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我们又去了那家酒店,成功的预定了房间,把行李等从客栈搬过来,我就睡之前孟小姐睡的那张床,我把从唐先生家里带来的那把琴斜靠着放在房间里的靠椅上,拿出罗盘,准备在这个曾经见过的房间好好检查一下,我却发现,罗盘疯转,虽然鬼魂的力量不是很强大的那种,却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它非常的亢奋,于是我断定,这个房间一定有我们要找的答案!

第七十二章 三弦

我之所以这么说,绝对不是单凭看到了灵魂的反应,而是从罗盘上那种疯转的程度,几乎可以看出,当下这个灵魂处于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不过还暂时无法判断究竟是因为什么而亢奋,高兴或是愤怒,还没办法得知。说来惭愧,这就是我们这一行常常遇到的瓶颈,我们必须从一些已经发现的线索中不断的推测,推测总是有好有坏,而我们却往往只能自求多福,祈求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我左手拿着罗盘,眼睛一直盯着它,伸出右手去触碰靠在椅子上的三弦琴。刚摸到的时候还好,但是当我一拨动琴弦,特别是那根断掉后重新换上的新弦,鬼魂的反应就特别强烈,虽然无所进展,但是我基本确定了,我们所住的这间房间和那把三弦琴,必然是有莫大的联系。

想了很久,没有答案,于是我跟唐先生商量,明天一大早我们到周边的市井里去,跟当地的老人或是民俗文化的工作者打听一下,看看是否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这间老宅子的典故,因为网上的消息实在太过于片面,了解得非常少,也仅仅知道这家老宅子过去是做什么用途的,别的就完全一无所知。唐先生之前在这间房间里住过,而且就唯独那一晚,自己老婆还撞了鬼,所以他对这间屋子有种戒备和恐惧,为了让他安心,我特别做了一段栓上红绳的钉子,让他放在枕头底下,叮嘱他要是发现什么不对劲的情况,就直接把钉子向鬼扔过去。此外我又取了一段红绳,隔着床把我和他的手指栓了下,这是为了我们俩其中任何一个发现了什么异常,可以在不惊动鬼魂的情况下,动动手指就能够通知到对方提高警惕。

那一晚,非常难以入眠,也许是因为床铺和墙上的那幅画的关系。墙上那幅画有点让人感到说不出的诡异,画面上,中间是条白色的路,两侧是黑色的房子的形状,天空是那种深蓝色的夜空,却没有星星,最奇怪的是,在路远处的尽头,有一个瘦高瘦高的、模糊的人影。我对绘画完全没有任何研究,于是我也看不懂这幅画到底是想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在昏暗的灯光下,白色的墙面突然挂着这么一幅画,在我看来,却是非常压抑。而床虽然不是那种古老的床,但是也是根据酒店的环境情况,刻意做成的仿古床,枕头也是古时候那种方形的长条枕头。我不知道是我对这类的床铺有所排斥或是怎么的,那一晚,始终睡得不好,睡到差不多夜里两三点的时候,手上的红绳动了,是唐先生在扯我,我一下子惊醒了,但是不敢做什么大动作。于是先睁开眼看了看我的床前,什么也没有,因为我是背朝着唐先生在睡,所以我缓缓地把头转过去,看到在唐先生的床上,有一个精瘦的男人,好像坐凳子一样,悬空坐在他膝盖的位置,翘着二郎腿,落地的那只脚,直接踩在了唐先生的被子上,而且手里还抱着那把三弦琴。

有点道行的鬼魂,是有能力移动身边的东西的,若非如此,它们也不可能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了。见到这一幕,有些惊讶,情不自禁的“哼”了一声,然后转头去看那把我原本放在椅子上的三弦琴,椅子上已经空了,当我再转头去看鬼的时候,只见那把琴掉落在了唐先生的床铺上,而那个鬼魂却就此不见了踪影。

