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灰快步赶上当先的虎子,一把将他拽住说:“你小子不要命了,赶着投胎去啊?”

  民兵虎子挣开司马灰的手臂,固执地说:“我就是要看看你那科学的驴准不准,可这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都没有,危险在哪呢?”

  司马灰说:“什么他妈科学的驴,那是摩……”他说话的同时用矿灯向周围照视,发现从钢筋水泥结构的屋顶上下来,脚下又是一道与之相同的厚重地面,两道结构平行的墙体之间,有距离大约在一点五米高的夹层,矿灯光束能照到将近二十米,在这个范围内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与之前的推测大相径庭,司马灰深觉古怪,后半句话也就没说出口。

  这时另外四个人也提着“电石灯”钻了下来,看到下面又是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同样十分诧异。

  胜香邻说:“这里纵深宽阔,高度极低,不会是房屋内部,是不是有两层屋顶?不过夹层的跨度很大,根本不像普通的房屋或地堡。”

  司马灰想起在缅甸的时候,看见过英国皇家空军的机库,那库房就是钢筋水泥结构,顶部呈宽弧形,但机库也不是双层外壁。

  此时“二学生”非常有把握地告诉众人说,这不是双层墙壁,而是“双胆式结构”,就像有两个瓶胆的暖水瓶,具有耐冲击的防御效果,所以应该是座人防工事,在备战备荒那几年,各个单位和部队都有三防任务,防空洞防空壕挖得太多,可这种特殊结构还是比较少见的,大概只有部队才能造,不过它为什么会造在海拔这么高的大山里?

  司马灰等人都是头一次听说“双胆式结构”,没想到“二学生”在林场里言不惊人貌不出众,干活时就属他不行,可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司马灰问他:“你虽然是从大城市来山区插队的知青,但从来没当过兵,怎么会对军事设施了解得如此清楚?”

  原来二学生家庭成份不好,解放前是上海的资本家,到他这代不管是上学还是进工厂都很困难,更别提去部队参军了,他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堂哥,曾到北大荒参加生产建设兵团,那就已经觉得很光荣了。因为一开始说去兵团虽然艰苦,但配武器,还能穿军装,出身有问题的人根本不让去,二学生的堂哥也是托了不少关系才被分到兵团,军装是没穿上,却真有荷枪实弹。因为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9年的时候,双方在乌苏里江主航道珍宝岛,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随着冲突持续升级,苏联已在边境线上陈兵百万,中国则全面进入了紧级战备状态。

  二学生堂哥所在的生产建设兵团农机连,距离边境线很近,能切实感受到战争的阴云就笼罩在自己头顶,有一天晚上刚训练完回来睡下,被窝都还没焐热,就忽然拉响了警报,随后电台里说苏联已经出兵了,牡丹江齐齐哈尔都遭到了轰炸。

  大伙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极为震惊,情绪更是无比悲壮,老毛子都是机械化部队,这功夫说不定坦克集群现在都打到沈阳了,咱们已是孤悬敌后,只能先撤到山里打游击了,于是众人不顾冰天雪地,全副武装地拼命往山上跑。

  农机连连夜进山,个个都累的筋疲力竭,可刚到地方,就接到通知说是场演习,二学生的堂哥发了几句牢骚,哪有这么折腾人的?没想到当场被人揭发检举了,还好连长手下留情,没有把事情继续扩大,结果被从兵团开除撵回了老家。他回来后给二学生讲过在边境上修造三防工事的情况,其中便有这类双胆式结构的重型库房,可以抵挡轰炸和炮击,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军事机密,因为《民兵训练手册》上就有图例,只是很少有人认真看过。

  司马灰等人都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听“二学生”所言也确实有几分道理,看来这座“双胆式地下仓库”,应该是备战备荒那几年,由某支工程兵部队在深山里秘密修建而成,但它的位置还是太特殊了,想象不出具体用途,更猜不透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高思扬提醒众人说:“咱们未经批准,不能随便去看里面的东西。”

  胜香邻推测说看样子这里已经废弃了,它虽然巧妙利用了岩脉交界处形成的天然洞穴,但其自身的结构却存在着重大缺陷,即使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也抵挡不住山体内部岩隙间产生的张力,所以外部才会出现断裂,也许里面是个“空膛子”。

  可那个从山坟里爬出来的“老蛇”,为什么会盯上这座废弃的地下仓库?它为何会在封闭的深山木屋里消失了?地底下是不是储藏着某些重要物资?这究竟是敌特的破坏活动,还是阴峪海的古老秘密有关?

  众人急于探明真相,商量几句之后,便以矿灯和手电筒照明,寻着地面裂痕的延伸方向,在狭窄的夹层间逐步移动。

  司马灰转过身,低声告诉罗大舌头和胜香邻,通讯组的人员没有应变经验,又属临时拼凑,缺少必要的协同能力,如果突然遇到意外,肯定是一触即溃,所以得把他们盯紧点,千万别让队伍分散,只盼这件事情尽快告一段落,中间别再出现什么差错才好,到时候两个小组自然会分道扬镳,咱们也就该前往大神农架原始森林了。

  不过司马灰说这些话的同时,又不免想到了“摩非定律”——任何计划不管考虑得如何周密,在进行的时候,都一定会出现意外因素和错误,计划最后能否成功,只取决于错误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到结果,也就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

  司马灰越想越觉得世事难料,算盘打得虽好,到头来却未必如愿,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于是收敛心神,紧跟在通讯组后边,密切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众人搜寻了一阵,终于找到了底层的裂缝,司马灰率先投石问路,听声音就知道下面没有多深,便让其余几人先别妄动,他随即纵身跃下,但矿灯用得时间久了,此时受到震动和颠簸,导致因接触不良而熄灭,眼前立刻变得漆黑如墨,除了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周围静得连根针掉地上也能听见。

