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道:“你真会联想,不是什么白骨精。刚才我看得清楚,缸中共有三具人骨,都是成年人;底下还有二十多条圆形怪鱼,虽只有两三尺长,但是这种鱼力气大得超乎寻常,缸中的潭水被放光了,那些怪鱼就在里面扑腾个不停,所以才有响声传来。没把这口怪缸吊起来之前,咱们看见铁链在水潭中抖动,可能也是这些鱼在缸中打架游动造成的。”

  我对她说:“这就怪了,那些鱼是什么鱼?它们是怎么跑进封闭的缸里的?它们吃死人吗?”

  shirley杨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怪鱼。我想这种鱼不是事先装进去的,有可能…有可能这些鱼本身就生长在这地下洞穴的水潭里,有人故意把死尸装进全是细孔的缸中沉入水潭,没长成的小鱼可以从缸身的细孔游进去…”

  我听了她的话,吃惊不小:“你的意思我懂了。你是说这是用死人肉养鱼?等人肉被啃光了,鱼也养肥了,大鱼不可能再从缸壁的孔洞中游出去。不过这样养鱼有什么用呢?这也太…太她妈恶心了。”

  民兵排长突然插口道:“一号二号两位首长,我看了半天,这只镯镯我好象在哪里见过,颇象是村里的一个女子戴的。她嫁出去好多年了,也从不同家里来往,前几个月才第一次回娘家。当时她戴着这只镯让我们看,还跟我们说这是她在广东买的,值个上千块,村里的婆姨们个个看着眼红,回去都抱怨自家的汉子没本事,买不起上千块的首饰。”

  我一听这里可就蹊跷了,忙问民兵排长后来怎么样。

他说:“后来就没后来了,那女子就不声不响的走了,村里人还以为她又和家里闹了别扭跑回外地去了。现在看这只镯镯,莫不是那女子被歹人给弄死了。”

  我们商议着,忽听地穴的坡道上脚步声响起。我以为是外边守侯的两个民兵见我们半天也没回去,不太放心,就下来找我们,谁想到回头一看,下来的几个人中,为首的正是孙教授。

  我又惊又喜,忙走过去对孙教授说:“教授,您可把我吓坏了,我为了一件大事千里迢迢来找您,还以为您让食人鱼给啃了,您去哪玩了?怎么突然从后边冒出来?”

  孙教授看见我也是一楞,没想到我又来找他,而且会在此相见。听我把前因后果简略的说了一遍,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孙教授仔细看了看这洞穴中的情景,对我们说道:“这缸是害人的邪术啊,我以前在云南见到过。看来这件事已经不属于考古工作的范畴了,得找公安局了。此地非是讲话之所,大伙不要破坏现场了,咱们有什么话都上去再详细的说。”

  于是一众人等都按原路返回,村长等人看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自是十分欢喜。我把事先许给民兵们的劳务费付了,民兵们虽然没吃到仙丹,但是得了酬劳,也是个个高兴。

  孙教授请村委会的人通知警察,然后带着我与shirley杨到村长家吃晚饭。我心中很多疑问,便问孙教授这地穴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教授对我与shirley杨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先前带着助手下到地穴里,也看到了沉入潭中的铁链,当时他们没有动绞盘,上来的时候,在第一层地道的尽头,又发现了一条暗道,里面有不少石碑。

  地道的构造是“H(左边一竖为双线,一横为双线,右边一竖为单线)”这种地形,一共有两条道。一条明道配一条暗道,高低落差为两米,双线是明道,单线是暗道,中间有一条横向的明道相连。石碑都在暗道中。所谓的暗道就是比明道低一截,有个落差,不走到跟前看不太容易发现。明道与暗道的尽头各有一间石屋。

  孙教授带着助手进了单线标注的下面一层暗道,查看里面的古代石碑保存程度。没想到由于这里地势更低,渗水比上面还要严重许多,连接两条地道中间的部分突然出现了塌方,他们二人被困在了里面。

  下去救援的人们没发现这两条平行的地道,好在塌方的面积不大,孙教授二人费了不少力气才搬开塌落封住通道的石头出来。一出来便刚好遇到留守的民兵,知道有人下到石屋地穴里去救他们,半天没回来,便跟着两个留守的民兵一起下去查看。

  经过勘察,石碑店地下的地道属于秦代的遗址,这种地方在附近还有几处,都是秦始皇当年派方士炼药引的地方,后来大概废弃了,除了里面还残存着一些石碑外,再没有其余的收获了。不过这些石碑还是有很重大的研究价值的。

  我问孙教授:“那个石匣中的六尊玉兽,以及地穴水潭中悬吊的怪缸,又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也是秦代的遗物?”

