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孟什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了。苏茜转过身,望着孟什的脊背,感觉十分难过。她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和疑云,多么希望能回到那心无芥蒂的美好时光。
七
翌日,孟什很早就起床了,获得灵感的他,一改往日的颓丧和委顿。坐在电脑前,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彰显出文思泉涌的状态。苏茜起床后,看到丈夫奋笔疾书,心情略微有些复杂。
她走到厨房,发现冰箱里竟然有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水果。她问道:“孟什,你什么时候买的菜?”
孟什一边敲字一边回答道:“网上商城的送货服务。”
苏茜不再打扰孟什。她开始履行家庭主妇的职责,打扫卫生,烧菜做饭。
午饭的时候,苏茜发现孟什吃得很少,似乎他一心想着快点回到电脑前,继续他的写作。其实这段时间,孟什的食欲都不怎么好。苏茜做的菜,很多时候都有大量剩余。她有些难过地说:“你不喜欢我做的菜了吗,孟什?”
“怎么会,我只是灵感来了,想赶快写稿。”孟什亲了苏茜的额头一下,“你做的菜很好吃,辛苦你了。”又坐到电脑前了。
就这样过了几天,孟什每天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小说进度惊人,保持这样的势头,也许很快就能完成一部完整的小说了吧。
由于跟孟什有所约定,苏茜没有去关注这部小说的内容和进展,甚至是刻意回避。作为当事人,她只想将这件恐怖的事情从脑海中遗忘和抹去,而不是通过小说再次回到那可怕的情景中。直到有一天,她在手机上浏览某个网页,一则推荐热门书籍的广告,映入她的眼帘:
《恐怖转移》,2017最火爆的悬疑惊悚小说,××网独家连载!
深度解读北京女子神秘穿越至青城山之谜,点击量一周破五百万!
这种哗众取宠的宣传语,让苏茜本能地皱起了眉头。但想到孟什写的小说,终于成为当红热门小说,又有几分欣慰。她不自觉地点击了网站的链接,看到了这篇名为《恐怖转移》的小说的封面和内容简介。而作者一栏,竟然是“逸名”。
为什么孟什不用他的笔名“铁皮人”呢?苏茜暗忖,很快便明白了。这显然是一种炒作方式,神秘的作者讲述神秘的故事,才能让这本小说更具卖点和噱头。
果然,内容简介写道:“本书作者是神秘穿越事件的主人公,那个北京女子的挚友,因涉及当事人隐私,作者身份不便透露。”
苏茜不愿去揣测孟什这样做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还是一种营销手段。有些事情还是别弄那么清楚为好,“难得糊涂”不仅是人生经验,更是前人的忠告。
但看到这么吸引人的宣传语和介绍,任何人的好奇心都会被调动起来。苏茜也不例外。况且这篇小说是自己丈夫写的,她更想知道孟什把这个题材写成了什么样。问题是,他们有所约定……
不看正文,只看书评,总是可以的吧。这样想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点开了这部连载小说的评论区。除了看到一堆催促作者快点更新的留言之外,还看到了一些反映小说内容的、令人震惊的评论:
女主角到底是不是外星人?期待作者快些揭秘。
我猜女主角是外星人的后裔,而外星人的飞碟隐藏在青城山的某处。它们使用高科技将女主角召唤到了飞碟所在地,意图将她带走。
苏茜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哪,孟什把我写成了外星人?
即便这只是读者的猜测,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管中窥豹的结果,也令苏茜十分恼火。然而她跟孟什有约在先,又不便去质问什么,只有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之后几天,苏茜每天都关注这部小说的读者评论,有时也忍不住看几篇正文。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十分吸引人的悬疑小说,但一想到原型是自己,她就浑身不舒服。这篇科幻惊悚小说在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暗示此次事件跟外星生命在地球上进行的神秘活动有关。叙述的方式接近纪实,极具代入感。
苏茜在心中反复告诫自己,这只是一篇小说,不是事实。但她没法做到完全不受小说的影响,特别是今天发布的最新章节,内容简直令她胆战心惊。书中的女主角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恐怖转移”将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
苏茜是成年人,不是七八岁的小姑娘,她不愿被一个虚构的故事牵着鼻子走。但是,看了这一章之后,她发现自己跟书中的女主人公越发相似了——她也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直觉,认为这件事没有结束,同样的情形,有可能再次出现。
这当然是心理暗示所致,她心里也非常明白这一点。但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奇怪,越是想要避免的念头,就越是在心中不断强化。她无法控制。
当然,产生这种不好的感觉,并不只是受到小说的影响,跟苏茜自身的体会也有莫大的关系。最近她经常做梦,特别是夜里,她总是梦到一片幽暗的山林(是不是青城山,无法考证),仿佛在森林深处,有什么“东西”在召唤自己。这种感觉非常真实,令人无法忽视。每当从这神秘的梦境中醒来,她都心惊肉跳、汗流浃背。心酸的是,她竟然不感到恐惧,因为没有再次穿越到梦境中的地点,已是最大的幸运。
但是,必须跟孟什好好谈一下了。这种感觉很不好,苏茜非常清楚,长此以往,精神会无法承受的。虽然跟孟什之间,出现了一点罅隙,但丈夫毕竟是自己最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这点不会改变。
“孟什,这几天我很不安。”
坐在电脑前的孟什转过身来,望着苏茜:“怎么了?”
