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听之下,除了张吉仁的近门子和附近邻居,其他人对卢佳怡的事情知道得并不多。

  现在农村中这种男婚女嫁的事情还大多是由父母做主,媒妁之言。张吉仁和卢佳怡就是经媒人介绍的,原来都互相不认识,两人属于同一乡镇但是不同村的。

  张吉仁为人比较老实,虽然也在外面打过工,但比较土,也比较内向。

  卢佳怡也出去打过工,换了不少地方,阅历丰富。对于和张吉仁的婚事,卢佳怡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她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已经和外省的一个小青年谈上了恋爱。

  不乐意终归是不乐意,但卢佳怡最终还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嫁给了张吉仁。

  由于有了这种排斥的情绪,婚后的情况总是不能令卢佳怡满意。

  张吉仁平时不修边幅,穿着比较邋遢,整天趿拉着个拖鞋,穿个大裤衩。有时候跟着卢佳怡回娘家,邻居来了连根烟也不知道让一下。

  于是乎,两人开始渐渐有了矛盾,并且矛盾也越来越多。禁不住思念之情,卢佳怡和前男友又偷偷地联系上了。

  两人老是偷偷地打电话、发短信,终于被张吉仁发现了,吵了无数回,这种日子过了不到一年,卢佳怡提出离婚。张吉仁不愿意,卢佳怡见协议离婚不成,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经过法庭调解无效,以两人感情破裂为由,法院最终判决两人离婚。

  因为离婚,卢佳怡没少挨了家里的骂,但她去意已决,没人阻拦得住。

  离婚后,两人就各自纷飞,都互相不再问各自的事情了。

  了解到了这一切之后,楚剑雄正准备离开村子,这时,张吉仁碰巧回来了。

  并没有人通知到张吉仁,他回来纯属巧合。楚剑雄立即对张吉仁进行了询问,了解到的情况和村民处了解的基本一致,看来张吉仁并没有说假话,一同回来的两个同乡也可以证实,这一段时间张吉仁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并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到过海东市。

  也就是说,张吉仁虽然可能存在作案动机,比如离婚后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等等,但他根本没有作案时间,这条线索由此中断了。

  10.凶手与报案人

  按照分工,柳如雪调查的是唐秋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贼喊捉贼的情况呢?从一般人的思维角度考虑,能够主动报案的一般不会是凶手,如果是凶手,作了案还不赶快跑路,竟然还敢以退为进,主动找到警方,这心理素质非同一般。

  凶手主动报案,除去那种投案自首的不说,心态上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忖心理素质好,想戏弄一下警方,挑战警方权威,看看警方到底有无能力破案。另一种心态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想提供一些假情报迷惑警方,干扰警方的侦查视线,让警方减少对自己的怀疑,同时可以利用自己发现人的特殊身份对案情中的一些细节故意模糊,使警方的侦查陷入误区。

  那么,唐秋月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吗?

  按理说,她和卢佳怡是表姐妹,还是亲戚关系,没有理由劫杀自己的表妹。虽然不是直系亲属,但毕竟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啊,如果真是她,她怎么能够下得了这个狠手呢?

  世事难料,并不能因为唐秋月是卢佳怡的表姐,就一定能够排除她作案的嫌疑。

  唐秋月一见到柳如雪,就急着问案子破了没有。

  柳如雪微微一笑,“你好,唐秋月,案件暂时还没有破,不过我们已经尽全力在调查,相信这个凶手迟早会露出他的狐狸尾巴的。我们这次来,是想找你核实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配合一下。”

  唐秋月道:“没问题,只要对破案有帮助的,我都愿意说。”

  柳如雪一怔:“你怎么知道对破案有没有帮助?你认为没帮助的就不说了?”唐秋月连连摆手:“警察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你看看,我对咱这个破案也不太懂,瞎说的,我啥都愿意说的。”

  唐秋月很奇怪:“这些我都已经说过了啊,那天我突然感到不舒服,也说不出什么原因,就提前回来睡觉了。”

  柳如雪又问道:“那卢佳怡晚上到底有没有回来过?有没有听到过一点动静?”

  唐秋月急了,道:“我真的把该说的都说了。我那天晚上回来后真是睡得特别沉,佳怡有没有回来过我真不知道。可能回来过,我也没有听见,也可能根本没有回来过的,这都不好说啊。你们,你们不是怀疑我吧?”

