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一脸震惊,府上谁不知道她是个假货,三公子若真能容得了她,怎会搬去西厢房住,能留她在院子里,不过是为了安抚老夫人,待老夫人身子一好,一纸休书,她来谢家不就是一场走马观花……

  可方嬷嬷是三公子的人,说不了假话。

  半晌过去,碧云终究是缓过了神,虽不明白三公子这糊涂之举是何缘故,眼下又不得不低头,倒回去走到了温殊色跟前,这回态度客气了不少,“三奶奶,您看,大夫人下月的水粉开支……”

  温殊色被安叔念叨了一日,耳边还在嗡嗡响,没成想,这么快就上手了,随口便问,“多少。”

  说辞,语气倒是同三公子一模一样。

  碧云松了一口气,“五百两。”就等着对方开票子了,却见对面安乐椅上的女郎缓缓直起身,问,“哪家的水粉?”

  哪家的。

  如此简单的问题,许是从未被人问过,碧云被问得一愣,望着对面女郎渐渐露出的疑惑,忙道,“西街崔家。”

  女郎神色一顿,露出微愠之色,“崔家的少爷崔哖好歹和郎君是拜把子的兄弟,背地里怎还起了蒙骗之心。”

  见碧云一脸不知所云,温殊色同她解释道,“大夫人还不知道吧?崔家的水粉虽说匣子好看,可卖点也全都在匣子上,里头的水粉都是从青州进的货,青州的水粉从哪儿来的呢?不就是扬州吗?婆母的娘家阮家,乃扬州有名的香料世家,每年输出外地的胭脂水粉中阮家占八成,他崔家骗骗旁人就罢了,怎还骗起了大夫人呢。”

  越说越气了,温殊色挺直了胸膛,“咱大夫人,名门出身,长相秀气,脸又不是个大玉盘子,一个月顶多用十盒,十盒要五百两!”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崔家用婆母的水粉,倒个手再以几十倍高价卖给郎君,这不是把郎君当傻子吗,崔家也不怕昧良心啊。”

  碧云目瞪口呆。

  “不成,我这就去找郎君,说他被骗了。”她突然起身,碧云吓得魂儿都没了,忙把她拦住,“三奶奶,且慢……”慌慌张张道,“大夫人用的水粉,好像也不全是崔家,旁的……奴婢这脑袋还真不记事儿。”

  温殊色也没为难她,神色慢慢松下来,“就说呢,这崔家的心肝子也太厚。”

  碧云连连道是,“奴婢一时记岔了。”

  温殊色没继续追问,一心怕谢家人被骗,“咱谢家不是也有水粉铺子吗,之前我用过,货色同崔家的一样,大夫人今后要缺水粉,去铺子里拿便是,不能让旁人平白无故赚了咱们银子。”转过头,叫方嬷嬷过来,“嬷嬷明日走一趟水粉铺子,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府上主子们用的水粉,怎么能苛刻了呢,还得让大夫人自己掏钱去买……”

  “不用麻烦三奶奶……”

  祥云看着碧云那张五颜六色的脸,心头一阵舒坦。

  娘子与三公子可不同,败家那是败在自己身上,旁人想来搜刮没那么容易,温家大娘子的嫁妆,不就是个例子。

  半刻后,碧云空着手出来,走出屋子,夜风一吹,方才察觉背心一层冷汗。

  一时惊觉,这三奶奶……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匆匆回去把温殊色说的话一字不漏地传给了大夫人,大夫人越听越觉得荒唐,“她还真把自己当谢家三奶奶了了?”

  又恨起了谢劭。

  “别的事他三公子怎么胡闹都成,账房这等大事,也敢随便交付?怕是还没听说温二娘子的本事吧。”当夜大夫人便去了老夫人屋里,“母亲,您是不知道温家这位二娘子的品行……”

  谢家的大公子同温家大娘子定了亲后,她同温家大夫人没少往来,温家的事她都清楚。

  那位温二娘子就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一天一身新衣不带重样,沐浴用牛乳,喝水只喝青山朝露,听说屋里的碗筷都是金子做的,珠宝首饰更不用说。

  谢老夫人害的是心病,大夫人一脚正好踩上痛处,险些一口气没喘过来。

  大夫人说上了劲,“她来府上半月还不到,又是请画师,又是让工匠修院子,花起我谢家的钱财倒是大手大脚,可今儿我让人去支取五百两银钱,她却一分不给,当年二爷带着五万两黄金回凤城,多少双眼睛盯着,要不是这些年大爷在前面护着,哪有如今的安宁……”

