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溯一看便知道了大概,探手虚扶了一把,和声道:“左相言重了,有什么话只管说吧,不必如此。”

  裴直直起身,却是满脸忧思,拱手道:“昨日宫中贵妃忽然差人向臣传话,告知了臣一桩惊天秘闻,商王欲于明夜子时,趁两衙禁军轮换时发起突袭,杀入东宫。臣听后,惊得一夜未睡,虽说贵妃是臣胞妹,商王是臣外甥,但臣更是大历忠臣,不敢与之同流合污。我与殿下,或说与辛相,政见上多有不合,这也只是个人思辨难调,无伤大雅。但这等谋逆之事,臣实不敢参与,得知消息后立时便想来回禀殿下,也请殿下防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番话说完,他如释重负,反正已经到了这样地步,就算事后太子罢免了他的官职,也比全家入罪要强。

  若说实话,他当然盼着凌冽能登顶,到时候振一振裴家的门庭,也与那些百年望族论一论长短。但如今看来,凌冽实在过于鲁莽,羽翼未丰便想飞,到最后无非摔个粉身碎骨,自己却不敢陪他冒这个险。

  现在投诚,但愿还来得及。

  他小心翼翼查看太子神情,见他眉目间竟没有半丝忧虑,仿佛一切早有预料似的,心下愈发庆幸自己做得对了。

  凌溯呢,听了他的话,慢慢颔首,“左相护持正统,有大义灭亲的决心,令孤很是敬佩。不瞒左相,三郎不服孤这阿兄,孤由来知道,但没想到他竟对孤有如此深的成见。至亲手足,一定要闹得你死我活才甘心吗?孤实在不明白,儿时的情义去了哪里,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情义又去了哪里。”

  若要论这个,裴直也心虚得很,总不能说权势诱人,换了谁都会心动吧!只得掖着手,唯唯诺诺道是,再三祈求殿下宽宥,顺便表明立场。

  凌溯说:“左相的心意孤已知悉了,放心,孤不搞连坐那一套,左相大可放心。但此次变故事关重大,孤这里自有应对,不希望打草惊蛇,左相明白孤的意思吧?”

  裴直连连道是,他自然对太子的计划心领神会。凌冽糊涂,正好犯在他手里,他不想这样的大好时机因走漏风声而断送,就让凌冽以为他不知情,到时候请君入瓮,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凌溯温煦地笑了笑,“左相回去吧,别看我这东宫铁桶一样,其实也有他们安插的眼线,要是被一状告到贵妃那里,左相就里外不是人了。”

  裴直心下颤了颤,暗道他其实什么都知道,这样不动声色按捺到今日,确实深谙储君的韬光养晦之道。

  拱手长揖,他叹息着退出了崇政殿,接下来三郎会如何,不得而知,裴家会何去何从,也不得而知,一切都听天由命吧!

  这厢凌溯独自在殿内坐了好久,虽然早就知道凌冽有夺嫡的野心,但没想到,自己一步一步引领,他果然就急不可待了。

  但凡还顾念一点兄弟之谊,就不应该这样。大历建朝不过半年罢了,半年是鬼是人就现了原形,实在可惜。

  所以阿娘有先见之明,那日打过贵妃后同他说,自己这几板子是个引子,凌冽母子沉不住气,要想报仇,必定近在眼前。结果说中了,前后不到半个月,鱼就上钩了。凌溯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既然骨肉相残避无可避,那就坦然面对吧。

  起身,披上斗篷驾马回行辕,一入后苑便见居上正在窗前做针线,低着头,露出白皙修长的一段颈项。他静静站在那里看她,只要她在,就觉得岁月静好,这浑浊的尘世中,至少还有人心值得期待。

  恰好她抬起头来,隔着院中洒落的细雪看见他,没有如他设想的那样,嘴里叫着郎君,快步起来迎接他,只是“喂”了一声,“傻站在那里做什么?你不冷啊?”

