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趣园。”
余榭笑了:“果然,有钱人住的地方啊。”
苏镜拿出笔在一张纸上画出了八个圆圈十一个箭头,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吗?”
余榭摇摇头,说道:“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在姚琐涵和刘宁身上都发现了这张图。”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顺宁电视台,尤其是《顺宁新闻眼》的记者们,他们认为自己又被盯上了。乔昭宁马上想到了杀人游戏,在《顺宁新闻眼》,这个游戏意味着真正的死亡,在
这之前的几年时间里,一个主持人、一个美编、一个制片人、三个记者都死于杀人游戏,在第一宗谋杀案中,凶手还在每个死者身上放了一张杀人游戏用的纸牌。
苏楚宜哀叹:“难道又一轮杀戮来临了吗?”
舒茜说:“记者真是最危险的职业啊,我们是不是别干了?”
何欢欢说:“何旋,我们就全靠你老公了。”
这些,都是何旋告诉苏镜的。看着忧心忡忡的老婆,苏镜很是紧张,上次连环谋杀案,何旋就差点被凶手干掉,他希望这次老婆别再被盯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病难看病贵的辩证(1)
涂青松这两天一点都不轻松,昨天火车撞楼事故发生后,作为《今日访谈》的制片人,他就忙活开了,先是立即赶制了一条专题片,说是专题片,其实只是一条长新闻而已。毕竟
事发仓促,来不及好好组织、架构,能在短短不到十个小时时间里赶制出一条十五分钟长的专题片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今天,他派了三组记者去采访此事的后续进展,尤其是要
对几个专家展开深度访谈,这中间的协调、配合都需要他在后方一手调度,刚给一个记者打了一通电话喝了口水,苏镜就来了,一来就问刘宁的事。
一听刘宁,涂青松就气得火大:“我还不知道到哪儿找她呢,打了她一上午电话了不是不接就是关机。你是谁啊?找他干什么?”
苏镜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告诉他刘宁死了,是被人杀的。
一听这话,涂青松顿时目瞪口呆,刚准备问点什么,桌上电话响了起来,他立即接听电话,把苏镜晾在了一边:“哪个专家不肯说?……不行,一定得采访到他,他是专家组组长
……这个你想办法,总之软磨硬缠,随便你怎么搞,一定要采访到。”
放下电话,涂青松的脸上再次挂上惊愕的表情,问道:“你说的是我们栏目组的刘宁?”
“是,”苏镜说道,“我想了解一下她的一些基本情况。”
涂青松说,刘宁工作很卖力,肯动脑,做新闻有自己的想法。人长得漂亮,但是从来不骄傲,干活也从来不挑肥拣瘦的。跟同事关系都很好,处事很低调。
“她没跟谁有过什么矛盾?”
“没有,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刘宁好人缘是公认的,”涂青松说道,“实在想不到。你说的是真的吗?不好意思,我不是怀疑你,只是……太难接受了,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
这人说没就没了呢。”
“听说她跟《顺宁新闻眼》的余榭以前是男女朋友?”
“是,刘宁刚跟余榭分手的时候,我们都不以为然,”涂青松说道,“电视台是藏不住秘密的,分手不久,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刘宁傍上大款了,大伙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其实肯
定瞧不起这种人的。可是时间久了,也没人说什么了,毕竟刘宁工作还是很出色的,干起活来还是很拼命的,像我们记者出去采访,一般都是一男一女搭档,男记者一般既要扛机
器又要扛三脚架,但是刘宁每次都帮男记者拿点东西,别看这是小事,久而久之,大伙就都喜欢她了。她做的专题几乎都是精品,像陕西的纸老虎、云南的躲猫猫、杭州的七十码
飙车、南京的天价香烟局长、河南的三点六亿彩票巨奖、重庆打击黑社会,她都采访过,而且采访到了大部分事件中的当事人,没有一定的能力,没有一定的工作热情,是根本办
不到的。怎么说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傍不傍大款并不能作为评判一个女人的唯一标准,你说对不对?”
苏镜饶有趣味地听着,一个傍大款的女人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而且似乎是发自心底的评价,他生平还是第一次遇到。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善,也不仅仅是恶
。
“那她最近工作上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哪怕只是让某些人不爽?”
涂青松几乎毫不犹豫地说道:“黎万江肯定不爽。”
“卫生局长?”
“是,就是他。”
看病难看病贵,是这几年来困扰国人最大的难题,各级政府都想出各种办法来应对,但是不管什么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最多只能起到一种缓解作用,毕竟医疗机构
看病难看病贵的辩证(2)
已经推向市场了,就只能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了,行政命令往往变成一纸空文。同时,正由于推向了市场,各医院之间的竞争就激烈起来,适逢看病难看病贵遭人诟病,顺宁市第
二人民医院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要在市民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个办法就是二十四小时门诊。以前医院晚上大部分科室都下班了,市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能看个急诊,开了
二十四小时门诊之后,市民不管什么时候去看病都能得到分门别类的诊疗服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这事好啊!各大媒体都报道了。
可是其他医院咋没动静呢?于是就有记者去采访顺宁市卫生局长黎万江,问他顺宁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工作中,最近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出台。第二人民医院的二十四小时门诊制
,会不会向全市推广!
采访的记者是《顺宁晚报》的,采访之前,他只是作为一般稿件处理的,但是没想到黎万江局长的回答却是让人很是吃惊。他先是批评了第二人民医院的做法,认为他们搞乱了市
场,说晚上看病的人本来就很少,这种二十四小时门诊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本不值得在全市推广。就在记者大跌眼镜的时候,黎局长又说:“其实在我们国家看病一点
都不难。”随后又列举了一大堆理由。
报道见报后,顿时引来一片热议,自然以骂为主。
刘宁见到报道后,立即觉得这是很生猛的选题,征得涂青松同意后,便联系上黎万江准备做个访谈。黎万江立即同意了,因为他觉得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没把问题说清楚,以至于
引起了读者的误会,他要借《今日访谈》把事说透一点。
刘宁将黎万江客客气气地请到了演播室,访谈开始。主要问题有三个:
1. 顺宁第二人民医院的做法是否应该批评?
2. 现在看病真的不难吗?
3. 顺宁看病贵吗?
黎万江对这三个问题系统地进行了阐述,期间还跟刘宁进行了几次小辩论。黎局长认为,所谓看病难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顺宁有那么多社区医院,但是
大多数都门可罗雀,而大部分人哪怕只是咳嗽了几声都要往大医院跑,造成大医院排长龙的现象。他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不是急症病人几个月
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看病并不算难;第二人民医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医生护士的编制是固定的,他们长时间加班,与《劳动法》是相抵触的,所
以不值得提倡;至于看病贵,黎局长认为,得把诊疗费和医药费分开看待,现在贵的是药,而不是医,所以单纯说看病贵也是不准确的;而且,医疗与其他商业服务不一样,买电
器可以量入为出,但最穷困的病人也希望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心理预期的结果就是倾其所有看病,这对多数人来说,导致的就是费用难以承担。
采访顺利结束了,片子顺利播出了,但是结果却是出人意料,或者说,仅仅出了黎万江的意料,他的访谈遭到了更猛烈的攻击,网民甚至给他取了好多不雅的绰号,什么“黎白眼
”、“黎膏肓”、“犁剜将”、“一碗浆”……黎万江气急败坏,扬言再也不接受顺宁电视台的采访了。
苏镜说道:“黎万江肯定要怀恨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