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问斩时,天空晴朗,老狱警陪他到刑场进酒。陈明義说:我想知道我父亲现在的情况。老狱警就去打电话,打了很久,那边医生才过来接电话。

医生说:死了。

老狱警走到枪口下,对垂下头颅的陈明義说:情况好了一点,在看报纸。陈明義的泪便像雨一样射在地上。

后来,老狱警坐车去那家医院,知道陈明義的父亲像娇贵的玫瑰一样死了。医生说,要每天浇水,一天不浇就枯萎了,两天不浇就凋谢了。开始时还有个干瘦的男人扯着一个丰腴女人的衣服后摆来支付费用,后来就不来了。老狱警想好人好事终归有限。

而我们还是那只很大的鸟儿。我们拍打着贪婪的翅膀,嗅着可能的死亡信息,每日百无聊赖地盘旋在雎鸠镇上空,终于又看到这样一些事情:县委政法委书记李耀军顺利当选政协主席;超市员工嘘叹只有傻子才会一连四天在同一位置偷最贵的酒;而林业招待所的会计冯伯韬没日没夜、心安理得地操寡妇李喜兰。有一天操完了,李喜兰说:戒指呢?冯伯韬好像不记得这事情,李喜兰便哭,便喊便叫,你这个骗子,你骗了陈明義又来骗我,你这个骗子。

先 知

我已经有两年没去潘家园旧书市场了,这个周六去是因为要在那附近见朋友。我已经忘记了他们收摊的时间,等赶到时,摊主们像是巨大的军团,正骑着三轮车撤退呢。我于是萧条起来,走到门外一个水泥台阶上抽烟。却是又要走掉时,眼前停下一辆三轮车,一个摊主取出成捆的信札往垃圾桶里塞。我问:“什么宝贝啊?”摊主说:“尽是些投稿信、应聘简历和自荐书,你要吗?”

“我不要。”可手还是胡乱去取了厚厚的一封,就好像手伸到奖池里,明知摸不到什么,心下还是有隐秘的期望。这是一封没拆开的挂号信,封面上写:

北京中国社科院

袁笑非博士(亲启)

见信内详

坐上地铁后我拆开信,起先只想打发点时间,后来却被这几十页的陈述给带进去了,及至读完,人流中的我已是唏嘘慨叹。我想我何德何能,竟被赋予这么大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我将这封信一字一句敲到电脑上,传告诸君。

袁博士亲阅并告天下人:

考虑到这项发现的重要性以及本人时日无多的实际情况,我就不说什么“冒昧”、“打搅”的话了。我思虑再三决定将最后的希望托付给您,除开因为您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还因为我对学术界其他人深感绝望。我曾在无数个夜晚想,我们是何其类似,只有我们满怀对人类的热爱,在田野山间尚苦苦思索,以至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人,不过是藉此添官进爵,混迹名场。

我和您唯一的区别是:您考上了大学,硕博连读,而我中途辍学,什么学历也没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困厄不堪而您为什么一直广受尊重的原因,同样的事业在您那里称其为神圣,在我这里却变成别人嘲讽的玩意。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留美归来号称是国内人类学泰斗的教授接过我的稿子,只看了半分钟不到就说:“你想要我说些什么呢?”当时我的眼泪几乎要冲出来了,我清楚地感觉到他世俗的眼神正在我全身上下爬动——那眼神和一个妇女有什么区别啊!他在研究我杂乱的头发、灰暗的衣服和拘谨的坐姿,而不是比我生命还重要的稿子。我颤抖着站起来,指着稿件说:“你不认为这几句是真理吗?”可是他表现得像是被打搅了午休的狮子,粗暴地回击道:“你真要我说实话吗?你要的话,我就告诉你,我还没见过比这更空洞、更操蛋、更不知所云的真理了。”我羞愤难当,急欲离开,错乱中却拉开他家卫生间的门,他又过来拍我的肩膀,说:“门在那边。就和你的人生一样,你进错了房间。”

我进错了房间,作为一个初中肄业生,我应该成为一个一事无求的农民,不应该来吵着他们。可是我倒想问问这19家核心期刊、26家图书馆以及54位编辑、教授——在艰难环境下写出《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等知名论文的数学家华罗庚,面对歧视不屈不挠完成《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等38篇宏伟剧作的文学家威廉?莎士比亚,凭借一己激情发明电报、留声机、活动电影机等1500余种人类必需品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以及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哪一个中学毕业了?爱迪生连小学都没毕业呢。真理和学历有关系吗?一个人心灵深处有如大海般的思考和学历有关系吗?

