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府试放榜

  林远秋没有拒绝,一连四场的考试确实有些累人,自己虽有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可身体却是小童一枚。

  四月的天,温暖中还透着些许凉意,趴在林三柱暖和的背上,林远秋有些昏昏欲睡。这时却听耳边有小曲声传来,起先他没在意,只以为过路之人罢了,可等他听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唱句时,立马睁开了眼睛。

  然后,就看到离着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正迆迆然地往前迈着方步,嘴里哼唱着的,正是林远秋方才听到的曲儿,且对方还一副心情极佳的样子。

  观他手中提着的考篮,显然这也是位刚出考场的考生,而他所唱的曲调,让林远秋的脑海里浮现出“国色天香”四个字,与今日的诗赋题目,有种实在贴切的感觉。

  再联想到,往年童生试中大多以花以景抒情为多的诗赋命题时,原本心里有谱的林远秋,顿时有些不淡定了起来。

  难道自己真的审题失误啦?

  怀着七上八下的心回到客栈,就见周子旭正满脸是笑的朝他招手,林远秋忙几步上前,问,“今日的诗赋题,周兄是何作答?”

  周子旭摇头,“那道七言诗,我没写出来。”

  没写出来?

  林远秋诧异,没写出来你还笑得这么灿烂做啥,他以为自己的室友这次又是十拿九稳的了。

  林远秋哪里知道,人家这次本就是抱着热热身的心态来的,那中不中榜的还真没认真考虑过。

  ……

  这几日的府试,林三柱从没问过儿子考得如何。

  在他看来,反正已经考好试,问和不问的都一样。

  这几日,林三柱只要看到,那些跟他爹差不多年纪的老考生还一心扑在科举路上,心里就不是滋味,也越来越觉得读书人的不易。

  原先林三柱还想着自家狗子念书之后,就不用再下地日晒雨淋的,挺好。

  可现下,林三柱觉得,这书若是一捧就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还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选择读书科举这条路。

  毕竟普通人家,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负担一个读书人科举的花销,谈何容易。而往往考不中的次数越多,心里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当个下地劳作的农人好,虽然辛苦,可是心里却是踏实自在的。

  再不济,跟他这个爹学做生意也是好的。

  不对,林三柱摇头,应该是他这个爹跟着儿子学做生意才是,因为就凭自家狗子的聪明脑袋瓜,哪里还用他来教啊。

  想到昨日儿子新给出的主意,林三柱就忍不住有些自豪。

  他的狗子实在聪慧,同样的一件事,看在他这个爹眼里是无奈,可自家狗子呢,却立马就想出一个极佳的好法子出来。

  原来,今日吃过早饭,父子俩就去了一趟街上。

  因着放榜要在十日之后,加上这次一同参加府试的几人都觉得中榜的希望不大,是以大家准备休整一日后就回横溪镇。

  所以父子二人,准备趁着这休整的这一日,想到绣坊问一问绣线和绣布的价格,若府城这边比县里卖得便宜,那么林三柱就想买一些回去,毕竟能省些银钱,绣品的本钱就会跟着下来,这样自家就能多挣些银子了。

  到了绣坊后,林三柱就去掌柜那边询问起绣线和绣布的卖价来,林远秋并没跟着,而是在绣坊里逛了起来,因为他看到了不远处的几架木柜台上,放着扇套、笔袋,还有钱袋来着,这些绣品上都绣着字,很显然就是从自家学去的做法。

  而在这些绣品的边上,则放着好几叠布书套,端看样式,和他家先前做出来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绣着的兰花大小有些许改变,其他像花瓣花叶的配色,以及上头绣着的四书五经的书名,观那字样,也是蚕头雁尾的隶书来着,只一眼,林远秋便知道,正是自己先前写的字样。

  由此可见,他家的书套绣品,不论从样式,还是在字体绣样上,都被人学了个彻底。

  没办法,像这种不是高精密的大众化产品,不说在没有专利的古代,就是现代,人家想要照着学,自家也肯定防不胜防。

  如今能做的,怕只有推陈出新了。

  正这样想着,就有几名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然后直头直脑的去了摆着书套的柜台那边,接着几人很快挑选起合自己心意的书套来。

