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咦了一声道,你知道我的笔名?难道你是我小说的读者?
我叫道,可不是怎么着,你那本书我看过,可“稀饭”(喜欢)了的说,真没想到我遇到了作者本人,我可是你的粉丝,这太,这太他妈的巧他娘打巧,巧极了…
我真是没想到坐个出租车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作者,顿时有了见到“活着的偶像”的感觉,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曹有为看我挺激动,叫道,来宝哥你激动个什么劲?不就一本介绍罗浮山小吃的说明书吗?你至于的吗?
我愣了一下道,什么罗浮山小吃?
曹有为道,罗浮米线,可不就是一本介绍罗浮山脚下米线怎么个做法和怎么个吃法的书?
我的天,原来他将觅仙,听成了米线!
他话一出,一连串银铃般的响声响了起来。
“雨后彩虹”笑得花枝乱颤,胸脯儿一颠一颠的。
我嘿嘿一笑道,大作家您别介意啊,我这兄弟别的不会,就爱开玩笑。
说实话,这话是违心话,但我却说出来了,没办法,谁让曹有为是我兄弟唻,他某些方面的无知我知道就行了,在外人面前自然要维护兄弟的形象,再说了,曹有为上山学艺产生了十年的社会生活空白期,和社会脱节了不少,出山之后又跟我们一起疯,过的根本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也苦了他了。
曹有为听我维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手动为我点了个赞。
这时候,“雨后彩虹”道,咱们还真是有缘啊,能在茫茫人海相遇,这着实令人开心,你叫我的本名郭茉莉就好啦。
我说,这个名字好听,茉莉妹妹你好。你一定要给我签个名,不然辜负了咱们相遇一场。
她说,这个要得。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神采飞扬。
她高兴的样子,比赚了钱还高兴,那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悦。
对于这种喜悦,我特别理解。因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偶然碰到一个认可她的读者更为高兴的事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有可能比作者的家人更了解作者。因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一本书就是他的表达,然而,作者的家人并不一定认可他写小说,就别说认认真真的去读作者的小说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读者是作者的心灵上的知音,而一本书,就是作者和读者沟通的平台,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不仅搭建起来,还要搭建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来我们就以《罗浮觅仙》这本书的故事为话题,开始了话聊。
郭茉莉这本小说,说的是两个大学生去罗浮山旅游,偶然碰到了一个即将死去的道士,然后道士告诉他们了一个“长生不死”的秘密,随后两个大学生围绕着这个秘密以罗浮山为起点探秘各大道教圣地的探险的故事。
当年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差点认为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也就是说《罗浮觅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虚构的太真实了。
既然我们有这么一个共同的话题切入点,那么我们的聊天自然就容易了许多,又加上都是80后,共同话语多,关键的是我们的价值取向相同,所以极为投机,气氛极为热烈,四个人恨不得推开车门跳到路边,来个“公路四结义”。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许多她创作小说背后的故事,诸如什么她在创作过程中有时候一个情节想一天啦,什么有时候被读者“催更”催的她都急得想砸键盘啦,什么看到读者不好的评论哭了一天啦,什么当初她写网络小说全家人反对了,说她魔怔了,不务正业,还要找巫师给治治什么的,还说什么到最后挣钱了才被认可了怎么的怎么的。
她的话让我了解了网络作家的艰辛,知道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瞧不起网络文学,更知道了封建观念还残存在父辈们的心理中,着实让人可怜可悲,但我对此丝毫不同情,因为这就是道的无情,但同时,道的有情又会逐步的改变这一切。
我对她说,对于喜欢创作的人来说,创作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的事情,如果抱怨连天,不如真正的做司机,多自在啊,也没人催故事更新,还能听故事。
她嘴巴一撇道,我没抱怨。
我说,你还说你没抱怨呢,你看看我现场版的说你一句你就委屈了,一个作者要内心强大,不能被任何事情所左右,因为作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现时代的强者,或者超越时代的强者,不能被任何事情打垮。相比于那些悲催啃着窝窝头,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的作家来说,你们就知足吧。我听说有的网络作家收入都过百万甚至上千万。我的天,你们处在一个最好的创作时代而不自知啊!
她说,有钱就是最好的创作时代?
我说,钱是作品好不好的检验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但从作者精神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力度来看,网络文学这种形式已经被这个时代的经济市场,以及至少是80、90、00后年轻“公民”的认可,你们的脚底板子已经踩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了。
她笑道,还历史舞台呢,网络作品可被一些传统文学领域的作家们骂为垃圾呢!