  孙教授摇头道:“不是,石匣玉兽,还有石屋下的地洞,包括铁链吊缸,与先秦的地道遗址是两回事,都是后来的人放进去的。我在古田县就听说这些年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口失踪,很可能与这件事就有关系。我不是做刑侦的,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看到现场这些东西作出的推断给你们讲讲;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了,所以对你们说说也没关系。”

  孙教授是这么分析的:这套石匣玉兽价值连城,极有可能是出自云南古滇国。古滇国是一个神秘的王国,史学家称之为失落的国度。史书上的记载不多,据传国中人多会邪术,《橐(旧作“槖”,音驼)(罅的右半边+欠)饮异考》有过对献王六妖玉兽的记载,这是一种古代祭祀仪式用的器物。石碑店村棺材铺的老掌柜是村中少数的外来户之一,是从哪一代搬来的已经查不出来了,他现在已经去世了,所以这套宝贝他是如何得到的,我们也无法得知了。

第五十一章最后一个线索

  滇国的灭亡于汉代中期的时候,国内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有一部分人从滇国中分裂了出来。这些人进入崇山峻岭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那以后,这些人就慢慢在历史上消失了,后世对他们的了解也仅仅是来自于《橐(旧作“槖”,音驼)(罅的右半边+欠)饮异考》中零星的记载。

  这批从古滇国中分离出来的人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部落集团,他们有一种很古怪的仪式,就用那种悬吊在水中的怪缸将活人淹死在里面,以死人养鱼。天天吃人肉的鱼,力气比普通的鱼要大数倍。等鱼长成后,要在正好是圆月的那天晚上,把缸从水中取出,将里面的人骨焚毁,用来祭祀六尊玉兽,然后再把缸中的鱼烧汤吃掉。据说吃这种用死人喂养的鱼,可以延年益寿。

  棺材铺的老掌柜不知怎么得到这些东西,是祖传的还是自己寻来的,暂时还都不知道。很可能他掌握着这套邪恶的仪式,又在棺材铺地下发现了先秦的遗址,这就等于找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场所。为了更好的隐蔽而不暴露,便利用一拍棺就死人的传说,使附近的村民对他的店铺产生一种畏惧感,轻易不敢接近;直到他死后,这些秘密才得以浮现出来。不过这位棺材铺的老掌柜究竟是不是杀人魔王,这些还要等公安局的人来了之后,再做详细的调查取证。

  听了孙教授的话,刚好饭菜中也有一尾红烧鱼,我恶心得连饭都快吃不下去了。越想越恶心,干脆就不吃了,我对孙教授说:“您简直就是东方的福尔摩斯,我在下边研究了半天,楞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高啊,您实在是高。”

  孙教授这次的态度比上次对我好了许多,当下对我说:“其实我以前在云南亲眼看到过有人收藏了一口这样的怪缸,是多年前从南洋那边买回来的,想不到这种邪术在东南亚的某些地方流毒至今。你还记得我上次说过老陈救过我的命吗,那也是在云南的事。”

  这种恶心凶残的邪术虽然古怪,但是毕竟与我们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能找到孙教授就已经达成目的了;所以刚才孙教授说的那些话,我们也就是随便听听。我与shirley杨正要为了陈教授的事有求于他,一时还没想到该如何开口,这时听孙教授提到陈教授,便请他细说。

  孙教授叹道:“唉,有什么可说的,说起来惭愧啊,不过反正也过去这么多年了。当时我和老陈我们俩被发到云南接受改造,老陈比我大个十几岁,对我很照顾。我那时候出了点作风问题,和当地的一个寡妇相好了,我不说你们也应该知道,这件事在当时影响有多坏。”

  我表面上装得一本正经的听着,心中暗笑:“孙老头长得跟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似的,一点都不象个教授,想不到过去还有这种风流段子。连这段罗曼史都交代出来了,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心里禁不住事的人,想套他的话并不太难,关键是找好突破口。”

