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行德,感念天道,浩然正气。
秉承公正,心念光明,勿沾邪气。
人之所思,依靠正气,滋润神气。
…
…
我们一行行看了下去,越看越震惊。
这一篇《巨人生死书》从人出生说起,然后说到人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思考,行动,语言,死亡等等一些事情,是一篇告诉人如何将学习,思考,说话和行动,如何孕养体内浩然正气的一种自然法门。
其大意为:
人之所以生是凭借了两口气,一口是男女阴阳之气,一口是天之气,两口气滋润了生下来的人,生下来的人需要吃五谷杂粮养护体内的血气精气,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读书明理、思考明道去滋养内心的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出现之后,则要求人的行动依据内心的浩然正气去行事,要时时刻刻的想着光明与正义,公正与公平,无论人前人后都要一致,不能表里不一,最终要达到思考、语言和行动三者统一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之后,人的“神气”就会出现,百邪不侵,而且还说人只要将思考、语言和行动有效的统一就距离“生死之道”不远了。
上面还说,这样的人因为凭借光明行事,一生无悔,就算死亡来临也会坦然无比。
很显然这是一篇告诉人如何生,生下来做什么,怎么做,又怎么坦然面对死亡的“劝诫之文”,写的极为不错。
我和秦承运好文,所以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
曹有为对此没啥兴趣,看了一半就觉得没劲,打算走开,但又看看周围凶神恶煞的雕塑,又仔细感受了周遭气氛,觉得一个人走进黑暗还是有点怕怕的,所以硬着头皮看了下去。
等我们三人看完上面的文字,已过去了二十多分钟。
要不是这文字个头比较大,看起来还真是费劲,虽然如此,由于这文字从上到下排列的比较高,我们仰着脖子导致脖子都酸了,看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揉了揉脖子。
曹有为道,不就是一片如何养精气,孕正气,生神气且劝人秉承光明正义行事的文章吗?这又有什么好看的,你俩还看得这么带劲!
我说,你错了,劝人向善只是表面的意思,其实这文中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这个知识可以说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一辈子的关键,只要懂了这个秘密,就可以生活的非常幸福和快乐。
曹有为道,我怎么没看出来。
我抬手指了指《巨人生死书》最后部分内容道:
你看这最后几句话,就大有深意。上面说,言、思、行是人身上的三大支点,即人所言,人所思,人所行是人身上的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三大支点如同三角形的三个边一样支撑了一个人的一生,少一边或者一边于另一边不和谐,这人就不能很好的生活。
曹有为道,我不太明白,这语言,思考,行动,怎么就能让人很好的生活了?
我说,道理很简单,心灵被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感悟才会深入所思考,而感悟是人观察世界并且用心体会得来的。如果没有思考那就说明没有它的前提即感悟,没有感悟那证明这个人对周遭世界没有什么感受。如果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对古往今来漠不关心,对公平正义漠不关心,对大自然漠不关心,那么这样的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有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既然有了思考,那么接下来就要运用到语言了,用它来表达或说话,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表达对万物的看法,说自己心中所想,言心中所思。
且看“说”这个字从言从兑,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我们的思考兑现,付诸于文章或者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二是说出来的话就要兑现,这是言而有信,有信是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生存砝码。