我暗暗大喊失策,吓到了它。唐先生缩在杯子里,就露了个额头出来,身体在床上瑟瑟发抖,想来他从发现那个鬼坐在他的床上起,就非常害怕了,说不定来给我打暗号都是鼓足了勇气,我对他说,没事了,已经不见了,他才把头伸了出来,我告诉他,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它会只在这个地方出现,明天必须得打听个清楚,否则我们就还得再住上一晚。当晚便不敢再睡,我们开着电视,看到了天亮。期间我一直在思索回忆当时看到的那个男人的模样,就外貌来看,就跟孟小姐先前给我画的那幅画是一样的,但是我看到的那个男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脸色白得可怕,脸颊凹陷,还有比较重的黑眼圈,看上去像是一个很爱干净,却有因吸毒而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瘾君子。不过他抱起三弦的姿势很是地道,看来先前猜测的他是这把琴原先的主人,也许是对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跟唐先生在外面匆匆忙忙吃了点东西,就开始在遛鸟钓鱼和在小河渠里划船的船夫打听消息,因为年代比较久远,打探起来就十分困难,清晨的乌镇是梦幻的,尤其是在靠近水的地方,那独有的撑船人唱的调子,回荡在密密麻麻的江南水乡,悠扬婉转。最后在酒店附近一个拱桥的桥上,我们碰到一个正在织鞋垫的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看上去有都快70多了,她估计对当地的历史也是无法得知到那么久远。不过老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称得上是百科大全和珍宝,于是我还是问了问她,老婆婆说,她还记得当时那个老宅子。我一听就来了精神,于是买下了老婆婆脚前的一个鸡毛毽子,求老婆婆跟我说说她知道的一切,她说在她小时候,一直跟着自己母亲四处逃难,后来日本人打跑了,才回到了乌镇,听她的母亲说过这个老宅子,在日本人还没打进来以前,一直都是个茶馆,老板和老板娘就是在里面唱苏州评弹的,日本人攻陷南京以后,很快就波及了周边的这些地方,于是老板和老板娘就变卖了家产,跟着四处逃难,宅子空了出来,乌镇沦陷后,日本人烧毁了很多地方,却运气很好的是那个宅子得以保存,成为一些日军将领的住所,在那几年的岁月里,日本人在乌镇犯下无数滔天罪行,很多中国人都惨死在了日本人的刀枪下,后来日本投降了,据说老板跟老板娘也回来了,不过当时自己家的宅子已经被国军征用了,做了粮仓。

我问那个老婆婆,关于那个老板和老板娘,您还知道些什么。她说当时她岁数还很小,印象就没有很深刻,只能依稀记得当时的老板和老板娘在乌镇的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卖过唱,但是当时那些人都因为战乱,穷得不得了,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打发银两给他们。最后就听说他们当掉了家里的东西,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了,大概是又去了别的地方。

于是我想,这下是麻烦了,线索断了,无法继续,即便是我此刻能够找到当初那家当东西的典当行,恐怕是也没有办法查询到60多年前抗战刚刚胜利后不久的当票,而即便是找到了那张当票,在余下的这么多年的时间里,辗转多次,只怕是早已下落不明,最终怎么落入拍卖行,而被唐先生拍走,这些调查,只怕是我所力所之不能及的。没了主意,也就垂头丧气的回了酒店,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直接借由那把三弦琴,然后喊魂送魂算了,但又一想,这样一来虽然是有办法把魂给送走,但却始终未能解决掉它始终存在的问题,这并不是我做事的风格,虽然赚的是唐先生的钱,我也完全可以送走之后不管不顾,甚至那个鬼魂因强烈的执念而重返的几率非常细微,我也不能这么做。多年前师傅教过我,尊重万物,鬼是万物之一,凭什么我要机械的送行,而不去读懂它身后的传奇。

回酒店后,我也考虑得差不多,我还是决定再等一晚上,期盼能有什么新的线索。回去以后,我跟唐先生都是昨夜没有休息好的人,于是很早就补了场瞌睡,从前几次鬼魂出现的情况来看,这个鬼更喜欢在夜晚出现,于是我打算当晚熬夜了,我所说的熬夜并不是像昨晚那样开着电视看到天亮,而是假装睡觉,静静等它的出现。虽然他是否出现,我完全没有答案。

晚上我出去买了些吃的,等到晚上12点过,我们就开始在床上装睡,三弦琴我还是放在最初放它的那个椅子上,一直等到接近三点钟,我手机都要玩得快没电了,突然感到额头一股凉意,于是我慢慢望向开阔的地方,这次看到的鬼再一次变了位置,它蹲在最初孟小姐说的那个床脚的地方,姿势也是孟小姐说的那种蹲姿,不过它并没有张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我,而是一直耷拉着脑袋,看上去十分沮丧。

我动了动手指,叫醒唐先生,他大概忘记了我们是在等鬼出现,肯定是睡着了。所以当他醒来看到的时候,吓得叫了一声,大概跟我头一晚是一样,于是也是由于惊扰到灵魂,我眼看着那个鬼在我的眼前忽闪忽闪几下,就消失不见了。

我从床上坐起来,渐渐觉得这个鬼魂好像是没有恶意,但是据孟小姐所说,当她看到这个鬼魂以后,当天就出了个车祸,虽然收到惊吓,可是并没有受伤,也就是说看上去是因为撞鬼而发生了意外,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个鬼搞不好是暗暗使力保护了他们一家人,否则为什么不让他们受伤呢?而且这几晚的出现都跟这个老宅子和那把三弦琴有关,从白天老婆婆的口中我已经非常确信了,这个鬼就是当年宅子还是茶馆时候的老板,他也是这把琴的真正主人。

或许他反复的出现,只是为了要解开自己的心结,而不是为了害人。于是我想到了刚刚他蹲在我床前的那个动作,他一直低着头,垂着脑袋。这是想要表达个什么,沮丧?是因为我没有办法查清真相吗?