  可见是买惯了的。

  见他们似乎要大买的样子,店伙计忙让客人稍等,而后快步从隔间抱了一叠绣着春兰的书套出来。

  得,这春兰的花样也正是自己画的那款,只不过人家把上头的花穗绣得更长了一些。

  林远秋心下好笑,这还真是照样全搬啊。

  许是店伙计步子迈得太快的缘故,最上面的一只书套随着他的摆动,很快掉落到了地上。

  而书套落下的位置,正好在林远秋的脚边,林远秋蹲下身子,准备帮忙捡起。

  可等他看到书套是以整个打开的样子摊在地上后,脑袋里突然想起了前世自己的那几本带着纽扣的相册来。

  相册的外头套着皮套,而皮套上有纽扣锁着,这样就算不小心把相册掉到了地上,里面的照片也不会散落开来。

  所以,林远秋觉得,自家大可以也在书套上钉一副盘扣上去,这样有盘扣系着,就不用担心书册落到地上时,会啪叽一下摔成“狗啃泥”的样子了。

  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点子极佳,所以等林三柱背着装满绣线和绣布的大包裹过来时,就瞧到自家狗子快步走了过来,然后拉着他的手就往门外而去。

  “咋啦,是不是想去茅房了?”

  想到早饭吃的米粥,林三柱理所当然的以为儿子一定是尿急了。

  林远秋摇头,一双明亮的眸子里满是兴奋,“爹,儿子想到改进书套的好法子了!”

  “啥好法子?”

  一听这话,林三柱立刻收住了脚步,准备好好听上一听。

  可看到街面上都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后,忙开口说道,“走,咱们回客栈再说,可别被旁人听了去。”

  林远秋也觉得应该谨慎一些,于是,父子俩很快回了客栈,等进了房间后,林三柱还特地把门给关上了。

  林远秋把给书套钉上盘扣的做法说给了他爹听,接着又举例了这样做的多种好处,只把林三柱听得拍手叫绝。

  随后林三柱就想到了刚刚自己在绣坊看到的成品盘扣来,这东西若是自己做的话,肯定会费上不少时候,所以自己不如去绣坊问问,要是价格合适的话,就买了做好的,直接钉到书套上就成。

  想到这里,林三柱自是心情飞扬,不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所以一定是他这个当爹的脑袋瓜好使,才能生了如此聪明的儿子出来。

  接着林三柱飞快从行李中拿了一块包袱布出来,然后朝自家儿子笑道,“狗子,你在房里待着,爹爹现在就去绣坊问问盘扣的价格,若是不贵的话,就买一些回来。”

  说罢,没等林远秋反应过来,林三柱便风风火火的出了房间。

  林远秋:“……”