  大夫人后面一堆话,谢老夫人一句都没听进去,只听到了那句“一分不给”。眼神陡然一亮,气也慢慢地顺了过来,不动声色地听大夫人抱怨完,等人一走,立马从床上坐起,使唤南之,“快,快把方嬷嬷叫过来。”

  昨日谢劭答应了要带她回门,温殊色一个晚上脑子里全是祖母,天还没亮便醒了,横竖也睡不着,起来开始收拾东西。

  怕谢三突然反悔,早早派了祥云去西厢房门口站哨。

  谢劭昨日从裴府出来后,被周邝和崔哖拉着上了白楼,听几个西夏商贩,唱了一个晚上的曲儿。

  西夏的唱腔与大酆不同,曲子里全是情情爱爱,没有半点遮掩,俗人骨子里的那点放荡,一经挑拨如洪水决堤,一曲唱完,满堂儿郎大呼精彩。

  很晚谢劭才回府,睡得正香,耳边突然吵了起来。

  “姑爷,到辰时了。”

  “辰时一刻了。”

  “二刻了,姑爷,姑爷……”

  “祥云娘子请不要大声吵嚷,公子还没醒……”

  谢劭翻身坐起来,脑袋又痛又沉,穿好衣裳出门时,眼睛还有些发涩,门前的小娘子倒是一脸精神饱满,笑着对他挥了挥手,“郎君,该出发了。”

  改口倒挺快。

  谢劭没理她,让闵章去备回礼,自己则跟在快要蹦起来的小娘子身后,一道走出院子。

  “郎君,你喜欢吃什么,有没有忌口的?我好先给厨子打声招呼。”

  谢劭毫无兴致,“都行。”

  “那我看着办。”又扭过脖子同他继续道,“郎君今儿没什么安排吧?出嫁那日我刚从庄子回来,屋子都没来得及回,便被推上了花桥,今儿我回去想收拾一下,估计得耽搁些时辰,先同郎君打个招呼,别催我成不?”

  没了往日的咄咄逼人,摆出一副求人的姿态,那张明艳期待的脸,莫名顺眼了许多。

  她为何去的庄子,谢劭自然知道,被逼成亲的滋味也深有体会,既已应承了她,没必要扫兴,“日铺,最迟。”

  日铺足够了,只要不是坐一下就走,“多谢郎君。”

  女郎心满意足,转过头再也不理会他,两人一个神色高涨,一个无精打采,刚从影壁后转出来,便见到了立在门口的谢老夫人。

  昨日谢劭过去探望,还见她脸色憔悴躺在床上,突然见她能下地了,怔了怔,“祖母?”

  谢老夫人的目光却在温殊色身上,“这是殊色?瞧这模样多水灵,一看就是我谢家人……”

  成亲半月,谢老夫人还是头一回见到人,目光里的惊艳并非装模作样,是真没料到温家的二娘子原来生得如此标志。

  昨夜她听方嬷嬷说今日三奶奶要回门,既然是夫妻两人商议好了,自己也不能再阻拦,阻拦不了,那便一道去吧。

  两家总不能一直这般耗着,早晚都得碰面,她就不信那温老东西,还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把人藏起来。

第13章

  新婚敬茶免了,没了露面的机会,温殊色也是头一回见谢老夫人,本以为是个严肃刻板的老人,却意外地慈眉善目。

  一声‘殊色’把她唤愣了神,身旁方嬷嬷提醒她,“三奶奶,这是谢家老祖宗,之前一直病着,怕新人瞧了晦气,近段日子,便没让三奶奶到跟前请安。”

  一句话把几人之间心知肚明的尴尬事儿化解开,足以见得,会说话的下人,对主子有多重要。

  温殊色上前去见礼,随谢劭唤了一声,“祖母。”她自来不是个记仇的人,对方一张笑脸,她也是一副微笑的和气样。

  “好孩子。”谢老夫人又把她从头到尾瞧了一遍,关怀地问她,“在府上住得如何?”

  温殊色点头,“都好。”

  这段日子谢老夫人虽没见她人,每日都会召方嬷嬷到院子,她的一举一动都到了自己耳里,没有闹腾,也没吵着非要回温家,谢老夫人很满意,就怕她嫁不成大公子,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才让人揪心。

  昨夜又从方嬷嬷那一字不漏地听了她是如何把大夫人婢女说得哑口无言,听到乐子处,谢老夫人还当场几声呵呵大笑。

  知道要问银钱花在哪儿,还知道崔家水粉从何而来,这样的孙媳妇,比起自己那位败家孙子,简直叫人安心踏实。

  没见着人时已对她改观,如今见到人,越看越喜欢,生怕她一去不再愿意回来,试探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温家见你祖母吧,等晚上回来,咱祖孙俩好好说说话。”

  温殊色一愣,谢老夫人也去?

