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姝趁机给自己刷存在感,“看我对你们好吧?给你们开的工钱,被同行知道是要戳脊梁骨骂的,我这根本就是扰乱招聘市场的行为。”

  小伙伴们不知道什么叫扰乱招聘市场,但她自卖自夸的用意他们听懂了,再一想徐力那句“他哥一个人可以养活十个伙计”,虽然对他哥不太友好,但还真是大实话。要是直接请外边的伙计,或者给他们的待遇按照行情走,姝娘每个月起码还能多赚一两百贯钱。

  正是姝娘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才让他们都跟着赚得盆满钵满。

  众人本就不是容易忘本的人,此刻被气氛一烘托,对沈丽姝的感激之情更是熊熊燃烧,发自内心的吹了一波彩虹屁。

  把沈丽姝吹得飘飘然,才听张彬不紧不慢的总结道,“酒楼的人工成本,比烧烤店少了二三百两,因此营业额不如烧烤店,最后的净利润却能反超。”

  听到烧烤店的净利润被酒楼反超,徐虎被勾起了胜负欲,忍不住道:“这样对比也不甚公允,本月没什么活动,因此生意平平,酒楼却是刚开业,顾客正是新鲜的时候,自然去酒楼的次数多。”

  他想自家生意最好的是七八九这几个月份,满汴京的有富人就没有不爱他们家冰镇奶茶的,还有腊月和正月,正是卖烤肉的旺季,在这几个月份,他们也能为姝娘创造净利润超过一千两的神话,这个月只是淡季,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水平,这么比较一点也不公平。

  徐虎没好意思说得太直白,宋向民倒是毫不在意的帮他挑明了,“确实,等到天热起来,单单是冰饮的收入,就让人望尘莫及了,我们酒楼就是胜在稳定,营业额起伏不大,有没有新菜品和活动都差不多,毕竟来酒楼的客人多是宴请会友,少部分人才冲着新菜品而来……”

  看小伙伴们分析市场情况还挺有模有样,沈丽姝不打算加入进去打乱他们的思维节奏,但光听不参与也挺索然无味的,便转头过去小声跟青娘聊天,“你过来也刚好一个月了,还习惯么?”

  是的,今年的团队不但多了徐林徐鹭兄弟俩,后来还吸纳了青娘这个得力干将,她在老家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基本算是沈家小养殖场的厂长,沈丽姝又特别欣赏她,提议她可以空降管理层、接管宋向民的奶茶甜品部门,小伙伴们表示全票通过。

  正是有青娘这个能力得到了团队全员肯定的接班人,沈丽姝才放心把宋向民调到酒楼去工作。

  至于青娘进城这事,说突然也不是很突然。

  跟沈丽姝因为穿越才性情大变的情况不一样,青娘是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安分”的一面,她胆子大想法也多,这两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得以解放天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过得如鱼得水、对生活越来越满意。

  但有想法的人不会永远安于现状,一但发现身边的人在进步,他们就不想再原地踏步了。

  看到沈丽姝和徐姥爷纷纷在京城买房子,青娘也心动了。

  如果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太大,大部分人想想也就放弃了,一旦发现努力有视线的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忍住不行动的。

  青娘这种行动派,更不可能一直忍耐的,风平浪静的过去了几个月,到底还是鼓起勇气向长辈们透露了心中所想。

  据说青娘的这番豪言壮志,把老实巴交的沈家人都吓了一跳。

  老徐家年前那么风光的举家搬进城里生活,搞得方圆十里都无人不知,过年走亲戚,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要聊起他们这眼看着飞黄腾达的老亲家,要说沈爷爷沈奶奶不羡慕徐家,那是不可能的,老徐家这回确实是发达了,镇上以前也有赚钱了进城生活的,但一般都是搬到外城,房子也小得可怜,只有老徐家直接从乡下搬进内城,从此就是天子脚下的子民了,说出去都叫人高看一眼。

  可是羡慕归羡慕,沈爷爷沈奶奶还真没敢想让自家也效仿。他们知道老徐家的底细,为了那几间屋的宅子,不但掏空了这些年积攒下的老底,还卖了两亩上好的良田,可把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沈爷爷心疼坏了,有那么多钱,为子孙后代多置办几亩良田不好吗?