  若在现代,他爹一定是个跑业务的好手。

  ……

  第二日,等回横溪镇的三辆马车过来时,候在客栈门口的众人忙回大堂提行李,准备上车回家。

  看到比赴考时低落了不少情绪的几个学生,周秀才心中叹气,唉,看来,这次的府试,他们子青馆又无一人考中了。

  想到这里,周秀才忍不住看向自己最赋予厚望的林远秋,结果看到对方正抢过他爹手里提着的考篮,看样子是想帮着分担来着。

  倒是个懂事的孩子。

  周秀才甚是欣慰,心想着没考中府试怕啥,横竖才九岁的年纪,再多学上几年也无妨。

  没看他家侄孙拿着他爹给买的二郎神泥人,正笑得欢吗。

  周秀才心道,等回去后,自己得好好跟大哥说一说,哪有念书的娃儿还玩泥人的道理,侄儿这样宠孩子可不行。

  好不容易学着林三柱,准备当一个慈父的周兴,并不知道,等再过上两日,就要挨他爹的骂了。

  因着备考府试,已有两个月没给学生放过旬假了,周秀才说了补休的事,两个月正好是十天的旬假。

  是以,等马车到了子青馆门口时,先是那些没在私塾住宿的学生,下了马车后,就直接和家人回家了。

  而像林远秋和周子旭他们,则先去宿舍收拾了要带回家的行李,然后再回去。

  其实对林远秋来说,书本笔墨已在背着的书箱里,是以他并没有可收拾的东西,之所以回宿舍一趟,只是想把放在抽屉里的宣纸和颜料带回家。

  毕竟有十天的旬假可休,自己正好可以趁着这些时日,多画几幅画出来。

  拿着这么多的行李,林三柱便没跟着进去,等林远秋出来后,父子俩就去了车行,大包小包的,再加上又是考篮和书箱,所以林三柱直接雇了回村的马车,这样更为顺当。

  到底是能跑的马车,原本牛车要走上一个多时辰的路,而马车跑了半个多时辰就到了。

  东屋里,老林头和吴氏正拿着一张纸在识字,上头的几个字还是大孙子写给他们的,只是这会儿两人意见有些不统一。

  老林头看了看,觉得自己肯定没认错,这两个字绝对念“馒头”来着。

  吴氏翻了个白眼,“这明明就是包子好不好。”

  老夫妻俩正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想把大孙子喊过来当评判的时候,结果就听院墙外有“嗒嗒嗒”的马蹄声传来。

  哎呦,这是她的三儿子回来了吧。

  这下吴氏也懒得再管那两个字到底是念“馒头”还是“包子”了,三两下挪下炕后,就趿拉着步鞋,然后疾步往外走去。

  家里其他人也听到了院外头的动静,都纷纷从屋里走了出来。

  再看高翠的肚子,已微微有些隆起了,而林远枫,则跟在媳妇的后头,完全一副准备随时扶上媳妇一把的模样。

  看到儿子和孙子回来,老林头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因为在出发府城前,老三就跟他说过,若是这次考中的希望大,那他就等府试放了榜再回来。

  可现下,唉,看来是自己太过心急了。

  不说别的,就拿大哥家的三个孙子来说吧,连考了两次县试,却都没考中,可见试举有多难了。

  所以自己还是多以平常心,看待小孙子考试的事吧。

  还有大孙女的亲事可不能再拖了,老林头准备到了晚上睡觉时,就和吴氏说说此事。

  ……

  第二日一早,吃了早饭后,林远秋就跟三哥四哥去了新买的山上,两个多月没回家,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种下的柿子树了。

  上山时,三人手上各自拿了一把竹耙子,这是准备把晒干的野草搂到一起的,然后拿藤蔓把它们绑着拿回家,干草易燃,做饭时用来引火正正好。

  前两日,林大柱和林二柱,就把山上这些长得老高的芒草都割了,想着开垦几块地出来,好种上毛豆和玉米棒子。

  等成熟之后留下一些自家吃,其余全拿到镇上去卖,这样家里就能又多了进项。

  自打把柿子树种下,林大柱和林二柱是越发觉得这块山买的划算了。这不,割了野草就能开出好几块种农作物的地来,这可是实实在在属于他们家的地呢。

  因着铺开的面积有些大,是以林远秋跟两个堂哥分开了位置,这样可以速度快一些。

  林远秋拿着竹扒子,把地上的干芒草一耙一耙归拢到了一起,等堆得差不多后,就拿过藤蔓,而后蹲下身子,就准备把干草绑成草捆子。

  结果听到林远柏那边传来激动的大叫声,“是山鸡!是山鸡!快快快,咱们快把它抓住!”

  接着林远秋便看到,三哥和四哥飞快往草丛追了过去,而他俩手里的竹耙子,正一下下朝前头的草丛打去,那熟络的动作,让林远秋不禁想起他奶举着扫把“虎虎生威”的样子。

  正当林远秋觉得就凭这种操作,怎么可能抓得到山鸡时,就见林远柏毫不犹豫把手里的竹耙子甩了出去,随后就听林远槐的惊喜声,“抓到了抓到了,四弟,你可真厉害啊!”

