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明月脸上变色,忙站起身问道:“在哪里?”

我对藤明月说:“别听臭鱼在那瞎咋呼,他都成习惯了,要不给别人添点乱,就跟对不住他自己似的。”

这时阿豪吃惊地说:“不是,你们看那墙上……好像……好像真是陆雅楠……”

我闻言大奇,走到臭鱼身旁,定睛打量他手电筒的光束所照之处,原来墙上是千百年前残留下来的壁画,画幅庞大,周围的石壁和头顶上都有,描绘着茫茫云雾之间,一座城池宛如巨峰壁立,城郭中宫阙壮阔,飞檐斗拱的殿宇露出半截,周围都被白雾笼罩,气氛诡异。

紧闭的城门前,画着一具横倒在地的女尸,身上都是鲜血,看衣服和容貌,正是先前走进灯塔下洞穴的陆雅楠,可她怎么跑到壁画里去了?

我心想这座古塔中的壁画,少说存在上千年了,难道千年之前,就已经有人将陆雅楠的死尸画在此?可这解释不了陆雅楠本人突然消失的怪事,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她的尸体进到壁画中去了。

藤明月等人见了这难以形容的古怪情形,也是尽皆失色,我们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该作何理会。

然而就这么一错眼,再看那幅壁画时,发现壁画不知不觉间有了变化,先前陆雅楠身上带有血迹,此刻死尸流出的血更多了,不知是不是错觉,我鼻子里好像都嗅到了一股血腥之气。

我和阿豪等人骇异万分,站在地洞中面面相觑,皆是噤若寒蝉,似乎只要我们的视线稍微移开,这壁画中的内容就会立刻出现变化。

我们几人心寒股栗,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念头:“被古塔镇住的妖怪,就是地洞中的壁画!”

臭鱼脑子一热,火撞顶梁门,当即抄起棍棒,要上前将壁画刮掉。

阿豪说:“不行,如果能将壁画刮去,千百年前那些村民早该动手了,接近它一定很危险。”

臭鱼道:“依你说该怎么办?”

阿豪说村子里的怪物咱们没法对付,留在此地迟早送命,应该按原计划往外逃,门岭中那条隧道,是唯一有可能离开大穴村的路。

我一听阿豪所言不错,就对藤明月说:“这可不是哥儿几个不仗义,眼睁睁看着陆雅楠死于非命而置之不理,实在是这古村镇妖塔下的东西太厉害,腿上拔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逃出门岭再从长计议……”

藤明月却像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一直盯着壁画,眼中充满了恐惧的神色。

我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循着她的目光看去,就见壁画中那座城池的大门,不知从什么时候打开了一道缝隙,城门缝隙中黑漆漆的,露出几根生有鳞片的枯细手指,黑暗中还有半只圆睁的怪眼,这个似人非人的东西,正躲在城门里窥视着我们。

我分明记得之前看这千年壁画的时候,还是城门紧闭,此刻又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变化,我不知道壁画本身即是一个怪物,还是有鬼怪躲在这壁画中,但我的直觉告诉我,等到城中的怪物出来,也就是我们被它吃掉的时候。

这么一愣神的工夫,壁画里又出现了变化,陆雅楠的尸身已被那只怪手,拖进了城门,地面只剩一摊血迹。

我感到事情不妙,不敢再看壁画,拽上藤明月,跟着阿豪和臭鱼二人,迅速离开古塔下的洞穴,通往洞底的石阶极为陡峭湿滑,下来容易上去难,大雨滂沱的深夜不仅遮挡了视线,连魂魄都好像要被这无边无际的黑潮吞没,我总觉得身后有东西追了过来,以为是心中惊惶所致,硬生生忍住没有回头去看。

我们冒着大雨爬到村口,身上早被淋成了落汤鸡,都是又冷又饿,但是顾不上喘息,按地图方位寻找,古木狼林间果然有条道路,荆棘丛生,荒草覆盖,两侧有石人石马相对而立,经过上千年风吹雨淋,大多损毁不堪。

我放慢脚步,用手电筒照着一尊石俑,奇道:“这地方越看越像是帝王陵寝,曾有哪朝哪代的皇帝葬在门岭?”

阿豪说:“没准不是皇帝,那鱼骨图案也许暗指湖神,村子里也许埋着湖神的遗骸!”

臭鱼嘀咕道:“去他二大爷的,哪有什么湖神,鱼骨不就是死鱼的意思吗?村里为什么要埋着条死鱼?反正这件事犯了我老于的忌讳,好比后汉三国的庞统庞士元,那是能跟诸葛亮相比的人物,到了落凤坡都不免中了埋伏死于乱箭之下,我可不想葬身在这深山野岭,劝你们也别多看了,赶快逃命要紧!”

众人心里发慌,穿过一片死寂的森林,走到山壁之下,就见那里有个很大的洞口,形同张开的老虎嘴,边缘长满了伞蘑和青苔。

山壁上布满了层层波痕,这里是个远古时代的大湖,湖水消失后形成了坑洞般的盆地,以前的地貌轮廓尚在,村子位于湖底最深的地方,隧道则是与大湖相通的暗河。

我们一行人走进山洞,时间依然停留在两点,对于这条隧道能否通往门岭之外,我是毫无把握,但走到这里,距离灯塔下的恐怖壁画已远,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这才感觉身上伤痛难忍。