是不是吃碗面条也要出示学历证书啊?

后来,甚至于还有人以没有学历为由认定我疯了。我今日之所以用书信形式向您汇报,仅仅因为贵院保安始终将我堵在门外,他们老远说“又来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架出大门,我说干什么呢,他们就说我神志不清醒,我说你们得说清楚我哪里神志不清醒了,他们就耻笑着说:“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跑来讨论哲学问题,不是神志不清醒是什么?”而更令人气愤的是,就在我最终要推导出人类公式的关键时刻,我家薄薄的木板被三个中学老师推开,他们神经病一样看着我,歇斯底里地大笑,说:“我们骑了四十里路的车,就为了专门来参观你这个疯子。”袁老,您见过如此的侮辱吗?您可曾想及,就是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三人加起来,也没受过这样的侮辱啊。

而我的健康也就在这交替而来的羞辱中节节下降,长期的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导致我的肾上腺素皮质酮增加,该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一步步蚕食了我的免疫系统。今天我在这里给您写信时,已经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肺癌患者,持续的气短常使我以为自己就要撒手而去——而实际病例恰有许多如此。就在刚才,我还因为咳血污染了信纸,出于对您的尊重我想换纸重抄,可实在是没有气力了——医生曾警告我不要情绪激动,我却怎么也控制不了,也不需要控制了,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

袁老,在疾病发作时,我是如此厌恨人生,可有时候却又要感恩戴德呢。要不是这不断扩散的东西纠缠着我,使我坐立不安,我哪曾如此充实地度过每一秒?阿根廷文学家豪?路?博尔赫斯曾说:“对于永生者来说,没有挽歌式的,庄严隆重的东西”,是啊,现在,垂死的我所看到的日出不正是最后一次日出?所走过的马路不正是最后一条马路?所写的信不正是最后一封信?在这稍纵即逝的经历中,我无法不感到悲壮,我为此热泪盈眶。

先生,我曾动摇过。当别人说我疯癫,说我当着大众吊着阳具走路时,我也曾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疯了。我关上门吊着阳具在镜子前走来走去,感觉到了羞愧,我据此相信自己并没有疯,我只不过是专注于思考而已,开国元帅陈毅不是专注于读书而将糍粑蘸着墨汁吃了吗?数学家陈景润不是专注于思考1+1而撞树上了吗?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都快要被砍头了,还在说:“让我算完这道题。”我想我也如此。可是那持久的求访经历还是使我犹豫——那垂直的建筑、冰冷的门卫、先进的电脑以及来去自如的编辑、教授构成了一道森严的秩序,将我镇压,使我意识到自己终究不过是只井底之蛙,我读的书毕竟屈指可数,所受的训练毕竟少之又少,我费尽千辛万苦研究来的理论说不定别人早已研究过。我忽而害怕于自己,恐惧于自己,我真想一把火烧掉那几页纸——甚至连我这个人也可以烧掉的了!我们那里曾有一位工厂青年,他凭借自己的悟性推证出几何原理,去学院宣告时,教授们拿出初中课本告诉他欧几里德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推证出,他五雷轰顶,羞而自杀,我想我真可以和他做一对鬼哥们了。

有段时间,我学会了自嘲,当熟人扛着锄头笑话我是“哲学家”、“马克思”时,我就跟着他们笑话:“哪里是马克思,我看我是个猪克思。”我发现自嘲是个好挡箭牌,自打如此之后,我便好像不再受到伤害了,生活中也免了很多骚扰。我尝到甜头,竟以此为乐,终于有一夜,在我恬不知耻地对自己说“你只是一介农夫”时,悲痛排山倒海而来。我想:世间诸多自嘲不过是人际交流的防御手段,带着它天生的虚伪性,而我这一桩,却分明是斩了自己的首,我是在和人们一起谋杀自己的尊严呀。于是我提笔在墙上写:

你可以为之死!