我下了床,从枕头下拿出罗盘,开始在之前它出现过的几个地方检查着,之前它坐在唐先生的床上,床上却没有了它的痕迹。而强烈的反应还是出现在三弦琴的周围和今晚他蹲的位置。于是我走到床前,学着他刚刚的姿势蹲了下来,突然想到,他是不是在看什么东西?这个酒店是后来翻新修过的,即便是有什么当年遗留的东西,也恐怕是早就不见了,于是我请唐先生帮我打开屋里所有的灯,我维持原有的姿势不动,开始在地上仔细的寻找。我这才发现,原来这间酒店除了装潢是后来全新的,它的地板却没有换过,依旧是当年那种刷了红漆的长条木地板!我请唐先生跟我一起把我睡的那张床挪开,在床底下仔细寻找,发现地板上的油漆是重新涂刷过的,因为接缝处,有新漆的痕迹。冒着被罚款的危险,我本来想要撬开地板的,于是用钥匙开始刮那些接缝处的漆,在就这当时那个鬼低头看向的方向,我连续刮了好几条接缝,终于在其中被床脚压住的一条缝里,刮开以后,找到了一根长长的,有些生锈的琴弦。

这绝对是此行最为重大的一个发现,同时也算是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如果我猜测得没错,这个鬼之所以流连了这么多年,却畏惧生人,也不肯跟人搭建沟通,只是凭借着当初的挂念而存在,原本就已经很难弄懂它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好在找到了这根琴弦,于是我想,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热爱苏州评弹的人,而那把三弦琴就是他留下来唯一的挂念,也许是因为当初的逃难,遗留了一根琴弦在地上,时间久了,细细的琴弦不容易被人发现,渐渐的也就嵌进了地板的接缝里。而他生前为了谋生,也一定新配了跟琴弦,或许就是现在琴上的那根,后来又不得不为了生活当掉了自己心爱的琴。之后或许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去世了,这把琴就成了他的遗憾和牵挂。

我无法向它求证,因为这一类的鬼魂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基本上没有办法与之沟通,即便是喊魂来问。他本来就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想来也不会是死于非命,寿终正寝的人有了放不下的执念,除了它肯自己说出来,或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碰巧猜中,也许就永远也解决不了。我很庆幸当初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毁掉这把琴,否则极有可能激怒它,而造成一些无可估计的恶果。

一个以苏州评弹开茶馆维生的人,因为战争和时局的动荡,丢弃了心中的挚爱,成为一段永远的遗憾,也许当初他当掉三弦的头一天卖艺,就成了他手艺的绝唱。而反观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民间的精粹,不是也正像是苏州评弹或是川剧变脸等永远打不过京剧的地方艺术,正在逐渐被替代和弱化吗?

于是我决定,在送走他之前,我希望能够了却他的心愿。

我不懂琴,把琴弦换上的工作就只能交给唐先生,奈何的是他竟然也不会。于是没有办法,我们只得再呆上一夜,打算天亮后找家有评弹的茶馆,请评弹师替我们接上琴弦。

次日我们办好一切,白天才开始在乌镇有了三天来唯一的一次游玩,当晚终于有了一顿毫无牵挂的大吃特吃,酒糟河虾、酱鸡、白水鱼、虾饺皇,还有一种类似臭豆腐的豆腐干,江南水乡,美不胜收。

夜里我们回到酒店,依旧把接好琴弦的三弦放在椅子上,到了深夜以后,我叫上唐先生,跟我到房间门外等候,我想我们都不愿意再亲眼目睹一次鬼魂的出现和消失,果然,过了不久,隔着房间门,传来一阵悠扬又略带沙哑的琴声。

先生,你的结,解了。

第七十三章 叶子

2010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人。他是一个来自四川邻水地道的农民。他姓罗,那一年43岁,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因常年吸食叶子烟而使得牙齿满是烟渍。左边的门牙或许是早年干活出了意外而缺了一小截,不长不短的头发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梳理过,期间还夹杂着不少白发。按理说,虽然我生活的并不高贵,可我当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原本和老罗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有任何的交集的,而认识他,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命运。

那阵子,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我一个熟人,早年跟我一样不好好念书,中途辍学,后来阴错阳差的进了一个国内知名的建工集团,近10年的蹉跎,竟然让他混到了一个委派管理,负责监督和指导集团所分配给他的建筑工地工程进度等,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为人相当精明,往下压得住,往上吃得开,于是这样的人物在祖国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如鱼得水,据说手底下的一群博士和研究生,还常常被他心理变态发作的时候骂得连背都能肿起来。他姓江,尽管算不上是个磊落的正人君子,也不是个阴险的奸诈小人,我算是个性情中人,虽然常常对他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却也因为事不关己而不曾过问,顶多也就是在称呼他为江老师的时候,常常在老师二字上,稍微多加了一点酸溜溜的味道。江老师一半只有两种情况下会打电话给我,一是逢年过节我们总要在电话里互相调侃一番,二是打麻将差人了,他一定会打给我,不过我很少去,因为他只打一块钱一张牌的重庆“倒倒胡”,在某年春节期间我跟他奋战一个通宵也才赢了100多块,于是就此立誓,绝对不再跟他同桌互搓。

