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静这才回过神来,忙道:“好久不见。宋四娘子,别来无恙?”
最后一次见到宋若昭还是在襄阳公主的婚礼上。一眨眼两载已过,她的外表倒是没什么变化,容颜娇美而态度从容,虽着一身男装,但那柔软轻盈的举止,诚如临水照花一般旖旎多姿,惹人怜爱。
真有意思。裴玄静不禁心想,进入大明宫这两年来,许多人她都见不到了。可是突如其来的,他们又都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
“裴炼师怎么会到太极宫来?”宋若昭微笑着问。
“我……”裴玄静朝身后看了看,郭鏦大人远远地站在松柏林外,正朝这边张望呢,“是郭大人带我来看三清殿的。”
“三清殿?”宋若昭的眼珠一转,“我知道了,吐蕃人质的案子是裴炼师破的。”
裴玄静微笑着默认了,宋若昭还是那么聪明。
宋若昭过来牵裴玄静的手:“请炼师随我来。”
“去哪儿?”
“入凌烟阁一观啊。”
“我可以吗?”裴玄静半信半疑地问,“郭大人说过,没有圣上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入凌烟阁。”
宋若昭又是一笑:“炼师不想进去看看吗?”
“当然想。”
“那就走吧。”宋若昭道,“我有圣上的特许,炼师无需多虑。”
裴玄静不再迟疑,跟随宋若昭走进凌烟阁。
阁内一如其外,雕梁画栋一应皆无。四面墙上一幅接一幅连缀着的,全都是功臣的画像。无需仔细去辨认,裴玄静知道他们是谁,所以她不敢直视,唯恐自己的目光会冒犯到他们。
在宛若永恒的静谧之中,裴玄静没有想到皇帝,没有想到武元衡,甚至没有想到长吉。凌烟阁剥夺了她的思维,也将一切多愁善感的情绪挡在门外。无上的崇高里,没有喜怒哀乐的位置。
良久,裴玄静转回身,向默默在侧的宋若昭问:“我听说凌烟阁平常无人可以出入,为何四娘子会单独在此?”
“炼师听说过《推背图》吗?”
“《推背图》?”裴玄静闻所未闻,“那是什么?”
“裴炼师没有听说过《推背图》,但一定听说过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两个人吧。”
裴玄静点了点头。
在大唐,李淳风和袁天罡确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传,这两位都是太宗皇帝贞观年间的奇人,精天文、历算,擅易学,尤以相术卜卦为长。关于袁天罡,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就是他在则天女皇刚出生后不久,便根据婴儿的容貌断言:“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几十年后,武则天果然登基成了大周皇帝,成就一代女皇的旷世传奇,袁天罡的神奇预言也随之流传天下。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同时代人。据说二人相交甚厚。袁天罡始终与朝廷若即若离,李淳风却曾入仕为官,在贞观年间先后任过太史丞和太史令,掌管天象和历算。而民间流传最广的李淳风的故事,竟然也与女皇武则天有关。
贞观年间,太宗皇帝不知从哪里得到一本秘谶,对大唐国运预言道:“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预示大唐三代后,江山将会落入一个武姓女子的手中。这当然令太宗皇帝深为不安,便召来太史令李淳风解之。李淳风当即推算出,这名武姓女子已经入宫,预测中的征兆已成。数十年后,这个女子将成为大唐帝国的统治者,李家子孙会遭到她的屠杀。太宗皇帝骇然,立即命李淳风找出此女并诛之。李淳风却阻止了太宗皇帝。他说,武姓女子将为帝,这是天命,天命不可违。然四十年后,此女已老,人老慈祥,即使夺取了陛下的江山,也只是暂时的。李氏血脉仍能延续,有朝一日还可重掌社稷。但如果陛下现在就杀了她,按照天命,她将死而复生。那么四十年后,此女仍在少壮之年,必然更加嗜血凶残,恐怕陛下的子孙后代将无遗类了。
太宗皇帝非常信任李淳风,便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一切如李淳风所料,到了裴玄静所生活的时代,统治大唐的仍然是李家的后代,当然,也是武则天的后代。对于这一局面的形成,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成功地预见到了。
预知未来,便是裴玄静对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位奇人的认识。
宋若昭说:“《推背图》为李淳风所作,是他对后世的预言。请炼师随我来。”
一片中隔将凌烟阁的大厅分为南、北两部分。中隔的北面题写:功高宰辅;南面题写:功高王侯。由此可见,南、北两侧的功臣画像是有等第之分的。宋若昭将裴玄静直接带到写着“功高王侯”的这半厅中,只见空荡荡的厅堂中央,放置着唯一的一张檀木桌案,案上搁着一个小小的金匮。纯金的九龙浮雕色泽幽暗,显示年代久远。
宋若昭手指金匮:“裴炼师,《推背图》就存放在里面。换句话说,在这个小小的金匮中,收藏着大唐的国运。”
裴玄静还未及表示,宋若昭便将金匮打开了。
“炼师,来看看吧。”她微笑着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裴玄静的心疾速跳动起来,她当然懂得“天机不可泄露”的道理,何况按照宋若昭的说法,金匮中所藏的是大唐的国运,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渺小女子,怎敢窥破如此惊天的国之要害。
见裴玄静在犹豫,宋若昭道:“炼师不必害怕,《推背图》不是那么容易看懂的。见之无妨。况且,”又娇俏一笑,“我都看得,裴炼师为何看不得?”
