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奇一直躺在那只小篷船里,昏睡一阵,又呆想一阵。
听了那个救了自己的船娘子桑五娘的劝解,他已经打消了求死之念。然而,桑五娘的药再好,自己脸上恐怕仍会留下几十道伤痕。抬着这样一张花瘢脸,往后如何去见人?如何去谋营生?这时回想起来,他才发觉,从小到大,这张脸不知给了他多少便宜。幼儿时,认得不认得的大人见了他,都愿意给他香糖果子吃,其他生得丑的孩子却只能望着;大一些,里巷里的孩童们一起玩耍,他就算做不得头领,至少不会去扮随从、小厮或脚夫,生得丑的扮起来才像;成年后,哪怕去问路,别人也答得仔细些,而生得丑的,则常被当作盗贼躲避。也正是这张脸,让他自小就觉着高过周围那些人,生来就是做大事的人。可如今…
他被划烂的,不止是脸,更是心。只觉得自己一整个人都被割成了碎片,再难收拾到一处。
他已经没有气力伤心或怨恨,甚至连动一下手指的气力都没有,躺在那里,只是一块沉甸甸的肉,只有一口气还是活的。桑五娘说,好男儿靠的是胸口里那股志气。但他这口气,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哪里还有志气可言?桑五娘还说,男人只要尽了自己本分就好,可他的本分在哪里?
他忽然发觉,活到现在,自己从来没想过这件事,自己的本分在哪里?自小受父母宠爱,连根扫帚都没抓过。长大后,瞧不上父亲那修鞋的贱活计,不愿学。学其他的,又不肯下力,觉着自己不该是下苦力的人。入了禁军,瞧不上老老实实按资升阶,也从没想过要在军中建立些勋业。最终做了逃军,误入匪群,落到这步田地。自己的本分在哪里?
他本已被割成碎片,想到此,连这些碎片都化成了灰。活了这么多年,自己原来不过是一具空壳而已。徒耗水米,白累父母辛苦抚养。这样的无用之躯,割烂了又有什么可惜可怨?一瞬间,连那口仅余的活气也几乎窒息。投水没有死掉,这时,他才觉着自己真的死了。
这样死沉沉躺了不知多久,小船忽然振动摇晃起来,有人上了船,随后钻进了船篷,是桑五娘。游大奇睁着眼看她进来,却连转眼睛的气力都没有了,只呆呆望着她。桑五娘只瞧了他一眼,眼中也毫无生气,随即背转身,费力坐倒在斜对面的长凳上,垂着头,肩膀靠在船篷上。夕阳斜照进船篷里,桑五娘的背影瞧着极疲累。
游大奇一直呆呆望着她,心里空荡荡得像个破口袋。船篷里也一片空寂,只有水拍船舷声、船身轻摇的吱嘎声,以及岸上时有时无的人声、车声、牛声。
半晌,桑五娘忽然埋下身子,用手蒙住脸,哭了起来。游大奇看着、听着,却木然无感。然而,桑五娘那哭声像是一股潮水,向他冲过来,拍打岩石一般,不断拍打他的心。他忽然想起当年在钱塘江边看潮水,一个巨浪卷过来,将他们一群站在岸边的人全部冲倒,他身边有个妇人抱着个幼儿,那幼儿随即被卷进潮水中。他想都没想,便爬起来扑进水中,在巨浪中奋力抓到那幼儿,又转身拼力游回去,爬上了石岸。那妇人赶过来,一把抱过自己的孩子,哭着向他连声道谢。
想起那妇人的悲喜感极的泪眼,他心里忽然松动了一下,我虽从没尽过本分,至少还做过这样一件被人感激的事。这个念头像是一线亮光,顿时将他照醒。他望着仍在抽泣的桑五娘,心想,往后自己恐怕没有什么可活之路,但这妇人救了我,至少我也该回报于她,替她做些有益之事。
于是,他费力张开嘴,从喉咙里发出一阵喑哑之声:“大嫂,你莫哭,我帮你寻你的儿子。”
石守威刚走到街角,就看见一个浑身艳紫的俏丽女子从红绣院走了出来,昂首快步过街,向剑舞坊走去,后面紧紧跟着丫头和仆妇。仔细一瞧,竟是邓紫玉。
巧!他忙快步赶了过去。他是殿前司的旗头,只是个低阶节级,月俸一千五百文,军粮二石五,他只吃得了六七斗,余粮都拿去卖了,差不多能得四贯钱,这样一个月就有五贯多钱。除去日用开销,再吃吃酒、赌赌钱,一个月便剩不下几文钱。如今已过月半,余钱不到两贯。幸而三月初一金明池争标,他们龙标班拔了头筹、夺得银碗,每人不但得了御赐的两匹锦、十两银,殿前司又各奖了一匹锦、五贯钱。那三匹锦前两天他托人拿去卖,还没得着钱。十两银和五贯钱,他为求爽快,在赌桌上连输两回,如今只剩四贯钱。
一路上他都在犹豫,要见邓紫玉,哪怕只吃一杯茶,也得十两银子。以往他都是和朋友们一起凑份子,今天自己独个儿来,虽说和邓紫玉有过半天的师徒名分,但这行院里的情分,如同沙地上的水,说没就没了。邓紫玉一旦不认他,身上这四贯钱,只够在她门边蹭一蹭。幸而上天眷顾他这爽快人,邓紫玉刚走进剑舞坊时,被他及时追上了。
时候尚早,剑舞坊门前并没有迎候的人,他快步走进楼前缀彩欢门,唤了一声,由于不敢太高声,邓紫玉并没听见。他忙提高了些声量:“紫玉姑娘!”
