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口出来了。

伊万诺夫提着矿工灯往里照,依稀可辨幽深的砖砌甬道。一声令下,众人牵着马进入墓道,百十来号人足以壮胆。秦北洋冲在最前头,其实他已虚弱不堪,双手撑着墓道墙壁……

中国古墓独有的气息,如同千万只毒蝎子爬入鼻孔与气管。九色变得生龙活虎,两眼放射绿色光芒。秦北洋顺着斜坡阶梯往下,疼痛慢慢减弱,仿佛小清新的气流扑面而来,竟让人神清气爽。他抚摸小镇墓兽的鬃毛,看着它会心一笑,又一次侥幸活了下来。

墓道两边出现壁画,白俄士兵们分外兴奋。不知什么年代的彩绘,全是人物与马匹,真人真马同比例,像面古老的铜镜,照出探险队的人马自身。壁画里的马额鬃末梢捆扎成结,垂于额前,马颈鬃毛呈扇面状,粗细墨线描摹得极有层次,仿佛从石壁中听到嘶鸣声。牵马的侍从头发剃光,只留一绺垂在鬓边,身上挂着箭囊,显然不是汉人。

“蒙古人?”

伊万诺夫问了一句,当年蒙古西征灭了基辅罗斯,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两百年,莫斯科大公成为蒙古大汗的诸侯,留下深深的蒙古基因与烙印——西方谚语“撕开一个俄罗斯人,你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许多俄国人的长相都有蒙古特征,眼窝远不如西欧人深邃。

“不,我看他是契丹人。”

俄语里的“契丹”就是中国,但秦北洋现在说的“契丹”,专指千年前的北方游牧民族,占据燕云十六州与北宋对峙的大辽帝国。

“好运气在等着我们呢。”

上校露出哥萨克的本性,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秦北洋却给了个建议:“我们是来寻找镇墓兽的,不是来破坏文物的,那么粗鲁的俄国武夫闯入地宫,势必会造成巨大破坏。请让绝大多数人留在外面,探险用十人以内的骨干足矣。”

秦北洋不想让大队白俄进去,不忍心古墓遭到这些强盗掠夺。伊万诺夫遵照他的意思,命令所有人马守在墓道,躲避沙尘暴,严禁破坏壁画和古物,违令者枪毙。

沃尔夫娜冲到上校身边:“我留在墓道害怕,我想跟你一起进去。”

其实,她是不敢留在那些如狼似虎的哥萨克身边。

“卡佳,里面可能有危险。”

“我连失去丈夫与儿子的苦难都熬过来了,我还会怕死人的威胁?”

伊万诺夫只得应允,他挑选了十名最健壮也最聪明的白俄士兵,身上带着各种武器与炸药,继续向墓道深处而去。秦北洋和九色急不可耐地走在最面前,离地宫越近,对癌细胞的抑制就越强。

墓室门到了。

第272章 越国公主(二)

砖雕仿木结构的屋檐,犹如汉地宫殿。墓门两侧有砖砌突出的倚柱,上接柱头斗拱,画着仙鹤与祥云的彩绘,必是一座规格极高的契丹大墓。

墓室门用条砖封闭,自下而上层层叠砌。伊万诺夫准备再用炸药,秦北洋坚决阻拦。他说这门框的砖雕是宝贝,务必保留下来。他用王家维教授的考古方法,以工兵铲为工具,一点点撬开转头,虽然耗时耗力,却不会破坏文物。他们干了半个小时,整面砖墙才被拆掉。秦北洋把砖头规整地堆在旁边,似乎还能原样恢复。里面有两扇木门,涂着惊艳的牡丹彩绘,门上有鎏金铜门鼻。

秦北洋右手抽出唐刀,左手推开门鼻……

头顶是长方形天井,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前接墓道,后接墓门。四周以条砖封实,石灰浆灌缝,极为坚固,普通盗墓贼根本进不来。天井后是地宫前室,秦北洋已驾轻就熟,就差拿本小簿子做考古记录。

