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沈丽姝快乐点头。

  跟赵昭景结婚会引发周围震动,这事她早有预料,但是没有想到这个震动范围涵盖面如此之广,几乎到了全城热议的地步。

  造成这种局面,还要感谢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当朝太子的奶团子。

  是的,他不仅跑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还出其不意带上了皇后赏赐的大笔礼物。

  跟历史上那位两度进宫、直到三十才确认继承人身份的太子不同,曦哥儿度过了小时候被拐卖的坎,之后的人生堪称顺风顺水,身为亲王嫡子,在当初一同入宫的宗室孩子中身为最为尊贵,又因为长得好嘴巴甜,成为后宫团宠般的存在。就连当今原本有的第三子,似乎也被他的小翅膀蝴蝶掉了,于是仁宗本该给幼子取的大名“赵曦”,直接落到了他头上。

  他原本是和赵昭景同属宗字辈,宗室里唯一可以不用“赵宗X”命名的只有皇子,因此当曦哥儿被当今取单字名,基本就确认了皇子身份,封太子已是板上钉钉。

  不过能以未及弱冠之龄受封太子,这待遇跟亲生的也没差多少了

  这也导致奶团子除了没太大自由,在宫里生活还算舒坦。

  又因其初进宫时不仅年纪小,还险些遭遇灭顶之灾,皇后当时少不了对他多关照几分,衣食起居处处关照,久而久之,一辈子没有生养的皇后,便把这个机灵讨喜、几乎由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视如己出了。

  皇后在前朝后宫皆有美名,也极得官家敬重,曦哥儿这样早就被立为太子,多多少少也有皇后的影响。

  本就在皇后跟前很放得开撒娇卖萌的曦哥儿,确认母子名分后就更放飞自我了,以太子之尊跑出宫凑热闹吃席不够,还给姝阿姊求来了他母后的丰厚赏赐和嘉奖口谕——皇后居然在满堂宾客面前大赞素未谋面的她人美心善。

  当然人美心善是她自己总结的,事实上,代皇后传话的女官文学素养极高,短短几句话中,堆砌无数溢美之词,很会划重点的沈丽姝知道,皇后真正赞赏她的心地善良,毕竟当年她自己也是孩子,还能挺身而出营救几乎就要被人贩子得手的曦哥儿,这份心性让知情者都对她高看一眼。

  说到底,还是因为曦哥儿,宫里才对她这般厚待,亲自盖章她跟赵昭景属于天赐良缘。

  如果没有这一出,他们就是普通的灰姑娘嫁豪门故事,赵昭景在权贵眼中只是个无所事事的宗室子,娶寒门还是贵女,并不能引起他们多大关注。

  可赵曦的神来之笔,让前来观礼的宾客们真正把视线集中在新人身上,秉持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原则的沈丽姝,就这样毫无预兆的彻底暴露在人前。

  她这些年不声不响混在小伙伴们中搞事业,除了自身有意隐于人后,以及赵昭景秦郁松他们帮忙遮掩之外,也是因为上位者并不把这点小打小闹看在眼里。

  如今他们注意到了她,只要用些心调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她这些年做过的好事,包括太子另眼相待、亲亲热热喊她阿姊的原因,都被拔得干干净净。

  有些人就像宝藏矿洞,乍一看好似平平无奇,但了解越深越让人欲罢不能。

  这些宾客初来时聊到新娘家虽无官无权,可兄弟都在读书,还有个特别年轻举人弟弟,家里也有产业、宅子和田庄,也亲眼见证了迎回新娘时那十里红妆的盛况,还想着传言果然不可信,新娘子倒也没有传的那样妖魔化,原就是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娘家舍得下血本陪嫁,再有一副花容月貌,不怪郡王和郡王妃将她聘进门。