你可以为之死!

我告诫自己:学历高低和真理没有关系——正是无畏比城府先带来创见;疯癫与否和真理也没有关系——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和我正是上帝死后哲学领域并立的两座山峰;我有幸生而为哲学家,即当承受他应当承受的磨难与哀伤,我是神之子,就应当上十字架,我不下地狱,谁下!

袁老师,我相信当年您下放到知青农场时,也一定会对着宇宙发这声誓。我尤记得您写的诗,您说:世人啊,不要说我贫穷卑贱!眼前这沉甸甸的手稿,正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财富!这样的话我也用以自勉,不正是这样的誓言使我们远离世俗,最终站立于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尼采、黑格尔所构筑的哲学之河吗?我现在就愿意成为这哲学的殉葬品,我愿意用死亡来撬开人们沉重的眼皮,告诉他们祖先的来历和未来的去路。那些刊物编辑和哲学教授已经用傲慢阻挡了真理的来临,现在这个任务落在袁老师您手里,我曾因敬重您而畏惧将稿子呈交给您,但我现在决定将它完全交给您,就像圣洁的处女将贞操完全呈献给您。您完全合格,您的业务水平和治学品格保证了您是唯一合理的受托人,您将带着惊喜的目光看着我颠覆整个哲学体系,您击节,鼓掌,马上打电话给我,您马上就要坐火车来看我了。

您会的。我现在停下来阅读这信件,就感觉自己是您,我感受到您的欢愉,并由您的欢愉生产出自己的欢愉。我在这欢愉的温暖中想,哪怕人们最后不知道发现者是谁,但只要他们知道了真理——也行!这个注定影响并改变人们生活的真理,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人类的本质是一场战争。

在完整叙述这个发现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本人。我叫朱求是,原名朱国爱,1967年12月28日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农村,族谱修下来七代务农,至我也不例外。初二没读完我就被父亲从学校叫了出来,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接过递过来的锄头,几乎是天赋性地完成田野的工作,就好像一只鸟生下来就会飞。我在稀少的田地和果林中套种出甜玉米、木瓜、西瓜、柴胡,也套种来我的妻子,她是一名家底殷实人家的女儿,我们的婚姻被乡人认为就是皇帝皇后也不过如此。但这并不是我和他们的区别,我和他们真正的区别是读书,我看到书就和常人看到钱一样,怀有亲切的爱。我今天向您汇报,您是一定能懂得的,您懂得每个字所隐含的悠久历史、新鲜信息以及知识快感,您懂得这里边的美学,而那些乡人并不懂。包括我的父亲、妻子都在说我中了蛊,如果不是中蛊,为何走路看书,如厕看书,就是吃饭也看书?我读《毛泽东文选》,读《读者文摘》,读村支部垫桌腿的《拉丁文简义》,读赤脚医生读本和小学课本,我就像一条饥饿的鲸鱼,疯狂地吞噬一切,最后连药物说明书和电线杆上的广告也大声朗读出来。

但在那时我并没有深层次的激情,我很理性地向亲友解释:我读书就和你下棋、打牌一样,仅只是个爱好,这爱好是有点娇贵,但不至于倾家荡产,我现在就是用务农得来的钱豢养它。我很好地处理了工与读的关系,从来不曾因读书而耽误农作物的耕种。然后有一天,这样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那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夏天,有点热,又下了点小雨,就这样。但是今天回忆起来时,却觉得这天远甚开国大典,远甚武昌起义,其意义堪比上帝创世。这天稻谷有点熟了,我捏了捏,还没到收割的时机,回家吃过饭后我躺在床上发呆,很自然地与妻子发生关系,然后两人没有完成必要的程序就各自躺在一边。历史性的时刻就蕴含在这世俗的事件当中,那时应该有一匹骏马掠过我晕晕沉沉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