  唉,反正要她温柔小意是没指望了,但就是那一声“喂”里,也能品砸出深深的关切。

  他扬起笑脸,快步进了西院,看她手里正盘弄布料,好奇道:“这么早就做孩子的小衣吗?何必自己动手,交给内仆局就是了。”

  居上啧了一声,“你究竟是什么眼神,这哪是什么小衣,是你的护膝啊。”边引线边道,“我上回见你的护膝都磨坏了,所以大发慈悲再给你做一双,用到明年立春应当没问题。”

  他听后甚是感激,上前抱住了她,“还是娘子心疼我。”

  居上却偏着脑袋感慨起来,“想当初,我是何等桀骜不驯的女郎啊,没想到如今竟沦落得为你做针线,真是时也运也。”

  他讨乖地说:“当年我也是横刀立马,杀尽敌寇的将军,如今还不是时刻惦念着你,一有风吹草动,第一个就想到你。”

  两人交换了下眼色,大有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不过现在不是做针线的时候,凌溯示意内外侍立的人退下,取了她手里护膝放在一旁,正色道:“我有件事要与你说,这两日你先回待贤坊去,我会暗中派人戍守整个坊院,等风声过了,你再回来。”

  居上见他满脸肃穆,立刻便察觉出了异样,“出什么事了吗?平时我要回去,你别别扭扭死都不答应,这次怎么主动提出了?”还有派兵戍守,这分明是要打仗啊,绝不是他要抽空纳妾这么简单。她一把抓住了他的手,“怎么了,快说,别让我猜。”

  凌溯这才老实招供,“三郎要夜袭东宫,恐怕也不会放过行辕。你在这里不安全,不如回家去,也好有个照应。”

  居上一听,顿时直起了身子,“回家就安全吗,我怎么觉得和你在一起才最安全?我不回待贤坊,我要跟着你,你在哪儿我就在哪儿,不用劝我,就这么决定了。”

  凌溯无可奈何,“这不是儿戏,你同我在一起有危险。”

  居上道:“那更要在一起了,我要与郎君同甘共苦。再说你会让自己有危险吗?”

  凌溯想了想,这倒是,“重任在身,不敢涉险。”

  所以说啊,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想当初皇后守城,将来在史记上必定是辉煌的一笔,自己呢,患难时对太子不离不弃,好歹也能吹一辈子,这个时候躲到娘家去,岂不是傻吗。

  再说留眼前这人独自面对,她也不放心,自己习学了那么多年的骑射,从来派不上用场,现在凌三郎都欺负到头上来了,作为太子妃,她有责任保护太子殿下。

  想到这里,她霍地蹦下坐榻,到里间转了一圈,手持一把宝剑走出来,“噌”地一声抽出剑锋,寒光四溢下抖了抖,“看,我的呼雷亮不亮?宝剑束之高阁多年,这次轮到它出山了,看我把那些反贼杀个片甲不留。”

  原本那么严肃的事,结果到了她嘴里,无端变得可笑起来,果然是非一般的女郎啊,自有男儿般壮烈的胸襟。

  他抬指在剑身上弹了一下,弹得银光颤抖,弹出绵长的嗡鸣,他说:“好剑!不过你带剑来行辕做什么?我以前居然没发现,是为了防备我吗?”

  居上心道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吧,重要的是当下,“反正就这么说定了,我一身武艺,必须留在东宫,与你并肩作战。”

  凌溯想了想道:“你可以进宫,但不要留在东宫,去阿娘那里吧,替我照应阿娘。”

  居上有点不舍,“可我还是想和你在一起。”

  他的目光立刻软化了,接过剑放在一旁,把她抱进怀里温声劝慰:“东宫离神龙殿很近,若是东宫失守,神龙殿也就岌岌可危了。你替我护着阿娘,这可是好大的功勋,你不想挣吗?”

  果然一张床上睡过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她一腔孤勇的出处。

  居上豪情万丈,“也好,阿娘是要护着,护着阿娘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可说完又不舍地看向他,“那你呢?你会平平安安的吧?”

  他说会,“其实我们筹备这日,已经筹备了很久,知道最后免不了有一场风波,早日来了早日安心。等除掉这后顾之忧,咱们就能安稳过日子了,你也不用担惊受怕,只管好生当你的太子妃就行。”

  居上舒了口气,咬牙说好,当即收拾起来,随他进了东宫。如常在丽正殿坐卧,等到傍晚时分,把剑装进琴匣,一同带进了神龙殿。

  彼时皇后在殿内坐着,见儿媳进门,和煦地问:“大郎让你来的吗?”