  不多会儿,就见林远柏满脸是笑的从耙子下,把被拍的晕头转向的山鸡拎了出来,“你们快瞧,这山鸡好肥,今晚咱们可有鸡肉吃了。”

  看到林远柏脸上超得意的表情,林远秋心想,若是有尾巴的话,这会儿肯定翘得老高了。

  如今的吴氏,可不再是一块猪肉都恨不得吃上十天半个月的出手了。

  这不,看到孙子捉了肥肥的山鸡回来,吴氏二话没说,立马收拾收拾就放到锅里炖上了。

  等吃晚饭时,除了各桌端上一大碗鲜香味美的鸡肉外,吴氏还特地给大孙媳留了一小碗鸡汤,这鸡汤最补,给双身子的人吃最合适不过。

  ……

  接下来的几日,林远秋都会去山上帮着做些活计,特别在下过几天雨后,山上就长了好些菇子出来,此时提着篮子上山,不用花上多久,就能把篮子装得满满的。

  至于采下来的山菇,吴氏全都晒干收了起来,并没有拿到镇上去卖的打算。

  如今家里可有不少要走人情的地方,这些菇子还是留着送人好了。

  每天吃过晚饭回到房里时,就到了林远秋画画的时间,自己一个人一间房,只要把房门一关,就没人知道他在屋里做什么。

  有了颜料,这次林远秋特地画了一套春夏秋冬的山水图,只见春意盎然、蝉不知雪、秋阳杲杲,以及白雪皑皑,把四幅图并排放在一起时,简直悦目极了。

  开好了地,接下来当然就是点豆子、种玉米了。

  这日,家里男人全都到了山上,准备趁着小满到来之前,把新开垦的地都给种上。

  站在山上往下望,整个小高山村都在视眼里,所以这会儿,停下来正准备歇上一歇的众人,清楚的看到村口处有两匹马驶了进来,再瞧马上的人儿,好像是穿着皂服的衙役,且看两人,在进入到村子之后,就大着嗓门开始叫嚷着什么。

  老林头的眼皮跳了跳,是左眼来着。

  他转身朝身边的大儿子问道,“老大,他们在喊啥?”

  林大柱摇头,离得太远,没听清楚。

  而此刻的林远秋,心怦怦怦的跳的厉害,他是知道自己府试考得如何的,除了不能确定那首“天香云外飘”的诗赋审题是否正确外,其他像帖经,墨义,还有杂文和策论,林远秋自觉答得都还可以的。

  所以,这两个衙役过来,总不会是给自己送喜报来的吧?

  跑马的动静可不小,很多村人都从屋里走了出来一探究竟。

  林族长也一样,想着今年他们小高山村又不用出徭役,所以今日衙役过来不知是为何事。

  没等他想明白,就听为首的衙役高声喊唱道,“恭喜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恭喜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啥啥啥?

  啥叫恭喜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啊?

  衙役这话实在喊得突然,村名们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等看着马匹“嗒嗒嗒”的往村西头而去后,众人才回过了神。

  老天!这林远秋不就是老林头的小孙子嘛,哎呦,这小子可真厉害啊,居然考中了第二名!

  一旁的秦氏笑得合不拢嘴,“叫谁小子呢,往后咱们可得叫童生老爷才对!”

  林族长激动的点头,“对对对,咱们林氏可是出了一名童生了!”

  ……

第60章 得中

  林族长的话刚说完,就见几位族叔颤悠悠的被家中小辈扶着过来了。

  这可是族中的大喜事一件,此时心情激动的他们,哪里还能在家里待得住。

  族老们之所以会这么兴奋也是有原因的,在他们看来,一个才九岁的童生可不寻常,反正他们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了,还从未听说过有九岁就考中童生的娃儿。

  远的不说,就是当年的林有志,考上童生的那会儿,都已是成亲之后的事了。

  而最最让人稀罕的,还是大贵小孙子逢考必中的这点,这不,拢共才参加了两回考试,结果两次都中了榜。

  且这次的成绩居然还是第二名来着,老天,这可是府试啊,听说一同参试的学子就有一千多呢,一千多人中的第二名,想想都不可思议。

  除去这些,族老们心里还想到的就是,才九岁的娃儿,就有如今的出息,那将来考上举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再往大了去想,就是考中进士当上官老爷了,族老们心想,要是真有这么一日,那么他们林氏可就真真正正的光宗耀祖了。

