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么高档的地方?”大东吃了一惊。“你约她还是她约你呀?”

  

  “她约的我。”

  

  “在那儿吃晚饭?”

  

  “嗯。”

  

  大东愣了几秒,一把夺过向南手中的饭碗:“那你还吃什么?”

  

  向南伸手去抢饭碗:“晚上!又不是中午,我干嘛不吃呀?”

  

  “我知道是晚上!”大东把碗伸到向南够不着的地方。“元泉八成是请你吃香格里拉的自助餐!262块钱一个人呢!你还不省着肚子晚上装好吃的呀!”

  

  “啥?262块钱一个人?”母亲大惊失色,“两个人加起来不得五百多块?就吃一顿?”

  

  向南知道五百元是家里一个月伙食的开销,喃喃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吃这个。哥瞎猜的。”

  

  “我跟你说,那地方就没便宜的!”大东说,“你俩要是到西餐厅或中餐厅去单点,吃下来兴许比自助餐还贵呢!”

  

  “你怎么知道?你去吃过?”向南问。

  

  “我要吃过就好了!”大东没好气地说,“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听朋友说的。”

  

  母亲忧虑地说:“向南,元泉这是怎么了?怎么请你去这么贵的地方吃饭?是不是她找到工作了,想庆祝一下?”

  

  “应该不会吧,她说等暑假过完再找工作呀。”向南说。

  

  “那就怪了,没事儿的话,不可能去这么高档的场所。”大东说,“我记得你俩约会去过的最高级的地方就是肯德基吧?”

  

  向南陷入了沉默。上午他没细想,只顾着高兴了。现在经母亲和哥哥这么一提醒,才觉得是有些不合逻辑。

  元泉和向南是高中同学。他俩真算得上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向南帅气阳光,元泉温柔漂亮。入学第一天,两个人同时一见钟情,交往三天几乎就私定终身了。这件事连反对早恋的班主任都没话说,因为他俩不但没互相影响,反而彼此促进。元泉帮向南补习英语,向南帮元泉讲解数学,最后两个人双双考上大学。只是元泉的成绩比向南更好,读的是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高中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开玩笑地感叹道,要是大家都像他俩一样,她希望全班同学都谈恋爱。

  

  世界上没有比他俩更般配的一对了。两人身高合适、样貌相衬、感情合拍、意气相投,家庭条件也对等。元泉的父亲在她一岁的时候就出车祸死了,二十多年来,在冻肉厂上班的母亲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辛苦程度旁人难以想象。两人交往后,得知双方都来自穷人家庭,自然没了压力,不但没有彼此嫌弃,更增添了几分亲近之感。

  

  读大学的时候,两人互通书信,四年来积累了满满两箱信件。放假回家,他们就如胶似漆地粘在一起,羡煞旁人。元泉模样俊俏,又懂事乖巧,加上跟向南情投意合。一家人早把她当做了未来媳妇,虽然没定婚约,但此事俨然已是铁板钉钉,不容改变。

  

  不过说来有些心酸。由于两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都十分拮据,向南和元泉交往了七年,约会吃饭的场所,多数是在大排档、路边摊,几乎没有一顿饭的价格超过50元钱。几天前他俩还在巷口的油炸串串店吃着炸脆骨和土豆片,今天的档次一下飞升到五星级大酒店,这节奏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看见向南缄口不语。大东说:“元泉今天约你,估计不是普通约会这么简单。”

  

  这话提醒了向南,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短信,说:“对,她说有重要的事要跟我说。”

  

  “什么重要的事呀?”母亲问。

  

  向南寻思了一阵,说:“可能是结婚的事吧。”

  

  “什么?结婚!”母亲大叫一声。一直默不作声吃着花生米的父亲也抬起头来看着向南。

  

  向南说:“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和元泉交往这么多年了。我们俩读大学的时候就约好了,一毕业就结婚。”

  

  “你说你们这些孩子,想问题怎么这么天真呢?结婚是说结就能结的吗?”母亲着急地说,“不说别的,你得有婚房吧。咱家这条件,你叫元泉嫁过来住哪儿?总不能你们小两口跟你哥挤一间房吧?”

  

  向南郁闷地说:“我知道,所以毕业一个月了,我不是一直没答应吗。”

  

  “怎么?她跟你提过很多回了?”

  

  “嗯,说好几回了。”

  

  母亲叹了口气:“你说,你们都才二十三岁,刚刚大学毕业,工作还没找到呢,着什么急结婚呀?”

  

  向南说:“妈,又不是我急,是元泉急。”

  

  “她又急什么?就算是姑娘家,再过个两三年,那也不晚呀。”母亲顿了顿,问,“她说没说干嘛急着结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