前室狭长幽深,同样绘满壁画。伊万诺夫与沃尔夫娜不敢出大气,怕惊醒壁画中人物的好梦。秦北洋用马灯照出身着汉服的侍女,契丹国内也有不少汉人,多来自燕云十六州,因此有南面官汉制、北面官契丹制的一国两制。壁画另一面就是契丹武士,手执一种特殊兵器。

秦北洋仔细观察,确认是骨朵——亦称金瓜,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必须大力士才能使用,可以硬砸、硬架,民间习武者说“锤,棍将不可力敌”。壁画武士分两排,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都是仪仗用品,也许还有骨朵实物。

前室的券顶是船篷式的,天花板上画着日月星辰与神鸟三足乌。地下堆满了随葬品,但都是日常生活之物——绿釉长颈壶、茶绿釉鸡腿坛、花口青瓷碗、缠枝菊花纹青瓷盘,甚至木头的黑白围棋子……

九色从前墓室的角落,发现一块重要的东西,便是墓志。

开头几排古朴的小篆“大契丹国故越国公主耶律氏墓志铭并序”。

又是一座公主坟——秦北洋今年跟公主卯上了。

公主姓耶律氏,景宗皇帝之女,母萧氏,进封越国公主。公主幼而聪辨,长乃柔娴,玉德琢成,静含温润,兰仪秀出,动发英华,盖禀天钟,非由姆训。在室挺神仙之质,作嫔归功公相之门,虽贵出王宫,而礼遵妇道。太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驸马都尉萧少矩,皇后之侄也。驸马先公主而逝。受慈爱以方深,痛沉疴而是染。圣上亲临顾问,愈切抚怜,诏太医以选灵方,服良药,而绝神效。寿之短长,冥数已定。奄薨颜而早谢,与薤露以俱零。以开泰七年戊午三月七日薨于行宫北之私第,享年十八……

秦北接跳到最后几句:凄凄草树,惨惨风烟。呜呼!自古人虽皆有死。越国公主太夭年。

这是一座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伊万诺夫与沃尔夫娜都凑过来,但只有秦北洋能够看懂汉字——怪不得对这些白俄人来说,中国翻译必不可少,不仅要会俄语,还得精通古汉语以及中国历史,非秦北洋莫属。

“契丹越国公主?”

秦北洋喃喃自语,这个“越国公主”跟苏州绍兴的吴越春秋,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毫无关系,只是一个封号,但似乎在哪里听到过?肺叶里火焰已经熄灭,脑中又升起一盆篝火……

几个月前,西伯利亚外兴安岭的冰窟,要不是吃一万年前的猛犸象僵尸肉,秦北洋早就饿死变成僵尸了。他不会忘记那具契丹汉人的尸体——韩行德,受辽国皇帝之命的北极探险家,被困冰窟,临死留下文字,叙述自己与“越国公主”的爱情故事。

秦北洋摸了摸随身裤兜,还藏着一枚小小的玉佩,雕着交颈鸳鸯的图案。九百年前,公主送给汉人侍卫韩行德的定情之物。他将这枚玉佩带出冰窟,决定代替韩行德完成使命,送还到契丹古墓。

命运的安排?还是韩行德在天之灵庇佑?冥冥中跨越千山万水,指引自己来到这座大墓,回到越国公主的阴宅之中。

“秦,你怎么了?”

沃尔夫娜都看出他的眼神不对,女人果然是敏感的动物。

秦北洋尴尬地推说没事儿,只说这墓主人是一位契丹公主,她的丈夫早于她埋入坟墓。

“这么说来,她跟我一样,也是个年轻的寡妇。”

“她比你更不幸,没有生过孩子,十八岁就死了。”

“那是她的幸运,免去丧子之痛。”沃尔夫娜再度捂嘴悲伤,“对不起。”

秦北洋发现了前室左右的东西耳室。顾名思义,就像人的耳朵,分列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这样比喻的话,我们的大脑就相当于地宫中墓主人长眠的墓室了。

走进东耳室,地上堆满陪葬的宝贝。全是最上等的北宋瓷器,白俄对此并不感冒,大概觉得这些坛坛罐罐易碎难以搬运,对他们来说一文不值。西耳室,藏着两套金银马具,契丹是个马背上的民族。伊万诺夫两眼放光,凡是披金挂银的他都感兴趣。