  只听孙教授继续说:“当时我顶不住压力,在牛棚里上了吊,把脚下的凳子踢开才觉得难受,又不想死了,特别后悔,对生活又开始特别留恋。但是后悔也晚了,舌头都伸出来一半了,眼看就要完了,这时候老陈赶了过来,把我给救了。要是没有老陈,哪里还会有现在的我。”

  我知道机会来了。孙教授回忆起当年的事,触着心怀,话多了起来,趁此机会我赶紧把陈教授现在的病情说得加重了十倍,并让shirley杨取出异文龙骨的拓片给孙教授观看,对他说了我们为什么来求他,就算看在陈教授的面子上,给我们破例泄点密。

  孙教授脸色立刻变了,咬了咬嘴唇,踌躇了半天,终于对我们说:“这块拓片我可以拿回去帮你看看,分析一下这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不过这件事你们千万别对任何人吐露,在这里不方便多说,等咱们明天回到古田县招待所之后,你们再来找我。”

  我担心他转过天去又变卦,就把异文龙骨的拓片要了回来,跟孙教授约定,回县招待所之后再给他看。

  当天吃完饭后,我与shirley杨要取路先回古田县城。还没等出村,就被那个满嘴跑火车的算命瞎子拦住。瞎子问我还想不想买他那部《(享单)子宓地眼图》,货卖识家,至于价钱嘛,好商量。

  我要不是看见瞎子,都快把这事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知道他那本《(享单)子宓地眼图》其实就是本风水地图,没什么大用,真本的材料比较特殊所以值钱,图中本身的内容和山海经差不多,并无太大的意义。况且瞎子这本一看就是下蛋的西贝货,根本不是真品,我对他说:“老头,你这部图还想卖给识货的?”

瞎子说道:“那是自然,识货者随意开个价钱,老夫便肯割爱;不识货者,纵然许以千金也是枉然。此神物断不能落入俗辈之手。老夫那日为阁下摸骨断相,发现阁下蛇锁七窍,生就堂堂一副威风八面的诸侯之相。放眼当世,能配得上这部《(享单)子宓地眼图》者,舍阁下其谁。”

  我对瞎子说道:“话要这么说,那你这部图谱恐怕是卖不出去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仿造的,识货的不愿意买,不识货的你又不卖,您还是趁早自己留着吧。还有,别再拿诸侯说事了行吗——我们家以前可能出过属猪的,也可能出过属猴的,可就是没出过什么猪猴,我要是猪猴我就该进动物园了。”

  瞎子见被我识破了这部假图便求我念在都是同行的情分上把他也带到北京去,在京城给人算个命摸个骨,倒卖些下蛋的明器什么的,也好响应朝廷的号召,奔个小康。

  我看瞎子也真是有几分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与shirley杨商量了一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答应回到北京给他在潘家园附近找个住处,让大金牙照顾照顾他。而且瞎子这张嘴能跑得开航空母舰,可以给我们将来做生意当个好托。

  但是我嘱咐瞎子,首都可不比别处,你要是再给谁算命都捡大的,说对方将来能做什么诸侯王爷元首,那就行不通了,搞不好再给你扣个煽动群众起义的帽子办了。

  他连连点头道:“这些道理不须你说,老夫也自然理会的。那个罪名可是万万担当不起,一旦朝廷上追究下来,少说也问老夫个斩监候。到了京城之中,老夫专捡那见面发财的话说也就罢了。”

  于是我带着瞎子一起回到了古田招待所。有话便长,无事即短。且说转天下午,好不容易盼到孙教授回来,立刻让瞎子在招待所里等候,与shirley杨约了孙教授到县城的一个饭馆中碰面。

  在饭馆中,孙教授对我们说:“关于龙骨异文的事,我上次之所以没告诉你是因为当时顾虑比较多。但是昨天我想了一夜,就算为了老陈,我也不能不说了;但是我希望你们一定要慎重行事,不要惹出太大的乱子。”

  我问孙教授:“我不太明白,您究竟有什么可顾虑的呢?这几千年前的东西,为什么到了今天还不能公开?”