  深入了解才知道,什么殷实人家、兄弟出息,那都是新娘子自己一手缔造的结果,十年前她家连送孩子去私塾都有心无力,还是将将十岁的新娘做小生意赚了些钱,她那几位出息的弟弟才得以拜师读书、改写命运。

  回顾从前,小郎君烤肉和天上人间前后横空出世,看似不曾影响大局,对汴京百姓的生活却有着翻云覆雨的效果。

  新娘子仅用不到十年,彻底改写了整个家族包括她自己的命运。

  此时的她也不过双十年华,于当朝太子有救命之恩,自身已然是宗室贵妇,日后要辅佐丈夫继承宗祧的长媳,听闻娘家还有一个十七八的秀才弟弟和十五岁的举人弟弟,那个举人弟弟甚至拜入了清流名人谷大人门下,未来简直不可估量。

  或许下一个十年,汴京便会多一门姓沈的新贵。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到场的达官贵人终于对沈丽姝这个宝藏女孩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刚好她经营的餐饮行业,又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至于这段时间大家出门会友、亲朋聚餐,都下意识选她名下的产业。

  正所谓上行下效,达官贵人带头打卡沈丽姝的产业,有钱人家闻风而动,不明所以的普通百姓也不肯落后,传到后面就成了这几家店的东家嫁给皇子王爷地位超然、连官老爷们都要来巴结表现,他们吃不起大酒楼,大过年的去烤肉店打打牙祭还是可以的。

  就这样,一大波顾客蜂拥而至,造成了酒楼和烤肉店除夕夜和整个新年都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小伙伴们年也不过了,每天搬砖搬到腰酸背痛、数钱数到手抽筋。

  而沈丽姝却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又双叒叕暴富的。

  家里总觉得她嫁入高门战战兢兢,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适应王府生活、和婆家长辈搞好关系,不想让其他事情打扰她的注意力,于是联合起来隐瞒这个喜讯,直到月子会所的陈大夫联系她,沈丽姝才终于知道实情。

  月子会所不像酒楼烧烤店那样满城风雨,受时代限制,这个新兴行业并不被广为人知,多是母亲们在女儿出嫁前当成武功秘籍一般传授下去。

  但风平浪静有时只是假象,月子会所同样受到沈丽姝成为贵族圈顶流的影响,有心的贵宾女眷们已经注意到这层关系,有些人甚至很快联系到她娘徐女士,将一女四子都养大了,好像还个个身体健康,分明是行动的广告招牌。

  有需要的贵妇朋友立刻将月子会所列入咨询名单。

  陈大夫她们这些年努力经营,在中下层圈子做出好成绩,已然闷声发大财,更上层的客户接触不到,也不敢想那种好事。达官显贵要么直接请太医,要么府里养着一群府医,或是手握家传秘方,她们也不确定自己就比人家强,守着如今的一亩三分地就很不错了。

  只是没想到天降好运,莫名期间就跟着东家打入贵妇圈子,那些个响当当的世家贵族纷纷抛来橄榄枝,请她们的大夫去府上出诊,陈大夫师徒又惊又喜,不亲自跟东家聊聊实在不安。

  她们都是女子,跟沈家其他人无甚交集,沈丽姝结婚之前特意给了名帖,叫陈大夫遇到紧急情况随时来找她。陈大夫被突然爆满的订单缠得分/身乏术,就让侄女兼徒弟锦娘走这一趟。

  沈丽姝这才知道各门店的盛况,还真应验了那句话,只要员工加班够努力,老板明年开上法拉利!

