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和山下坐在一起,桌上摊着大B操纵系统的相关图纸,但他们并没有针对这些图纸讨论。在歹徒制作的仪器送来之前,根本无从讨论起。

“这么久还没送到。”汤原看着手表。得知警方已经找到歹徒住处至今,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分钟。

“是啊。”山下也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表。“对了,汤原先生,没听到歹徒遭到逮捕的消息,果然逃走了吗?”

“不知道,可能吧。”

“如果歹徒逃走了,为甚么没带走遥控器?”

汤原也很在意这一点,而且也猜到了原因。老实说,原因令人悲观,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最后一线希望,所以不想说出心里的想法。

“可能觉得逃走的时候很碍事吧。”汤原姑且这么回答。

“歹徒放弃犯案了吗?”

“既然他没带走遥控器,应该是这样吧。”

“但是…”山下欲言又止时,一名年轻警官走进屋,走向汤原他们。

“自卫队送来了这个,是救难队拍到的照片。”

汤原接过照片,向警官道谢。那几张大B的内部照片,是救难员在营救惠太前拍下的。汤原不由得佩服救难员在生死交关的关头,还拍下了这些照片。

照片拍到了装了爆裂物的木箱和驾驶座的位置,只可惜并没有照到歹徒改装的部份。因为救难员无法进入直升机中,所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左侧驾驶座后方有一排电子仪器,但画面太黑,焦距也没有对好。

汤原把照片放在桌上说:“太可惜了,这些照片没有参考价值。”

“是啊。”

“那就期待长滨送来的东西,目前只能这么办。”然后,他又看了一眼手表。

“长滨…喔。”山下陷入了沉思,似乎想到了甚么,然后突然对汤原说:“汤原先生,你还记得佐竹开发官吗?”

“佐竹?”

汤原突然听到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是姓氏,但随即想起听过这个名字。

“以前好像有这个人,详细设计审查时…他还在吗?”

“那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但我记得他脑筋很好。”

“对,他怎么了?”汤原在问话时,产生了一个预感。他突然感到心慌。

“在你提到红外线摄影机时,我就想到了。你说那个使用的是无人直升机研究中开发的影像回馈系统。”

“你说的无人直升机,是指使用了模糊控制系统的智慧型无人直升机吗?”话题突然改变,汤原有点惊讶地回答。

“对,你不觉得两种技术很像吗?”

“对啊,都是透过识别图像后,反映在下一个步骤上…”

智慧型无人直升机就是不需要飞行员驾驶的直升机,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投入了这项开发研究,可以在地面上,用无线电向直升机发出类似“再往右移动”或是“转一个大弯”之类的指示,但目前都是运用在无法搭载人的小型直升机上,都是从撒农药的产业遥控直升机改良的。全长大约四公尺,螺旋桨直径也只有五公尺左右,但比起游戏用的遥控直升机当然大多了。

在相关研究课题中,也包括了山下所说的影像回馈系统。利用无人直升机所拍摄到的影像资料,操纵直升机的自动降落、避开障碍物和导航的控制系统。比方说,在自动降落时,只要在降落地点做上记号,直升机上的摄影机就会搜寻这个记号,发现记号之后,在确认降落地点的地形后自动降落。

的确和这次的红外线摄影的控制系统十分相似。

“汤原先生,你刚才说,藉由认识图像转动摄影机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如果缺乏相关经验,应该无法轻易完成。如果曾经研究过无人直升机,恐怕就轻而易举了。”

“也许吧,但不能因为这样就认为研究过无人直升机的人很可疑,而且,这件事和佐竹先生有甚么关系?”

“因为佐竹先生曾经研究过无人直升机。”

山下的话让汤原大吃一惊,他看着后辈说不出话。

“真的吗?”他忍不住压低了嗓门。

“绝对没有错,因为是他亲口告诉我的。防卫大学的航空宇宙工学研究室在研究无人直升机,佐竹先生是那里毕业的,所以也参加了研究会。”

“是吗?但我刚才也说了,不能因为这样就怀疑他,其他领域也有使用影像回馈技术。”

“对,这点我也知道。如果只是这样,我也不会想起佐竹先生,只是听到长滨…”山下开始吞吞吐吐。

“长滨怎么了?”

山下抬起眼问:“汤原先生,你知道《国盗物语》吗?”

“《国盗物语》?司马辽太郎的吗?”

“对。”

“我知道,NHK还拍成连续剧,怎么了吗?”

“小组会议休息时,佐竹先生经常看那本书,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