于是很多年来,我一直叫他江老师。

江老师那时候打来电话,说是他承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环境整改工程,已经提案通过,连材料物质都已经准备就绪,工人们都到班就位,却在开工前连续一个礼拜,都发生了怪事。当我听到“怪事”二字,总是会习惯性的联想到一个长发白衣的女人,在路灯的照耀下街头巷尾得飘摇着,只因为这个情景在2008年的时候萦绕了我整整一年,那是我见过的,最为具体的一个鬼魂,所以在他说“怪事”的时候,那个可怕的镜头再次在我脑子里闪现着。请原谅,这只是我悲哀的反射行为,这种反射就好像在盛夏的解放碑,有人突然大喊了一声美腿!而我一定会循着声音找寻很久的反射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算严谨,至少对待工作是这样的。所以当江老师告诉了我遇到的“怪事”以后,我在没有到达现场实地查看的前提下,就答应了他,一定要帮忙。

他说在一个礼拜以前,他们把很多材料已经运抵了施工现场,在请来相关领导同志讲话和剪彩以后,热热闹闹的放了好多鞭炮,然后打算第二天就开工,工人们都是自己集团在社会上招聘的,绝大部分都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庄稼人,也许没有太多建筑上的专业知识,但是踏实肯干能吃苦,要的薪水也不高,即便是有时候拖欠了他们很久的工资,他们也常常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吞了,以江老师的为人,他就喜欢这样的工人。那天晚上工人全部到齐了以后,大家激情澎湃的开了誓师大会,决定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这项工程,却在工人们搭建好板房的当天夜里,有工人起夜上厕所,映着微弱的光线,发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还发出阵阵“嘶嘶”的喉音,江老师说,喉音是最可怕的了,你听听《咒怨》里那个伽椰子的声音就知道了。我当然知道什么是喉音,因为某个有鬼魂伴有喉音的业务,我心里阴影持续了半年多。江老师告诉我,当下那个工人吓得屁滚尿流,闹得整个工地的人都不能安睡,人人自危,江老师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跟工人们一起住在板房区的,于是他得知这件事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准备开工的时候,他当时也很着急,把那个大闹的工人叫来仔细询问,问他到底看到的是什么,那个工人吞吞吐吐的说,好像,好像是一匹马。他显然也觉得自己说的话非常荒唐,所以言语闪烁,辞不达意,江老师一再追问,他才肯说,之所以他认定是灵异的现象而非一匹真正的马,是因为他眼看着那个大黑影在嘶叫了几声后,冲着他跑了过来,而冲到面前在他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就变成一股黑烟,消散不见了。

当时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直觉告诉我,也许是遇到动物灵了,但是在我接触过的动物灵里面,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主动来攻击或是吓唬人类的,因为他们比人更简单,至少它们不会把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但是如果真是一匹马的动物灵,也太过奇怪了,重庆是做非常现代化、而且现代化了很多年的城市,农村已经越来越远,即便是近郊的农村里,大多也就喂喂猪养养鱼,有些家庭有那么一两头牛都算得上是富裕了,山城的地形起伏繁杂,骑个自行车都算的上是对体力的一种奢侈消耗,谁还会干养马这种既装逼又不靠谱的事呢?除了夏明宪老师这样响当当的人物会在重庆圈地并养马拉观光车外,还有谁有这么好的兴致呢?

江老师接着说,当下他和另外几个管理人员一起安慰了这个工人,并拿出几百块钱,要他老老实实去工作,不要在妖言惑众,在工地制造不好的影响,耽误了工期,集团责怪下来,是要扣发薪水的。那个工人也算是个老实人,收了钱,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睡迷糊了,于是就返工,再也不提一句了。原本江老师和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算是平息下来了,然后在当晚以及之后的接近一个礼拜的时间里,天天夜里都发生些不一样的怪事。

有工人说自己半夜总是听到板房周围有马蹄声,在来回跑动,时不时还嘶叫那么一声,也有工人说自己蹲坑的时候,厕所没灯,明明关上了门,门的距离和鼻子还不到一尺,却偏偏总是感觉有什么毛发一类的东西总在自己的面门扫着,鼻子里除了自己的大便以外,还闻到那种马屎伴着青草的味道,还有工人晚上在外面守材料,夜里尿急,就到江边撒尿,还没尿完,就觉得背心遭受一个重击,自己就直挺挺的飞到江里去了,好不容易才游上岸,还差点淹死。后来跟工友怎么说都说不清楚,就脱下衣服让大家看背上被击打的痕迹,二十多个工人一起目睹了背心中间,有一个巴掌大的大写“U”字型的瘀伤,看上去就像一个正在微笑的嘴巴,赫然在他的背上。他说自己是被马给踢出去的,而这个神秘的马,谁都没有见到。这一切的发生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奇怪“马的灵魂”,因为马本该性情温顺,不会随随便便的攻击人,更不会戏弄人,虽然已经被人类骑在裆下几千年之久,但依旧不会改变的是其服帖的个性和优雅的举止,在发生了这一切以后,工人们开始闹了,纷纷责怪工程队没有事先问好天地,说是至少该烧香沽酒才是,还有人是典型的故事大王,他说是当初放鞭炮的时候,惊动了江里的龙王三太子,于是变成马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想他一定熟读过西游记,因为他至少知道三太子是能够变成马的。