“我夜里经常做梦,非常真实的梦。我又置身于山林之中。”
孟什叹息道:“你还没有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
苏茜说:“因为我直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怪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孟什,难道你就不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吗?”
“我当然想,但我该怎么做呢?也许我只能用小说的方式来做出诠释。”
你的诠释只是让这件事更加离谱,苏茜忍着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不弄清楚这件事的真相,我始终不会安心,总觉得同样的事,会再次发生。”
这回,孟什没有像往常那样不假思索地安慰苏茜,他陷入了沉默。这种沉默令苏茜越发不安了,她说:“你也这么认为,是吗?”
“我想,应该不太可能吧……”
孟什的回答令苏茜心寒。几天前,他还斩钉截铁地向她保证,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即便只是安慰,也令苏茜感到宽慰。但现在,他明显变得不确定了,甚至——不,这肯定是我的错觉。孟什不可能期待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苏茜迅速掐断刚才一瞬间冒出的可怕念头。
“苏茜,别想这么多了,胡思乱想只会徒增烦恼,睡吧。”孟什说。
苏茜点了点头,侧着身子躺在了床上。孟什愣了一下,说:“你不脱衣服和鞋吗?”
苏茜摇头道:“我怕再发生这种事情。以后睡觉我都会穿着衣服,并且把手机、身份证和钱包都带在身上。”
孟什张着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始终没说出来。
八
几天之后,苏茜发现,孟什的小说《恐怖转移》停止更新了。
对于已经追书上瘾的读者来说,突然断更就跟看足球赛时停电一样难受,读者纷纷追问作者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希望作者给出一个解释。
但孟什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原因苏茜很清楚,她从这两天孟什在家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了,他烦躁、焦灼,来回踱步,一看就是故事编不下去了。
这不奇怪,本来就是应景的作品,为热门题材而抢占先机,根本没有深思熟虑,考虑好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不陷入“瓶颈”才是怪事。
写作方面,苏茜完全帮不上孟什的忙。虽然他们上大学时都是中文系的,但苏茜研究的是古代汉语言文学,而孟什一直钟情于小说创作。他会时不时冒出一些点子,或者新奇的想法,皆可当作小说题材。这是否属于有天赋的范畴,苏茜不得而知。但她一直有些佩服孟什,认为他能办到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如果孟什都想不出来小说该如何继续,苏茜更是爱莫能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孟什这次竟然来找苏茜聊天,希望有所启发。
“亲爱的,我真的不想让你回想那件事……但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一个人出现在青城山上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苏茜明白了,她是这件事的当事人,肯定拥有一些别人无法想象的体会。孟什需要从中寻找灵感,但恐怕要令他失望了。“孟什,如果你经历一次同样的事,就会发现,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脑子里只会是一片空白。”
“对,这是最初的感受,之后呢?你的直觉认为,这可能是怎么回事?”
苏茜极度不愿回想,但她竭力克服自己心里的不适。“我不知道,孟什,我真的毫无头绪。不管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如此。非得要说的话,我一度怀疑自己梦游了,但那座山给我的感觉是,根本不像北京的山,所以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接下来,我几乎都在惊惧中度过,无暇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孟什问:“你为什么感到惊惧?”
苏茜讶异地说道:“你认为我不该感到恐惧吗?遇到这种事情,我的反应应该是从容不迫、淡定自如?”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那晚你在青城山上,有没有看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物?”
苏茜后背泛起一股凉意。她不是被回忆吓到了,而是孟什问的这句话令她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恐惧感。她打了一个寒噤,身体缩紧了。
孟什不顾苏茜脸色苍白,只关心他感兴趣的事情:“怎么,你想起什么了吗?你真的看到了什么?”
苏茜问:“你希望我看到什么?”
“什么叫‘我希望’,苏茜,你别说这种话好吗?”
苏茜沉吟片刻,说道:“我好像看到树林中有某种生物。”
孟什睁大眼睛,关切地问道:“什么生物?”
