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第一,你反对媒体暴力;第二,你本人被媒体暴力伤害过。”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应该很多吧?”
“我会挨个查的。”
“好吧。”颜雄飞说道,“昨天晚上我在家里看书。”
“有谁证明?”
“很可惜,我老婆昨天晚上有个饭局很晚才回来,所以没人给我证明。”
颜雄飞的话一直很冲,苏镜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据说教授的脾气一向很大,苏镜算是领教到了。沈国麟见状赶紧打圆场,他呵呵笑道:“苏警官,颜教授怎么会去杀人呢?他反对媒体暴力,主要是把这种观念传输给学生,使将来的媒体暴力能少一些。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苏镜也知道,一个人反对媒体暴力就认为他会为此杀人,这是不对的;但是如果这个人偏偏又被媒体暴力伤害过就值得认真对待了。偏偏颜雄飞就是这样一个人。
沈国麟继续说道:“难道凶手会认为杀了几个人就能阻止媒体暴力了?”
苏镜说道:“有时候,要办成一件事情,必须引起社会关注,而要引起社会关注,必须做出一些非常的举动,比如说如果没有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关于职业病的问题就不会引起广泛关注;如果没有孙中界断指鸣冤,上海就不会那么快对钓鱼执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要知道之前已经有一宗钓鱼执法案闹得沸沸扬扬,但上海一直对这事不予置评,直到孙中界做出过激举动,上海才坐不住了。”
“你这种说法乍一听很有道理,可是经不起推敲。不管是开胸验肺还是断指鸣冤,当事人的目的都达到了,都找来了记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可是这几宗谋杀案呢?凶手难道会找来记者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杀你们就是因为你们搞媒体暴力?”
据说人的大脑有一百多亿个脑细胞,现在苏镜的这些脑细胞不停地冲撞着,各种各样的念头纷至沓来,沈国麟几句话就企图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他处,他用意何在?难道真的像何旋说的那样,沈国麟是专程飞过来杀人的?
不像!
苏镜立即否定了这个念头。
而最关键的却是,沈国麟的推论也有几分道理,一时之间,苏镜有点迷糊了。
沈国麟继续说道:“也许我不该多嘴,但是自从上次见了你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案子,在思考媒体暴力对社会的危害。我和颜教授也讨论过这件事,总觉得凶手是另有目的,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也许,在每个死者身旁放那张卡片,只是为了迷惑警方呢?”
苏镜可以说是无功而返,但是又可以说是大有收获,因为沈博士的一番话,使他豁然开朗。
是的!也许媒体暴力只是一种假象,是凶手为了掩饰自己真正目的的假象。
这只是一种可能,但是当媒体暴力的路走不通的时候,试试别的路又有何不可呢?
第九章 剑走偏锋
此时是上班时间,车库里停满了车,灯光还是那么昏暗,在保安张云开的带领下,他在车库里逡巡着,终于找到了余榭的车,车窗玻璃上果然贴了颜色很深的保护膜,要贴近玻璃才能隐约看到车里面的情况,假如车里面躲着两个人,保安应该也不会发现吧?
1、嫌疑人清单
第一名死者:姚琐涵
嫌疑人A:苏楚宜
谋杀理由:情杀
虽说苏楚宜最后赢得了美人归,但是二人在竞争过程中,如果姚琐涵曾经出言不逊,使苏楚宜积怨很深呢?
那天他和女朋友何欢欢在家里看电影,如果要否定他们的证词,就必须有人证明他们那天根本不在家里。每个小区监控录像保存三个月,苏镜已经派人调阅过了,这两人一下班就回到家里,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出家门。
要躲开摄像头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困难。
嫌疑人B:余榭
谋杀理由:仇杀
姚琐涵曾经跟余榭吵架,并摔门而去,使余榭很没面子。
不过,作为部门领导,手下是一批桀骜不驯的记者大佬,估计会有很多人跟余榭吵过架,难道余榭要把每个人都干掉?当一个人成了领导之后,不管官职有多小,只要带了一个“长”,就相当于穿上了一双鞋,再也没有当年光脚时的豪迈了。他所想的应该只是如何向上爬,而不是去谋杀一个曾经顶撞过自己的记者。
那天晚上,他在家里,同样有小区监控录像为证。
嫌疑人C:银行薛行长
谋杀理由:仇杀
但是,姚琐涵那篇报道对薛行长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他的工作生活还是井井有条甚至蒸蒸日上。一个金融界的精英,会放弃如此美好的生活而去蓄意报复一个小记者吗?
苏镜拜托省城警方查证了他的行踪,这天晚上,他的确在开会,讨论房贷是否收紧的问题。
嫌疑人D:美光地板老总潘永忠
谋杀理由同上
潘永忠的谋杀意愿应该比薛行长强烈多了,因为他的公司都倒闭了。但是潘永忠说过,他知道姚琐涵只是一颗小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其实是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广告份额。
但是,他的话就能全信吗?
那天晚上,他跟鸿运地产的康总在一起吃饭,康总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之前没有串供呢?
嫌疑人E:马丰华
谋杀理由:仇杀
两人几年前曾为争机位动手打架,马因此被批评写检讨。
行踪待查。
第二名死者:刘宁
嫌疑人A:余榭
谋杀理由:情杀
因爱生恨的故事太多了,余榭表面上满不在乎,心里头也许一直恨着呢。
不过,那天他在听音乐会,从监控录像分析,他没有提前退场。
嫌疑人B:卫生局长黎万江
谋杀理由:仇杀
刘宁的一番故意曲解的剪辑,使黎万江的采访整个变了味,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这事放在谁头上都不会好受,因此萌生杀意并非不可能。
可是,黎万江是官员。
如果他为此事杀人的话,就说明他很要脸。
可是,要找到一个要脸的官员,是那么容易的事吗?多少个官员被免职了,或者引咎辞职了,然后不久之后就异地为官了,脸皮这东西,实在并不是很重要。屁股才是最重要的,位子决定一切。
当然,也许黎万江就是一个例外?
行踪待查。
第三名死者:皮华明
嫌疑人A:马丰华
谋杀理由:仇杀
马丰华刚被批评,皮华明就遇害了,实在太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