  之前为了让谢劭同她一道回门,费了她九牛二虎之力,已经千恩万谢了,谢老夫人再一道陪她回门,这等大场面她做梦都不敢想。

  见她不说话,谢老夫人歪头问她,“怎么了?不欢迎祖母去?”

  自打温家和谢家你谋我算,谁也没能如愿之后,两家拉不下脸一直僵持着,如今谢老夫人能主动迈出这一步,温殊色心头感激,怎能不高兴,也不是那等子拐弯抹角的性子,当下“噗通”一声跪下,权当是弥补了那日的敬茶礼,脆声道,“高兴,孙媳妇谢过祖母。”

  “怎还跪上了,快起来……”谢老夫人慌忙伸手,一旁的丫鬟仆妇也纷纷去扶她。

  前面说说笑笑聚成一团,好不和睦,谢劭和闵章立在重围之外,一头雾水,还没闹明白发生了何事,谢老夫人便回头唤他,“闲頠,时辰不早了,带殊色上车。”

  日头已经晒到了谢府的将军门上,时辰确实不早了。

  老夫人一副装备齐全早已备好的架势,谢劭知道阻拦也无用,吩咐方嬷嬷过去照顾好老夫人,带着温殊色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

  马蹄声“踢嗒踢嗒”,每往前走一步,便离温家更近一步。

  算上在庄子上呆的一个月,温殊色有了一股很久未归家的感觉,想起祖母的笑,想起自个儿种满了花花草草的院子,马车的颠簸也忘了,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嗖’一声飞到温家。

  但显然身旁的人没能感同她的快乐。

  谢劭双手撑着膝盖,旁边的一扇直棂窗户打开,百般无聊地看着外面不断移走的巷子砖墙。

  自己一个人高兴,有些不好意思,温殊色瞅了瞅旁边一言不发的郎君,主动搭话,“原来郎君的小字叫闲頠啊?”

  谢劭回过头,旁边的女郎腰身瞬间坐直了,摆出一副端庄的模样来,“我姓温,名殊色。”

  谢劭:……

  他一笑,面上生出一抹嘲弄之色,“温家二娘子,殊色美丽,好名字。”

  一高兴,险些忘记了他长了一张嘴,“我是见你每回都唤我温二,担心你不知道我名,好心提醒你,免得待会儿咱们穿帮。”

  谢劭疑惑了,“何来穿帮一说?”

  温殊色见他如此,暗道一声幸好事先说起了此事,赶紧帮他捋了捋,“那日咱们是不是约法了三章?人前夫妻,既然是夫妻,待会儿当着温家人的面,咱们就该有夫妻之间的浓情蜜意。”

  “不见得。”身旁的郎君无视她单纯美好的畅想,一瓢凉水当头泼下去,“不见得所有夫妻都会浓情蜜意,夫妻两看生厌,各自偷欢,宠妾灭妻的一大把,远的不说,凤城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回头看了一眼跟前目光呆呆的女郎,继而说教道,“只有互相喜欢,真心相爱的夫妻,才会浓情蜜意。”

  话毕就后悔了,他何时这么多话了,果然昨夜的西夏曲子听多了。

  正要掐断话题,闭眼歇息一会儿,却听身旁的女郎,用着视死如归的语气同他道,“那你就当我爱你吧。”

  谢劭:……

  温家的宅子在南边的惠民河,谢家的府邸则建在东边的护城河,从靖王府和府衙外的街市道上绕过去,垂直角便到了南边。

  温家的门房今儿刚接了一位客人,回到门前,还没喘过气呢,门外巷子里又传来了车轱辘子碾动的声响。

  温家大爷在东都做官,二爷人又常年在福州,平日里温家的门庭并不热闹,很少有人上门,门房暗道今儿是什么好日子,探头往外一看,不得了,狭长的巷子内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缓缓朝着门前驶来,为首的那辆马车已到了门口,马匹金络青骢,车身同车轱辘子皆以黄铜打造,绿荫车盖下的两盏灯笼上,写着大大的“谢”字。