  鼓励锦娘她们放心大胆的干,她罩得住,很快把斗志昂扬的小姐姐送走,沈丽姝自己也坐不住了,没有人会嫌钱多,听闻各门店天降订单的情况,她就想到各个现场看一遍。

  刚好已经过完元宵,虽然新家还是门庭若市、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但有些不重要的管家就能应付,还有长辈们在,暂时也轮不到新媳妇挑起大梁,沈丽姝顺利得到了出门放风的机会。

  赵昭景倒没有出尔反尔,她想出门随时都可以的,只是新婚燕尔,小夫妻天天腻在一起还嫌不够,乍一听说她要抛下自己独自出去,赵昭景不是很情愿,非说她成亲后第一次去店里,为了让大家安心,他一定要陪过去。

  可他自己却没有沈丽姝说走就走的潇洒,为了配合他的行程,她耐着性子多等了两天。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临到出门前还是出了幺蛾子,赵昭景不得不留下,当时就差没用狗狗眼求她再等他两天了。

  沈丽姝假装没看见,抬脚就走。

  天上下刀子,这个门也非出不可。

  反正她现在身份不一般了,去哪儿都得乘车搭轿,下刀子也落不到她头上。

  沈丽姝潇洒出门,第一站就是徐大舅坐镇的天上人间总店。

  徐大舅也很了解外甥女,立刻笑呵呵的送上账本给她过目。

  各门店内部账本都是沈丽姝教的表格记账,最简单初级的那种,各项数据一目了然,沈丽姝一眼扫过就知道,这个月的营业额至少翻两番,其中一小半是包场业务贡献的。

  她去年借着小老弟的谢师宴推出这项业务,虽说反响也不错,为酒楼增加了收入,可架不住其他酒楼跟风,天上人间在汴京并非最有名的,最大的蛋糕自然也落不到他们头上,倒是这一次随着她的走红,酒楼包场订单直线上升。

  这还只是一间门店。她在汴京有两家酒楼六家烧烤店,这一波得给她额外增加多少收入啊!

  想到那些小钱钱,沈丽姝控制不住的眉开眼笑,“不错,不错,辛苦大家了,我瞧着过年期间的营收,怕是所有人都在加班干活,这阵子都累坏了吧?”

  徐大舅摸着自己瘦了一圈不过依然丰润的脸,如实道:“确实少有这样的辛苦,不过我和益民常给大家伙打气,等这阵子忙过了,你那头事情也都处理好,就带着账本去找你报喜,到时连带着去年的年终奖一起,给大家伙包个大大的红包。”

  因为妹妹妹夫都不想他们打扰外甥女,徐大舅他们自己也忙得脚打后脑勺,一时没来得及找她商量年终奖。当然作为大股东之一,他也可以跟管事的宋逸民一起决定,按照去年来头制定的目标给予相应奖励就是了。

  只是从去年秋天外甥中举,到腊月姝娘嫁入郡王府,几件大事让他们酒楼成为达官贵人的新宠,导致全年业绩远超年初制定的目标,他们这些管理层有业绩分红,普通伙计却只能拿工钱和奖金,依着姝娘的性子,超额完成任务肯定还有相应的奖励,总不会亏待了大家。

  这部分额外奖励,徐大舅和宋益民就有点拿不准了,想着还是要请她本人出面。

  他们的决定刚好正中员工们的下怀,除了这两年为补充外派人手新招的伙计,其他都是酒楼开业之处就来了的,最是清楚东家有财一起发的性子,掌柜的他们虽然也不会克扣大家的工钱奖金,但绝对没有东家每次发钱只多不少的阔气。

  让东家亲自来发年终奖,他们求之不得,这段时间非但没有奖金延迟的郁闷,反而一个个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加班加点,终于在今天盼来了东家。

  沈丽姝也很愿意承担这份甜蜜的烦恼,依依不舍看了好几遍账本,才合上点头,“可以,下月初一把两间店的账本都放这儿,我到时早点过来核算。”

  结了婚还是没有单身方便,她单身的时候只要在家,月底最后那天,熬夜也要来店里给小伙伴们发工资奖金,这是创业第一天确定的传统。

  可惜这样的优秀传统要暂时中断了。

第194章

  沈丽姝知道,赵昭景支持她婚后出来搞事业是顶着一部分压力的,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家族长辈,而是整个大环境。