  柳如雪道:“我也不是这个意思。这是调查案情所需,希望你不要介意。因为你是卢佳怡最熟悉的人,你知道的情况最多,也许会不经意漏掉哪一些细节。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再次核实一下你的证言,看看从中能不能得到一些新的线索。还是请你放松心情,重新仔细回忆一遍吧。”

  于是,唐秋月又把当晚的情形回忆了一遍:当晚是如何感到不舒服,觉得要撑不住了,就回住处休息,又是如何回去后倒头就睡,连卢佳怡回没回来也不知道,第二天快中午才醒,发现卢佳怡不在,也没太在意,到了晚上快去上班的时候,发现卢佳怡联系不上,这才着了急。但还是以为她有什么事没回来,过了一夜还是没回来,更急了。到了第二天一早,才去报的警。

  调查了一阵子,唐秋月的证言还是和以前说的基本一致。即使有不是完全一致的,也没有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也符合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完全一致,很可能是事先背好的证言,所以会说得基本上差不了几个字。但记忆就是这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化。即使对于同一件事,相隔一段时间重新描述,语句的顺序、字词的选择都有可能有所差异,这也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正常特征。

  在没有问出什么大的纰漏之前,就有两个方向可以揣测了:到底是唐秋月很狡猾,始终不说实话;还是她说的本来就是实话,所以看不出破绽?

  11.排除嫌疑

  当萧云天找到郭大富的时候,显然郭大富早已预料到警方会找他。但是急于摆脱嫌疑是不是也令人怀疑呢?

  萧云天表明了来意之后,郭大富的态度也很好。“萧队长,我知道你来我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绝对配合咱们警方的调查。这个凶手太可恨了,连我郭大富的女人都敢动,真是不想混了。”郭大富首先致了这么一个欢迎辞。

  萧云天盯着郭大富看了一会儿,看得郭大富浑身不自在。“郭老板真是快人快语,这样,客套话也不多说了,下面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如作伪证或有意说假话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你听清楚了吗?”

  萧云天没理他,继续问:“详细说一说你和卢佳怡是怎么认识的吧?”

  郭大富道:“说来话长,我认识她颇有些巧合。”

  郭大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平时生意来往比较多,有时候请客户吃过饭,也来皇家礼炮夜总会唱个歌,放松一下。这一天晚上,我带了几个客人去唱歌,中途我去上厕所,在走廊里看到一个男的和一个歌女在拉拉扯扯。原来,这个男的喝醉了,对那个歌女纠缠不休。我一看,也是英雄气陡生,上去拉开两人,一脚把那人踢翻在地,把那歌女拉到了我们的包房里。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歌女叫卢佳怡。本来我也只是举手之劳,咱在道上混,这样的事情是不怕的,想管就管,不想管也就算了。一接触,才觉得卢佳怡性格不错,比那些咋咋呼呼、大大咧咧的歌女好多了,与我以前碰到的那些歌女完全不是同一个类型。从那以后,我只要到这个夜总会来唱歌,就喜欢找卢佳怡来陪唱。卢佳怡看起来也是比较感激我出手相助,也想在海东市找一个依靠。一来二去,我们就好上了。江湖儿女,萍水相逢,能够在一起也是缘分。”

  萧云天继续问:“卢佳怡失踪的那天,你干什么去了?”

  郭大富道:“这个嘛,我出去打麻将去了,打了一夜。”

  萧云天道:“你把跟你一起打麻将的那几个人说一下,我们去核实。”

  郭大富道:“萧队长,我要是跟你说了,核实归核实,你可千万别以赌博为由把我几个哥们儿给抓进去,如果那样,兄弟我可就没法在海东市混喽。”

  萧云天微微一笑,道:“这个一码归一码,如果你配合警方的工作,我也不计较那么多。”说完,萧云天心里想,郭大富是不是怕几个人一问,说不定哪个人说漏了嘴。

  郭大富听了也稍微放心了些,道:“萧队长,跟你说句心里话吧,像我这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怎么会去抢女友的钱,我身家几百万,至于去动她的钱、她的命吗?再说我和她之间真没有产生什么矛盾。”

  经过对郭大富详细的询问,经过核实其他几个人,初步得到了证实,郭大富的作案嫌疑降低了。

  12.人证物证

  经过分头行动,几组人马回到警局碰头。

  汇总各人所带回来的情报:

  林玄鹤去调查夜总会的人,一无所获。

  楚剑雄去调查卢佳怡前夫张吉仁,一无所获。

  柳如雪去调查卢佳怡表姐唐秋月,一无所获。

  萧云天去调查卢佳怡男友郭大富,也是一无所获。

  但是,什么叫收获?就看你看问题的角度如何了。如果说收获就是指直接查出了凶犯的真实身份,锁定了其抢劫杀人的证据,那现在的情况肯定是没有收获了,如果说能从这些调查中找出一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那还算不虚此行。

  所以说,下个“四大皆空”的结论现在还为时尚早。现在的情况是,调查的这些人虽然作案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并不是说绝对地被排除。

  听完了其他三人的汇报,萧云天眉头紧锁,如果凶手是熟人,这四个人不可能白忙活一阵,一点发现也没有,还是漏掉了什么信息吗?