  中州凤城除了前谢仆射家,还能有那个谢家能有如此大排场。

  马车很快在门前停稳,只见几个丫鬟仆妇一并簇拥着一位老夫人下了马车。

  门房一看,赶紧回头,激动地同雕花影壁后的一位仆妇道,“快去禀报老夫人,谢家老夫人来了。”

  自从得知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谢家也换了新郎,心头肉嫁给了一个世家纨绔之后,温老夫人便躺在了床上,一病不起,起初滴米不进,之后收到温殊色捎回来的画像,才慢慢地缓回一口气。这十来日,温老夫人心思没一刻闲着,想尽了各种法子,甚至动了念头让人去谢家把温殊色劫回来,奈何谢家的府邸建得密不透风,没下手的机会。

  想着实在不行,只能来明的,大不了豁出老脸不要,去府上把人讨回来。

  心头正盘算,外面一仆妇匆匆进来禀报,“谢老夫人来了,二娘子和姑爷也回来了。”

  温老夫人神色一震,呆愣了片刻,忽然从床榻上坐起身,挣扎着要下床,“这个老狐狸,她还有脸上门。”一面又催曹姑姑,“快,赶紧替我收拾,打扮得精神些……”

  谢温两家的祖辈乃世交,才有了这门亲事,早年谢老夫人也来过温家做客。

  只是今夕不同往日,难免让人尴尬。

  但误打误撞,温家给自己送了个满意的孙媳妇儿上门,得了便宜总不能还卖乖,既然上门便得拿出诚意。

  春季的天气乍暖还寒,温殊色今儿一条鹅黄间裙,同色半壁,祥云拿了一件轻薄的锦帔在手上,怕她待会儿凉,好替她披上。

  谢老夫人看在眼里,待两人走近,便同祥云道,“把锦帔交给姑爷吧。”

  祥云也是个实心眼的,没等谢劭回话,埋头走到他跟前,手中锦帔径直递过去,谢劭只得伸手。

  乳白色的锦披质地柔软细腻,绣着一朵一朵红色的小花,鲜艳耀眼,搭在他纯青色的袖口上,色彩愈发鲜明。

  这般花里胡哨的料子,一看就是小娘子的东西,谢劭眉头微皱,还没回过神,身旁的女郎冲她一笑,倒是毫不客气,“有劳郎君了。”

第14章

  温家的祖上在凤城,当年文昌帝为了感激温老爷子的孺慕之情,特意让人在凤城置办了这处宅子,歪打正着替温家留了一条退路。

  圣上登基之后,温老爷子被贬,举家迁回了凤城,府邸前原本那扇气派的大门拆掉,换上了简单的屋宇式大门。

  绘松竹的石头影壁,一条朴素的长廊,毫无气派可言,往里进一道门,才瞧到了雕梁画栋,看出这座宅子当初的辉煌。

  温殊色归心似箭,同晴姑姑走在前引路,谢劭和谢老夫人并排落后三五步,传话的人照温老夫人的吩咐,把几人带到了心远堂,奉茶先招待着。

  半盏茶的功夫,屋外传来说话声,温殊色心口一紧,伸长脖子往直棂窗外一探,见温老夫人领着曹姑姑和两名丫鬟下了长廊,十几日的相思和种种变故,顾不得去担心会不会被人看了笑话,起身疾步走了出去,跨出门槛立在踏道上,看着眼前年过花甲的老人,嗓音嗡嗡地唤了一声,“祖母。”

  没等温老夫人反应,又提着裙摆,快步走下穿堂,上前一把抱住了她,“想死孙女儿了。”

  自幼被温老夫人带大,祖孙俩的感情如同母子,儿时温殊色一高兴常常会扑进温老夫人怀里,长大懂事后,知道了何为规矩,已很久没这般任性过。

  温老夫人被她这一抱,眼泪花儿都冒了出来,深吸一口气,旁的什么心思都没了,只拍着她的肩,哑声道,“回来了就好。”

  祖孙俩在院子里相拥诉着相思,屋内谢老夫人心里愈发没了底,转头看向旁边一脸无聊的孙儿,凑过去点拨道,“温家这位老狐狸城府极深,今日能不能把你那心头肉带回去,就看你了,待会儿多长个心眼子,想想你兄长平日的谈吐,你照着学来两样,让那老东西见了安心,老大老三不也一样。”

  谢家能这么同他说话的人,也只有谢老夫人了。

  先前谢劭一个劲儿的同她保证,温二就是他心头所好,如今却成了作茧自缚。

  没等谢劭应,外面的一行人已朝着屋内走了上来,谢老夫人神色一肃,忙问谢劭,“你帮我瞧瞧,可还精神?”