邓紫玉停脚回身望了他一眼,似乎没认出他来,转身又朝里面走去。石守威心里一沉,来的时候不对,邓紫玉那神色打了霜一般,粉白的脸微有些发青,似乎受了些气。他正在犹豫要不要再唤一声,邓紫玉竟又停住脚,回转身,脸上露出些笑来。
“是石哥哥?将才被只母雀险些啄到眼,正恼着,竟没认出石哥哥来。石哥哥说要教我刀法,怎么只旋了两圈,就不见人影了?”
“嘿嘿!”石守威被她一阵热刀子般的话语逼住,答不上一个字来。
“石哥哥快请楼上坐,前两天福建茶商刚送了些新茶,还有两瓶老酒,我一直给石哥哥留着呢。”
邓紫玉粉脸上春风飞扬,俏眼中秋波轻漾,石守威早已晕晕荡荡,跟着她上了楼,走进一间客房。客房里锦耀漆亮,更散着馥郁香气,他不知自己是如何走进去、如何坐到了一张雕花圆凳上。只听着邓紫玉不住声地唤“石哥哥”,如糖如蜜,不住地浇在心里,甜甜腻腻,简直要将他酥死。
邓紫玉一边和他说笑着,一边不住催促丫头仆妇。片刻间,面前那张黑漆雕花圆桌上已经摆了七八碟果菜。旋即,邓紫玉又把着红瓷茶瓶,握着细竹茶筅,亲手为他点了一盏新茶。随后笑吟吟地双手奉到他面前:“石哥哥请用茶,这紫芽新茶,你可是头一个尝鲜的呢。”
石守威慌忙起身接过,红瓷茶盏极光滑,又有些烫手,他险些没端稳。
“石哥哥快安安稳稳坐着,你跟我还讲究这些客套?”
他忙坐了下来,慌慌窘窘地喝了口茶,烫得一颤,几乎叫出声,更沾了满嘴茶沫。
“呵呵,石哥哥还是这么耿耿直直、诚诚朴朴的,我就爱男子汉这么不遮不掩,不假斯文。”
石守威听了,心里又是慌,又是甜,忙嘿嘿笑着放下了茶盏,用手背抹去嘴边的茶沫。
“石哥哥许久不来,今天为何想起来瞧瞧我了?”
“这个…嘿嘿。”石守威万死也不敢、不舍得提来这里的缘由。
“石哥哥不说,我也知道。只要来了,就是好,我就欢喜。”
“嘿嘿…”
“酒来了!你去吧,把门带上,”邓紫玉从丫头手里接过白瓷酒瓶,看着她出去关好门后,这才笑着转身,给石守威满斟了一杯酒,“这可是高太尉府上的家酿,我只得了两瓶,前几天马军司的王都指挥使来,我都没舍得拿出来呢。石哥哥自然是酒中豪杰,尝一尝,瞧瞧如何?”