思考和语言之后,就是行动,将自己所思用于行,方才不辜负思考一场。
由此可见,这三点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我看来人只要将这三个支点有效的统一,就能得很好的过完整个一生,这就是生死之道。
曹有为道,没那么玄乎吧。
秦承运道,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多思无行”则会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他所向往的结果,往往会和自己所思考的达不成一致,那么他就会悲伤,不开心,就会抱怨,就会成为“怨气桶”。如果一个人“多行无思”,那么就会因为鲁莽带来祸事,所以会不开心。如果一个人“多言无行”,那么就是言而不信,别人就会讨厌他,疏远他,那么他就慢慢的变得被孤立,所以会不开心。如果这些不够,咱们在继续组合,多思少言无行者…
曹有为听到这里,急忙挥手打断,叫道,好了好了,别说了,影壁左边还有文字呢,快去看看写的什么,如果是介绍这里是哪里的说明文字那就太好了。
他说着话,持手电向左侧走去,我和秦承运互相耸了耸肩,做了个无奈的姿势,然后跟在他身后走向了影壁左侧。
影壁左右两侧的文字都是赤红色的凸出字体,配上黝黑的背景墙,看起来诡异无比。
这些文字应当是上古巫师的“呕心沥血之作”,估计又在文字里施加了什么魔法,一下子就能让我和秦承运代入其中,而且深入浅出,让人容易理解。至于曹有为为什么没被代入,我估计是由于他天生对这一套无感,既然无感则不会被感染。
影壁上的文字虽然密密麻麻,但由于字体个头比较大,其实也没多少个字。
这两侧的文字排列方式还不一样,影壁右侧的《巨人生死书》是上下竖排,而左侧的文字是左右横排,当我们举着手电看清影壁左侧中间那几个大字的时候,顿时被惊了一下,上面赫然是——《黄泉赞歌》。
我们三人互看一眼,面面相觑。
黄泉指的是地狱,地狱是凶恶之地,后面却跟了赞歌两字,这着实诡异无比。
竟然有人称赞地狱?
脑袋进水了?
秦承运道手电灯光打到最上方黄泉两个字上,对我们说道,兄弟们,这下确认无疑了,咱们确实是来到了地狱。不过却有人在这里写下地狱赞歌,这太诡异了。
我点了点头道,我只见过有人描述地狱之凶恶情状,让人见了害怕,还从来没见过有称赞地狱的文章,而现在咱们面前竟然出现了赞歌,这着实令人好奇。
曹有为出口道,既然是地狱,可能这下面就有十八层建筑,铁定凶恶无比,我看接下来咱们别想休息了!
我摇头道,地狱十八层是佛教的说法,而且地狱一词估计就出自梵语,不是中国本土固有的,而咱们来到的是黄泉,那就没有十八层之说了。
曹有为道,黄泉就是地狱,地狱就是黄泉,是一样的,所以有十八层。
我笑道,地狱十八层,地狱三十六层,地狱五层等等这些“地狱杂乱系统设定”都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被道教吸收加以利用和改进形成的,而中国本土地狱则没有这些说法。
一般来说,中国的地狱有三种叫法,第一种是幽冥,第二种是黄泉,第三种则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阴曹地府。
咱们见到的词语是黄泉,那说明这个地狱是中国本土特色地狱,而且黄泉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左传·隐公元年》就有庄公对他娘说的狠话即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记载。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流传着一个“黄泉”的地下世界观,不过没形成系统,这才被别人家的地狱系统抢得了先机。
曹有为狐疑的看了我一眼道,争这个地狱的早先,黄泉的先后,有什么好处?
秦承运笑道,意思很简单呗,来宝兄弟是想说我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啥都不缺,人家有的咱有,人家没有的咱也有。
曹有为道,那这个又是什么意思?
秦承运道,意思是要你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崇洋媚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话,中国靠你就能成为真正的飞天之龙。
曹有为挥了挥手道,你让我这样一个武夫去弘扬武德还差不多,文化的事情还是交给那些读书人吧,交给那些真正有德有行的教授们吧。
我哈哈笑道,你还武德呢,你不弘扬缺德、无德,你家祖坟就冒青烟了。
曹有为道,少来打趣我,快看看上面写的啥吧!