江老师说,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对于这类玄幻的说法,普遍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往往都是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相信了,而且会变本加厉的扩散下去,导致一个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到连他们自己都分辨不清的地步。连续几个晚上这么一闹,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开工,而他的领导把进度催得又挺死的,迫于无奈,他才来找到我,他说,如果真的有什么怪事,你来了我也放心了,至少能够解决掉。如果真的是谣传,你就用你专业的姿态来告诉他们,安稳他们的心,这样也就可以了。工程队有钱,亏待不了你的。

基于这句类似承诺的话,我在没有去看现场的情况下,答应了他。我对他说,可以,我来帮你。你告诉我,你们工程部在哪里。他说,工程部就在储奇门一代,但是工地不在那里,你需要去的不是我们工程部而是工地。我在电话的这边大翻了一阵白眼,我说,我的意思是你的工地在哪里?

他说,珊瑚坝。

珊瑚坝,这又是一个充满着山城人民回忆的地方。如果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重庆设立了江州郡,那么从人类的脚印第一次踏上重庆的土地开始算起,珊瑚坝就一直世世代代的守护着这座神秘城市的每一个子民。岁月的变迁或许改变了城市的容貌,山城也从先秦时的江州变称了重庆,珊瑚坝也依旧始终在那,几度经过建设,又几度荒芜。早在民国22年的时候,四川有个叫做大邑的地方出了个枭雄,名字叫做刘湘,作为那个时期各地军阀混战的年代,此人算是极有先见之明,他为了统一四川,多少干了些搜刮民众的事情。于是靠着这些不管来路正不正的钱,在国外购买了不少飞机,用来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但是没有机场,刘湘在有一年在重庆珊瑚坝钓鱼的时候,发现这个长条形的荒地位于江面之上,两侧环山,和其他飞机场的四面空旷相比,似乎更有隐蔽和特殊性,于是大手一挥,迅速吩咐下去,拨款给当时的“中国航空公司”修建了珊瑚坝机场,却在还没有用做一次轰炸别的军阀的任务的时候,就被蒋老师给收编了,于是堂而皇之成了国军,珊瑚坝机场也就开始作为开辟的渝蓉航线,作为军用。后来小日本打来了,川军上下一直高喊出川抗日,珊瑚坝机场就作为当时战斗机作战的起飞机场之一。川人古时候就是野蛮人,于是自来民风彪悍,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对蒋公从来都是按照课本上说的人人唾之,在抗日这件事上,办的还是相当靠谱的。

后来南京沦陷,老蒋被迫把都城迁至重庆这个山多水多的沟壑之地,一来是认准了小日本除了空军地面军队是肯定打不进来的,二来也是为了向当时在四川坐拥重兵的大小军阀示好,表示哥哥没有忘记你们你看我不是把首都都迁过来了吗。在陪都的历史中,多少也出了不少奇葩,汪精卫老师就是其中的一朵,虽然我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曲线救国”,但至少当初他绝对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他从重庆逃往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也正是从珊瑚坝机场逃离。换句话说,如果当初刘湘没有修建珊瑚坝机场,也许汪精卫就没有办法这么顺利的逃走,如果他路上挂了,那么多年后的李安老师,也就不会拥有那部让我目瞪口呆的电影题材了。而在1942年的抗战后期,美军飞虎队也是驾驶飞机在珊瑚坝机场登陆,如果没有刘湘,在重庆的地标上,中美合作所、美军俱乐部、史迪威将军故居等,也将不复存在。

而在解放以后,因为毛爷爷对白市驿机场有种莫名的钟爱,珊瑚坝机场又位于长江的中心,似乎有些犯了忌讳,于是渐渐被荒废,继而拆掉了所有当初的地表建筑,再次荒芜,成了一个人人都能上去的浅滩,市民们再次回到了当初刘湘建机场以前,放风筝、钓鱼,戏水的去处。不过珊瑚坝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散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落成以后,沿途无数老百姓放弃了世代生存的家园,成了新一批的“移民”,而他们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也不得不拆迁修新房新城来进行安置,珊瑚坝甚至在大坝蓄水以后,每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安静的躺在江面之下。