“我不知道,那是夜里,又没有路灯,我只感觉树丛中窸窸窣窣的,仿佛有生物活动的迹象,也许就是青城山上的某种动物。”
“青城山上没有大型动物。”
“你怎么知道?”苏茜问。
“我上网查了资料。”孟什说,“据说前两年还有藏猕猴,现在都很少见了,更别说别的什么大型动物了。”
“我没有说我遇到的是大型动物。”
“但是一般的小型动物,是不可能弄出那么大的动静的。”
苏茜顿了片刻,问道:“你当时又不在场,你怎么知道有多大的动静?”
孟什微微一怔,说道:“我根据你的描述,猜的。小型动物造成的动静,应该不会被人注意到吧。”
苏茜闭口不语,心头隐约泛起一丝疑云。她不想再探讨这个问题了:“我累了,孟什,想休息了。”
“好的。嗯,苏茜……”
“还有什么事?”
“如果你还想起了什么细节,告诉我好吗?”
苏茜不置可否,侧躺在床上,一只手撑着腮帮子,搭了一床凉被在身上,穿着衣服和皮鞋睡下了。
这天晚上,孟什又没有陪苏茜一起睡。也许他从刚才的谈话中获得了一定的灵感,到书房继续创作去了。苏茜也没有再提出要孟什陪自己的要求。最近她感觉,衣服、鞋子和手机似乎比丈夫还要可靠,更能带给她安全感。
夜里,苏茜又做梦了。仍然是那座山林,植被丰富、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似乎又是青城山。她真是纳闷极了,为什么她总是梦到青城山?这里到底跟她有什么渊源,要一次又一次地在梦中出现,甚至把她从遥远的北京召唤至此?
呃……暖暖的,这是什么感觉呢?身体下方仿佛有人,是一个人的脊背吗?我在一个人的背上?而耳边呼啸的风,似乎提示我在高速运动……等等。有人背着我……飞行?
即便是在梦中,苏茜也感觉骨寒毛竖。她突然想起了那个记者说过的话——有人曾有过跟她类似的经历……她悚然一惊,像遭到针扎一般,倏然地清醒了。
她真希望没有醒来。如果继续做梦能避免这一切,她情愿一直待在梦中。恐怖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她清楚地意识到,此刻,她又站在了青城山上的某处。
九
树影婆娑,冷风飕飕,苏茜所站之地,恐怕是青城山上最阴森的一个地方。除了葱茏的树木,她的前方仿佛还有一个很大的山洞,黑暗中宛如巨人的大口。
虽然是第二次经历这样的怪事了,苏茜仍然全身发抖,汗毛直立。这种恐怖的事情,就算经历一百次,也不可能适应。
这回和上一次的区别是:第一,她缩短了认知此事的适应期;第二,她几乎可以肯定,这里不是别的山林,又是四川成都的青城山;第三,也是最重要、最庆幸的一点——她穿着长袖衬衫、牛仔裤和皮鞋。手上戴着腕表,兜里揣着手机和钱包。
对了,手表。苏茜猛然意识到,她应该立即确定现在的准确时间。她抬手看了下手表,显示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二十分。她又迅速摸出手机,没错,七月二日,凌晨一点二十分。
苏茜清楚地记得,昨天的日期是七月一日,她是晚上十一点左右上的床,至于多久后睡着的,她无法确定,不过在没有失眠的情况下,最多也就二三十分钟吧。也就是说,睡着后的两个小时内,她从北京的家中通过梦境穿越到了成都的青城山。
四周一片寂静,几乎没有风吹草动。这般万籁俱寂,更令人毛骨悚然。苏茜的心脏怦怦狂跳,她在心里对自己说,镇定下来,冷静……别怕,这里是景区,不是荒山野岭。景区有酒店、农家乐和别墅。我有手机,能导航和拨打电话,我能获救。不,本来就没有什么危险,我只要走到最近的一家旅店就行了……
一边想,她一边点亮了手机的屏幕,试图通过GPS定位,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谢天谢地,她成功地使用移动数据连接了4G网络,打开地图软件。没错,四川成都,青城后山!
扩大地图比例尺,进一步查询位置,苏茜发现自己的坐标在青城后山的“地藏洞”附近。这里在山腰以上,前后几千米都没有旅馆或农家乐。如果要走到能住宿的地方,至少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一个女人,半夜三更独自行走在幽静、阴暗的山林中,且不说山路好不好走,光是想起来,就令人不寒而栗。苏茜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她打算打电话求救,但是,打给谁呢?
