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兰亭序》真迹中隐藏的终极秘密,终于彻底暴露在二人面前。
“这些用明矾水书写的隐形文字,正是《兰亭序》最核心的机密。”萧君默道。
“那上面写着什么?”楚离桑眯着眼睛。那些蝇头小楷实在太小了,一时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字。
“还能是什么,自然是天刑盟的世系表了。”
“世系表?”
“对,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各分舵传承——哪个分舵在什么时间传给了什么人,以及某个时代主要在哪个地方活动,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天刑盟一盟十九舵的所有机密,都相应记录在了《兰亭序》二十个‘之’字的旁边。”萧君默说着,指着法帖的某个地方,“你看,这个‘暮春之初’的‘之’,是第一个‘之’字,在它旁边,便记载着历任盟主的名字,其实也就是王羲之及其后世直系子孙的名字。”
楚离桑靠近一看,果不其然,上面写着“王羲之”“王徽之”“王桢之”“王翼之”“王法兴”等,最后一个名字是“王法极”。
“王法极便是智永盟主的俗家姓名。”萧君默解释道,“你再看,这个‘山阴之兰亭’的‘之’字旁边,便是历任冥藏舵主了,看得出来,他们有些是盟主兼任,有些则不是。”
楚离桑看见,那上面的第一个名字是王羲之,最后一个名字则是王弘义。
“还有这个地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的‘之’,是第三个‘之’字,旁边便是羲唐舵历任舵主之名。”萧君默直接把名字念了出来,“谢安、谢玄、谢瑍、谢灵运、谢凤、谢超孙、谢苏卿、谢施、谢华、谢绍宗。这个谢绍宗,是谢安的九世孙,应该便是现今在任的羲唐舵主了。”
“有了这个世系表,整个天刑盟的架构、传承与核心成员,便都了如指掌了!”楚离桑不禁有些兴奋。
“是啊,这也正是当今皇帝和王弘义千方百计要得到它的原因。”萧君默说着,目光转动,便看见在“感慨系之矣”的“之”字旁边,赫然记载着临川分舵的历任舵主名字,第一个便是魏滂,而最后一个当然是魏徵了。
看到这里,萧君默脑中忽然闪过两个字:玄泉。
这个长期潜伏在朝中,且迄今尚未暴露的人到底是谁,答案就在面前了。
萧君默迫不及待地寻找了起来,很快便在《兰亭序》文末的最后一句话,即“后之览者”的“之”字旁边,看见了历任玄泉舵主的名字。
他迅速找到了最后一个名字,一看之下,顿时心头一颤。
怎么会是他?!
可是白纸黑字就在眼前,令人不容置疑。
这个人在朝中的官位之高,完全超出了萧君默的预料。按照他之前对天刑盟的了解,玄泉暗舵是直接听命于冥藏主舵的,也就是说,这个在朝中位高权重的人物,其实一直都是王弘义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细作。从这一点来讲,如今的天子和朝廷显然已经面临极大的危险,一旦王弘义决定发难,天子必有性命之忧,社稷亦必有倾覆之虞!
至此,萧君默才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王弘义的野心,以及他即将给大唐天下和万千百姓所带来的可怕灾难——在目前夺嫡之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倘若皇帝突然驾崩,各个皇子及朝廷各派势力之间必将爆发你死我活的斗争,再加上冥藏及天刑盟各分舵的强力操纵和彼此角斗,长安必将成为群魔乱舞、刀兵横行的修罗场,天下也将随之分崩离析。到那时候,大唐王朝就极有可能重演前隋二世而亡的悲剧,而即将在这场灾难中付出最大代价的,无疑还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刹那间,萧君默仿佛又看见了白鹿原上那一具具冻僵的尸体,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逃难人群。如果说一次雪灾就要死这么多人,那么一场社稷覆亡的灾难,一场改朝换代的大动荡,又要死多少人?!
如果,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这一切,那他应该是谁?
此刻,萧君默感觉自己的心脏正一下一下、雄浑有力地撞击着胸膛,就像是战场上擂动的鼓点。与此同时,周身的血液也仿佛在瞬间沸腾了起来,在他体内汹涌奔突。
即使有一千条逃避的理由,此时的萧君默也不得不承认,没有谁比自己更适合站出来阻止王弘义,也没有谁比自己更有责任挽回这场即将降临的劫难……
“离桑,你知道我几岁就开始读佛经了吗?”
萧君默转头,面带微笑地看着楚离桑。
楚离桑当然不知道此时他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于是诧异地摇了摇头。
“八岁。当时我在佛经里,看到了佛陀说的一句话。那句话深深震撼了我,也影响我直到今天。”
“是什么话?”楚离桑大感好奇。
萧君默看着她,淡淡一笑: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楚离桑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她知道,这个勇敢的男人终于走出了贞观二年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天,走出了那片大雪茫茫的白鹿原,承担起了属于他的使命。
君默,我替天下的百姓谢谢你。
楚离桑在心里说。
此后的日子,萧君默和楚离桑就像隐士一样,在天目山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一边养伤,一边每天都出去寻找辩才和华灵儿。然而,让他们牵肠挂肚的这两个人仿若掉入水中的两粒盐,毫无半点踪迹可寻。就这么找了许多天后,萧君默只好安慰楚离桑,同时也自我安慰说:兴许他们逃出去了,所以我们才找不到。
楚离桑笑了笑,说我也相信他们一定是逃出去了。
其实他们两个人心里都知道,这样的希望极其渺茫。
在这些朝夕相处、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日子里,他们起初还有些许孤男寡女独处时在所难免的羞涩和不自然,但没过多久,一直深藏在彼此内心的真实情感便自然而然地流淌了出来,让他们同时感觉两个人相守一处是如此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仿佛相遇之前的那些时光反而是不真实的,仿佛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在一起了。
渐渐放弃寻找辩才和华灵儿后,他们有了很多闲暇,于是便一起在林中打猎,一起在小溪里抓鱼,一起漫步山间,一起徜徉竹海,一起在初升的朝阳下习武,一起坐在悬崖边凝望天边的落日……
因为无力向楚离桑承诺一生的幸福,所以萧君默特别珍惜眼下的每一寸时光。十来天的时间倏忽而过,但萧君默感觉其中的每一刹那,都已深深镌刻在自己心中,化成了永恒。虽然这一生他可能无法陪伴楚离桑走到白头,但他相信,只要珍藏着这些记忆,他一定会在来生的某一天与她重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一定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认出这个美丽动人又侠骨柔肠的女子,然后告诉她:我就是那个前世亏欠你的人,这辈子就让我用一生来偿还,好吗?
这些日子,楚离桑不止一次想起了伊阙庙会上与萧君默的初遇。当时她被一出皮影戏吸引住了,戏里的女子对那个书生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楚离桑曾经幻想过对萧君默亲口说出这句话,也曾幻想过萧君默附在她耳旁,轻声说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老情话,然而现在她已经知道,自己和萧君默之间的情感,早已无须透过任何山盟海誓来表白。因为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和另一个人的心灵直接相通的时候,任何语言都将是苍白的,甚至是多余的。况且,这个男人肩上已经背负了太多东西,她更不会自私到再用承诺和誓言去把他捆绑。
她相信,如果两个人的灵魂真正相爱,那么世上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们分开。
生命会终结,肉体也会消亡,但在灵魂的世界里,她和萧君默却可以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从今生,到来世。
从此刻,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