所以我说我对珊瑚坝是有感情的,至少在2003年以前是这样。开始蓄水以后,为了避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淹没在长江中,甚至要家人到唐家沱找我的危险,我就再也没去过。而这次去,我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走到下河道去。到了坝上的时候,江老师早就等在那里了,看我到了,对我说你来了就好了,早点动手查查吧,我这里等着开工呢。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工人们都远远地站成一排,好似看热闹一样的围观着我。还好我天生没有作秀的爱好,否则被这么多人围观,我一定要说一句哈罗树上和田坎上的朋友们你们好吗?我不是刘晓庆,我不会干这种事。

我先是在坝上走了一圈,罗盘告诉我的确有鬼魂的痕迹,而且真的是个动物灵。接着在江老师的监工办公室里,我们约见了那几个自称见到“马鬼”的工人,在我问完情况以后,我所掌握的讯息其实和江老师是差不多的,没有别的进展,只是在最后一个工人进来以后,他说到一个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前几天他上岸去陪几个同乡吃饭,在跟他们讲述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是惊奇。后来没两天,他其中一个同乡就给他打来电话,说是他把工地上发生的故事,又转述给了他们一起合租房子的另外一个人知道,当时那个人就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还说珊瑚坝上工人见到的“马”,也许就是他曾经养的那只,但是他说的只是也许,再想问仔细一点,他却怎么都不肯说了。

据说是早几年前,有一群四川人来到重庆,在珊瑚坝养了些马,后来大部分马都被洋人街和其他一些地方给买了去,大家看这也是个生财的路子,珊瑚坝本来在三峡工程后就成了湿地,水草肥美,养马非常合适,于是又有人带了些小马驹在那里放养。这件事我是听说过的,因为我常常被某人逼迫着在晚饭时间看天天630,这算是重庆电视台生存力唯一很强的节目,之所以说它强,是因为实在太过贴近生活,我指的是,特别贴近的那种。例如谁家的屋檐底下发现一个马蜂窝消防官兵多么英勇的奋力拿下,又或者是谁家的猫儿爬到树上下不来了村支书声泪俱下把猫儿感动后自己下来了,又或者是哪个爱心泛滥的老太太几年时间收养了几百只流浪猫狗然后把自己的养老金全部挥霍,再或者是哪家小两口又吵架了砸东西了跳楼了然后居委会主任劝说后顿时发现自己很傻等等。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有人在珊瑚坝养马引起了市民不满等消息。而且那件事似乎是政府强势要求不准养马且开始整改珊瑚坝的环境,我突然想到或许江老师这次的工程可能就是因此而展开的。如果我是一匹马,你们不让我在这里吃草,还要在这里大修土木,我也不开心,我也要来踢你的,不过怪就怪在,他们说的是马的鬼魂。

我当时就问了那个工人,能不能带我去见见你的那个同乡?他说好,于是当天下午,我们就离开珊瑚坝,江老师跟着我们一起,去到了珊瑚坝附近一个叫做石板坡的地方。

石板坡也是一个令我心痛的地方,因为连年的拆迁,真正原汁原味的老重庆已经渐渐快要消失得干干净净了,原本石板坡的那条老旧石板路算不上是非常古老的东西,甚至连他那里的老房子和阁楼,也都是解放后的产物,不过既然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是以石板坡命名的,表示它在老一辈的重庆人记忆里,还是占据这相当重要的位置的,不过我们正在失去它,而且这种失去将是永恒的,今后的回忆,永远都只能在那些发黄或是黑白的旧照片里寻找了。

石板坡房子老旧,还有很多都是危房,这样的地方一些城里人是不愿意多呆的,却成了很多进城打工的民工租房子的地方,房租很便宜,还大多是江景房,十几个人挤在一个狭窄的房子里,就算是有点什么动静其他人至少还能知道。那个工人的同乡就是租住在这样环境下的另一个万千民工中的一个,见到他以后,他笑嘻嘻的递给我一只3块钱一包的宏声烟,这烟我在10多年前抽过。不过我接过点上,不是为了不让他觉得我在嫌弃,而是要他明白我实实在在的尊重你。

我问他关于那个养马的事,他告诉我,和他同一个房子的另一个人,就曾经在珊瑚坝养过马,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养了,大概是政府的干预。不过现在他上工去了,如果要见他,可能要稍微晚一点。既然来了,就肯定要把那个人等到,于是我们等到差不多晚上6点,那个人才回来。他就是老罗,那个我说的地地道道的四川邻水农民。而他的出现,是我了解事情全部情况关键人物。