我们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不再说话,抬起头,仔细的阅读起上面的文字来。
却不知《黄泉赞歌》到底是不是在称赞地狱,又赞的是嘛玩意,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六章 黄泉地狱(7)
从这些词的色彩来看,都带有幽冷和阴暗的气息。
试想一下:当一个巫师身穿黑袍,手舞动着黝黑的权杖,在漆黑的夜里,在微风之中,用低沉、嘶哑的话语幽幽地说出这些词语的时候,人心中定然会不自觉的发毛,可见这些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魔力。
如果我们慢慢将这些文字咀嚼,慢慢咽下,就会感受到死亡的味道,甚至会慢慢咂出令人作呕的腐尸气息。
很显然,地狱是令人恐惧的。
地狱是“恶”的代表,是恶的集中营。
这样一个地方,怎么能有赞美呢?
然而,我们面前却出现了《黄泉赞歌》,简直诡异的令人发指。
诡异的赤色字体奇形怪状,再加上这大殿幽暗惊悚的气氛,使得我们似乎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似乎看到了一个黑袍巫师立在我们面前,一行行的沾着鲜血书写着这篇文字,顿时心中不自觉地就冒出了一股惊悚之意,随后冰冷充满了四肢百骸。
虽然害怕,但我们还是忍不住内心观看的欲望,所以我们警惕的四周打量了一番,见无异状,这才专心致志的去读《黄泉赞歌》的内容,随后我们全体就被上面的文字深深的吸引,一声不响的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
只见上面写道:
当太阳降落的时候,你从黑暗中睁开眼睛。
你出现在夜晚,你出现在黑暗之中。
你是黑暗之王,你是黄泉之主,你是黄泉之国的王。
别人讨厌你,我来赞美你。别人厌恶你,我来致敬你。
啊,尊崇伟大的黄泉之主。
你戴着黄泉神冠,你威风凛凛。
你端坐于黄泉神座之上。你霸气无匹。
神冠和神座是王的标志。
只有你才有资格拥有它们。
人都说你是黑暗的化身。
人都说你是邪恶的代表。
啊,无知的人啊!
啊,愚蠢的人啊!
他们怎么明白你是消除邪恶的正义化身?
他们怎么能看见你左手的黄泉神杖?
他们怎么能看见你右手的公平之秤?
啊,神杖是你的无上权威!
它,拥有至尊神力。
它,让神鬼战栗。
啊,公平之秤是你的量具!
它,不偏不倚。
它,公平公正。
啊,黄泉之主。
你是黄泉的至尊。
你是黄泉的主宰。
当世界一片黑暗。
你挥动权杖说:
人间天堂都无光明。
那就让光明充满黄泉。
…
看到此处,秦承运叫道,好一个就让光明充满黄泉,黄泉之主好大的口气!
我呵呵笑道,这《黄泉赞歌》写的蛮有意思,似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实赞美,我似乎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魔力,刚开始那股布满了四肢百骸的惊悚之意竟然在看这文字的过程中消失不见,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
曹有为道,你这么一说,我就有感觉了,还真是这么回事唻!
秦承运道,从这文字看出,黄泉之主是黄泉之国的王,加上之前咱们了解的信息,那么可以推出这个黄泉之国就是巨人族建设的国度了。看来这个黄泉之主在黄泉之国非常威信,所以才有人这么赞美他!
他顿了下又道,当年我去岛国的时候,听人聊过黄泉之国,是他们本土的神话传说,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说,你说的这事我还真不了解。不过既然徐福老先生曾在这归墟附近遇到风暴,那么咱们有理由推测徐先生沉入海底大难不死,被人鱼救下,随后在这黄泉之国浏览了一圈,再然后出了黄泉之国率领小的们去了岛国繁衍生子,黄泉之国传说在那边就流传开来了!
秦承运道,你这个猜测倒有可能。
曹有为道,可能就不是确定,净瞎猜,咱们快看看黄泉之主干了什么事才让人这么信服他,而且还发自肺腑的写这么一篇灵魂赞歌的吧!
随后我们三人又一声不吭的继续抬头观看下面的文字,只见下面的文字写的是:
啊,伟大的黄泉之主!
你在黄泉执掌人间的法度。
你在黄泉执掌神国的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