  尤其是他们眼下还是贵圈顶流般的存在,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一旦她有什么出格之举,将带累整个郡王府的名声,而他依然无条件支持她,坚持履行婚前的承诺。

  他做初一,她也能做十五,坚持亲自打理产业的同时也适当调整了些方式,深更半夜从家里跑出来、只为了等门店打烊给小伙伴们发工资奖金这种事,可以改成白天来做。

  尽管她坚持初心不动摇也可以,赵昭景必然是舍命陪君子,安全什么的不用担心,但小夫妻深更半夜不着家这种事,放在贵族圈子里怕也是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还是能免则免吧。

  再说老太妃年纪大了,也不能让老人家大半夜还为他们担心。

  沈丽姝于是动用她身为老板的特权,愉快决定把发薪日调整到每月初一。

  徐大舅丝毫不在意他们延后半天发工资的事情,他只关心外甥女说的话,满眼诧异的问她,“你下月还来店里啊?”

  沈丽姝觉得大舅问了句废话,头也没抬,“对啊。”

  徐大舅却是欲言又止的看了她半天。

  他私下听妹夫他们说过,姝娘嫁给郡王世子,反而比大部分高门贵府都要自在些,因为他们是青梅竹马,姑爷真心求娶,自会尽最大可能对她好,他自己又是闲散宗室,不问权贵闲云野鹤,因此他们姝娘也无需整日为丈夫的仕途打点筹划,她还能自在做她喜欢的事。

  但在徐大舅的认知中,妹夫他们口中的自在应该是相对而言,婆家再如何开明纵容,嫁为人妇也有种种规矩要遵守学习。

  就像他那几个出嫁的闺女,嫁得远远不如姝娘,只不过比刚刚发迹的他们多了些底子,听起来体面些,亲家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体都是普通人,然而她们刚进门的那几年,也被各自的婆婆抓着狠立过规矩,那阵子连娘家都不敢回。

  直到这两个月,趁着她们表妹的春风,姊妹几个跟着水涨船高,就差被婆家供起来。

  过年回家的时候,出嫁一年的三女跟她娘说,婆婆和太婆如今没让她站着布菜了,她可以跟大家一起上桌吃热乎的;怀着身孕的长女更是备受优待,从去年腊月到现在被允许回了好几趟娘家。

  普通人家的新媳妇尚且事事要询问丈夫和公婆的意见,怎么跨越阶级的姝娘轻轻松松说出门就出门,丝毫不担心婆家为此苛责,随意的好像她根本没婆家似的。

  这未免也太过自由了吧?

  徐大舅在心里咋舌,万万没想到,他外甥女的自由程度远超想象。

  沈丽姝随口提起了之后的安排:“月初给大家发完工钱奖金,我们就要收拾收拾准备去杭州了,我记得大舅前两年就说过可以江南的门店帮忙,想必也是想去外头瞧瞧,因为工作太忙迟迟不能成行,要不要这次同我们一去,看看杭州新店,随便也和表哥聚一聚。”

  面对她突如其来的邀请,徐大舅不是惊喜,反而大惊失色,当场发出灵魂三问:“你?去杭州?世、姑爷同意吗?”

  “同意,而且他跟咱们一起。”沈丽姝看着她大舅三观炸裂的样子,贴心帮忙找了个他们更能接受的理由,“大舅忘了吗,他家在江南各地也有产业,如今都是昭景在打理,年前因为婚事耽搁了那边的事物,这次正好一起过去处理了。”

  其实赵昭景每次所谓的出京打理产业,都是为他恋爱脑找的冠冕堂皇借口,偌大的郡王府可用之人何其多,还真用不到堂堂世子屈尊降贵去跑产业。

  在权贵手底下贪墨的风险过高,一旦事发,不死也要脱层皮,性命当前,再贪的人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下面小打小闹,自然就不值得赵昭景兴师动众跑一趟,上位者都明白水至清无鱼的用人原则。

  不过这些事,平头百姓出身的家人们都不知道,徐大舅还在那恍恍惚惚点头,“对,我想起来了,你们之前有几次从外地回京,都是坐姑爷的船,好像是偌大的一艘船,除了你们几个再没别人了?”