老罗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反应也不算快,在事先做了很多情感上的建设以后,他才肯告诉我们当初在珊瑚坝养马的故事。在去年的时候,老罗跟着好几个同乡一起带着一些马来了重庆,打算把马先养着,找到买家就卖掉然后回家,当时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匹小马驹。他说那只小马驹是自家马下的崽,他的女儿很喜欢这只小马驹,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叶子。因为它的脖子上又一块白色的像柳叶一样的印记。因为老罗把叶子的妈妈也带来了重庆,临行前叶子怎么都不肯,一直不断嘶叫,还把马棚撞得块散了架,于是老罗说,你这么想被卖,那么就把你带这一起,跟你妈妈一起卖掉。就这么他们来了重庆。起初其实一切都还好,到了后来,很多市民都说马在珊瑚坝上不但污染空气和环境,有时候还会吓到带小孩上去玩的市民,于是当地的街道多次派工作人员来说服他们,要他们把马牵走,可是他们始终用马很快就找到卖家为理由,一次次拖延时间,后来矛盾就爆发了,有些市民或是街道工作人员开始在珊瑚坝上撒老鼠药,还有人用弹弓或是气枪打瞎了一些马的眼睛,那些养马人渐渐察觉到自己的马的损失是人为的,却有因为本身理亏,也就没有争辩个什么,珊瑚坝的养马人渐渐少了起来,很多都带着马另外找地方去了。老罗算是损失比较惨重的,他总共带来三匹马,只卖掉了一匹,叶子的妈妈吃了老鼠药,被毒死了,死掉的马肉都卖不出去,只能丢到江里去。到最后就剩下叶子这匹小马驹。妈妈死了,小马驹又没人买,于是他的这一趟行程,原本是想赚点钱回家,却闹了个狼狈收场。那天晚上,他带着叶子在珊瑚坝上呆坐着,他觉得心里很苦闷,就一直坐到很晚,却怎么也没想到,那天正是因为三峡蓄水,而一年一度的大洪峰。水上涨得很快,等到他发现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了退路了。

很快他和叶子都被汹涌的江水卷进了河里,因为求生的本能,人和马都一直在挣扎着往上游,不过人的耐力却始终没有马强,而虽然看马是四个蹄子,却是游泳高手,老罗说,当时江水很挤,他游一段就会被冲出很长一截,根本奈何不了水,加上是夜晚,来江边的人本来就少,呼救只会浪费更多的体力。渐渐他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块要脱力,心想着完了老子一条老命今天就要办在这里了,喝了几口江水,眼睛直冒金星,缓缓下沉,快要意识模糊的时候,一股力量一直把他往岸边推去,他渐渐回神过来,发现一直驮着他的,就是那个跟他一起掉水的叶子。到了离岸边不远的地方,老罗也暗暗恢复了一些体力,于是自己游了回去,上岸后,回头找自己的小马驹,却发现叶子已经精疲力竭,被水冲得越来越远,在听到它一声绝望的嘶叫声后,就此消失在了江面上。

我很惊奇,虽然我知道在这个时代,动物们或许比很多人更有人性,忠犬救主的报道我也常常在新闻里看到,但是马,我却真是没想到。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将的是一匹马怎么在火灾中营救它的主人和主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被活活烧死了,却没有想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离我这么近的地方。一只小马驹,在滔滔大水中,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救了一个原本打算卖掉它和它的母亲,它们称之为主人的人。

老罗说完这些以后,开始低着头,眼皮稍微有些合拢,有点沉默的默默抽烟。几分钟的时间里,整个房间安安静静,没有人说话。除了石板坡的长街上,偶尔传来的叮叮当当卖麻糖的人的叫喊,和江风刮过,吹得房门一开一合的吱吱声。

片刻以后,我开口了。也许我是不知道到底该问什么,我无法用我自己对生命的情感来凌驾到每个人的头上,我也没有这个资格,嘴上说怎么怎么爱护动物珍惜生命,吃牛肉干的时候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很惭愧,非常惭愧,却怎么也改不了。

我问老罗,你想叶子吗?

也许是我这句话的语气问题,这个看上去很是木讷的中年人,竟然好像是崩溃了一样,手指间的烟掉落到了地上,他看上扁着嘴巴,然后双手掩面大哭。也或许是因为收到他的感染,江老师和我,也都默默掉泪,这期间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三个大男人,为了一匹叫叶子的小马驹,伤心落泪。

老罗哭完后告诉我,他这辈子虽然不富足,但是也算是顶天立地的人,一辈子没有负过任何人,到头来却负了一只小马驹。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开导他,感情不要投入得太过深刻,这样会把你自己比做是一匹马的,他告诉我,他上岸以后,湿着身体沿着河岸一直一边喊一边找,期盼在江边的某块石头后发现叶子的身影,整整找了一个晚上,一无所获。

但凡在重庆长江里溺水的人,大多会被冲到一个叫做唐家沱的地方,那是位于渝北区的一个回水湾,所以那里常常都会打捞起一些尸体,在重庆如果小孩子不听话偷偷下河游泳,父母总是会痛打一顿后告诉他,你是不是想到唐家沱去耍一圈儿?但是至少他们在唐家沱打捞到一个死人还会报告派出所,然后发个认尸说明,但是我知道绝对没有人会为了一匹马而做这样的事情的。

当下我说服老罗,跟着我们去一趟珊瑚坝,我告诉他,去见见你的老伙计。其实我心里已经盘算好了,因为我还单凭目前掌握的情况,无法确认珊瑚坝上的那个“马鬼”,就是老罗家的叶子。所以我一定要带上老罗,如果是叶子,那么我会发现,如果不是叶子,我也会用我的办法,让那个“马鬼”安乐离开。