我呵呵一笑道,一代一代又一代,代代代沟如黑袋,新鲜事物总是在批判中成长的,你们要感谢那些批判的人,正因为他们的不看好,才使得新鲜事物更好的成长。再说啦,作者在成长,读者也在成长,咱们就由它,且看它,看二十年之后,二十年不行,还有四十年唻,路虽然漫长,却也瞬息而至。你们只要把网络文学这盘大菜玩出花来,他们就沉默了。
她听了这话,赞道,要是读者都像你这么理性就好啦!
我说,你们不能光要求我们读者理性,你们作者也要理性啊,互相尊重和理解才是正常文明社会应有的交际和沟通方式,也只有大家理性起来,这个世界才美好,才有未来啊。
她说,我们该怎么理性?
我说,理性的认识网络文学到底是怎样的文学,以及它应该肩负着的使命。
她说,有什么使命?
我说,高尔基先生说过嘛,文学是人学。既然是人学,那么文学所展现的就是人性,所以文学就要肩负起揭露人性的恶,赞扬人性的美,让读者感受到生机勃勃的人性内在美的任务。
她说,你还懂创作?
我摇头道,我不懂,但我知道文学艺术这种东西是人创造出来的,既然是人创造出来的,体现的总归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矛盾,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情节,有情节就能体现人物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人物命运既然定了,那么故事就有结局了,不过人物性格影响命运的同时,命运(事件)又会影响人物的性格,所以说文学这种东西关键在于写人的性格和命运在时代(故事背景)中的变化关系,而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又是在不同的事件中历练出来的,可以这么说,创作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她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
我呵呵笑道,你那小说我看了,有局限,视野太狭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寻求长生不死,而一个真正成为了“真正的人”的人性是向往真理的,渴望光明的,渴望爱的,他不是单纯的想自己肉体或精神不死,而是想着真理不死,所以说文学是发现真理,传播爱与光明的,这是文学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学所肩负着的使命。
虽然古往今来作家们的切入点不同,“耍笔”的方式不同,选用的题材不同,用的结构手法不同,但总归是通过展现人的生活百态,展现自然美、事物美、人性美,通过一个个的矛盾冲突将“美”和“真理”充分的表达出来,而真理和美这两个不是个东西的东西却是美好的,能激发人内心爱生活,爱美丽的光明内心,既然网络文学这个载体活跃了起来,也必然逃脱不了这个使命!
郭茉莉道,那些描写黑暗的打打杀杀的文章呢?
我呵呵笑道,要么真的就是垃圾的很彻底的打打杀杀,要么打打杀杀的背后是为了揭示光明,为了警示人,即从社会的某一个侧面展现人性,教人该怎么活着,这是作者的切入点不同导致的题材上的不同,造成作者切入点不同的原因是,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
她道,什么是“创作个性”?
我呃了一声道,作家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性格,成长环境,思想方向都影响了一个作家的个性,所以他在创作的时候不自觉的就加入了这个个性。这叫作家的创作个性。所以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就具有了一个原创性。
说到这里,我呵呵笑了一声道,作家这个职业历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白了就是人类的精神病医生,由于作家的个性不同,所以施展的治疗手段不同,有人就见不得这精神病,然后以笔为刀直接捅上几刀子,刀刀见血让他感受一下什么叫“多么痛的领悟”,有的则比较含蓄,玩个什么“春秋笔法”,含沙射影。有的则直接冷言冷语。有的则什么都不说,只是长久的蹲在黑暗之中,用那明亮的眸子在黑暗探索着,发现着光明,因为只有长久的蹲在黑暗之中,才能更好的解析光明。
她说,在黑暗中不就成了瞎子了吗?怎么找光明?我不懂!
我微微一笑道,有眼无珠的人,还不如瞎子的心灵。
她说,我还是有点不懂哎,你能不能说得更明白一点?
我摇头苦笑道,道理其实最没有道理,十岁的时候听了,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出,十八岁的时候撞了南墙头破血流了才真正知道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事实上,道理这个东西只有自己亲身感悟了才会知道,所以说,你的生活沉淀还需要加深,我相信你未来会懂的。
说完这话,我瞥了郭茉莉一眼,见她眉头皱了起来,一副思考的样子,我见状就不去打扰她,大约过了一分钟,她开口道,我认为文学应该是自由的,个性的,如果被什么所谓价值观所束缚,应该不太好吧?