景区管理委员会?110?或者距离最近的一家旅店?苏茜面临三种选择,对了,还有王洁。但是她现在应该在成都市内吧,不可能在青城山的别墅里,今天不是周末。
按理说,打报警电话是最可靠的。但苏茜迟疑的原因是,她不想再度引起关注。孟什在小说里几乎把她描述成了女外星人,如果让外界知道,她再次被“召唤”了,别说别人,恐怕父母都会怀疑,她会不会真的具有外星人血统了。
权衡之后,苏茜觉得只有打电话向王洁求助,是最能避免引起麻烦和关注的。但问题是,就算王洁同意开车到山上来接她,她也得先走到青城后山的公路上去才行,王洁不可能步行到这里来跟她碰面。
手机电量还有80%左右,足够支撑步行到公路。苏茜突然想起手机有“手电筒”功能,也许应该打开手电筒,看清楚四周的环境,再做下一步判断。
手机背面射出一道发散型白光,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明亮。苏茜举着手机,试探性地照射周围。
前方是一条幽静的小径,不知通向哪里;左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看不见道路。苏茜转动身体,光束照向斜后方——突然,手电筒的光扫到一个人影。不是错觉,真的是一个人影,站在地藏洞洞口前。
苏茜全身发毛、浑身每一根汗毛都直立起来了,没有人能承受这种程度的恐怖。她彻底失控了,双手紧贴脸颊,手机掉落在地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啊!”
万籁俱寂的夜里,突然传出这样一声尖厉刺耳的惊叫。如果周围有人的话,恐怕会当场吓出心脏病——更不必说发出尖叫的人本身所承受的惊吓程度了。
苏茜保留的最后一丝理智,是迅速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手机。然后,她不分方向地夺路而逃,沿着石板小径狂奔,同时发出肝胆俱裂的尖叫。她跌倒了,几乎没有感觉到疼痛,更没心思在乎有没有受伤,像一只受惊的野兔一样,在山林中没命地奔逃。
躲避的、惧怕的究竟是什么,在此刻显得一点都不重要。她面临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很多时候,死亡都没有巨大的恐怖对心灵带来的折磨更令人畏惧。
苏茜完全不知道自己狂奔了多久,她几乎被吓疯了,奔跑成了一种本能。但她的体力渐渐濒临极限,眼看就要倒地不支了,就在这时,前方出现一丝希望的曙光——路灯!上天并没有抛弃她,她胡乱瞎跑,竟然误打误撞地跑到公路上来了。
盘山公路上,此刻没有任何车辆。但是微弱的路灯,以及相对宽阔的道路,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苏茜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冲到公路上来,双手支撑在栏杆上,恐惧和疲累令她胃里一阵翻腾,她剧烈地呕吐出来,然后坐在地上。这种难受的感觉,仿佛离死已经不远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怪物或者外星人出现在她面前。瘫坐在地上多时,体能少许恢复了一些,她拿起手机,拨通了王洁的电话。
“王洁……”她战栗着,声音带着哭腔,“又发生这种事情了,我从睡梦中来到了青城山!”
“天哪……苏茜,你在哪儿?青城山的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我在青城后山的盘山公路上,位置大概在地藏洞附近。”
“你确定吗?”
“是的,我有手机,可以进行定位。王洁,这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好怕,真的好害怕,你能来接我吗?”
“好的,我马上开车来接你!但是你得等一下,我现在在市区,开车到青城后山,最少要四五十分钟。”
“好的,我就在公路旁等你。”
“行,你打开微信的实时位置,待在原地别动,我这就来找你!”
挂了电话,苏茜从地上站起来,挪动到路灯下方。微弱的灯光,多少抵御了一些心头的惶恐。
苏茜想起,她竟然还没有跟孟什通一个电话,告知他这件事。她自己都感到奇怪,遇到这样的事情,她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孟什吗?难道在她的意识深处,已经不那么信任孟什了?要真是如此的话,那实在是可悲。
苏茜还是拨通了孟什的手机号码,响了好一会儿,对方才接起电话,传来的是一个疲倦、惺忪的声音:“喂,苏茜?”
苏茜觉得这个声音跟孟什平时说话的声音有些不一样,也许是从睡梦中被吵醒,意识还没清醒的缘故。她说:“孟什,怪事又发生了……我在青城山。”
电话那头谜一般地沉默了几秒,孟什才清醒过来:“啊,你又……我的天!”
“孟什,我好怕。”苏茜又要哭出来。
“别怕,苏茜,这次你带了手机,你可以打电话求助。我在北京,没法立刻赶到你身边,但你肯定能找到能帮你的人,比如警察,还有王洁,你跟他们打电话了吗?”
“我跟王洁打了电话,她现在开车来接我。”
“那真是太好了。”
“你会来接我回去,对吗?”
孟什竟然没有立刻答应,苏茜感到心寒——仅仅是第二次,他已经感到厌倦了吗?
好一会儿之后,孟什才说道:“是的,我明天……不,今天就会来成都。你希望我现在就去机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