  他摇头道:“不是不能说,只是没到说的时机。我所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这些异文龙骨都是古代的机密文件,里面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没有载入史册的事情。破解天书的方法虽然已经掌握了,但是由于相隔的年代太远了,对于这些破解出来的内容,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考证,都是非常艰难复杂的。而且这些龙骨异文有不少残缺,很难见到保存完好的,一旦破解的内容与原文产生了歧义,哪怕只有一字不准,那误差可就大了去了…”

  我对孙教授说:“这些业务上的事,您跟我们说了,我们也不明白。我们不远万里来找您就是想知道雮尘珠的事,还有shirley杨带着的龙骨异文拓片是希望您帮我们解读出来,看看有没有雮尘珠具体着落在哪里的线索。”

  孙教授接过拓片,看了多时,才对我说道:“按规定这些都是不允许对外说的,上次吓唬你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些信息还不成熟,公布出去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不过这次为了老陈,我也顾不上什么规定,今天豁出去了。你们想问雮尘珠,对于雮尘珠的事我知道的很少,我觉得它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礼器,形状酷似眼球,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在出土的西周时期龙骨密文中,至于雮尘珠是什么时期、由什么人制作,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材料,都没有明确的信息。象你们所拿来的这块拓片也和我以前看过的大同小异,我不敢肯定龙骨上的符号就是雮尘珠。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这个又像眼球又像旋涡的符号在周代密文中代表的意思是凤凰,这拓片上记载的信息是西周人对凤鸣歧山的描述。”

  我满脑子疑问,于是出言问道:“凤凰?那不是古人虚构出来的一种动物吗?在这世上当真有过不成?”

  孙教授回答说:“这个不太好说,由于这种龙骨天书记录的都是古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要的资料档案,寻常人根本无法得知其中的内容,所以我个人十分相信龙骨密文中记录的内容。不过话说回来,我却不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凤凰,也许这是一种密文中的密文,暗示中的暗示。”

  我追问道:“您是说这内容看似描写的是凤凰,实际上是对某个事件或者物品的替代,就象咱们看的一些打仗电影里有些国军私下里管委员长叫老头子,一提老头子,大伙就都知道是老蒋。”

  孙教授说:“你的比喻很不恰当,但是意思上有几分接近了。古时凤鸣歧山预示着有道伐无道,兴起的周朝才取代了衰落的商纣。凤凰这种虚构的灵兽可以说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它在各种历史时期不同的宗教背景下都有特定的意义。但是至于在龙骨天书里代表了什么含义,可就不好说了;我推断这个眼球形状的符号代表凤凰也是根据龙骨上同篇中的其余文字来推断的,这点应该不会搞错。”

  我点头道:“这是没错,因为雮尘珠本身便另有个别名唤作凤凰胆,这个名字也不知是从哪开始流传出来的,看来这眼球形状的古玉与那种虚构的生物凤凰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教授,这块拓片的密文中有没有提到什么关于古墓,或者地点之类的线索?”

  孙教授说:“非是我不肯告诉你们,确实是半点没有,我帮你们把译文写在纸上,一看便知,这只是一篇古人描述凤鸣歧山的祭天之文。这种东西一向被帝王十分看重,可以祈求得到凤鸣的预示便可授命于天,成就大业;就象咱们现在饭馆开业,放鞭炮,挂红幅,讨个吉利彩头。”

  我与shirley杨如坠五里雾中,满以为这块珍贵的拓片中会有雮尘珠的下落,到头来却只有这种内容。我让孙教授把拓片中的译文写了下来,反复看了数遍,确实没有提到任何地点。看来这条搁置了数十年的线索,到今天为止,又断掉了。

  如果再重新找寻新的线索,那不亚于大海捞针。我想到气恼处不禁咬牙切齿,脑门子的青筋都跳了起来。一旁的shirley杨也咬着嘴唇,全身轻轻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孙教授见我们两人垂头丧气,便取出一张照片放在桌子上:“你们先别这么沮丧,来看看我昨天拍的这张照片,也许你们去趟云南的深山老林,会在那里有一些收获。”

第五十二章献王墓

  我接过孙教授手中的照片,同shirley杨看了一眼。照片上是六尊拳头大小的血红色玉兽,造型怪异,似狮又似虎,身上还长着羽毛,都只有一只眼睛,面目狰狞。玉兽身上有很多水银癍,虽然做工精美,却给人一种十分邪恶阴冷的观感。

  不知为什么,我一想起这是棺材铺掌柜的物品就说不出的厌恶,不想多看,一看就想起用死人养鱼的事情,恶心得胃里翻腾。我问孙教授:“教授,这张照片是昨天在石碑店拍的吗?照片上莫非就是在棺材铺下找到的石匣玉兽?”