邓紫玉又双手奉杯,这回竟直接送到石守威嘴前,石守威慌宠至极,头不由得往后仰避。
“小妹敬哥哥酒,便是孔夫子也不避让,石哥哥怕什么呢?来,张嘴。”
石守威中了邪一般,忙张开了嘴。邓紫玉凑近他,将一杯酒全都倾入他口中。他双眼一直痴盯着邓紫玉莹波流闪的俏眼,竟忘了闭嘴,一小半酒全都流了出来,洒得满须满襟。他慌忙闭紧嘴,咕咚一口,吞掉剩下的酒。随即忙要用手去擦下巴的酒水,邓紫玉却已呵呵笑着,从袖里抽出一张雪白的帕子,替他拭净下巴胡须,又揩干了他的衣襟。那嫩白柔指触到他的面庞,如酥玉,似春风,让他几乎软倒,恨不得一把将邓紫玉抱住。
然而邓紫玉却转过身又给他斟满了酒,而后放下酒瓶,坐回到自己凳上。石守威胸前一空、身子一松,不由得长泄了口气,汗珠渗满额头、后背。
邓紫玉笑吟吟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双眉蹙起,怅悠悠轻叹了一口气。
“怎么?”石守威慌忙问。
“石哥哥不知道我们这行的苦,诸事都由不得自己。便是恩客们,当着面千怜万爱、千盟万誓的,一转身,便将人甩到脑背后,再记不起。哪里有实心实意肯帮扶你的?我也不敢贪多,若有一个,也就千足万足了。”
“我…”石守威脱口而出,却不敢说下去。
“我知道石哥哥是个诚心人,可石哥哥是豪杰大丈夫,这心全都放在外头,哪里顾得上我这样没姿没容、没温没柔的孤魂儿。”
“不对!”石守威猛地放大了声。
“真的?石哥哥真的肯放一些儿心在我这里?真的肯怜惜我、帮扶我?”
“嗯!”石守威恨不得当即跪下。
“我不信。”
“真的!”
“真的?”
“嗯!”
“我仍然不信。除非你帮我办一件小事。”
“啥事?你说!”
“我自小被发配到这风月囚牢里,从没人疼。后来好不容易得了一个丫头在身边,还算知冷知热,也知道我脾性,凡事都能贴心顺意。谁知道对面来了个叫梁红玉的,她家一心要扶她夺了我姐姐剑奴的名位,把她娇宠得上了天。前几天,她见了我那丫头,回去便嚷着要讨过去服侍她。她家妈妈过来许了大钱,竟生生把那丫头从我身边夺走了。离了那丫头,我像是丢了一半魂似的,吃不得、睡不着,已积了些病在心里。再这么下去,怕是活不了几个月了。石哥哥将才见我,我不是正在伤心气恼?我是去对面求梁红玉,情愿出双倍的钱,恳求她把那丫头还给我,她却不但不答应,反倒当着众人尽情嘲骂了我一通。唉,我自小没爹没娘,有个姐姐还早早去了。剩我一个孤魂儿,只能任人欺负…”邓紫玉说着哭了起来。
“你莫哭,你莫哭,你要我做什么?”石守威见她哭起来,如一朵才开的娇艳艳海棠花被风雨打落了一般,心里顿时涌起无比疼惜。
“石哥哥是做大事的人,我这小事哪里能劳烦你?石哥哥不必管我,我哭一哭就好了。那丫头走后,每天我就是靠着眼泪勉强过活。”邓紫玉继续哭着。
“什么事?你尽管说。”
“我…算了,就算说出来,石哥哥也未必肯帮我,还是不说吧。扰了石哥哥的兴致,是小妹的罪过。来,咱们还是喝酒。”邓紫玉用那张帕子拭去泪水,强露出些笑意,眼中却泪光尤闪,凄雨娇花一般。
“你说!只要你肯说,我便肯做!”石守威不由得攥紧双拳。
“我…我是想求石哥哥替我把那丫头偷回来。”
“偷回来?”
“哎…我不该说出来的。石哥哥不必当真,就当我说了句胡话。来,石哥哥喝酒。”
“这个…我去替你偷!”