  他绝对不肯卖田卖地去买城里的宅子,当然也买不起,徐家人口少,三五间大屋就够他们一家子住下了,可是以老沈家人丁兴旺的程度,至少要八九间老徐家那样的大屋,或者干脆买个姝娘家那么大的宅子,才能安置下家里所有人。

  汴京二进的宅子,就算是在最偏僻的外城,没有一二千两银子也不可能买得到,真真是把他们全家卖了都凑不了这么多钱。

  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沈爷爷沈奶奶他们也不去做梦了,羡慕完老亲家的富贵,依然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女,倒是比他们都敢想敢做。

  那天徐家搬家,她非说也要替家里出一份力,帮着拎了一袋行李进城,就在人新家吃席的功夫,不知道跟谁打听到了那一块大小宅子的价钱,回家后就琢磨开了,居然也想买城里的宅子。

  沈爷爷沈奶奶目瞪口呆,没来得及第一时间阻止孙女,然后一不小心就被她忽悠瘸了。

  青娘当然清楚爷奶的性子,也知道他们的家底远不如徐家,没办法说进城就进城,也就没指望说动爷奶搬去城里,但她手头的钱还挺多的,她爹自从当上厨师长,每个月都能有三十多两银子,不怎么花钱,大半都交给了她,再加上她自己和姐妹摘野菜养猪羊攒下来的,如今已有三百多两,完全可以在汴京买个小宅子了。

  她甚至还在徐家新屋、从一个据说是牙行掌柜娘子的大娘那里得知了汴京租赁行情,跟长辈提买房的时候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表示她手头的银子放着也不会增加,暂时又没有用钱的地方,不如在汴京买个房子租出去,据说每年都能赚好几两银子的租金呢。

  反正房子是他们的,别人抢不走,哪天有需要自己过去住,或者要用大钱再卖掉,姝娘和徐姥爷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汴京的宅子不愁卖,价钱也很稳定,买卖都亏不了本,白赚几年房租也是好的。

  毕竟他们不像徐家的二舅和姝娘,他们能找到做其他营生的门路,自家却什么都不会,也不敢轻易尝试,出租房子比较靠谱的项目了,至少旱涝保收,没啥风险。

  最后这个理由还真打动了沈爷爷沈奶奶,没有人嫌钱多的,如果能找到让钱生钱的办法,当然比只进不出强。

  青娘大义凛然的表示她可以帮家里试个水,先买个小宅子试一试,真能靠租赁赚钱,爷爷奶奶也能跟着赚一点,沈爷爷犹豫半天,决定先问问城里的老五和姝娘,他们觉得可行,就让青娘去试试水。

  问到沈丽姝这里,她可就不困了,当即巴拉巴拉列举了四五六七条买房的好处,最后对青娘堂姐说:你很有想法,来跟我学做……奶茶吧。

  很早以前,沈丽姝就在考虑要怎么把这位能干的堂姐拉到自己团队中来。

  她身边堂姐妹表姐妹加起来也有二三十号人,明明可以组成一支庞大的娘子军,可她们一个比一个文静娴雅、宜家宜室,唯独出了青娘这一个事业心强、能力也不比男生差的“奇葩”。

  在世人眼里青娘是奇葩,在沈丽姝这里却是百里挑一的珍珠,她早就眼馋得紧,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现在可算顺理成章了。

  心心念念买的房子,自己不住租出去多浪费啊,不如索性搬到城里来,顺便把工作也解决了,入职就是部门负责人,待遇优渥,一个月的工资能抵好几年的房租,这难道不香吗?

  进城打工当然是最香的,青娘疯狂心动,沈爷爷沈奶奶听说孙女身边还缺人手,店里还有一个叫贞娘的小丫鬟,加上姝娘和青娘就有三个女孩了,也不用抛头露面,便也当场答应放青娘进城。

  于是青娘摇身一变,短短一个月内,从小村花变成了首都有房有工作的都市丽人,她那房子不大,就在徐姥爷家那一片,买的时候马掌柜和徐家都帮了忙,因此买房搬家都相当的迅速。

  只是老沈家还没有分家,也不可能分家,如今城里的房子就青娘和她爹沈四伯住着,妹妹荷娘和母亲仍然在镇上安逸的生活。

第141章

  青娘进城已经满打满算有一个月, 是沈丽姝热情邀请入伙的。

  小姐妹听她的话真加入团队,沈丽姝却没有好好关照人家。

  她这个月将工作重心更多放在酒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青娘的能力一如预期, 几乎是一加入就适应了新工作的内容和环境。