  孙教授点头道:“是啊,我想你们会用得到这张照片,所以连夜让我的助手回到县城把底片洗了出来。你们再仔细看看照片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Shirley杨本也不愿多看这些邪兽,听孙教授此言,似乎照片中有某些与雮尘珠有关的线索。于是又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特征:“教授,六尊红玉邪兽都只有一只独眼,而且大得出奇,不符合正常的比例,而且…而且最特别的是玉兽的独目,都与雮尘珠完全相同。”

  孙教授对我们说道:“没错,正是如此。所以我刚才劝你们不要沮丧,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与shirley杨惊喜交加,但是却想不通——古滇国地处南疆一隅,怎么会和雮尘珠产生联系?难道这么多年以来下落不明的雮尘珠一直藏在某代滇王的墓穴里?

  孙教授虽然对凤凰胆雮尘珠了解的不多,但是毕竟掌握了很多古代的加密信息,而且对历史档案有极深的研究。孙教授认为雮尘珠肯定是存在的,这件神器对古代君主有着非凡的意义,象征着权利与兴盛;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缘关系,使得对雮尘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在棺材铺中发现的石匣玉兽可以肯定的说出自云南古滇国。滇国曾是秦时下设的三个郡,秦末时天下动荡,这一地区就实行了闭关锁国,自立为王,从中央政权中脱离了出来,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重新被平定。

  据记载,古滇国有一部分人信奉巫神邪术,由于宇宙观价值观的差异,国中产生了不小的矛盾。这些信奉邪神的人为了避乱离开了滇国,迁移到澜沧江畔的深山中生活。这部分人的领袖自称为献王,象这种草头天子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史书上对于这位献王的记载不过只言片语。这些玉兽就是献王用来举行巫术的祭器。

  六尊红色玉兽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天、地六个方向,每一尊都有其名称与作用。献王在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需要服用一些致幻的药物,使其精神达到某种无意识的境界,同时六玉兽固定在六处祭坛上产生某种磁场,这样就可以达到与邪神图腾之间在精神意识层面进行的沟通。

  献王祭礼时使用的玉兽要远比棺材铺下面的这套大许多,咱们在棺材铺下面发现的这套应该是国中地位比较高的巫师所用的——至于它是如何落入棺材铺老掌柜手中的,而老掌柜又是怎么会掌握这些邪法,就不好说了。可能性很多,也许他是个盗墓贼,也许他是献王手下巫师的后裔。

  至于这六尊红色玉兽,有可能是献王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将雮尘珠实体化了,或者是做了某种程度上的延伸。而且这位献王很可能见过真正的雮尘珠,甚至有可能他就是雮尘珠最后的一任主人,不过没有更多的资料,只有暂时做出这种推断。

  我听了孙教授的分析,觉得十分有道理,只要还有一分的机会,我们就要做十分的努力。但是再询问孙教授献王的墓大概葬在哪里,他就半点都不知道了。献王墓本就地处偏远,加上献王本身精通异术,选的陵址必定十分隐秘,隔了这么多年,能找到的概率十分渺茫。

  另外孙教授还嘱咐我们不要去盗墓,尽量想点别的办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现在医学很发达,能以科技手段解决是最好的。不要对雮尘珠过于执着,毕竟古人的价值观不完善,对大自然理解得不深,风雨雷电都会被古人当作是神仙显灵,其中有很多凭空想象出来的成分。孙教授并承诺只要他发现什么新的线索,立刻会通知我们。我满口答应,对他说:“这您尽管放心,我们怎么会去盗墓呢,再说就算想去不是也找不着吗。”

  孙教授点头道:“这就好,我这辈子最恨盗墓的。虽然考古与盗墓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盗墓对文物的毁坏程度太严重,国家与民族…”

  我最怕孙教授说教,他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政教处主任,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把简单的事件复杂化,动不动就上升到某种只能仰望的高度。我一听这种板起面孔的大道理就全身不自在。我见孙教授能告诉我们的情报基本上已经都说了,剩下再说就全是废话了,便对孙教授再三表示感谢,与shirley杨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把那张玉兽的照片要了过来。孙教授由于要赶回石碑店继续开展工作就没有回县城招待所,与我们告别之后,自行去了。