裴玄静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
金匮中果然盛放着一沓书写过的旧纸。宫中专用的黄麻纸在历经岁月之后,泛黄的部分变得深浅不一,斑斑驳驳。纸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准确地说,是一幅画旁配着一行字,还有一首五言诗和一首七言诗。
宋若昭在裴玄静的耳边低声说:“据传在做这部预言书的时候,李淳风将自己关于密室之中,不饮不食,不眠不休,竟然推测到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兴亡变迁。直到好朋友袁天罡破门而入,在李淳风的后背上推了一掌,喝道:‘天机不可泄露,且止吧!’李淳风这才停下笔来,遂将这部书命名为《推背图》。又因李淳风认为,对未来之事的预测不能用言语直接表述,所以便将他的预言都画成了图。他一共作了六十幅画,每幅画对应《易经》中的一卦。为了帮助后人理解,每幅画又配一谶,及一诗。除了首尾的两幅之外,共有五十八则预言。”
裴玄静好奇地问:“那是不是说,要读懂《推背图》中的预言,就必须结合图画、卦象,再由谶和诗的语义中引申出来,根据《易经》八卦的指示会意,方能领会出李淳风预言的实质?”
“可以这么说。”
裴玄静迟疑了一下,问:“这本《推背图》被解开了吗?”
宋若昭回答:“《推背图》写成之后,因为其中含有大唐国运的兴衰,甚至朝代更替的未来,所以太宗皇帝严令秘藏于宫中,绝不能使之流传出去。不过,宫中对于《推背图》的解读一直在秘密地进行着。只是……”她赧然一笑,“至今为止,真正解出的只有四幅。炼师想知道是哪四幅吗?”
“不。”裴玄静坚决地说,“我倒想知道,《推背图》为何会在凌烟阁中?”
“这是太宗皇帝的旨意。”
裴玄静只能擅自揣测太宗皇帝的用意,是不是想要用功臣们的英魂镇守大唐江山,从而将《推背图》中所有不详的预言都压制住呢?
她不由自主地抬头环顾,鼓起勇气来直面那一幅接一幅真人大小、纤毫毕现、栩栩如生的画像。他们中的每一位是谁,裴玄静认不出来。但是,她的目光被一位清癯老者吸引住了。他的神态太过严肃悲悯,包含着谴责,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
宋若昭低声说:“那是魏文贞公。”
魏徵!
裴玄静有些明白太宗皇帝的用意了:如果《推背图》是对大唐后世的预言,那么《兰亭序》是不是也可算作是对李唐命运的警示,或者象征呢?有因才有果。所有的未来都埋藏在过去。大唐的缘起,不都藏在这座凌烟阁中吗?
她收回目光,问宋若昭:“敢问四娘子,历来都由什么人在破解《推背图》?”
宋若昭道:“自太宗皇帝以降的列位先皇,都曾指定自己最信任的人破解过《推背图》。但为了确保《推背图》不外传,任何人都只能到凌烟阁里来查阅,而绝不允许将图和诗抄录携带出去。”
“可是……”裴玄静欲言又止。
宋若昭微笑:“我知道炼师想说什么。没错,这些图和诗并不复杂,就算不能抄录下来,凭脑子记忆也不成问题,出去以后可以再默写出来。所以,历来被允许阅读和破解《推背图》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最忠诚的臣子。”
裴玄静看着宋若昭,直截了当地说:“如此看来,四娘子便是圣上最信任的人咯。”
宋若昭坦然回答:“不,裴炼师误会了。圣上最信任……曾经最信任的人,是我的大姐。”
宋若华!
“从德宗皇帝开始,到先皇,再到当今圣上,他们任命破解《推背图》都是同一个人——我的大姐宋若华。”
裴玄静刚要开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裴炼师!裴炼师!你在里面吗?”是郭鏦在外面叫。
裴玄静心说不好,忙应道:“是,我在。请郭大人少安毋躁,我马上就出来!”
突然,她的手被紧紧地攥住了。宋若昭的柔荑冰凉,微微颤抖,脸色亦有些发白。
裴玄静说:“请四娘子放心,方才的那些话,我不会对任何人说起。”
“不。”宋若昭连连摇头,压低声音急促地说,“裴炼师曾为我的二位姐姐伸冤,是柿林院的恩人,也是若昭在大明宫中唯一信任的人!苍天有眼,今天又让我遇上了裴炼师,实为若昭之幸、柿林院之幸!接下来的这些天里,假如炼师听说凌烟阁中发生了什么异事,假如……若昭遭遇了不幸,还望裴炼师能对柿林院再施援手,搭救我的小妹若伦免于灾祸!”
裴玄静骇然。宋若昭却已飞快地锁上金匮,将一把金色的小钥匙灵巧地藏入袖囊中,拉起裴玄静赶到门前,打开了凌烟阁的大门。
“你们……”
“郭大人。”宋若昭冲着郭鏦盈盈一拜,“我许久未见裴炼师,今日恰好碰上,便硬拉着她入凌烟阁中叙谈了几句。还请郭大人见谅。”
须臾之间,她又恢复了巧笑倩兮的从容模样。
郭鏦轮流看了看两名女子,叹了口气:“裴炼师,天色不早,咱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