  毕竟这里一大半都是青娘的堂兄弟表兄弟, 徐家四兄弟也是从小认识的,大家都是熟人, 这让身为空降兵的她不需要花大力气搞好人际关系, 听了沈丽姝叮嘱的小伙伴们都十分关照她,青娘只需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是她擅长的事情, 花不到两三天时间, 就跟宋向民完成了交接工作。

  宋向民顺利卸下包袱跳槽, 留给青娘一个编外人员贞娘和一个奶茶小弟张小松, 协助她完成繁重的工作。

  张小松跟青娘可是亲表兄妹, 自然是服服帖帖继续当他的奶茶小弟, 帮领导搞定一切需要力气的活计。

  至于贞娘, 她是签了卖身契的丫鬟, 原就没她开口的地方, 从小恶劣的成长环境,更是让她养成了一副柔顺到没脾气的性情,跟着小姐回家的那天她就在心底发誓要一直为小姐效忠, 不想回家后小姐待她极好,让她跟着学识字算账,又带她来店里干活。

  虽说她的工钱奖金不能跟其他人比, 可每个月也足有好几贯钱呢!

  小姐用言语和实际行动教会她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 只有自己立起来才是根本,最好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手里拥有一定的银钱,往后再不必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到别人手中。

  这样一门心思为她打算的小姐,连她的生身父亲都比不了,简直是再生父母,贞娘很感动,从此努力跟着小姐学本事,私下赏的奖金也听话的原封不动攒起来。

  只有一点贞娘不想从命——小姐让她好好工作攒钱,不仅是攒赎身费,最好还要多攒点钱作为赎身后的营生,反正她现在也还小,再工作个六七八年,二十岁之前赎身开始新生活也不晚。

  贞娘听话攒钱既是性格使然,同时也生怕做得不好让小姐对她失望。

  自从到了沈家,不仅小姐全心全意为她打算,老爷和太太对她也极为宽厚,从不厉声训斥,更别说像以前的父母那般对她动辄打骂了。

  连小姐的弟弟们都是小姐一般的菩萨心肠,最小的三少爷起初不懂事,听街坊婶子和玩伴们说了什么,对她和一块来的李婶陈婶稍微有些颐气指使,也远称不上过分,小姐和老爷知道后却轮流教育了小少爷一番,小姐更是让小少爷第二日正式向她们道歉,那之后小少爷又变回了小仙童的模样,每每乖巧懂事喊她贞阿姊,喊得她心都快软化了。

  不懂事的三少爷尚且如此,在外进学的大少爷二少爷,听闻是小姐一手带大,更是被教导得进退有度、知礼守节,从不恃强凌弱。初见时两位少爷便是书生装扮,一身俊逸的青衫、头戴儒巾,虽是三头身,已经初显读书人气度,除了在小姐面前跳脱了些,对外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贞娘完全能想象他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模样。

  沈家这样好的人和和谐友□□氛围,是贞娘从未见过也想象不出来的,在这里的半年多,更是她梦寐以求那种的生活,她决心要跟着小姐一辈子的,除非小姐不要她、赶她走,否则她攒再多的钱,也绝不拿去给自己赎身。

  打定主意的贞娘每天勤勤恳恳工作,把小姐的话当圣旨一般,即便小姐这阵子不常来烧烤店,只叮嘱她好好帮新来的青娘小姐适应环境,贞娘也一丝不苟的执行者,全心全意配合青娘的工作。

  贞娘这种身份和性格,放到别的地方其实很容易受到职场霸凌,也就是老沈家和老徐家的孩子们,在各自的老家日子过得如何不论,在城里人眼里统一都是乡下人,本质也确实没见过太多世面,对丫鬟奴才这种特殊工种的认识就不算深刻,又有沈丽姝时常强调公平公正原则,以及繁忙的搬砖任务,小伙伴们也没时间体会高人一等的感觉。

  都是打工人,谁又比谁高贵呢?