第十章 死囚、断气
窥敌观变,欲潜以深。
——《武经总要》
洪山长吐了口气,朝大狱门前走去。
他今天特意穿了公服,黑纱幞头、绿锦绣袍、青玉腰带、皂底靴。在有品武官中,他虽然只是从九品,品级最低,但毕竟是军官。穿了公服,出门行事多少会便宜些。门边那两个狱吏原本斜倚着墙在说话,见他走来,都忙站直了身子。
洪山原先不爱拿腔作调,但这世风便是见面逐高低、观貌称轻重,他也只得随俗。走到两个狱吏近前,他微板起些脸说:“你们哪个进去跟孙节级通报一声,就说步军司广武营使臣洪山在此等候。”
“洪使臣稍候,小人这就去!”其中一个赶忙小跑着进去了。
这几年洪山押运粮草,返程时总是空车空船,许多军中官员为求货利,常托他捎带些货品,既免了运费,沿途又不必缴税。为此,结识了不少军官。其中有个姓孙的楚州团练使,他的侄子是这开封府大狱中的一名节级。这回返程时,那个团练使托洪山捎了些玉器给应天府的家人。洪山走之前就已经得知程得助遇了祸事,便向那团练使求了一封书信给他侄子,回来好探视程得助。
他站在狱门外等了一会儿,刚才那个狱吏跟着一个头戴黑头巾、身穿黑绸袍、腰系黑缎带的中年瘦高男子走了出来。那男子见了洪山,脸上堆出些笑,躬身拜问:“孙琦拜见洪使臣,常听叔父感念洪使臣惠德,今天终于得仰尊面。”
“岂敢,在下倒是常得孙大人恩遇,每回去楚州,都要叨扰孙大人,实在感愧。今天在下来,是有一事相求。孙大人有封书信在此,信中已经说明情由。”
洪山从怀里取出那封书信递给孙琦,孙琦接过去,打开看过后,皱起了眉头:“这事有些难办…洪使臣要见的人是朝廷重犯,为防里外通泄,一概不许探视。”
洪山听了,心里一沉。
孙琦又搓着手感叹:“这事实在难办…一边是朝廷严令,另一边是叔父重托,唉…真正难办…嗯…能否请洪使臣借一步说话?”孙琦回头看了看那两个狱吏,请洪山走开了两步,而后压低了声音,“不如这样,由小弟冒险陪着洪使臣偷偷去见见那人,洪使臣说话时,小弟得在一旁听着。这样,多少算是不违朝廷禁令本意。洪使臣觉着如何?”
“成!多谢孙节级成全。”
“那就请洪使臣随小人来。”
洪山跟着孙节级走进牢狱大门,里头是一片空阔场院,靠北一排高大房舍,都漆着黑漆。中间是座官厅,厅里并没有人,桌椅也都漆得黑沉沉。场院左右两边各有一堵墙,墙上各开着一扇黑铁门,门边各有两个黑衣佩刀狱卒把守。场院里寂静无声,虽然日头白亮亮照在地上,却透出些冷森森的寒意。
孙节级引着洪山走向那排房舍最左边一间小房,推门进去,里头摆着几张桌子,桌上堆着些簿册,只有一个文吏坐在桌边,执着笔在抄写什么。他们进去,那文吏也没有抬头。房里里墙还有一扇小门关着,孙节级没有停步,引着洪山推开那扇门走了进去。里间更窄,只有一张床榻,一张木桌。洪山猜测是文吏歇息的地方。
孙节级压低了声音:“洪使臣,您穿着这套公服进死囚牢太惹眼,万一被人多嘴传出去,可就麻烦了。小弟给您寻一套狱吏的衣裳,才好混进去。您看…”
“不妨事,多谢孙节级费心。”
“洪使臣稍等。”孙节级转身带门出去,半晌,抱着一套半旧的黑衣、黑鞋走了进来,“这套衣裳鞋子大小是小弟估摸的,不过也只穿一会儿,还请洪使臣将就将就。小弟在外头等着。”
他将衣裳鞋子递给洪山,随即带门出去了。洪山忙脱下公服,换上了那套狱吏衣鞋,略有些窄短,浑身顿觉极不自在。但这不是计较的时候,他略伸展伸展手脚,便推门出去了。孙节级背身站在门外,听到他出来,回头朝他点了点头,随即往外走去。洪山忙跟了上去。
孙节级走到院子左边那扇铁门,昂着头走了进去,洪山看到那两个狱吏,心里发紧,忙低下头跟了进去。里面又是一个场院,建着十来排房舍,每堵墙面都只有一排小窗洞。两队执械狱吏来回巡走着,房舍里不时传出骂声、笑声和哭叫声,听着异常惊心慑胆。
孙节级在前面快步走到靠北第三排房舍,洪山跟过去一看,那一排至少有十间房宽,却只在中间开了一道门。门边木凳上坐着个狱吏,正在晒着太阳打着盹儿,听到脚步声,他才被惊醒,看到孙节级,忙站起身。
“里头没事吗?”孙节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