  曾经他们被“程公子”挥金如土的阔气震惊全家,后来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姑爷贵为皇亲国戚,他们看来一掷千金、穷奢极侈的行为,说不定在公子王孙身上都是稀松平常,就不要再少见多怪了。

  徐大舅轻易接受了外甥女的说法,原来世子自己要去江南处理产业,虽说出远门还带妻子有些“耽于享受”了,考虑到他们新婚燕尔,倒也说得过去。

  于是他又开始担忧另一件事,“今时不同往日了,你们小夫妻出行,带上娘家人是不是有些过了?”

  徐大舅忍了忍,到底还是把那句“要不要回去问问世子和郡王他们”的提醒咽回去了。

  他知道外甥女不仅从小自己拿主意,还习惯把身边的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老这么提醒,万一激起了姝娘的反骨可如何是好?

  他感觉操碎了心,对着亲闺女出嫁都没这样处处考量,他的闺女们贤惠温顺,欠缺的反而是底气,做父亲的只要给够她们压箱底银子,和娘家蒸蒸日上的气势,亲家那边自然会对她们好。

  就像如今。

  徐大舅终于感受到沈家旺夫妻的甜蜜烦恼——闺女/外甥女太有主意了怎么办!

  沈丽姝看出了他的捉急,善解人意的安慰道:“大舅只需要考虑自己想不想去的问题,其他都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有人安排。何况也不单单带您一个,四伯和二堂哥都没能回来过年,伯母们和堂嫂这次也想过去瞧瞧呢。”

  赵昭景如今还没有度蜜月的意识,沈丽姝也没提醒他,他们想度蜜月,也可以等到杭州那边并处理完正事,再甩开大部队,尽情去过他们的二人世界。

  所以她理直气壮借老公的顺风船捎上员工家属去探亲,又是机智的一天呢。

  再说这也不是她单方面决定的,前几天确定出行计划,还是赵昭景主动提醒她,想好了带上哪些员工去江南,记得提前通知他们准备。

  今年的外派人选还需要开会讨论,不过沈丽姝觉得带小伙伴是带,顺便把员工家属也捎上呗。

  三言两语安抚了心情忐忑的徐大舅,沈丽姝顺势打趣道:“若是大舅不准备去,就让二舅这趟跟我们过去,表弟过年也没回来,正好让二舅过去看看他。”

  强行竞争最为致命,徐大舅立刻放下了那点怕给外甥女婿添麻烦的小担忧,斩钉截铁道:“我去。你表弟是过年没回来,可他上个月才休假赶回来喝你的喜酒,虎子才是出了家门就乐不思蜀,上回去信问他哪天回来探亲,他说整个上半年都没计划。我要再不过去瞧瞧,全家都放不下心。”

  沈丽姝默默降低存在感。

  她首先邀请大舅而不是二舅的原因,也是徐大舅抱怨的这些了。

  去年跟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回来庆祝小老弟中举,结果她猝不及防被抓去结了个婚,从去年八月至今,长达半年没再过去主持大局,不仅把这阵子的压力给到小伙伴们,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也都要受到影响,本就热爱事业的大表哥这下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谁来都阻挡不了他加班。

  造成这种局面,沈丽姝觉得自己也有责任,虽然小伙伴的付出她都会给足相应的金钱或物质回报,但是面对长辈们的牵挂还是有点心虚,果断转移话题,“目前决定下月初五初六左右出发,当然具体还要看那时候天气,开春后下大雨大雪的情况少,但也不是没有,不巧遇上这种天气还得缓几天,大舅先准备着,顺便可以问问舅母他们,想去江南看看的,这次都可以一起。”