  居上说是,拍了拍胸口,“阿娘放心,儿守着阿娘。”

  皇后笑起来,点头说好。起身慢慢踱到殿前的平台上,眺望大明宫方向,那目光悠远锐利,如鹰隼一样,喃喃道:“不知贵妃在做什么,大概正肖想着,砍下我的脑袋吧!”

第79章 有些人,说消失就消失了。

  山呼海啸, 杀声四起,太极宫以东的一大片,仿佛浸泡进了火海里。

  不久前长安刚经历过的乱战, 又一次上演了, 整个城池都颤动起来, 乱糟糟、混沌沌, 和着这满天的飞雪,要把夜撕碎一般。

  居上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慌忙出门东望, 嘴上虽不说什么,手脚却忍不住哆嗦起来。

  皇后站在她身边,还是原来那样平静的语调, 安抚道:“别怕,北军南攻, 一路就是这样过来的, 区区一场内乱罢了,说平息便平息了。”一面又笑了笑, “这消息, 陛下大约还不知道, 咱们上两仪殿去, 告知陛下吧。”

  居上望向皇后,这刻很是佩服她的镇定自若, 果真是见过大场面的啊, 东宫现在经历的一切, 在她看来不过一场儿戏。

  厚重的甘露门被推开了, 皇后的裙裾拖曳过覆着薄雪的甬道, 一级级登上台阶, 走上了两仪殿前的平台。

  圣上已被外面的喧嚣惊扰了,仓惶地迈出门槛,见皇后来了,骇然问:“出什么事了?东宫怎么了?”

  居上行礼退到了一旁,皇后上前搀扶住他,淡声道:“没什么,三郎谋反而已。陛下别看了,小心着凉,快进去吧。”

  圣上看她的眼神充满了不解和诧异,“三郎谋反而已?而已?你到底在说什么?”

  皇后这才抬起眼来,“我说什么,陛下不明白吗?因为你的姑息养奸,因为你的刻意纵容,三郎今夜率兵攻入东宫,欲图剿杀长兄,这正是陛下愿意看见的,不是吗?”

  圣上脸上挂着巨大的震惊,“你简直一派胡言!”

  皇后听了,将手放了下来,冷笑道:“我一派胡言,事实究竟如何,陛下心里不知道吗?早前你借助四子打下江山,江山坐稳后又开始忌惮功高的长子,我不曾说错吧?你有意扶植三郎,想让他牵制大郎,可惜你那第三子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空有满腔野心,却不知如何巧妙运用手中权柄。得知陛下抱恙,怕长兄即位,仓促起事,今夜率领他的龙武军,趁着宫门禁军交接打算一举攻破东宫……这样的人,陛下将来放心把江山交给他吗?”

  圣上听得呆愣在那里,喃喃说:“怎么会呢,三郎他……”

  皇后漠然转过身,望向火光冲天的方向,“好在大郎从来不曾放松警惕,今夜方不至于被杀个措手不及。这几日陛下不能理政,太子监国,一直住在东宫,倘或毫无防备被乱军擒获,陛下又当如何?”

  见圣上无话可说,她方又一哂,“三郎起事,只告知了裴氏,谁知那裴氏沉不住气,让人通知了左相裴直。裴直紧要关头,到底还是选择保全全家,将这件事秘奏了大郎,陛下说,你可是养虎为患,咬伤了自己啊?其实咱们是一家,就算站在众山之巅,也不能忘了骨肉亲情,大郎有多爱戴你,你应当是知道的,何故这样防备他?何故战时利用元家,战后又百般打压,我元氏若不归顺你,就不会为你打天下。”

  这些话,在皇后心中存了许久,一直没有机会同他开诚布公地说。到了今日,东宫厮杀成一团,她才将憋在心里的怒火一股脑儿发泄了出来。这件事过后,不管他凌从训怎么发落,她都不在乎了,至亲至疏夫妻,不外乎如是。

  圣上被她说得羞愧,但目下来不及计较那些,转头问殿中监:“城中现在是谁在戍守?”