  谢老夫人今儿也是特意打扮过,下马车时还让南之给她补了一些水粉在脸上,这会子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水粉的效应,昨日还苍白的脸色,倒是红润了不少。

  谢劭无奈点头,“精神。”

  谢老夫人仍不放心,腰杆子一挺,起身道,“不行,我得去门口接人。”

  温老夫人抬脚正要跨过门槛,回忆起了谢老夫人的那张脸,脚步一顿,转头低声问温殊色,“我脸色不差吧。”

  温殊色挽着她的胳膊,在她耳边夸道,“祖母精神着呢。”

  话音刚落,门内一道人影突然走了出来,嗓音无比响亮,“哎哟,老姐姐,咱们可是好久没见了。”

  温老夫人抬头,一眼就认出了跟前的老狐狸。

  这几日对方的名头,各自都没少挂在嘴边。

  于是,昨日还齐齐躺在床上的两人,凭着一口硬气,把周身的精神劲全使了出来,谁也不想让对方看出半点憔悴。

  尽管心里已把彼此骂了千百回,见了面还是得保住体面,温老夫人一笑,“可不是吗,都快半年了,听说前些日子老夫人害了一场病,本该去探望,谁知被府上事务所绊,还请老夫人莫怪。”说着吩咐南之,“谢老夫人身子骨弱,一般的茶水哪里行,去取些温补的来……”

  谢老夫人面色微僵,“不过是牙痛了一阵,没什么老毛病,让老姐姐挂心了。”一边又道,“老姐姐上回身子抱恙,我不也忙得脱不开身,没能上门探望……”

  姑娘年轻时比谁许的亲事好,成亲了比谁的夫君更疼人,有了儿女又比谁的儿女有出息,到了晚年,除了家族荣誉之外,比的便是谁的身子骨更硬朗。

  精神头上不认输,嘴巴上的功夫两人也不相让。

  正因为先前两人熟悉,还曾坐在一起嚼过不少世家的舌根,这家的老夫人德行有亏,不可深交,那家的老夫人心思深,小心提防。

  如今两人闹出了这么一场笑柄,双方都能预料到,以对方的那张嘴,背地里肯定没少编排自己。

  两人各揣心腹事,进了屋温老夫人的注意力才从谢老夫人身上挪开,目光朝谢劭探去。

  往日只闻其名,今日头一回见到人,看到那张脸时,倒是立马让她想起了温殊色捎回来的信,说她被三公子迷了眼。

  皮相确实是个讨姑娘喜欢的,可长得好看,又不能当饭吃,论品行,他哪里比得上大公子……

  见人进来了,谢劭起身见礼,“晚辈闲頠见过老夫人。”

  没讨到心头的如意孙胥,却嫁了个名动凤城的败家子,两个败家的走到了一起,将来日子该怎么过,温老夫人兴致缺缺,客套地点了下头,也不言语。

  丫鬟仆妇重新上了新茶,一时耳边只余下瓷器茶盖儿碰出的“叮铃”声响,之后便彻底没了声儿。

  气氛突然陷入沉默,谁也不说话,摆在大家眼前的尴尬,各人都心知肚明,可谁也不愿意先挑出来。

  最终还是温老夫人先开口,客气地问谢老夫人,“谢仆射不在家?”

  谢老夫人没有一点防备,如实答道,“上月阮家老夫人跌了一跤,半月前带着孩子娘去了扬州。”

  “怪不得。”温老夫人轻轻地搁下手中茶盏,“谢仆射为官之时,名声响彻大酆,清识难尚,铁腕无私不说,待人之诚信,自不在话下。”

  在换人这事上,她和谢老东西各打五十大板,谁也怪不了谁。

  但自己的亲孙女儿嫁过去都有十几日了,她是数着时辰过日子,她谢老东西但凡有点良心,就早该来给她个说法,却装聋作哑,还兴起了扣人这一招,连门都不让回了。

  当真是老来失德……

  谢老夫人眼皮子一跳,这是在讽刺她人品连自己儿子都不如了……

  这厢也不服输,“说起名望,哪里比得上贵府的温老爷,一代帝师,一国之主的先生,要论品行诚信,谁敢在温家之上。”

  半截入土的两位老祖宗,开始舌枪论战,底下的人神经紧绷,一声都不敢吭。

  温殊色也经历过了这一遭,心头不免暗道,原来老一辈的人吵起来,同小辈一个样,挖祖宗讽儿孙……

  两个老祖宗也及时察觉了出来,在小辈面前,似乎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