我哈哈笑道,自由?这个世界上哪里来的真正自由?所谓的自由是由不得你自己。
她说,此话怎讲?
第十章 冲虚求珠(3)
人这种高等生物,看起来挺伟大的,其实挺渺小的。
因为人不仅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且受到时代的左右。
我这里所说的生活环境是狭义上的,特指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最初是自然的天生的,是由宇宙之力驱动的,所以说最初的人在最初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这里没饭吃了,就得到别的地方找饭吃,甚至到别人的地盘要饭,这一要饭可不就打起来了。历史上数次民族大迁移看起来有着自由迁徙的豪迈,挺壮观的,其实挺悲剧的,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不能手动改造自然的跟猴子差不了多少的“悲剧人”而已。
除了这一点外,人还被时代影响,且看历史车轮滚滚辗压的那些过去的“时代人民”,是多么身不由己的渺小啊!
另外,就算一个人有思想,有学识,牛逼得不得了的人,他所学所得又是从前人的学识和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不自觉的会受到前人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这是好的影响,虽然是好的影响,但也是受到了影响。
从这里看的话,我们连思想都不能自由,你告诉我怎么才算自由呢?
她瞪大眼睛问,那什么才算自由?怎样才能自由呢?
我嘿嘿一笑道,以上所说的那些方面影响着我们个体的人,看起来我们是不自由的,但正是这种不自由,恰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她说,你说的好玄乎哦,我听不懂呀!
我说,自然、时代、历史看似没有规律的向前发展,但都是基于人想改造自然,渴望进步的前提下发展的,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绝对不是——和稀泥式的发展,绝对不是冷眼旁观式的发展,它是一种微妙的如同音乐中“复调式发展”的发展,即一种融合共进展现同一主题样式的发展。
简单点说,就是各行各业各种人,各种事物,在一种奇妙的合理平衡公正不偏不倚的关系下,快乐的发展和成长。
既然我们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是一种共存亡共呼吸的关系,也只有“复调式和谐发展”才是一种“共进”的正确良性发展关系。
当人违背了这种良性发展关系,必然出现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就会导致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现象出现,还会为了争夺资源引起战争。战争这把悲伤之剑永远悬在人的脑袋上,随时将人撕成碎片,在历史上砍下一道道伤痕…
郭茉莉叫道,我反对战争。
我嘿嘿一笑道,不仅你反对,我也反对,我相信没有人不反对,可以说战争是我们整个人类反对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人类反对战争,而战争在进入了文明社会还会出现?我认为这是权力意志,民族意志在作怪,这不是我们的个人意志,无论战争双方有什么借口,战争是卑劣的。人类如果想不承受战争的悲痛,只能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一起和谐发展,所有国家共同进行文化上的进步和发展,而所谓的的自由,正是基于这种“共进”的和谐产生的。
这种和谐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由,是在精神指导下走正路的自由,是为整个人类谋福利的自由,是追求真理和光明的自由,是追求文化文明进步的自由,是追求美好的自由。
且看那些自古以来叫嚣着“为了要自由,可以不要脑袋”的人,他们无一例外的是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着向前一大步,文明一大步,也就是说,我们在真理之中才有光明的自由。我们在光明的自由之中,万物才能各安其所。这就是光明之道。未来之道。真理之道。
郭茉莉眨了眨眼睛道,什么是真理?
我笑道,刚才不是刚说完吗?
她说,什么?
我摇了摇头苦笑道,你希望战争吗?
她说,不希望。
我说,那别人希望自己国破家散吗?
她说,但凡是个人就不希望。
我说,那就对了,和平就是真理之一。且看看某些国家的可怜人吧,他们本与我们一样是花季的姑娘,本与我们一样是弱小的孩童,他们没有枪高,他们本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本该和我们一样K歌交友,但却因为“权力”耍流氓而为了民族抗起了枪,他们看似是英雄,却是“权力意志”下的卑微可怜虫,每当我看到他们看似坚强的如花微笑,我就看到了文明在哭泣,人类在哭泣,历史在哭泣,你说说,这一切是谁造成的?我就不说了。
我相信,在未来,谁想阻止整个人类向着文明、和平、理性发展的社会中进步,谁就会被历史的车轮辗压,不然,大家一起完蛋,直接爆了地球拉倒。
她哦了一声,沉默了。
我又问,你希望别人爱你吗?