  徐大舅不由得面带向往之色,“好,大舅我早盼着你们说的江南风光,总算可以亲眼去看一次了。”

  就这么愉快的说定了,沈丽姝果断起身,“还有些时间,我再去其他门店转转。”

  沈丽姝嘴里说的有些时间,就是大半个下午,她坐着马车把在京城的各个门店都逛了遍,小伙伴们看到她,第一反应跟徐大舅差不多,都是难以置信的模样。

  但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小伙伴们很快调整状态,重新跟沈丽姝打成一片,大家七嘴八舌,从门店这两个月直线上升的业绩,聊到即将到手的大笔奖金要如何支配,越说越激扬,室内充满着快活的气息。

  沈丽姝久违的给大家打完鸡血,心情舒畅,快乐的都不想这么早回去了。

  接着奏乐接着舞,她还能再浪一点。

  然而事实是小伙伴们到了为晚上营业做准备的时间,她也被丹露委婉的提醒该给太妃请安了,只能依依不舍坐上回家的马车。

  到她跟赵昭景住的院子时间尚早,还没到黄昏请安的点,不过也说不上宽裕,因为王公贵族讲究多排场大,她现在也是其中一员,享受到了特权待遇,也要习惯一天恨不得换七八套衣服的日常,出门或外出回家的第一件事都是净手换衣,精致些的还要重新梳洗打扮,每换一身衣裳,首饰和妆面也要跟着调整。

  可见丹露太阳还没落山就提醒她回来,是多么正确的决定,赵昭景让熟悉王府规矩的丹露贴身伺候她,也是相当有先见之明了。

第195章

  嫁入豪门、是整个郡王府名正言顺下一任女主人的沈丽姝,各种待遇的提升比别人坐火箭还夸张,堪称鸟枪换炮,为她服务的班底足有二十人!

  这是一个她编都编不出来的天文数字。

  不过因为他们发家致富的时间不长,想法还很接地气,备嫁的时候老爹和亲娘只卯足了劲给她添妆,希望用丰厚到令人咋舌的嫁妆,来增长她在婆家的底气。

  大户人家流行的陪房什么?抱歉,涉及小老百姓的知识盲区了。

  于是沈丽姝就带着十里红妆,“只身一人”嫁进了郡王府。

  现在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府里为她配齐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丫鬟婆子的工资福利都由府里统一发放,她只负责闭眼享受服务,每年怕是得省下上百两的用人支出,相当于“公司”出钱帮她招了一群贴身助理保姆司机保镖。

  白嫖永远是最爽的。

  沈丽姝上学时爱看《红楼梦》和同人文,很多人把贾府形容成一家日薄西山的大型国企,职工不是裙带关系,就是托关系找门路进来的,导致内部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

  贾府算是国企,那她老公家的郡王府岂不是央企级别?

  沈丽姝初来乍到那两天,还真有点小担心,怕自己淌不平里面的水,别说婚后继续搞事业了,怕是没完没了的内耗就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导致心力交瘁,啥也干不成。

  不过沈丽姝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因为找了个了解她、且愿意事事帮她想在前头的老公。

  赵昭景这几年帮着家中打理庶务,再不是当年那个随手拿金子出来打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少爷——当然他对沈丽姝是始终如一的大方豪气。

  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又从小在这样盘根错节的大家族长大,赵昭景很清楚沈丽姝进门后需要面对哪些问题,便提前为她规避了些麻烦,比如在他们院子伺候的人。

  这些都是成亲前就安排好的,赵昭景亲自吩咐,让管事的尽可能从外头买的、或跟府里上下牵扯少的丫鬟婆子,沈丽姝一进来就收到了院子里所有人的卖身契,这些人在府中没有其他的依仗,只能紧紧依附于她,跟她的陪嫁也没什么区别。

