月盛夏,陵园内却有肃杀之气。

第467章 从北平到东陵(二)

阿海掀开第二辆马车帘子,扯下老太监何常在。这阉人已有七十多岁,面色惨白,形同鬼魅,脸上布满褶子,牙齿脱落,脑后竖着雪白发辫,像个掉了头发的北方老太太。何常在抬手挡着烈日,似乎这具僵尸般不完整的身体,转眼会在阳光下灰飞烟灭。当他看到东陵的龙凤门,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寝殿宇,便惊得跪倒在地磕头。

中山厌恶地踹了老太监屁股一脚:“等打开慈禧老妖婆的棺材再磕头吧。”

龙凤门后是顺治帝的孝陵,满清入关以来第一座皇陵,也是东陵的开山祖陵。顺治皇帝幼年即位,痴迷信佛。清初三大疑案,即有顺治帝五台山出家之说,民间传说因为董鄂妃,又以讹传讹为董小宛。老百姓都认为孝陵是一座空冢,并无皇帝棺材埋葬,也无金银财宝,竟然逃过了中华民国年间的种种盗墓劫难。

前两天,老太监何常在已把秘密告诉阿海顺治帝连同棺材在景山寿皇殿火化,遵循了满人在关外的葬俗。顺治帝与皇后、董鄂妃的三个骨灰盒,安葬于遵化马兰峪的孝陵。以后的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子孙只能沉睡在其左右。

过了七孔桥,士兵护着他们拐弯,路过乾隆皇帝的神功圣德碑楼,向最西端的定陵而去。明十三陵也有一座定陵,墓主人万历皇帝,几十年后同样惨遭挖墓之祸,是为后话不提。清朝定陵是咸丰皇帝的陵墓。咸丰在位期间多灾多难,太平天国占据半壁江山,英法联军又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逼得他远遁承德避暑山庄而亡。陪伴他逃亡的一位皇后一位妃子,日后都葬在他的陵墓之旁:一位是慈安太后钮钴禄氏,另一位便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慈安太后才是咸丰皇帝正牌的皇后。慈禧不过是妃子,但她是同治皇帝的娘,母以子贵,才成了太后。慈安与慈禧两宫并尊,共同垂帘听政二十年中国同时掌握在两个女人手里。只不过慈安太后性情温顺,早早入土为安,因祸得福,逃过了盗墓贼的惦记。

军官毕恭毕敬地对阿海说:“军长阁下正在慈安太后陵墓隆恩殿里等候。”

中山有些紧张,仿佛要赴一场鸿门宴。阿海面不改色,穿过双下马碑、神道碑亭、三孔石桥与隆恩门,踩着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便踏上了隆恩殿。

小木行走在烈日下,本已汗流浃背,到了幽暗的大殿中,立时阴凉下来,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大殿里的宝座已被撤除,屏风与牌位等一扫而空,倒是架起了电话线,墙上贴了军用地图,俨然是个司令部。坐在正中的将军,穿着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年纪在四十岁左右,脑袋半秃,满脸麻子,想是生过天花的斑点,便是乱世枭雄孙殿英。

阿海叛逃出太白山后,结交了不少北洋军阀,其中就有这位外号“孙大麻子”的将军。两年前,孙殿英栖身于张宗昌麾下,寄人篱下,艰难困苦,受到了阿海的资金赞助。有几位孙殿英的政敌,亦是阿海派遣刺客干掉的。

看到旧友来访,孙殿英起身相迎,亲自搬来太师椅请客人坐下。他又命勤务兵沏茶,对中山、小木与老太监待以贵宾之礼。

阿海双手抱拳:“大帅,阿海这厢有礼了。”

“哪儿的话!阿海兄弟,此番又有什么好事情找老哥我啊?”

孙殿英哈哈大笑,阿海一下子将他捧到与张大帅吴大帅同等地位,岂不心花怒放?

“大帅,您驻军清东陵,司令部设在慈安太后的隆恩殿,隔壁就是慈禧太后的陵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哈哈哈……知我者,阿海也!”孙殿英字魁元,自幼舞刀弄枪,颇有游侠之气,“实不相瞒,俺老孙也是被逼出来的啊!谁不想风风光光地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谁不想打下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花天酒地?如今形势吃紧,眼瞅着要改朝换代。我这小小的一方诸侯,若是站错了队,跟错了霸主,还不得顷刻间脑袋搬家?”

“我倒是觉得,大帅转投国民革命军这招棋不错呢。”

几个月前,孙殿英还是北洋军阀直鲁联军的十四军军长,上个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十二军军长,全靠麾下这一万多号人马。

“可常凯申早晚要对我动手。”孙殿英走到隆恩殿门口,指着宏伟的陵园建筑,“既然如此,不如干他一票!说不定挖出个金山银山来,也能解俺的燃眉之急!”

“孙大帅,阿海此番前来东陵,就是想助您一臂之力!”