她说,希望,我希望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亲相爱,都可以在各个岗位上开心的工作,都可以有一种没有隔阂的理性沟通,大家都可以开心的交流,没有高低之份,没有所谓职业歧视,没有勾心斗角,就像咱们现在的交流这样,就非常开心。
我说,那别人希望你这么对待他吗?
她说,我想是希望的。
我说,那就对了,理性的互爱互助互聊互通,就是真理。真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今天的我们能做到吗?
她听到这里,再次眨了眨深邃的大眼睛,叹了口气道,听你说了这么些,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但是,今天的我们是做不到的,我忽然发现人这个物种好悲哀?
我说,你悲哀就对了,因为悲哀才能激发一个作家向往光明的内心,但也不要太悲哀,要学会在悲哀中热爱生活。热爱和悲哀两种原动力的融合,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但要掌握一个度,不然你就精神分裂了!
说到这里,我哈哈笑了一声道,我们的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掌握了高科技,掌握了物质基础,掌握了前人留下的大量精神财富,人类不仅可以主动改造环境,而且可以自由的改造自身的精神,让我们这个个体活得更为舒适更为精神,从这一个方面说,我们是进步的,伟大的。今天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明天我们做不到,因为历史车轮轰然前行,时光之道无情向前发展,整个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携手共进,开创伟大而美好的“美丽新世界”,一个伟大的和平时代,一个伟大的文化繁荣大时代,一个更好的理性人的时代。
她说,那我怎么才能变成理性人呢?
我说,在我们吃不上饭的时候,劳动光荣,我们成为人。在我们发展经济的时候,诚实守信光荣,我们才算个人。当我们进入文化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独立且理性思考,才能成为人。不同时期,人该做的事情不一样。物质永远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而不是绑架人类陷入精神虚无的,我们填饱了肚子,科技进步了,解放了双手,有空余时间了,需要安静的读书、思考,而不是陷入更多的物质追求,物质这个东西是永远追逐不完的,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物质——找死!
也只有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才能共同促成文化大繁荣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共同推动时代的进步。
所以说,未来的我们,必须热爱工作生活,热爱阅读,热爱独立思考,才能成为理性人。这三热爱,缺一不可。也只有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到在社会上的定位,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我们热爱它,从事它,而且它能养活我们,出不出成绩就去他奶奶的吧,努力了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就是把你做的事情做完,你把事情做完了,做好了,该有的自然也就有了,你做不好,但你享受了过程,你快乐了,进步了,为下次的成功积累了经验,该有的最终会有。所以说,结果的真正意思是你在这件事上享受了多少乐趣以及积累了多少经验!
她说,我倒同意你这个看法。不过你上面说的这一切对文学有什么影响吗?
我说,当然有影响,大了去了。热爱生活的作家才有所感悟,热爱思考的作家,才能更好的分析生活,热爱学习的作家,才能视野开阔,才能辩证的思考问题,如果一个作家不能辩证的思考问题,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再说了既然人被生活环境、物质基础、思想方向所影响,那么人产出的“文学”怎么能不被这些因素影响呢?而这些因素又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的,那么文学在时代染缸里滚了一圈怎么能不带有时代的气息?
她眨了眨大眼睛道,文学的时代气息,怎么说的这是?
我笑道,古人写古典文学,什么书生遇到狐狸精,什么书生泛舟与名门小姐私定终身,什么女子女扮男装寻情郎,什么负情状元郎不爱原配第一房的了等等这些东西可不就是当时政治环境、社会生活所左右出来的东西吗?
他们再牛逼能想出未来的人民用用电脑写作吗?
再拿过去战争时期来说,阵营的对立,必然导致文学思想性上的对立,那么文学不自觉的就受到了影响,所以有了革命文学。
当我们的生活进入到现在的时候,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内部矛盾就出现了,房子、金融、奋斗、婚姻、创业、贫富差距、你是为D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官员问题等等,于是就出现了描写关于房子的、婚姻的、创业的、金融、官场乱象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小说,还不都是跟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的?还不都是紧抓时代矛盾和特色出现的?
可以这么说,文学的“时代性”是文学的第一大特性,另外文学还有着娱乐性、育人性、差异性、原创性等特点。但是这些特性又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人民性。
而这个人民却不是指得哪一个国家的人民,而是整个人类。
第十一章 冲虚求珠(4)
由此看来,只有人民的文学才是时代的文学,而各个时代的人以及时代虽然外部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又具有共同性,所以伟大的作品成为了“常销书”,成为了“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