  族老们是越想越兴奋,满是褶子的脸,全都笑成了花。

  心道,这娃儿也不知是咋长的,咋就这么聪慧呢。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族老们却不这样认为。

  那林三柱打小就是个吊儿郎当的,被他娘举着大扫把满村子的追,是常有的事。

  可以说,三柱这人,除了脑袋瓜子比旁人活络一些,其他的,还真没看出有过人的地方。

  族老们心想,这应该就是实打实的歹竹出好笋了吧。

  村民们快步往村西头走去,像这种衙差送喜报上门的事可不常见,他们当然要跟着过去热闹热闹了。

  再说,这也是他们整个小高山村的大喜事呢。

  ……

  而这边山上,在看到衙差骑着马往村西头过来后,林远秋心中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再看那两个衙差,一身崭新的红色马甲,这不正是上门报喜的穿扮吗。

  所以,林远秋可以肯定,这两人一定是给他送喜报来的。

  想到这里,林远秋心中的喜悦涌起,转头朝着正目不转睛盯着山下瞧的老林头说道,“爷爷,这两个衙差八成是给孙儿送府试喜报来的。”

  “啥!你说啥?”

  一听到喜报两个字,老林头原本蹲着的身子,立马“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嗓门也是难得的洪亮,“狗子,你是说你考上童生啦!”

  林远秋点头,正想说应该就是来着,这时山下又传来了衙差的高声喊唱,“恭贺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恭贺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恭贺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衙差一连喊唱了三声,这可是送喜报的规矩。

  因离的近了,是以老林头和林三柱,还有林大柱他们全都听得一清二楚。

  林三柱一蹦三尺高,“爹!我的狗子考中童生啦!哈哈哈哈哈!我的狗子考中童生啦!”

  老林头嘴角抖动,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的嗯嗯嗯的点着头。

  再看林大柱他们,也都是喜上眉梢,没想到远秋竟然考上了童生,还是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这这实在太好了。

  几人正想上前好好夸赞一番,结果就看到三弟一把抱起儿子,转身就往山下跑去。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衙差上门报喜,他们不是该马上回家去接喜报吗。

  于是,老林头没再停留,也快步往山下走去,林大柱和林二柱则紧随其后,接着再是林远枫林远松,还有林远槐和林远柏两人。

  而此时的林远秋,紧抱着林三柱的脖子不敢松手,他爹简直太猛了,这可是弯曲的山路呢,居然就这样直接用跑的下山,若不小心被石头绊了脚,那么他们父子俩可就直接滚着下山了。

  要是林三柱知道自家儿子心里的担忧,肯定会说上一句,“狗子你就放心吧,你爹的跑步本事可是打小就练出来的。”

  小时候他娘拿着扫把追着他满村子跑的样子,林三柱还记忆犹新呢。

  ……

  领头报喜的衙差正是先前送过县试喜报的那位,是以,把马缰绑到不远处的树上后,就熟门熟路的去敲林家大门。

  跑来开门的正是吴氏婆媳四人。

  方才妯娌三人在堂屋做绣活时,就听到了院外头的马蹄声和喊唱声,隐约还听到了林远秋的名字。

  如今正是府试放榜的非常时期,虽觉得中榜的可能性不大,可大家还是有个盼头在心里的。

  特别是周氏,这几日她都在心急着大闺女的亲事呢。

  原先是准备等着小侄子考中府试后,再开始说亲的,可前几日婆婆让她可以给春梅张罗起来了,一听这话,周氏便知小侄儿通过府试的希望应该不大了,心里说不失落那肯定是假的,可周氏也知道,考试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自己可不能太想当然了。好在春梅还得再过几个月才十六岁呢,自己抓紧一些,肯定耽搁不了闺女的亲事。