  司马灰正待检查灯头松紧使之恢复照明,一抬手却摸到身前横着根冷冰冰沉甸甸的大铁管子,不知道是个什么物体,他伸开手臂往两端摸索,也都探不到尽头,这种触觉让司马灰心里直打哆嗦:“真是怕什么有什么。”

  (第二卷完)

  第三卷 潘多拉的盒子

  第一话 双胆式军炮库

  司马灰在黑暗中摸到那堆冰冷的钢铁,凭触感似乎是一门火炮,他脑海里立时浮现出从死人七窍中“咕咚咕咚”冒出黑血的情形,都是在缅甸那些战友被政府军重炮震破五脏的惨状,他想到这些事,心里就像被狠狠揪了一把,但倘若是重炮,这炮筒子未免也太长了?

  司马灰急于看个究竟,他用手拧紧了松动的矿灯,将光束照向身前,不禁低声惊呼道:“佛祖啊!”

  这时罗大舌头等人见司马灰好半天没有动静,就跟着从裂缝中爬了下来,借着矿灯看到横卧在眼前的物体,也都当场呆住了。

  其实司马灰先前的感觉没错,这就是一门大口径重炮,不过体积很大,形状也十分特殊,尤其是炮管子长得吓人,而且炮管角度几乎与地面平行,跟常见的山炮截然不同,在这狭窄有限的空间内,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

  这种形状奇特的火炮,很像司马灰和罗大舌头在越南见过的苏联D-20式152毫米加榴炮,同时具备加农炮与榴弹炮特性,既可以进行远程火力压制,也能够直瞄射击,不过眼下发现的这门加榴炮,应该是中国仿照苏联生产的66式,口径规格与苏联完全一致,只是谁也没想到在大神农架主峰里,竟然隐蔽着一座“双胆式军炮库”。

  高思扬虽是军医学院的学员,但毕竟不在野战部队,再说当兵的也未必各种枪炮都认识,她就从没见过“66式152毫米加榴炮”,甚至连听都没听过,这时不免对司马灰等人的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普通人谁能准确识别出火炮型号和具体口径?

  还好司马灰等人先前胡吹的时候打过埋伏,罗大舌头声称他老子是少将,他家在军区里住楼房,上厕所都不用出门,那见识过炮兵装备也就不算什么了。

  众人四处环顾,发现周围除了另外几门重炮,还堆积着一箱箱炮弹,墙壁上涂有“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语录,仔细观察这座“双胆式军炮库”的结构,应该是整体隐藏在山腹洞穴内部,洞中浇筑双重钢筋混凝土掩体,夹层能够有效抵御轰炸造成的冲击,中间设有通道连接,南北两端宽阔,分别布置四门66式加农榴弹炮,它们可以居高临下,从南坡和北坡的洞口向外射击,此处射界开阔,位置隐蔽,从战术角度而言十分理想。

  六十年代末期,中国领导人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开始进行大规模战略调整,湘鄂云贵川藏等地被部署为战略纵深区域,各个单位和驻地基层部队,都接到了具有针对性的施工任务和训练项目,更有许多专门的军用设施对外严格保密,这座大山深处的“双胆式军炮库”就在此范畴之内,工程大概是从山腰处展开,而“66式加榴炮”的部件也是拆散了再运进来组装,所以连当地民兵都不知道山里还有这么个地方。

  此时南北两侧的洞口已经堵死,使“双胆式军炮库”完全封闭在了山腹中,想来是因时局变迁,以及构造不合理导致壁壳崩裂,它才被临时放弃,但“66式加榴炮”移动不便,所以当时没有撤走,而是留在山里备用。

  这是司马灰所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了,不过现在还有个更深的疑问,那采药老蛇为何知道山峰里面有军事设施?要是想引爆弹药库进行破坏,在这没有人烟的深山腹地,也无法造成太大效果,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就应该与“山洞”本身有关了。

  众人推测“双胆式军炮库”废弃不过数年之久,这个洞穴却是年代古老得不可追溯,掩体边缘处多有崩裂,可以通往山腹深处。正要继续寻找线索,蓦然嗅到阴冷的空气里有股“福尔马林”的气味。

  司马灰寻着气息抬头一看,只见弹药箱后的墙体裂缝里,无声无息地探出半个身子,那人格粗壮,细腰阔背,脸部似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两个眼珠子白多黑少,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竟像是刚从坟里爬出来的僵尸一般。

  司马灰一看那人的身材面目,就知道是民兵所说的采药者“老蛇”。对方先前应该是自己埋在地洞子里,才遮掩了身上的怪异气息,并且成功躲过了搜索。但此人去年就已经死了,而且活人也不可能把自己埋在地洞的泥土中,以司马灰之敏锐,只要对方稍微吐口大气,都不至于察觉不到,即使此刻近距离对峙,也感觉不到这个人身上存在丝毫生气,但这种感觉又与“绿色坟墓”那个幽灵不同。

  另外几人也没料到对方会忽然出现,心里都打了个突,而且看到“老蛇”手里拎了一盏点燃的煤油灯,还带着一捆开山用的土制炸药,倘若落在地上失火引起爆炸,那可不是响一声就能了帐的事,因此都怔在原地无法采取行动,但民兵虎子已将土铳的枪口瞄准了对方。

  老蛇声音嘶哑的说:“那民兵伢子,你把土铳端稳了,要是走火打错了地方,可就别想从这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