我正寻思要坐下来喘口气,刚走到洞壁附近,忽见手电筒光束尽头,站着个脸色幽绿的小孩。

第二章 千年封土

◎ 上 坟饭

穿过门岭深山的隧道,曾是远古时代的地下暗河,后来显然也经过村民整修,地势很是齐整,此地距村中灯塔已远,我们逃到这都走不动了,看隧道口附近堆着个土台,想坐上去歇一会儿,却发现土台上站着个怪模怪样的小孩,脑袋上束着抓鬏,身高不足两尺,从头到脚泛着青绿。

同样是绿,也有很多种,诸如“翠绿、碧绿、苍绿”等等,还有一种阴沉的青绿,是所谓的朱砂绿,那是器皿埋在土中常年不见天日,饱受地气侵蚀,生出近似朱砂斑的铜绿,隧道洞壁下站立的小孩,脸色就透着一股阴森的朱砂绿。

我在黑漆漆的隧道里,冷不丁瞅见这么个孩子,忙叫臭鱼等人:“这山洞里有个小鬼……”

臭鱼赶紧握住棍棒,拉开架势要打,却见那小孩始终是一动不动,他大着胆子用棍棒捅去,如触石壁。

阿豪看出端倪,告诉我们不要紧,这是山洞里的“瓦爷”,乡下很常见。

我走近看了看,那小孩确实是尊土俑,身上的彩绘因年代古老,只剩下模糊的深绿色,和地上的苔藓没有分别,不过“瓦爷”这词儿,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就问阿豪,瓦爷是不是乡下拜的土地或山神?

阿豪说也可以这么解释,可不单是指“土地、山神、河伯”之类,祠堂古庙里的泥胎塑像,坟地里的石人土俑,都被称为瓦爷。

我说:“山神土地的泥像倒是常见,这泥胎小孩是做什么用的?”

臭鱼说:“这还用得着问吗?不是求子的神道,便是代替活人殉葬的童男童女。”

这时藤明月说:“我看这土台好像是个灶头,谁会在隧道入口处生火做饭?”

我们听藤明月这么一说,才注意到那土台有窟窿,旁边堆积着一些煮汤的瓦罐,由于泥土湿苔覆盖,不仔细辨认很难发觉。

我奇道:“地灶旁边不供灶王爷,摆着个童子搞什么鬼?”

臭鱼说:“日他大爷的,阴间的小鬼最邪,趁早把这泥人砸了,免得一会儿作起怪来。”

阿豪说道:“这童子不是小鬼,还是留下来为好,等会儿我告诉你们它的来历,眼下咱们身上都湿透了,不如先在这灶下生堆火,把头发和衣服都烘干了,然后再往隧道里走。”

我被冻得脸色发青,牙关打战,估计比那泥胎童子也好看不到哪去,还不知道要在阴冷的隧道里摸索多久,才能走出去,除了皮糙肉厚的臭鱼,其余几人均已支持不住了,虽明知凶险万分,也不得不同意停下来生火取暖。

我们将从村子里带出的火把,放在土灶前拢起一堆火,被冷雨浇透的身体,渐渐有了暖意,将仅有的几块饼干和巧克力分来吃了。

这些东西平时都不够臭鱼一个人塞牙缝的,此刻充饥也是不足,奈何隧道里的灶台和瓦罐上千年没动过火了,找不到任何谷物,即便有的话,可能也早已腐朽成泥尘了。

我脚踝上蹭掉皮的地方见了骨头,苦于没有药品,只能让藤明月用她的手帕简单包扎,疼得我额头上渗出冷汗,可心里还惦记着旁边那个童子土俑,就问阿豪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来路?

臭鱼也说:“这山洞里有锅有灶,还有人形土俑,很像古墓中殉葬的事物,不过大穴村的房屋都是刻有龙纹的墓砖,显得气派非凡,这土灶和童子却十分简陋,跟皇陵可有点不太配套。”

阿豪说大穴村应该真有一座汉代古墓,不过这土俑童子,并不是陵中陪葬的东西,是给活人用的,虽然是给活人用的,但又只在埋死人的坟地附近才用得上,简而言之——这东西是在坟地里做饭用的。

我们越听越怪,坟地那是孤魂野鬼出没的所在,什么人吃饱了撑的,不在家中做饭,偏要跑到坟地里开伙?

阿豪说其实这泥胎童子我也从没见过,只是听那些老人们讲,乡下有这风俗,唤作灶王童子。

早年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坟地附近做不得饭,比方说荒山野岭乱葬岗子古战场之类的地方,多有阴魂不散,这些地方没法做饭,也不是不能做,搭起锅灶照样能把饭做熟了,但活人吃这饭的时候,那热腾腾的白米饭却没有半点香气,吃到嘴里味同嚼蜡,这是因为没有祭飨的饿鬼,已经抢先把饭气给吃掉了,凡是被鬼吃过的饭菜或点心果子,都会变得没了味道,活人吃下去也不解饱,灶王童子是专门看着饭,不让那些饿鬼窃取,所以常在灶旁放置这种童子泥像。

藤明月说:“听阿豪这么一讲,也不觉得这泥土童子面目诡异了,原来是守着饭锅的良善之神。”

我说既然灶王童子是这么个来历,可这里是个汉代古村,又不是坟地,当年那些人为何不在村中做饭,灶台和灶王童子却出现在隧道里?

阿豪说大穴村的房屋都是墓砖,没准在汉代这里曾修过皇陵,挖山造陵的工匠吃坟饭为生,自然要在这条隧道里开伙,那些守陵或造陵的人们,通常都有摆设灶王童子的习俗。

臭鱼听得若有所悟,可仍有一事不明,说白了这灶王童子就是吓唬鬼的,造陵时应该是没有埋过死人,那是哪来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