  我跟shirley杨回了县招待所,见瞎子正在门口给人算命,对方是个当地的妇女。瞎子对那女子说道:“不得了呀,这位奶奶原是天上的王母娘娘,只因为在天上住得腻了,这才转世下凡到人间闲玩一回。现在该回天庭了,所以才得上了这不治之症。不出三月,但听得天上仙乐响动,便是你起驾回宫的时辰…”

  那女子哭丧着脸问道:“老神仙啊,你说我这病就没个治了?可是我舍不得我家的汉子,不愿意去和玉皇大帝过日子,我跟他没感情啊,再说我家里还有两个娃。”

  瞎子显得很为难,对那女子说道:“娘娘您要是不想回宫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老夫…”

  那女子不住催促瞎子,往瞎子手里塞了张十元的钞票,求瞎子给自己想个办法,再多活上个五六十年。

  瞎子用手捻了捻钞票,知道是十块钱的,立刻正色道:“也罢,老夫就豁出去了,替你与玉皇大帝通融一下。反正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就让玉帝多等你三两个月,你就在凡间多住上几十年。不过这就苦了玉皇大帝了,你是有所不知啊,他想你想得也是茶饭不思,上次我看见他的时候,发现足足瘦了三圈,都没心思处理国家大事了,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你回去呢。”

  我担心瞎子扯得没谱,回头这女子的汉子再来找麻烦,告他个挑拨夫妻感情都是轻的,便在旁边招呼瞎子到食堂吃饭。瞎子见我们回来了,就匆匆把钱揣了,把那女子打发走了,我牵着他的竹棍把他引进食堂。

我们准备吃了午饭就返回西安,然后回北京。我们三人坐了一桌,shirley杨心事很重,吃不下什么东西,我边吃边看那张玉兽的照片。

  目前全部的线索都断了,只剩下这些眼球酷似雮尘珠的红色玉兽。看来下一步只有去云南找找献王墓,运气好的话能把凤凰胆倒出来,顶不济也能找到一二相关的线索。

  不过最难的是如何找这座献王墓,只知道大概在云南境内,澜沧江畔——那澜沧江长了,总不能翻着地皮,一公里一公里的挨处找吧。

  Shirley杨问我道:“你不是经常自吹自擂说自己精通分金定穴吗?这种小情况哪里难得到你,到了江边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就能找到了,这话可是你经常说的。”

  我苦笑道:“我的姑奶奶,哪有那么简单。分金定穴只有在一马平川、没有地脉起伏的地区才能用,那云南我在前线打仗的时候是去过的,山地高原占了整个云南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云南有三大水系,除了金沙江、怒江之外就是澜沧江,从北到南,贯穿全省。而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自北发于横断山脉,山脉支干多得数不清。咱们要是没有具体的目标,就算有风水秘术,恐怕找上一百年也找不到。”

  Shirley杨对我说道:“可真少见,怎么连你也开始说这种泄气的话,看来这次真是难了。”

  我对她说:“我并没有泄气。我觉得可以给咱们现在的状况概括一下——有信心没把握——信心永远都是足够的,但是现在把握可是一点都没有,大海捞针的事没法干。咱们可以先回北京,找大伙合计合计,再尽可能多的找些情报,哪怕有三成把握,都比一成没有强。”

  瞎子忽然插口道:“二位公母,听这话,难道你们想去云南倒斗不成?老夫劝你们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想当年老夫等一众卸岭力士为了图谋这一笔天大的富贵,便想去云南倒献王的斗,结果没料到那地方凶险重重,平白折了六条性命;只有老夫凭着一身的真功夫才侥幸得脱,这对招子就算留在云南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兀自心有余悸。”

  瞎子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听在我耳中如同六月里一声炸雷,我把吃在嘴里的饭菜喷了他一脸:“你刚说什么?你去云南找过献王墓?你倘若信口雌黄、有半句虚言,我们就把你扔下,不带你进京了。”