  不对,是漏人了!

  楚剑雄去调查被害人卢佳怡前夫张吉仁,在调查过程中意外得知卢佳怡还有一个前男友,这个人还没有被调查到。林玄鹤去调查夜总会的那些歌女,也有人提到唐秋月也有一个男友,但柳如雪调查唐秋月的时候,她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和卢佳怡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基本上都调查了,就差这两个人了。对这两个人,不管有没有结果,都是要追查清楚的。

  另外,下一步的侦查思路还要继续扩展。

  从东水河边发现的抛尸旅行箱,海北警方移交了这些物证,包括旅行箱、套头的黑塑料袋、捆住手脚的绳子、胶带。

  这些物证都很平常,随便在海东市的哪一个百货市场或者小商品城里都可以买到,但还是必须要查的。

  买卖双方都多得很,卖家很难记住任何一个买家。除非找到了正确的卖家,而卖家又因为某些特殊情形对买家(嫌疑人)印象深刻,这才能直接得到线索。

  或者抓到犯罪嫌疑人后,让他去指认购买作案工具的那些店铺,他大多能够指认得出来。

  像胶带、绳子、塑料袋这都是小宗物品,卖家数量众多,但旅行箱就不一定了,像这么大号的旅行箱,全市的卖家数量肯定比卖塑料袋的少得多,还是可以调查一番的。

  还有,奇怪的是,被害人卢佳怡的银行卡里还有剩余的钱,犯罪嫌疑人怎么不继续取钱了,难道他已经知道警方布控了吗?

  以上三点,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就目前的情况看,萧云天只想到了这三点。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有了这三点明确的方向之后。萧云天将队伍一分为二,一组重点去调查卢佳怡的前男友和唐秋月的男友,另一组继续重点查找物证的线索。

  侦查有时候就是这样,好像没有尽头的道路,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分岔口,人们不知道该去向何方。又好像参天的大树,粗枝蔓叶比较多,让人摸不准主线的所在。

  任何侦查都是个反向思维的过程,凶案发生了,再往回望,就要一点点地去回溯,由粗到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时空的有限性,决定了有的岔口终有尽头,此路不通之后,侦查人员就要迅速调整思路,走向另一条道路。

  侦查人员的思维一定要有发散性,一定要呈放射状思路,多一条思路就多一条线索。当然,能够直接找到最近的那一条路是最好,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少不了走很多的弯路。

  第一时间该找的这些证人都找到了,像卢佳怡的前男友和唐秋月的男友是在侦查中新发现的可能和案件有关系的社会关系,严格来说也不算漏掉的,这两个人之中会不会有犯罪嫌疑人也很难说。

  要查找这两个人,还是得需要唐秋月的配合。

  俨然,唐秋月是本案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不得不细查。死者卢佳怡,以及卢佳怡身边的这些社会关系人都需要唐秋月的居中介绍才能一一得以查访。

  比如卢佳怡的前男友,为什么离婚之后没有和前男友在一起,这个事情她有没有和唐秋月说过,还有没有说过前男友的电话之类的联络信息?

  唐秋月的男朋友,自然更不必说了,得通过唐秋月进行调查。

  查访这两个人的事情,要抓紧进行。

  对于卢佳怡银行卡里剩余的钱,由于犯罪嫌疑人没有再继续取款,监控措施也没有发挥作用,只好还是先在后台暂时冻结,如果犯罪嫌疑人来取款,那就是自投罗网,如果不来,等抓到犯罪嫌疑人后发还给被害人家属。

  至于这些物证来源的查找,也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些市场附近很可能有监控,如果哪个个体户觉得哪个顾客可疑,还可以查找当时附近的监控,调取图像,看看是不是已经受到调查的这些人。

  因为拿个胶带、绳子、塑料袋可能看不出来,但要买个大号的旅行箱,就比较扎眼了,必须得拉着出来,如果监控能够拍到的话,说不定还能认得出来。

  萧云天还是和柳如雪一组,去调查那两个还没有完全摆脱嫌疑的男子,楚剑雄和林玄鹤去市场调查这些涉案物品的销售情况。

  人证要查,物证也要查,必须要双管齐下。

  萧云天带队再次找到了唐秋月。

  唐秋月已经对和警方见面习以为常了,不过这一次警方来,她没有想到是为了找方子帅和吕显光这两个人。

  方子帅就是卢佳怡的前男友,吕显光则是唐秋月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