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在路上看到那些朝拜的,一路跪匐前行的朝圣者,你不知道我多感动,我深刻的理解了信仰,信仰就是虔诚的对待信仰。
我冷哼一声道,宗教信仰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压抑人性,误导人的一生,他们本可以投身于社会生活,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真正的用行动爱世人,帮助世人,感动世人,他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最大力度的发现自己的天性与个性,可以用知识丈量世界,但却用膝盖丈量人生,这和古代巫术世界中那些对着木偶,石头块子,慰己自己心灵的人有什么区别?
她见我反对,顿时不乐意了,出口道,你不能以你理解的人生和世界,来去评判别人的世界,你认为他们不幸福,你不是他你怎么知道呢?
我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
她说,你很傲。
我笑道,天生的,我也很无奈啊!
说完这话,我问她道,你这两年旅游费用哪里来的?
她说,父母给的。
我说,你家庭条件很好吗?
她说,不是太好。
我说,不是太好,为什么不去工作,反倒四处蹦跶。
她说,赶时髦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在旅行中修行啊。
我说,你打算修行多少年?
她说,不知道,玩够了,就工作。
我说,当你玩够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世界不需要你了,或许大山里少你这样的修行者。
她道,我旅行修行就是为了更好的投入生活。
我说,为什么走弯路,为什么不直接投身生活当中去。
她说,工资低的不愿意干,工资高的我又没那能力应聘。
我说,你在旅行中就获得了应对高工资的能力了?
她说,没有,但至少我获得了比别人不一样的体验。
我说,你说的这话我赞同,但是你说在旅行中进行心灵修行我是不赞同的。
她说,那你是怎么认为的?
我说,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需要在生活中修行的,在不断的生活中,去辩证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个世界的主要色调就是生活,我们只能在生活中摆脱生活,超越生活,而不是在大山中摆脱生活。
她说,在生活中怎么能够摆脱生活和超越生活?
我笑道,这就要你辩证的去看了,你如果是一个努力向上,心向光明,爱学习的人,但是你身边的人走的路子恰恰和你相反,你要么被他们染成他们的样子,要么感染他们,感染不了就要离开他们,孤独的行走,当然,你如果厉害的话,也是能将这些融合在一起的,但是这样的人必须要得到“道”的道理,恐怕以你的年龄是白搭的。
她听了这话,没有说话。
我继续说道,如果一个人能够统一了信仰与生活,统一了物质与精神,统一了挣钱与爱世人,他基本就知道了“道”的道理了,他也就安定了,也不需要去找生活之外的平衡了。
那些一会儿生活,一会儿跑去寺庙转悠转悠的,反而内心是充满了巨大的矛盾的,他们表面看似是虔诚的,内心恰恰是迷茫的,当他们从寺庙里走出来之后,发现自己更迷茫了。
她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一个寺庙修行者,大都是避世的,正因为避世,他就不能更好的指导人生活,说再多的闪亮的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也都是精神层面的,是与物质世界的生活不能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会将人搞的更糊涂。
只有一个人真正的能够在生活中磨炼,才会不断的辩证吸收着世间光明的力量,吸收着感动的力量,才更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理解所谓的信仰,理解所谓的大道向善,大道向民,大道向弱等这些看起来挺古怪的道理。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理解生活,不断的学习进步,丢掉恶,丢掉不正确的行为,将知识和生活融会贯通,将思考用于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一些宗教典籍内所记载的闪光点,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修行,彻底的达到净化自己心灵的目的,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走往光明的未来。
生活、学习、思考辩证、宏大视野、超越时空的联想想象能力,将自己代入到悲剧的人身上去感受他们的苦,他们的泪,去理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将自己代入到全世界人民的身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将是得到信仰的唯一办法。
这就是传说中的——代入感!
因为,古代宗教信仰文化背后的思维模式,正是基于人类情感和价值诉求的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她说,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你是说服不了我的。
我说,我不需要说服你,但我会做一件事,让你认识生活。
她说,什么?
我说,下车!
说着这话,我就慢慢的将车子靠在了路边。
她眨了眨大眼睛,问我道,为什么?