  如此一来,她身边是人心统一了,可在处处讲人情的环境里,未免有些势单力薄,于是赵昭景又把一早培养的丹露和半个林嬷嬷拨给沈丽姝保驾护航。

  丹露是家生子,她爹是府里管事之一,妥妥的关系户,林嬷嬷就更厉害了,沈丽姝当初跟她娘第一次来郡王府做客,陪站老太妃左右的除了林嬷嬷,还有一个更年长、神态言语也跟太妃最亲近的老嬷嬷。

  沈丽姝后来才知道,那位嬷嬷姓孙,是老太妃当年的陪嫁丫鬟之一,孙嬷嬷青年丧夫无子,从此安心跟在太妃身后,协助主持中馈,称得上大权在握。

  王府主子不多,排场却不能少,主子身边的丫鬟小厮,不时有年纪大了要成亲的、或者家里攒够银子来赎身,有出就有进,除了家生子,府里还会定期从外头采买资质好的丫头小子,从小调/教起来。

  一次采买中,孙嬷嬷瞧中了孤女林嬷嬷,亲自将人带在身边教导,后来孙嬷嬷跟着颐养天年的老太妃荣养,不再管府中诸事,林嬷嬷就接了这个班。

  按说管家大权从老太妃转移到了郡王妃身上,之后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该轮到郡王妃的班底掌握大权。但出身清流之家的郡王妃性子清高不爱揽权,当年嫁进来也跟沈丽姝差不多,没多少陪房,得用的都是府里的人。

  既然如此,用谁不是用?

  于是属于老太妃一系的林嬷嬷也被委以重任,跟郡王妃院里的管事嬷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赵昭景提前布局,一点点将林嬷嬷跟沈丽姝绑在一起,也算是用心良苦,沈丽姝一进门,林嬷嬷这位府中老人就顺理成章从主子们那里得到关照世子妃的指令,等于是奉旨站队。

  不过林嬷嬷到底是老太妃身边的人,太妃愿意把人拨给沈丽姝,身为晚辈的她也不敢接,因此林嬷嬷只能半个她的人。

  无论是出于忠心,还是长线投资的角度,林嬷嬷对世子妃的关照都是不遗余力的,尽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

  世子妃第一次单独出府,她便留了几分心,在她们一行回院子的路上“刚好”遇上,林嬷嬷一丝不苟的见礼,“见过世子妃,今儿出门可还顺利?”

  “默默客气了。”见着熟人,沈丽姝的神情多了两分亲切,“回来的晚了,不知会不会耽误请安时辰。”

  林嬷嬷就是来送情报的,一边陪着她往院子方向走,一边回道:“您多虑了,天色还早呢。不过郡王爷已经从宫里回来了,和郡王妃一起去了太妃院子。”

  沈丽姝从简单的话中提炼出两个重点:第一,长辈们都在老太妃那里,她就不用跑几个地方请安,时间果然充裕;第二,郡王爷也回来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等下去给太妃请安,多半会被留下吃了饭再回。

  哦不对,还漏了一条,郡王公公回来,等于她老公恢复自由,他怎么没去接她?

  沈丽姝心中有了计较,在门口向林嬷嬷道谢并分别,一步踏入庭院。

  结婚不久,沈丽姝在属于自己的独门小院里,已经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里面的一切人事包括赵昭景都听她指挥,直到踏进小院,她才有回家的亲切感和轻松感,边走边对丹露道:“你也跟着我跑了半天,先去歇一歇吧,等收拾好了再陪我去太妃院子。”

  丹露笑着摇头,“我不累,还要帮您更衣梳洗呢。”

  员工自觉要求工作,加班费都不用沈丽姝出,她倒也没有拒绝的道理,点头同意了。

  说话间,院里的丫鬟婆子也都迎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行礼问安,沈丽姝不等她们殷勤问候,率先发问:“世子回来了吗?”

  “是。”有机灵的丫鬟立刻回道,“世子爷还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