整个地宫结构已然清晰——墓道、天井、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室。

最重要是后室,墓主人的梓宫所在。

墓室门跟前室相同结构,大家依样画葫芦,还是用工兵铲一块块卸下砖头摆好。

这回秦北洋更小心,里头随时有镇墓兽出现。他用唐刀保护胸前,九色紧挨在脚边,慢慢推开最后一道墓室门……

踏入地宫后室,灯光照亮之处,竟是椭圆形墙壁,布满弯曲的木护壁,似由上百根赤柏松木条组成,榫卯连接,自地板铺到天花板。不,没有天花板,后室是穹窿顶,形同契丹人的毡帐。

沃尔夫娜一声尖叫,她光顾着看头顶,不小心脚下踩到什么?上校用矿工灯向地下照,一片灿烂夺目的反光,原来到处是玻璃杯与玻璃瓶。秦北洋仔细查看,玻璃上有精美的雕纹,必是来自波斯与阿拉伯,中世纪的“契丹”成了中国在欧亚世界的代表。

这一大堆玻璃背后,便是墓主人的万年之穴。

没有棺材。

但有一张床。

床。

严格来说,是一副帷幔笼罩着的床,就像汉人的大蚊帐,处于地宫后室的圆心位置。

秦北洋看到两个人影,躺在层层薄纱笼罩的帷幔之中,大被同眠,仿佛发出细微的鼾声……

第273章 红山玉龙(一)

没有棺材的地宫。

但有一张床,帷幔中躺着两个人,仿佛在地下的幽冥世界,延续小夫妻的新婚卧房。

闯入者们屏着呼吸,注视这张大床并无床脚,而是直接在地上拼接柏木板。更像日本人的榻榻米,只不过没有席子,而是金灿灿的锦缎褥垫。唐朝以前的中国人也是这样睡的,那时只有卧榻。床板上铺着褐紫色织金褥垫,七个木支架撑起丝制帷幔,挂有金银勾环。就像隔着一堵半透明的墙,反而比棺椁更为诡异。

席地帷幔也是契丹人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惯,进而带到另一个世界。

秦北洋绕过玻璃器皿,跟九色慢慢靠近两个墓主人——越国公主与驸马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躺在褥垫上。他不想让白俄人触碰这些宝贝,颤抖着伸出手,挑起九百年前的帷幔,就像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扑面而来一股腐烂的气味……

他看到了墓主人。

但看不到脸,只看到两副金面具,一股针刺般的寒意,从面具的双眼之间袭来。

秦北洋把帷幔挂在床架子的勾环上,想起在巴黎卢浮宫见过古埃及木乃伊,法老脸上也覆盖金面具,异曲同工之妙。两个墓主人的面具,明显可分男女。左边的驸马粗犷而狭长,似有小胡子。右边的公主面具圆润清秀,多半根据真人相貌而来。驸马戴着银冠,公主戴着金冠。正中有一火焰宝珠,两侧是展翅欲飞的凤凰,珠光宝气,精美绝伦。他俩脑袋下面是银枕头,脚底蹬着银靴子,全身穿着银丝网格,根据人体各部位精细编织。驸马身佩银刀与铁刀,公主佩着琥珀璎珞,腰束玉带。金面具上银丝裹着乌黑云鬓,插满珍珠琥珀头饰。面具下的头颈,挂着琥珀珍珠项链。两腕各戴一双金手镯,所有手指都戴金戒指。公主一条胳膊挂在驸马手上,符合墓志所说的驸马葬于前,十八岁的公主葬于后。

秦北洋看着公主的金面具,想象面具底下的真容究竟如何?

“这是什么?”

有个白俄人叫唤一声,众人把目光集结到圆形墓室侧面,赤柏木的护壁接缝处,悬挂一枚弯曲的玉器,矿灯照射下发出温润反光。

秦北洋下过许多古墓,却从未见过这种器形——墨绿色的玉龙一条,龙体蜷曲,呈C字形,高与宽各约一尺,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约一寸,相对近世玉器而言相当霸气。玉龙吻部前伸,龙口紧闭,对称的一双鼻孔,棱形突起双眼,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大块凸起的长毛,弯曲上卷,又称为“鬣”,占整个龙体三分之一。龙背上有钻孔,金丝贯穿此孔,将玉龙悬吊在木护壁上。龙头与龙尾两端垂下,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证明工匠有过精心设计。

他从这玉龙身上发现了鹿眼、蛇身、猪鼻、马鬃……再低头看小镇墓兽九色,同样具备多种动物之相,如麒麟的四不相,因此才是上古神兽。

难道龙也是一种四不相神兽?