第三十五章 尼玛梅朵庙(1)
她听了我的话,叫道,我给你钱。
我说,钱买不来你自己的路,钱买不来你自己的信仰,下车!
她见我这样,也不好厚着个脸皮继续坐下去了,嘴巴撇了撇,下了车,继续在路边等待着。
她下车之后,我继续开车上路。
佐佐木西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插话,等我重新上路的时候,她笑着调侃我道,为什么用这么残忍的方式对待一个小姑娘?
我说,现在的年轻人读书太少,极容易被一些垃圾的心灵鸡汤给误导,还说走就走的旅行呢,简直是扯犊子。
佐佐木西道,你认为的旅行是什么?
我说,去感受人民的酸甜苦辣,去认识各地的风土人情,去了解各地的变革,让自己更好的生活,让自己更好的认识世界,这是旅行的意义。这样的旅行是建设在旅行计划的基础之上的,是一场有计划的旅行,而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连个功课都不做,到了旅行地四处瞎转悠,一窝蜂的跑去旅游景点,这看看那看看,最后发现除了浪费了时间浪费金钱,获得东西是极少的。所以说,旅行是需要计划的,是应该对自己的见识有所帮助的,是对提升自己认识世界能力有帮助的,而不是说走就走的。
佐佐木西道,你这人有时候就是太认真了。人家就是没事散个心而已。只要有那条件,说走就走,没什么不行。
我说,我当然赞同你说的,但是她有那个条件吗?钱父母出,她在外面浪,还寻找信仰?寻找个鸡毛毯子!简直是可笑至极!
她说,你有信仰吗?
我说,有。
她说,是什么?
我说,爱与光明,这是我找到的属于我自己的信仰!
说完这话,我问她,你有信仰吗?
她说,我过去信仰神,信仰力量,现在我变了,信仰慈悲与怜悯。这也是我为什么从山中跑出来阻止我母亲率领的黑精灵军团掀起浩劫的原因。
我说,你还没真正的做到,如果做到的话,你就不会用流血的方式对付酒吧找事的那两个人了。
她说,有信仰和遵循信仰行动是两码事,这需要不断的修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能将自己的行为控制的和自己的思想相一致,那就是牛人,说是圣人也不为过。
我笑道,你说的不错,言思行合一,可为圣矣!
她对我莞尔一笑,道,我应该感谢你,如果不是你不计前嫌,放过我,感动了我,或许我还是沉溺在过去的悲伤之中。
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饶恕的,当你将时间无限的延伸到未来,你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毛毛雨,你现在认为的仇恨,你现在认为的念念不忘,在时间的魔力下,终究会消散,时间会引领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光明未来,时间也会引领我们清晰的认识世界和人生。
道路,终究是需要一个人慢慢的向前走的,或许道路是曲折的,但终究会有终点,当你深刻的理解了终点,你也就会坦然的面对曲折。
当一个人深刻的认识了死亡,也就会知道自己该如何活着,这个世界上,最牛逼的修行者,就是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虽然让人疲惫和伤痕累累,但他依然会勇敢、阳光的善待着这个世界。依然会瞪大眼睛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安放自己的生命,感染其他人。
这种人才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修行者。
那个女孩的所谓在旅行中修行,纯属瞎胡闹,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正确认识的人,是开启不了心灵修行之路的。
就像那些虔诚的匍匐在地的朝拜者,他们是信仰下的悲哀弃儿。
如果他们真正知道佛祖的本意,恐怕他们在一念之间就会成佛。
佛祖是让他们用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爱世人的,不是让他们这些徒子徒孙教导人下跪的。
跪倒在地是跪不成佛的。
她道,你说的倒是不错,只有经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最终才会明白如何正确的对待它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信仰,才会瞬间顿悟。
他们或许就像之前的我,是被强大的精神枷锁锁住脑袋的人。
我冷哼一声道,事实上,宗教文化时代是人类发展的第二周期,这个周期建立在人类发展第一个周期“巫鬼文化周期”之上,在第一个周期上,巫师(一般身兼部落首领职位)掌握了权力,控制着人民,人民中的觉醒者,看到世间之苦,拯救世道人心,所以出现了宗教,这是在善意的情感驱动之下,产生的。
但是,宗教出现之后,很快就被封建权力所收拢,然后成为了封建权力进行统治人民的有力帮手,为了争夺权力,宗教与宗教之间打的头破血流,你告诉我,他们哪里来的善?哪里来的美丽?那里来的准确让世人认识世界的真?
