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册子不是邮寄来的,我想一定是走到这儿随便塞进来的。”

  ——您和您丈夫以前见过水岛吗?

  “这是第一次。”

  ——您丈夫呢?

  “我想也是第一次。因为他看了小册子说这家旅行社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您丈夫和水岛旅行前见过面吗?

  “见过两三次,是为了办手续。”

  ——当时他们有什么反常的样子吗?

  “没有。”

  八束妙子

  “欧洲因为生意上的关系经常去,但东方快车还没有坐过,所以就参加了。”

  ——选择这条线路有什么理由吗?

  “是水岛推荐的。”

  ——有什么人介绍他来吗?

  “没有。有一天他突然来的。”

  ——是来送小册子吗?

  “啊,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是有一本小册子,不过欧洲经常去,也没什么新鲜的,所以就没看。”

  ——您家的住址水岛是怎么知道的?

  “嗯,也许是从什么名录上看到的吧。”

  ——小册子是邮寄的还是投送的?

  “记不清楚了。”

  ——欧洲旅行对您来说没什么新鲜的,最后决定参加是不是因为水岛的推荐?

  “是的。他太热心了,由不得你不参加。他真是个优秀的推销员。像我这样常在世面上跑的人都被他说动了心,就好像要去参加修学旅行似的激动了好几天。”

  ——您那是第一次见到水岛吗?

  “是的。”

  八束琢之

  “欧洲以前去过,特别是在德国留过学,所以不太想去,但夫人死气白赖让我陪她去,我实在扭不过她只好去了。我和水岛是第一次见。”

  梅容繁子、友信夫妇

  “这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旅行。去哪儿都行,正好水岛来了,说他们旅行社有一条东方之旅的线路,于是就参加了。”

  ——和水岛是怎么认识的?

  “一开始先寄来了一本介绍材料,过了几天他就来了。”

  ——家里的地址水岛是怎么知道的?

  “知道的途径太多了。现在兜售各种名录的公司比比皆是。”

  ——您丈夫是在您的劝说下决定去的吗?

  “是的。我们平常都忙于生意,正好有一起旅行的机会就去了。”

  ——和旅行团里的人是第一次认识吗?

  “是的。谁想到我丈夫和安养寺夫人利用这个机会搞到了一起!我真是太迟钝了!”

  通过对旅行团成员的传讯得知他们参加东方之旅都是因为听了水岛良夫的劝说,没有发现旅行团成员之间以前有什么联系。

  根据“东京”方面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的设想,没有任何共同点的旅行团成员之间出现了“水岛良夫”这个共同点。

  水岛作为旅行团的陪同,承担了从出发前各种手续的办理到旅行中所有饮食起居的照料,但是作为这次旅行得以成行的广告销售也是由他做的这一点却是一个难解之迷。据全日本观光公社的人说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少见。

  那么这九人(一开始是十人)是水岛随便选的呢?还是出于某种意图选的呢?如果是后者那是出于什么动机呢?

  如果后者的动机成立,那么“东京”的设想将第一次被证实。

  然而水岛在接受传讯时说是随便选的。

  对于他们的住址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的询问,水岛哑然一笑,随即所答非所问地大起来:

  “警官先生,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您还在讲这种过时的陈腐观念!您知道现在日本有多少台电脑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就连你们警察也在使用电脑把全国的通缉犯还有指纹什么的记录在案吧。全国拥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哪一家没有收到过软件制造商送来的堆积如山的学习软件?每一家企业为了生存都在收集各自的客源情报,每个客户的家庭构成就不用说了,甚至他们的经历、收入、性格、人品、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思想、宗教、亲戚朋友等都需要掌握。这些原来属于你们警察专利的东西现在民间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

  水岛的话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通过对米川家周围的调査发现,他所说的随便散发的小册子在附近的任何一家也没有见到,只投进了米川家一家的邮筒。

  并且,这一情况和他所说的在搜集客户的信息后再有重点地邮寄的说法也是矛盾的。另外,关于八月七日和九月二十五日晚不在现场的证明,水岛也仅仅说在家里,拿不出可以证明的证据。

  至此水岛被列为重大嫌疑人。“东京”和“神奈川”召开了联合会议。过去势不两立的对手终于坐在了一起。由于水岛的显露,曾被列为最大嫌疑人的八束自然退到了后面。

  “关于米川和金井被杀的案子,八束曾一度被列为怀疑的对象,现在出现了水岛,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对案件进行重新审视。当然并不是说八束可以彻底排除,但如果水岛真的以某种特别的意图把过去彼此素不相识的人们集中到了一起的话,那水岛就很可能和过去一系列的案件有密切的关系。总之,这些人不是随意挑选的。很可能一开始他就是朝着这十个人来的。他选定这十个人的目的何在?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入手。”

  主持会议的那须站起来明确了会议的主题。

  “关于您所说的由于水岛的出现应以全新的视角对案件进行重新审视的观点,我认为水岛作为旅行社的职员进行业务推销没什么不正常的,这十人是他碰巧推销的对象,怀疑他有特定的意图是否有些过分?”

  “神奈川”的清水首先提出了不同意见。在选定的十人(最后参加者九人)中存在着某种共同点的想法的确是崭新的设想,但共同点不一定限于水岛身上。

  “那么除了水岛以外还有什么可能是共同点?”

  “东京”的山路反问道。

  “现在还没有。我想说的是不要只盯着水岛不放,把他作为共同点草率地下结论是危险的。”

  清水补充道。那须点了点头:

  “不错。从共同点这个意义上来说,水岛一开始并不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他是旅行团里的成员又不是旅行团里的成员。当初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受公司委派担任陪同的旅行社导游不可能有杀害顾客的动机而把他放在了当事人之外的‘隐形人’的位置上。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表面看起来是公司委派但实际上是本人自愿陪同的话,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水岛正是自己招揽顾客自己陪同去的。”

  “自己招揽顾客自己陪同,这有什么奇怪呢?”

  “东京”的下田站在“神奈川”的立场提出了疑问,使人感到好像是为了缓和“东京”和“神奈川”之间的气氛而特意作出的举动。

  “哪家旅行社也没有规定一线的陪同不能直接招揽顾客,但这种做法是不合常规的做法。全日本观光会社作为一家大旅行社,旅行的计划编制、销售、营业一般都由营业部门具体负责,出外带团一般也由熟悉海外旅游的专门导游担任陪同。像水岛这种自己招揽顾客自己陪同的情况确实少见。这种情况在那些零散的小公司中倒是屡见不鲜。”

  负责对水岛的公司进行调查的河西对下田的疑问解释道。

  “就算是水岛抱着某种意图招揽了特定的顾客,可旅行期间什么也没有发生。那么他是出于什么考虑召集那九个人的呢?”

  “神奈川”的花冈从另一角度提出了疑问。旅行团十天的旅行以平安无事而告终,在女顾客们当中甚至还出来了“同窗会”的话题。这就是说旅行回来后在“同窗生”之间发生了凶杀案。

  “也许他本来的意图是想在旅行途中动手,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花冈的搭挡上野回应道。

  “会不会是预先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