  瞎子擦了把脸说道:“老夫是何等样人,岂能口出虚言。老夫曾在云南李家山倒过滇王的斗,不过去得晚了些,斗里的明器都被前人顺没了。那墓里除了一段人的大腿骨,只剩下半张人皮造的古滇国地图,但是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老夫一贯贼不走空,此等不义之财焉有不取之理,当下便顺手牵羊捎了出来。后来在苏州,请了当地一位修补古字画的巧手匠人用冰醋擦了一十六遍,终于把这张人皮地图(石弄)得完好如初。谁知不看则已,原来这图中竟是献王墓穴的位置。”

  Shirley杨对瞎子说道:“献王带着一批国民从滇国中分离了出来,远远的迁移到深山里避世而居,滇王墓中又怎么会有献王墓的地图?你可不要骗我们。”

  瞎子说道:“老夫自是言之有物。这两国原本就是一家,据说献王选的是处风水宝地,死后葬在那里,那地方有很特殊的环境,永远不可能被人倒了斗。想那唐宗汉武都是何等英雄,生前震慑四方,死后也免不了被人倒了斗,尸骸惨遭践踏——自古王家对死后之事极为看重,最怕被人倒斗。献王死后,他手下的人就分崩离析,有人想重新回归故国,便把献王墓的位置画了图呈给滇王,声称也可以为滇王选到这种佳穴。这些事情就记载在这张人皮地图的背面,不过想必后来没选到那种宝穴,要不然老夫又怎能把这张人皮地图倒出来。”

  瞎子从怀中取出一包东西,打开来赫然便是一张皮制古代地图。虽然经过修复,但是仍然十分模糊,图中山川河流依稀可辨。

  瞎子说道:“非是老夫唬你二人,这图老夫随身带了多年,平日里从不示人,今日见尔等不信才取出来令尔等观之。不过老夫有一言相劝,你看这图中的虫谷有一块空白的地方,那里多有古怪之处,直如龙潭虎穴一般,任你三头六臂,金刚罗汉转世,进了虫谷,也教有去无回。”

第五十三章人皮地图

  献王墓在瞎子口中是个很邪的地方,说着话他将自己的双元盲人镜摘了下来。我与shirley杨往他脸上一看,心里都是“咯噔”一下——只见瞎子的眼眶深深凹陷,从内而外,全是暗红色的疤痕,像是老树枯萎的筋脉从眼窝里长了出来。原来瞎子这对眼睛是被人把眼球剜了出去,连眼皮都被剥掉了一部分。

  瞎子把盲人镜戴上,长叹了一口气,对我和shirley杨说道:“过去了这么多年,往事虽如过眼云烟,却仍历历在目。那最后一次去倒斗,老夫还记得清清楚楚,什么叫触目惊心啊,那便是触目惊心。”

  我知道虽然瞎子平时说话着三不着两,以嘴皮子骗吃骗喝,但是他说当年去盗献王墓的经历多半不会有假,毕竟这些事情不是谁都知道的。不过在虫谷深处的献王墓究竟有没有瞎子说的那么厉害,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永远不可能被倒了斗的风水宝穴。

  但是想起孙教授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献王行事诡秘、崇敬邪神,又会异术,料来不是一般的人物。那棺材铺掌柜的用人尸养鱼以求延年益寿,这法门便是从几千年前献王那里传下来的,由此可见多年献王行事之阴邪凶恶,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Shirley杨想从侧面多了解一些献王墓的情况,对瞎子约略讲了一些我们在棺材铺下发现漏缸装人尸养鱼的事,并把孙教授的推断说了,很可能是从云南献王那里遗留下来的古老邪术。

  (以缸棺盛尸喂鱼放痆chong]最毒,此法在缅甸真实存在。现代有人误将其称为蛊的一种,其实并非同理,中国境内也没有这种习俗。中国汉代古滇国只有类似的邪术,但是并不是痆chong]术或蛊毒。在此引用其名称为情节需要,而且做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古老的痆chong]术本身非常神秘,代代秘传,外人难以窥其究竟,所以仅在故事中对其加以初级程度的解释。)

  瞎子听罢冷哼一声,捻着山羊胡子说道:“那孙教授是个什么东西。教授教授,越教越瘦,把秀才们都教成瘦子了,想必也是老匹夫一个。那厮知道个什么。不知者本不为过,然而不知又冒充知道,就是误人子弟。”

  我问他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孙教授说的不对吗?”