“我正愁如何下手呢?”

“关于挖墓,我倒是有些经验。”阿海望向宫墙的屋檐说,“盗墓不可枉用蛮力,虽说炸药势不可挡,但若运用不当,亦可能将所有宝贝炸成齑粉。必须按照门道来盗墓,这样才能确保自身与宝物安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确定盗掘那一座陵墓?东陵坐拥五座皇帝陵墓,无数后妃王公与公主墓,务必一个个来解决。”

“自然是慈禧太后的陵墓!”

阿海脸上的刀疤金光闪闪:“当年,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陵墓同时动工兴建,两者紧紧相邻,形制几乎完全相同,就像一对双胞胎姐妹,显示东西两宫垂帘听政之地位平等。但在慈安太后下葬之后,慈禧便不甘于跟姐姐享受同等的死后待遇,便在光绪二十一年,下令把自己修建了二十二年的陵墓包括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等等全部拆除重建。故而表面看起来一样,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我就知道有不少门道,不是行家办不了这个活儿。”孙殿英出自中原草莽,干过土匪,少不了跟盗墓贼打交道,“我孙麻子在此发誓,只要阿海兄弟能帮我打开慈禧太后的陵墓,挖出所有宝物,你可分得二成!”

“行家在此!”阿海轻舒猿臂,搂着小木与老太监的肩膀,“没有这两位,任谁都打不开慈禧太后的陵墓呢。”

第468章 从北平到东陵(三)

阿海为孙殿英介绍了小木与老太监何常在,称赞小木是盗墓界的奇才,世上没有他打不开的墓。小木谦虚两句,说武则天的乾陵与秦始皇陵是这辈子都不敢想的。阿海贴着他的脸颊说:“在孙大帅跟前,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你便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盗墓英雄,日后盗墓界的徒子徒孙都以你为祖师爷了。”

孙殿英当场赏给小木两百个大洋,又说晚上要赏两个大姑娘给他,小木红着脸谢绝了。

阿海又拽着老太监何常在说:“这位何公公,亲历过慈禧下葬全程,只有他知道墓道口在哪儿,也只有他知道地宫里头藏了多少宝贝。”

孙殿英照例给老太监赏赐了两百大洋,才想起这老家伙下面没有了,便省却了赏赐大姑娘这道流程。

何常在早已瘫软在地,磕头如同捣蒜。他并非给眼前的活人磕头,而是给这座陵墓以及隔壁的死人磕头。

孙殿英拉着阿海的手走出隆恩殿:“阿海兄弟,你看你脸上有道刀疤,而我满脸都是麻子,咱俩可真是天生一对,命中注定要携手干大事的啊。”

出了慈安陵墓门口的三孔石桥,隔壁便是慈禧陵墓,同样有一路三孔石桥。碑楼里有只大王八般的赑屃,底座石头四角分别刻着螃蟹、乌龟、大虾和鱼。乌龟壳托着个大石碑,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着慈禧太后的谥号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此谥号之长度为清朝皇后之最,可惜才上了三年,大清就完蛋球了。老太监何常在跪下磕头,阿海却向赑屃脑袋上吐了口浓痰。

穿过隆恩门,便是富丽堂皇的隆恩殿。老太监一路走一路磕头,碰到凤在上龙在下地丹陛石,更是磕得厉害,仿佛老佛爷仍然端坐在隆恩殿里。殿前有鎏金铜鹤与铜鹿,寓意“鹿鹤同春”。阿海与孙殿英走入隆恩殿,满目金碧辉煌,士兵们都流下哈喇子。

“老佛曰的陵寝啊,豪华程度可是超过了紫禁城,可谓金、木、石三绝。咱先说这金,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用的叶子金啊,就有四千五百多两,彩绘两千四百多条金龙,六十四根柱子上是铜鎏金盘龙。定东陵虽不是皇帝陵,耗费却超过了大清朝所有帝王陵,所有原材料都是最好的,京西房山的汉白玉,云南大理的大理石,山东临清的澄浆砖,还有苏州的桐油金砖……”老太监的尖细嗓子说,“再说木绝整座大殿的梁、枋全都是用海南岛的黄花梨木做成,可谓是寸木寸金啊。”

“这是个黄花梨木大殿?”

孙殿英也不是完全的文盲,知道黄花梨的价值,抬头张望高大的梁柱枋头,果然是贵气逼人。

老太监说开了:“最后是石绝老佛爷陵寝一律用最好的汉白玉,石雕更是极品。您看那些石望柱,上头雕刻着凤凰,柱身里内外侧各有一条飞龙,大清朝独一无二的一凤压二龙。这意思啊,就是老佛爷压着同治爷与光绪爷两位皇上。当年我曾经代表老佛爷,来监督陵寝工程,亲眼见到一个姓秦的皇家工匠,雕凿出了这些巧夺天工的汉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