  因此新奇完新加入的小伙伴,大家就各忙各的去了。

  毕竟大多都是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直男,感情上没开窍,对新来的小姐姐唯一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他们被沈丽姝培养出了点绅士风度,安排累活重活的时候稍微关照她一些。

  现在青娘来了,自然也不会因为贞娘的身份就戴上有色眼镜,贞娘十分关照她,她也觉得贞娘性情柔和又能干,还识字,长得也好看,不愧是跟姝娘一样土生土长的城里姑娘,青娘还挺稀罕的,俩女孩很快就一见如故,相处十分融洽。

  在贞娘的帮助下,青娘不但工作进展顺利,进城后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沈丽姝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她才能专心去张罗酒楼开张事宜。

  不过发现一个月都过去了,自己竟是全然没关注过堂姐的状态,沈丽姝也挺过意不去,抓住机会补救了一番。

  青娘很体谅堂妹的业务繁忙,反过来让她不用担心,自己一切都好,为此还神采飞扬的举起例子,“姝娘你不知道,我们家现在收拾得也不错,我娘来过两回,婶娘让陈婶陪她去街上帮我们添置了好些家具,都是实用又好看的。”

  四伯母都去她家做客了,她娘自然是事无巨细都告诉了沈丽姝,因而她只是笑着点头:“我知道,只是四伯母怎么一个人进城,也不把荷娘带过来看看你和跟四伯?”

  青娘无奈道:“荷娘放心不下那些羊,不肯跟着来。”

  沈丽姝心想很好,看起来性格软弱的堂妹竟然也有工作狂的潜质,再培养培养,说不定也是好用的工具人,面上笑道:“那等农闲的时候,让四伯母带荷娘一块进来多住几日,你和四伯去申请调休,陪她们游玩汴京,荷娘必定拒绝不了。”

  青娘挺心动的,又不好意思,“那我们都进城了,留爷奶他们在老家,也不太好。”

  “爷奶也可以一块进城玩几天,我家如今住得下。”沈丽姝说到这里又笑道,“你也不用觉得为难,爷奶已经被咱们说动也来城里买房了,约莫就是这两年的事,到时候咱们稍微帮衬一下,让爷奶早日进城享福。”

  想到长辈们在叔父和姝娘的劝说下,不但同意了她买城里的宅子,他们也被说得动了心思,决定一家子都努力搬进城,青娘便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重重点头:“好,我努力多攒点钱。”

第142章

  青娘自从来城里上班, 收入确实突飞猛进。

  其实她们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建,姐妹们近几个月的收入,已经是镇上大半富庶人家都羡慕的程度, 去年冬闲就有心思活络的也跟着沈家小娘子养羊。

  其他乡亲们没有这个青娘她们这么硬的背景, 养羊的成本很是不低,为了避免最后砸自己手里, 提前做两手准备, 先去徐沈两家打听店里还收不收羊,价格几何,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还不忘再加一道保险, 跑了林姥爷家一趟。

  林姥爷的日子也是越来越红火, 他家的肉铺, 名气大到十里八乡都有耳闻了, 乡亲们原就在林家的带领下跟着养猪, 到出栏的时候, 嫌麻烦可以直接交给林家宰杀售卖, 他家给的价钱很是公道。

  但凡跟着养猪的人家, 到了过年无一不是欢天喜地,多了一笔进项,年底给孩子们添置衣裳鞋袜, 连年夜饭都比往年丰盛、能多好几道荤腥,家里大人小孩都欢喜,因而乡亲们对林家也比较信重, 觉得姝娘那里万一不小心出了岔子, 林家说不定能帮他们托底。

  林姥爷的客户面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 羊肉这么高端的业务是不敢碰的, 但林大舅在汴京的肉铺已经站稳脚跟,经营得有声有色,也算是背后有人撑着,加上脑子活络会来事,也结识了一圈人脉,羊肉又是备受贵人欢迎的高端食材,他有很大把握帮乡亲们寻找合适渠道,实在不行自己再多开展一项业务。

  只是林大舅作为中间商多少要赚点辛苦费,而他这背景在汴京委实算不上什么,大概还会被收货的商家压一压,两下相家,这性价比就远不如沈丽姝那边高了。

  林家在商言商,要把利弊说在前头。

  能想得这么稳妥的人,也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他们正是预料到了姝娘那里性价比更高,才把林家作为备选方案。