临走之前,老罗让我们等等,他打开抽屉,拿出一个用花布包好的东西,然后跟着我们出了门。

到了珊瑚坝已经是深夜了,除了守夜的工人,大多数人已经睡了。我们按照老罗带的路,走到当初他落水的地方,我开始起灵,从罗盘上来看,这个小小的亡魂,就是老罗的叶子,因为它看到老罗来了,非常高兴,我虽然没有看到它,但是我能感觉到它在身旁开心的嘶叫快乐的奔跑,我们常常会用脱缰的马儿来形容一种欢快,可是叶子,你已经脱缰了,为什么你不快乐,你不离去呢?我不懂动物的语言,所以我永远无法得知,于是我只能妄自菲薄的猜测,它是在它生前快乐奔跑的最后一块土地上,安静等着它的主人,只是它没有想过,他本能地救起了主人,却让自己的亡魂等待了整整一年。至于它为什么要去欺负那些工人,我就更不知道了,我也没什么兴趣知道,虽然有人受到惊吓,也有人受伤,但是至少没有人因此而丧命,我就当成是一个恶作剧吧,至于真正的原因,就一直藏在叶子的心里好了。

我告诉老罗我要开始带灵了,送动物跟送人有一点不同,毕竟是动物,所以不能说是送,只能说是带。这时候老罗说等等,于是我停下我正在做的步骤,之间老罗从怀里拿出那个起初从抽屉里拿出的花布包,打开来看,是一个小小的马镫。他说,在他们老家,只有长大了的马才能上马镫,马镫就是马的身份,说明它已经驯服,能好好得给我们服务。他说这幅马镫是他在叶子死后自己亲手做的,做完却不知道该用来做什么,于是每次看到它的时候,都会独自伤心。他打算把马镫埋在他们当初落水的地方,也算做是对叶子的英勇行为的一种告慰跟怀念。

讲马镫深埋后,夯实了地面,也许明年的此刻它也会随着珊瑚坝一起沉入水面,但是它的存在已经即将成为一种永恒。带走叶子以后,已经是凌晨,我先送了老罗回家,然后江老师带着我去吃了宵夜,席间我俩都喝醉了,而且是醉得一塌糊涂,我还记得我们都哭了,不知道是因为酒醉而哭,还是因为那个叫叶子的小马驹。

一个月以后,江老师打电话给我,高高兴兴的说通过了通过了,我问他通过什么了,他一直在兴奋,话都说不清楚,然后挂了电话,让我觉得莫名其妙,寻思这厮八成是又喝醉了。也没在意。

在2011年的年初春节的时候,江老师再次给我打电话,问我,你看到了吗?我莫名其妙,我说看到什么了?他说,珊瑚坝啊,你觉得漂亮吗?我说我抽时间再来看好了,他笑嘻嘻的说,不用了,你就上网看吧。完了挂上电话。

我有点云里雾里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卡电脑,想要找珊瑚坝的照片,找了很多却发现和之前并没有太大改变,除了上面多了些人行步道。后来偶然打开地图,却换到了卫星实景图,看到珊瑚坝的时候,我会心的笑了。

第七十四章 青挝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家楼下就是一个大大的坝子,坝子的正中央有一个用石板砌成的台子,里面种了一颗很大的梧桐树。我曾经问过我爹妈,他们告诉我,从他们俩进厂子起,这棵树就已经长得非常高大了。由此看来,这个树的年岁算得上是比较古老了。那段岁月中,我那同一个院子里的孩子们总是会在放学或放假后,顶着烈日在院子里玩耍。那时候的游戏总是特别简单,扇小人牌,滚铁环,骑马打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个比较重口味的游戏,那就是玩各种各样的昆虫。

说起玩昆虫,我绝对算得上是高手,小时候环境好,很多虫子都有,竹节虫,螳螂,蛐蛐,鼻涕虫,算命蜘蛛,蝴蝶,金龟子,能玩的几乎都被我们玩遍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那几乎成了贯穿我整个暑假的最大乐趣。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多年,让我重回童年的话,我一定不会再这么玩。至少绝对不会再玩一种叫青挝的动物。

青挝,其实就是蚱蜢,在重庆,蚱蜢和蝗虫,统称为“挝(zhua)蜢”。是每个跟我一般岁数的重庆孩子童年都会玩的一种昆虫。而我之所以说如果早知道我绝对不会玩它,是因为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年,我的一个做皮衣生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是他的一个熟人的外孙出事了,问他是出的什么事,他告诉我,是中邪了。其反应就是我最为熟知的那种被鬼给迷住了的样子。因为考虑到那家人并不算富裕,而且拜托我的又是朋友,我还是决定帮这么个忙。于是跟我这朋友约好,我们就一起去了他的熟人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