这块玉龙以整块玉料雕琢染成,匠人技艺高超,细部用了浮雕与浅浮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流利。秦北洋在北京德胜门内陇西堂打工时,偷师过鉴玉的常识,看出这玉料多半是辽东的岫岩玉,距离契丹草原倒是不远。

“дракон?”

连沃尔夫娜都看出端倪,念了个俄语单词,就是“龙”,相当于英语的“dragon”。

不过,秦北洋也注意到,这条玉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不同于任何朝代所见的龙。应是上古中国龙的形象,因为秦汉时期的龙就至少已经有爪了。而从玉龙身上的包浆来看,厚厚的自然光泽,浸透人体与泥土的润泽。原则上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越厚,入土之后,反而不易形成包浆,因为没有活人佩戴,玉器无法与人的灵魂感应。但在这古墓之中,应当处处飘着两个墓主人的亡魂……

无论如何,这玉器并非契丹当时的产物,恐怕在这座大墓营造之时,玉龙早已传世上千年,远在春秋战国以前的上古?

越想越远,秦北洋的心思都乱了,没注意到有个白俄人,竟伸手摸了玉龙一把。

“住手!”

失之毫厘,那只毛熊般的大手已触到了玉龙。

整个地宫发出轰鸣巨响,眼前的赤柏木齐刷刷折断破裂,潜入古墓九百年的玉龙,已是飞龙在天。触摸玉龙的白俄人,脖颈上的头颅已经不见,只剩一个喷血的腔子,人头骨碌碌滚落在地,惊恐地睁大双眼……

秦北洋拽着沃尔夫娜往外跑去。伊万诺夫招呼所有人马逃出后室。逃命时才嫌墓室门不够宽,还有三个白俄没能冲出来。后室里传来人的惨叫声,呼天唤娘的俄语声。

坟墓归于沉寂。

秦北洋紧握着唐刀,伊万诺夫拔出手枪,准备好手榴弹,其他白俄也各自掏出武器。

墓室门闪过一道红光,热流再次扑面而来。他看到一个墨绿色的龙头,蛇一般龙身,不过却无龙爪,依靠龙鳞蜿蜒而行,背后有一撮粗壮的“鬣”,就是放大无数倍的玉龙。刚才所见的上古玉龙,则挂在这尊龙的胸口。

玉龙镇墓兽。

这就是墓室悬挂玉龙的意义——营造陵墓的秦氏祖先断定,一旦有盗墓贼入侵,必会对这枚玉龙感兴趣。一旦触摸玉龙,自然会引发机关,沉睡在墙里的镇墓兽就被激活启动。

这条玉龙不单会在地上蛇形,还会腾跃到半空,张开血盆大口。白俄的子弹对它根本无用,伊万诺夫不敢投出手榴弹,地方狭窄怕伤到自己人。玉龙镇墓兽毫不留情地咬去哥萨克们的脑袋,它的尾巴也能轻易将人拍死。

前室地砖上布满白俄强盗的尸体残肢。壁画中手执骨朵的武士们,彼此交换眼神,发出会心的微笑。

忽然,九色长出鹿角,凶猛地玉龙缠斗在一块儿。

夺路而逃的上校与沃尔夫娜更为惊骇,这头号称杂交獒犬的大狗,怎地长出雪白鹿角,又浑身长满青铜鳞甲,化作幼麒麟镇墓兽。

守护契丹公主驸马的玉龙镇墓兽,没想到“盗墓贼”的阵营中竟然也有镇墓兽。它的外壳也由青铜铸造,涂抹特制的颜料,做成类似高古玉器包浆的效果,在墓室中辗转腾挪。

九色吐出杀手锏——琉璃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