  但这个备选,也远比养鸡鸭和猪来得划算。

  他们算过账的,抱两三只羊回家,让家里孩子学着照料,只要顺顺利利把羊养大,即便是请林家老大帮忙出手,到手也能有个七八贯钱,何况近来听说徐家老大也发达了,在京城十分好的位置,开了个比烧烤店还更加气派的大酒楼,那酒楼他们只在外边瞧着都觉得自惭形秽,不敢随意踏入,那都是为贵人服务的,少不得大鱼大肉,而他们家的羊又多了个好去处。

  直接卖给烤肉店或是酒楼,应该还能多赚个两贯钱的,那差不多就是十贯钱了。

  镇上好多人家仍像是以前的老沈家,人丁兴旺,子孙也都争气,一家子勤勤恳恳种地赚钱,收成也不算低,可因为人口多导致开支巨大,饶是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一年能落下十贯钱,都是值得烧高香庆祝大喜事。

  这多出的近十贯进项,能让自家年结余翻一倍,如此多累积几年,便也跟着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因而如今的通许镇一片片欣欣向荣,人们都感觉生活充满了奔头,干活都有劲多了。

  业余养羊的人家尚且如此,引起这个风尚的青娘姐妹自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乡亲们奢望的十贯钱,甚至不到她们月KPI的一半。

  只是她们一个团体,又是一家子姐妹,无论个人能力如何,每月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分到每个姐妹手中大概三五贯钱。

  这根本显不出青娘的能耐来。

  她进城后的收入直接翻了十倍,因为将部门业绩稳定在了前任离职前的水准,并没有因为新入职和交接工作影响到KPI,个人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于是作为部门负责人,青娘的奖金提成也相当可观,这个月的工资高达三十贯,基本赶上姐妹们的整体月收入了。

  青娘还不需要像高收入的兄弟们似的,每月工资的一大半都要上交给公中,剩下的一小半还要应付各自父母的保管要求,留在自己手中的也没比姐妹们多多少。

  她是家里负责管钱的那个,自己和父亲的工钱都捏在手里,这个月总收入近七十贯,立刻成了店里除老板以外最富贵的人。

  青娘进城工作,最高兴的人中还有沈四伯一个,他以前给家里打工资,手中还要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现在闺女来了,一分不留全让大闺女保管了。

  他闺女是全家公认最像姝娘的,日后指定比他这个当爹的出息,把工钱都她打理,本就是他们说好的,现在青娘展现了远超他们的经济头脑,沈四伯对她更是放心得不了,毫无保留将全副身家交到大女儿手中。

  大概是平时看多了他弟跟闺女温馨相处的画面,沈四伯如今不但表现出了对闺女的全然信任,也多少改掉了以前木讷的毛病,学会更多的关心孩子,第一时间申请退出值夜行列,并把行李从宿舍搬到如今的家中,从此开启了父女每天一起上班下班、同进同出的日常。

  虽然沈四伯还是那么沉默寡言,父女相处起来倒也是温情脉脉。

  沈四伯不方便再值夜班,徐虎和沈大柳在各方协商后,调整了值班制度,暂定由徐二舅和沈三伯和沈大金沈大路几个“年长者”两两组合,轮月值班。

  说起来沈丽姝还有点唏嘘,一不留神,二堂哥就成这个时代的大龄青年了,好在他的婚事终于在今年真正定了下来。

  本来二堂哥一年前就该定亲,这会儿都可以筹备婚礼了,没想到一波三折,去年刚准备跟女方提交换信物的当口,女方家里莫名接连出事,两家默契的私下算了八字,发现他俩从生辰到属相都极度不合,勉强凑一起只会害人害己,女方家的事故仿佛就是警示,两家自然不敢冒险,很快静悄悄的取消婚事。

  因为动作隐蔽,没让外人知道,女方也是沈奶奶她们精挑细选的好姑娘,她家很快便给她定下亲事。

  二堂哥这边就要更波折一些,钱是男人胆,有钱又在城里见过世面,导致他的择偶标准越来越高,上次那姑娘是好难得他见过后点头同意的,不成又要重头相看,还只能等他月假回家。

  十里八乡的媒人倒是都把他当金龟婿了,或是受人之托,或自己瞧上了,算着时间蹲在老沈家院子里等人,可沈大路放假主要想休息放松,陪陪父母家人,跟亲朋好友聚会,并不想把时间都花在相亲上,而这个时代的女生最需要矜持,在妥善的安排下可以相看,但不能刻意,更不可能赶场子,男方必须是迁就的那一方。

