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天微笑着摇摇头:“你们讲,我听。”
另外一个同事说道:“我来讲一个,也是关于方言的。”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
“话说有一个老家四川的骑兵被俘虏了,长官答应满足他三个愿望再杀他。骑兵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敌人答应了。第二天,马回来了,带来一个美女,骑兵和女的共渡良宵。长官说还有两个愿望,骑兵说我还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敌人又答应了。第二天,马又带回来一个美女。骑兵又和美女共渡良宵,敌人很惊奇,觉得这真是一匹善解人意的好马。不过还是得杀他啊!长官说:你还有最后一个愿望。骑兵还是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长官答应了,但是很奇怪,不知道这匹马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于是藏到马厩旁边偷听。只见骑兵揪着马耳朵,大叫道:我是叫你去带一个女的人来,不是一个女的人!”
笑话讲完了,但是大伙都愣了,韩雪问道:“你再说一遍,他对马到底说什么了?”
同事重复道:“我是叫你去带一个女的人来,不是一个女的人。”
另外一个同事恍然大悟:“哦,他是四川人,L、N不分,他本来跟马说带一个旅的人来,但是说成了带一个女的人来,所以马就带了一个美女来了。”
听了这个解释,众人才大笑起来。
韩雪说道:“我有个顺口溜,考考大家——纳兰山上开兰花,男的穿蓝装,女的穿绿装。”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连白正天都忍不住试着说了两遍。
说着说着,他突然眼前一亮,急忙坐到电脑旁边,打开了IE,准备搜索。就在这时候,颜志宏走了进来,虎着张脸呵斥道:“干嘛呢?案子还没破,你们就开始庆功了?”
韩雪赶紧回到了自己座位上,老老实实地坐下了。
白正天顺势打开了公安局的主页,做出一个认真办公的样子。
颜志宏环视一圈之后就离开了。
见颜志宏走远了,白正天后脚就离开了警局,行色匆匆地来到沈蓉宿舍。
“什么事情这么急啊?”
“我发现了一个疑点,”白正天踌躇着说道,“或者说是一个可能性。”
“哦?什么疑点?”
“上网查一下再告诉你!”
“你们局里不是有电脑吗?”
“这不是要故意跟你套套近乎吗?”
“你怎么这么没正经啊?”
白正天马上收敛了笑容:“其实我是担心。墨家组织无孔不入,我怕他们渗透到警局里怎么办?”
“你就那么相信我?”
“不信你,我还能信谁呢?”
听着白正天这么说,沈蓉心里喜滋滋的,她打开了电脑,坐在前面,问道:“你想查什么?”
白正天站在沈蓉后面,又闻到了她身上淡淡的香味。
“查一下北京大学教授孔非儒的籍贯。”
“查他干嘛?”
“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沈蓉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关键词:孔非儒 籍贯
一敲回车键,显示出几个条目。
点击一个条目进入,看了看,读道:“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金孔镇石道场村。”
点击一个条目进入,看了看,读道:“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金孔镇石道场村。”
“果然是四川人。”
“什么意思?”沈蓉越来越疑惑了。
“你记不记得孔非儒最后时刻手指着我说‘你’,最开始我们以为这个字毫无意义,后来又猜测他说的是倪一卿,可是倪一卿一年前就病重入院了。现在,我怀疑,他说的‘你’,其实是‘李’。因为四川人L、N不分……还有,他的手在空中翻来翻去,你还记得他手指头的样子吗?他在努力伸出中间的三个手指头来!”
沈蓉尽量回想着,觉得很可疑:“你说是李老师?”
“你记得我们从北京回来后,在倪一卿家见到李教授时的情景吗?”
沈蓉把当时的情景想了一遍,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了?”
“当时你说起孔非儒教授被墨家暗算了,他问查到凶手没有。这都没什么,可是后来,他又说:‘我给你们推荐的孔教授还可以吧?你们关于睚眦的疑问都得到解答了?’”
沈蓉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了:“这句话里有什么疑点吗?”
“我当时听到他这么说,就有点疑惑,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他说话的语气里,表明他知道孔非儒跟我们讲了关于睚眦的事情,他怎么知道孔非儒被暗算的时间呢?”
“什么意思?”
“如果换成别人,会不会认为孔非儒被暗算了,就没有机会跟我们讲睚眦的事情了呢?而李教授似乎很肯定,孔非儒在暗算前已经告诉我们睚眦的事情了。他凭什么这么肯定?”
“你的怀疑倒也能成立,但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是啊,连我都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一直没有说出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线索都指向了李三清,所以,我们应该把他当成重点监控对象。”
凤凰大学的一间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了人。
历史系教授李三清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们都知道李教授前不久刚被枪击过,对他这种敬业精神,每个人都心怀感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疑案,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李三清对着讲台下的学生说道:“其中争议最大的算是宋朝初年的‘烛影斧声’疑案。”
公元960年,后周王朝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逼迫年仅8岁的恭帝柴宗训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赵匡胤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却突然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而宋朝初年,一个专门收集宋初至仁宗时期的朝野轶事的和尚文莹,在他的《湘山野录》中记述道:“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烛影斧声”由此而来,赵匡胤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一种意见认为,宋太宗赵匡义弑兄夺位;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还有一种意见,虽然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
看到台下的学生个个听得专心致志有滋有味,李三清谈性更浓,继续说道:“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燥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花蕊夫人,被太祖发觉。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原谅,便下了毒手。当然,到底真相如何,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了,除非出土更多的文物,找到更多的史料,要不就是等爱因斯坦的假设实现了,我们乘坐时光机器回到公元976年,躲在赵匡胤卧室外面看个究竟。”
学生们跟着李三清笑起来。
等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李三清继续说道:“我曾经讲过思想不妨天马行空,求证定要小心谨慎。现在,发动你们的大脑,大胆猜测一下,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教室里顿时叽叽喳喳起来,正在这时,一个身影站了起来:“李老师,赵匡胤是被他弟弟赵匡义杀掉的,但赵匡义只是帮凶。”
李三清定睛一看,说话的人却是沈蓉。这堂课,沈蓉早就听过了,她怎么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