  只是虽心里想着要抓紧一些,可不知为何,周氏还是准备再等一等,总要等到府试放了榜吧,反正都已等了大半年,也不相差这最后的几日,万一有喜报送来呢。

  就这样,周氏每天都磕着手指,数着放榜的日子,直到昨日还没见有送喜报的衙差过来后,才觉得是自己太贪心了。

  可关乎女儿的终身大事,当娘的哪有轻易放弃的道理,这不,这会儿的马蹄声,又让周氏重拾起了希望。

  所以她是第一个起身往外冲的,接着是冯氏和刘氏,最后是同样听到了动静的吴氏。

  婆媳四人很快把院门打了开来,见门口是两个穿着红马甲的衙差,吴氏眼尖,很快就认出其中一位衙差正是先前送县试喜报的那个,再看对方手里正拿着一卷红纸。

  已接过一回喜报的婆媳四人,对这样的阵仗自然是熟悉的,所以这不是送喜报还会是啥。

  果然,就见那衙差双手抱拳,高声道,“恭贺林远秋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心中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婆媳四人一时乐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好在这会儿族长和族老们都过来了,大家把衙差请到了屋里,妯娌三人忙张罗泡茶。

  知道林大贵带着儿孙在山上做活后,林族长忙又遣人快去山上一趟。

  是以,等父子俩下了山,就看到几个族里的小伙子往这边跑来。

  看到林三柱正把儿子抱在怀里,且还大喘着粗气,几个小伙子都有些愣怔,难道是小孩子在山上玩得太皮,不小心伤到了脚?

  几人脸上的担心太过明显,这让林三柱立马反应了过来,忙把怀里的林远秋放到地上。

  林三柱想的是,儿子如今可是童生了,若让衙差们看到童生老爷还让爹抱着,到时怕要招来笑话。

  再看自家儿子的发髻已抖得差不多快散开了,林三柱忙帮着整理了起来,先解开发带,然后手当梳子,很快就梳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发髻出来。

  这下儿子又是清爽白净的小书生一个了,林三柱不免有些自豪,嗯,这孩子随爹。

  不多会儿,老林头他们也都下山来了,于是一行人没再耽搁,快步往家里走去。

  等到了快到家门口时,就看到自家院外已聚满了人。

  看到老林头他们回来后,村民们都纷纷上前道喜。

  见童生老爷回来了,两位衙差也没耽搁,直接把喜报送到了林远秋手上,接着拱手作揖,道,“恭贺林老爷喜中府试第二名!”

  林远秋伸手接过,而后笑着跟两位衙差道谢。

  这不疾不徐的做派,让两位衙差把来时的想法全都推倒了重起。

  原本以为才九岁的娃儿,在得知自己中了榜,而且还是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肯定孩子气的欢喜的不行。

  哪像现在,不但举止有度,且还给人一种儒雅稳重之感。

  对,就是儒雅稳重,两位衙差心想,这大概就是人家才九岁的年纪,就能当上童生老爷的原因吧。

  大老远的给自家送喜报过来,答谢的喜钱自然是不能少的。

  吴氏快步去了屋里,不多会儿便拿了两个大红封出来。

  摸着有些沉手的分量,两位衙差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一些。

  等骑马出了村,两人忙掏出各自的红包查看,在看到里头居然有两吊钱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这童生老爷家可真大气啊,今日这趟差事,他俩算是赚到了。

  ……

  老林头留了林族长和几位族老在家吃饭,林远秋去族学把王夫子和王师母也请了过来。

  在林远秋看来,学生的好成绩自然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所以尊师是应该的,可惜周夫子在镇上,不然也该请他到家里来坐一坐才是。

  周氏妯娌三人开始在灶房里忙碌了起来。

  至于中午的菜,自然是不用愁的,吴氏让林大柱和林二柱去后院捉了两只鸡杀了,准备一只红烧,一只加干菇炖了。

  家里有现成的猪肉,吴氏让大儿媳尽量炖得烂一些,不然怕几个族老咬不动。而鱼缸里还有好几条鱼养着,到时可以做豆腐炖鱼,最后再蒸上两碗鸡羹,就是一顿丰盛的席面了。

  老林头只觉得从来没有比今天更风光的日子,高兴之余,忍不住多喝了半碗米酒,结果就喝醉了。

  若换做平时,吴氏准得好好嫌弃上一番,可今日,吴氏觉得,这样才算正常。

  ……

第61章 上门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