  于是二堂哥每个月只能安排一场相亲,他自己眼光又挑,一不小心就成了镇上媒人圈中最难搞的男青年。

  除了二堂哥自己,沈奶奶她们也开始发愁了,以为这个孙子要变成大龄剩男,却没想到突然峰回路转,德高望重的林里正居然相中了他们家孙子,更主动找人递话。

  这位林里正就是徐二舅好基友大头叔的亲爹,他某天一觉醒来,突然觉得沈大路跟长子家的二丫头挺配,就让小儿子出面去找徐二舅当中间人。

  老里正还是很要面子的,虽是他先瞧中的孙女婿,也不能失了女方的矜持,让可靠的中间人递消息,沈家若是有意,自会请上媒人,风风光光去他家下聘。

  本地权威人物突如其来的青眼,老沈家做梦都不敢想这种好事,怎么可能没意思?沈二伯甚至放下繁重的农活亲自跑了躺城里通知沈大路,好让儿子务必要抓住这桩千载难逢的机会。

  里正的孙女,不出意外就是下任里正的女儿,原本也是镇里的“天之骄女”,形象和教养比徐家的女孩们还更胜一筹,据说是很多后生心中的白月光,二堂哥不知道心不心动,反正是知道这位小娘子的,听说是她,也不必特意相看了,当下爽快的表示婚姻大事全凭父母长辈做主。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正好围观了这经典一幕,直呼好家伙,这个时候就知道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看不出来二堂哥也是个大猪蹄子。

  大猪蹄子如今已经是里正家的乘龙快婿,彼此都很满意这门亲事,两家便火速交换了庚帖和信物,正式定了亲。

  林家虽然是本地最大的家族,却是意外的通情达理,在婚期一事上迁就了沈家,知道店里每年元宵过后都会放个小长假,主动提议婚礼定在明年正月,沈爷爷沈奶奶他们自是满心欢喜,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对待这位善解人意的孙媳妇,聘礼规格直接提高一档次。

  节俭保守惯了的老两口,能轻易被沈丽姝他们说动举家进城,也有跟林家结亲的因素在内,此前正是两家商量婚事的阶段,沈爷爷沈奶奶近来同林里正见面的次数,比大半辈子加起来都多,每每都能相谈甚欢,林里正在话中暗示过看好他们向徐家学习,他们原先还一知半解,直到青娘说想学徐家姥爷进城买房,他们才恍然大悟。

  最信任的小儿子和孙女的劝说,加上德高望重的里正也这么支持,沈爷爷沈奶奶想不心动都难,老两口私下一合计,二孙子跟里正家的姑娘定亲,已经是他们留在镇上能够着的最好姑娘了,再往上就是林举人这般乡绅士族的小娘子,那都是些使奴唤婢的千金小姐,除非他们家大弟二弟考取功名,否则再膨胀也不敢做这样的美梦。

  可他们还那么多孙子等着娶媳妇呢,没道理家里头日子蒸蒸日上,找孙媳妇却不能一个比一个好。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通许镇再好也只是个镇子,各方面都适合当他们孙媳妇的好姑娘有限,倘若能够去汴京定居,岂不是就有资格相看城里的小家碧玉了?

  格局打开。

  最好是后头的孙子们都能娶上城里姑娘,年纪小的孙女们也都嫁城里青年!

  为子孙计,谨小慎微惯了的沈爷爷沈奶奶决定冒险一回。

  不过这也是题外话。

  领到工资的青娘和小伙伴们美滋滋,沈丽姝更是一本满足,烧烤店七百多两的分红加上酒楼的三百俩,本月收入突破一千两。

  以前只有旺季,把小伙伴们累到身体被掏空,沈丽姝才能实现月入千两的小目标,现在却是不管淡旺季,轻轻松松都能突破这个数字。

  放在现代,她也是妥妥月薪千万的小富婆。

  富婆姝娘表示很快乐,第二天上午安排完两边店里的事情,就迫不及待去给投资人爸爸送小钱钱了。

  之前打过招呼的,酒楼也是月底发工资,她应该是初一那天就会去秦府送钱和账本,秦叔叔表示了解,月初她不用提前送拜帖,想什么时候过去都成,他即便碰巧不在家中,也会交代夫人招待她。