  瞎子说道:“据老夫所知,献王的邪术得自于藏地,最早发源于现在的公明山,是最古老的痆chong]术。痆chong]术、蛊毒、降头并列为滇南三大邪法,现在痆chong]术失传已久,蛊毒与降头等在云南山区、南洋泰国寮国等地仍有人会用,不过早已势微,只余下些小门小法。”

  我对瞎子问道:“依你这样讲,原来棺材铺老掌柜用铁链吊住铁缸,在里面用死尸把鱼喂大,是痆chong]术的一种?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当真能延年益寿?现在说起来那掌柜的已经死了,他的来历好象很模糊,说不定他就是古滇国的遗民,活了几千年了。”

瞎子笑道:“世上哪里有那种活了几千年的妖人。老夫现在都快成你的顾问了,也罢,索性一并告诉尔等知道。当年老夫与六个同行到云南深山里去倒斗,为了安全起见,事先多方走访,从一些寨子中的老人口中多多少少的了解了一些。你们所讲的怪缸的确是痆chong]术的一种,将活人淹死在缸中,这个务必是要活人,进水前死了便没有用了;缸上的花纹叫戡魂符,传说可以让人死后灵魂留在血肉中不得解脱,端的是狠毒无比。水中的小鱼从缸体孔洞中游进去,吃被水泡烂的死人肉,死者的怨魂也就被鱼分食了,用不了多久就被啃成了干干净净一架白骨;而那些吃了死人肉的鱼儿长得飞快,二十几天就可以长到三尺,用这种鱼吊汤,滋味鲜美无比,天下再没有比这种鱼汤更美味的美食了…”

  我正在边吃饭边听瞎子说话,越听觉得越是恶心,只好放下筷子不吃,我对他说:“这鲜鱼汤味道如此超群绝伦,你肯定是亲口喝过的,否则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瞎子咧了咧嘴:“老夫可没那个福分。喝了那神仙汤,哪里还活得过三日。缸中的鱼养成之后就已经不是鱼了,而叫痆chong]——这痆chong]就是把冤死的亡灵作为毒药,杀人于无形之中;喝了鱼汤被害死的人,全身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临死时面孔甚至还保持着一丝笑容,象是正在回味鲜鱼汤的美味。害死的人越多,他的邪术就越厉害,至于最后能厉害到什么程度,这就不得而知了。老夫纵然渊博,毕竟也有见识不到之处。”

  Shirley杨也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头:“原来棺材铺的传说着落在这邪术之上,那位黑心掌柜有了这害人的阴毒伎俩,用痆chong]术害人性命——想必发明这套邪术的献王也不是什么善类。”

  瞎子说道:“这棺材铺掌柜一介村夫,虽然会这套痆chong]术,他的手段只是皮毛而已,又怎么能够与献王相提并论。所以老夫劝你二人尽早打消了去云南倒斗的念头,老夫就是前车之鉴,尔等不可不查。”

  Shirley杨如何肯信瞎子危言耸听,继续追问他:“能否给我们讲一讲当年你去云南找献王墓的经过,如果你的话有价值,我可以考虑让老胡送你件明器。”

  瞎子闻言立刻正色道:“老夫岂是贪图明器之人,不过也难得尔等有此孝心,老夫自是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这说起当年的恨事,唉,那当真是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啊…”

  当年瞎子在苏州城中使匠人修复了人皮地图,经过仔细验证,得知这是记录献王墓位置的地图,心中不胜欢喜。先前他连倒了几个斗都没什么收获,这献王毕竟曾是古滇国一代国君,虽是南疆小国,他墓中的明器也应该少不了。

  于是瞎子召集了几名相熟的卸岭力士。这批盗墓贼遇到大墓都是集体行动,盗大墓的手段不论是摸金发丘还是搬山卸岭,也无外乎就是这么几种。喇叭爆破式,用大铲大锄,或者用炸药破坏封土堆和墓墙,直接把地宫挖出来,这是最笨的一种办法。

再不然就是切虚位,从墓室下面打盗洞进去,这要求盗墓者下手比较准,角度如果稍有偏离,也挖不进去。

  瞎子早年间就是专挖南方的墓,他们这批人不懂风水秘术,只能找有县志记载的地方,或者找那些有石碑、封土堆残迹的古墓。这次有了人皮地图作为线索,这批人经过商量,觉得这活做得,说不定就是桩天大的富贵,便决定倾巢出动,去挖献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