也就是说,宗教在人类世界发展的第三个周期——封建权贵掌权周期,有很多宗教里面的人是和权力肮脏一气的。
现在我们到了人类发展的第四个周期,即科技文化时代周期。
而下一个周期就是第五个周期,即——世界大同。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世界整个发展周期最后的一个周期,就是第五个周期。
这第五个世界大同地球文明发展周期是最稳定的时期。
宗教必须要紧随时代潮流,共同推动全球走向世界大同。
不然,人类文明将终结于第四个周期。
宗教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也免不了随着人类文明的灭亡而灭亡。
说到这里,我小心肝一颤,忽然想到了女娲娘娘的手记,上面说,她一定要带领人类走向第五个文明时期。
很显然,这个第五个文明时期,就是她后来命巫相巫姑建设的东方伊甸园。
咱们也已经知道,东方伊甸园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共生共存的互爱互助生存模式,就是一种缩小般的世界大同模式。
照此看来的话,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只有走向第五个世界大同周期,才能真正的天下光明。
这时,佐佐木西道,或许那些宗教人士有他们的坚守和幸福,他们有他们的悠然自得。这个我们就不要多做评判了,多说一些也没用。
我哈哈笑道,人活着除了吃饭、睡觉、繁衍就是说话,不让人说话怎么能行?哪怕是错的,我也要说!我说故我在!
佐佐木西道,你牛!
说完这话,她咯咯一笑,甩了甩秀发,看向窗外。
我继续说道,如果一个社会中,大都是人云亦云的人,这个社会一定是发展缓慢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有着理性的思考,开启一个大辩论时代,那这个时代是活泼进步的,文明会在这样的“理性辩论”催化下,突飞猛进向前一路进化,我们的道路也会走得更加稳固和坚固,更加活泼有趣!
她扭头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眨巴了眨巴大眼睛。
接下来,我们陷入了沉默之中,驱车行驶在空旷的道路上,头顶是蓝天白云,一切显得那么寂寞,在这里,我感受不到属于我自己的信仰,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有我的快乐。
每个人的快乐都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快乐是在一种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下的快乐,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真正开心,但是当一个看似快乐幸福却是建立在愚蠢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悲哀的快乐。
世界在任何发展时期,看似有时候是不公平的,但是在不公平中却有着公平,它从来都会善待每一个选择了属于自己正确发展道路的孩子。
基础还是充分认识自己,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但是,这一点是很难的,需要很长的生活旅程,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思考辩证。
这个且不多说,单说我们经历了一个搭车的小插曲之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向目的地奔去,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在佐佐木西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下,这座山有个名字,叫做尼玛山。
尼玛山传说是佛祖莲花台幻化而成,因为佛祖是光明的化身,代表了太阳的光辉,所以这山就被称为太阳山。
关于这样的山川神话,到处都是,真假难辨,我们自然不放在心上。
值得注意的是,太阳历来是和光明挂钩的,那些善意的力量也是和光明挂钩的,在整个世界上,最普遍的崇拜就是太阳神崇拜,人内心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对光明的渴望。
过去世界的人民恐惧黑暗,喜爱白日,喜爱太阳的光辉,认为是太阳给世界带来了光明,自然而然的就生发了对太阳的崇拜,这是一种自然生发的自然崇拜。
在战争的黑暗时期,人们渴望幸福生活,这是对光明的追求。
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光明——是人类永恒诉说的主题。
可以说,光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而历史的变革,人类的进步,皆是由于人类渴望进步,渴求光明的情感而驱动的。
当我们的世界彻底光明之后,光明习以为常,我们也就不需要诉说光明了。
只有我们世界阴天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