  所以沈丽姝安排完工作说走就走。不过秦府到底不是秦叔叔一个人的秦府,偌大的一个家族,奴婢成群,讲究得很,即便不用送拜帖,她也不能失了礼数,沈丽姝还是先回家换适合拜访的衣服,顺便还准备了礼物。

  然后沈丽姝很不幸的被徐女士逮住了。

  沈徐氏得知女儿要去秦大人家中拜访,简直高度重视,否定了她选的衣服,亲自翻箱倒柜给闺女配了套最繁复华丽的衣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出门做客沈丽姝也愿意穿得漂漂亮亮,反正她娘都给搭配好了,便听话的去换衣服。

  可这还没完,沈丽姝换完衣服立刻被老母亲按在梳妆台,沈徐氏挺着个大肚子要为她梳妆打扮,胭脂水粉钗环首饰摆满了一桌子。

  她这两个月就该临盆了,肚子已经鼓了起来,所以沈丽姝即便觉得老母亲过于浮夸,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挣扎反抗,只能乖乖坐在凳子上,任由她娘在脸上头顶肆意发挥,宛如一条失去梦想的咸鱼。

  但咸鱼偶尔也想翻个身,被老母亲在脸上一阵涂涂抹抹,沈丽姝看着桌子上琳琅满目的钗环首饰,突然灵光一闪,提议道,“娘,这些钗环普通得很,戴多了反倒显得俗气,我今儿穿得已经很华丽了,首饰在精不在多。”

  沈徐氏有钱了,各方面眼界得到提高,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女儿的审美,此时却颇有些为难道,“可是家中真正称得上精品的,就是曦哥儿年前送的花钿,但那太过贵重,需得再大几岁才算合宜。”

  “曦哥儿兄长程公子上月送来的几支宫花也挺合适的。”

第143章

  是的, 榜一大佬又给沈丽姝送礼物了。

  起因还是她给VIP们准备的新年礼物。

  虽然整个新年和正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但都备好了,沈丽姝才不会让自己的心意付之东流, 只要抓到榜一大佬就送礼, 不管有没有现成的理由。

  终于赶在酒楼开业之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榜一大佬来撸串了, 沈丽姝当时得到消息, 简直是飞奔般的跑回烧烤店营业。

  送完礼物她就当完成了任务,刷了一波心意值,沈丽姝觉得自己棒棒的, 也没对他们是否喜欢这份礼物而紧张忐忑、患得患失, 从此只心无旁骛往张罗酒楼开张事宜。

  没想到他们对她的心意还都挺满意, 榜一大佬甚至还客气的给了回礼。

  说实话, 沈丽姝给奶团子准备的那份, 是真正用了心思。

  真心换真心嘛, 奶团子送的首饰彻底击中她这个土狗的心, 过去几个月了依然爱不释手, 即便戴不出去, 只是拿出来欣赏把玩一番,心情都美得很。

  他这么够意思,又是未来最大的金大腿, 沈丽姝也得拿出诚意,准备礼物的时候,认真思考了他的喜好, 亲自设计出一套奶团子感兴趣的漫画城堡模型, 然后让老爹去找优秀的工匠制作出来。

  沈家旺是全家唯二对“程公子”这对兄弟身份有所猜测的人, 接到闺女发布的任务, 不必她如何叮嘱,就不遗余力的去督办了,最后果然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捧回一座精致华丽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城堡模型。

  礼物还没送出去,家里的小朋友们先疯狂了,见了就没有双眼放光的,就连装了一年多成熟稳重大哥的沈大弟都破功了,跟着弟弟们纠缠沈丽姝,撒娇打滚想要。

  沈丽姝都搞独家设计这一套了,当然也想给奶团子这个独一份的排面,因此冷漠拒绝了小老弟的请求,随手画了张简单的积木模型图打发他们。

  听说是可以拼接的积木房子,小老弟们倒也爱不释手,抱着模型图让老爹带他们去找那个手艺精湛的师傅做出来,一开始只下单了一套模型,后来发现太好玩了,开始不停加单,过完年以后,周围亲朋好友家的小朋友们已经是人手一套积木了。

  那位靠手艺吃饭的师傅天降无数订单,过了个最忙碌也最丰盛的年,对沈家这个大客户简直感恩戴德,正月的时候,特意带着一家老小给他们送礼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