  殿中监望了望皇后,皇后道:“金吾卫替了左神策军,这个时候,二郎应当已经进宫了。”

  居上焦急地东望,似乎喧哗逐渐式微,也听不见兵戈之声传来了。她问皇后:“阿娘,郎君可是平定战事了?”

  皇后点了点头,“前后花了一个时辰,差不多了。”复转身对圣上道,“大郎若是连这点小麻烦都不能解决,也不配当大历太子了。眼下就问陛下,如何处置裴氏?陛下要是舍不得,我将她带来,放在两仪殿养着。”

  圣上知道她在有意臊他,讪讪道:“你又何必多此一问。她伙同三郎谋反,其罪当诛……”

  皇后接过圣上的话头,一声“好”,说得铿锵,“陛下不护短,我主英明。陛下尚未大安,不要在风中久站,快些进殿内歇息吧,外面的事就不要管了。”说罢转头看向居上,“太子妃,随我去蓬莱殿,捉拿裴氏这狗奴。”

  居上忙应了声是,快步跟上,在圣上无奈的凝视中,婆媳俩下了台阶,往大明宫方向去了。

  大明宫中的裴贵妃,此时正惶惶不可终日,催促着殿内谒者:“快去外面问问,战事究竟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殿门就被一脚踹开了,皇后提剑进来,寒声道:“不必问了,飞蛾扑火,有去无回。你怕是还在做太后梦吧?天快亮了,该醒醒了。”

  居上这是第二次见到贵妃,头一次是在中秋宴上,她因深受圣上宠爱,到哪里都是众星拱月的存在。奔五十的人了,但容貌姣好,身材纤长,就算谎称二十出头也有人信。

  但这次再见,分明憔悴了不少,想来儿子要夺嫡,对她来说也是一场豪赌,没了兴致描眉画目,看上去便平庸了许多。

  一见皇后,裴贵妃立时吓得三魂丢了七魄,惊恐道:“你……你胡说!”忽然回过神来,嘴里叫着三郎,转身就要往殿门上去。可惜刚迈腿,就被皇后揪住后颈的衣裳,一把拽了回来。

  “急什么,总有你们母子团聚的时候。”皇后抽出剑,剑首指向了裴贵妃面门,“贱婢,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分,以前懒于和你计较,没想到你竟敢调唆你那贼子,妄图坑害太子。”

  裴贵妃摔倒在地,手脚并用往后退缩,皇后的剑尖锋利,寒光闪得人心头打颤。她知道大势已去了,但往日的骄傲还在,就算语不成调,她也咬牙反击:“元稚,你不就是仗着有元家做靠山吗,陛下何尝把你放在心上。你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物件,陛下从来不曾爱戴过你。”

  居上听得心惊,慌忙望向皇后,皇后却并不生气,哂道:“以色侍人,能得几时好?陛下倒是疼你爱你,现在你性命攸关了,他又在哪里?你活到这把年纪,到如今也没看透,把自己的幸与不幸都交付在男人身上,是最可笑的行径。”

  贵妃脸色惨然,但死到临头仍不屈服,笑道:“我这一辈子,受尽陛下宠爱,纵是现在就死了,也没什么后悔。倒是你,站在城头迎敌,你引以为傲,殊不知在我看来你才是最可悲的,丈夫若果真在乎你,怎会只留五百兵力让你抗敌……”

  她话尚未说完,就见皇后长剑一挥,立时血撒了满地。

  贵妃睁着一双眼,人崴倒下来,至死都在望着门外,却等不来商王的捷报了。

  殿内惊呼声四起,跪倒的女官们匍匐在地,吓得浑身筛糠,颤抖个不止,连居上腿里也有点发软,不自觉往后退了两步。

  虽然她嘴上强硬,叫嚣着要与凌溯同进退,但果真看见杀人,还是吓得够呛。

  殿门外的内侍鱼贯而入,不声不响将贵妃的尸首抬了出去,地上的血迹,也在眨眼之间清理干净了,仿佛这蓬莱殿内,从来没有过裴贵妃这个人。

  皇后转头看了居上一眼,见她惊恐,和颜悦色道:“害怕吗?是第一次看见杀人吧?”

  居上点了点头。

  皇后说:“别怕,当初北地守城的时候,死人堆得像山一样,我们是咬着牙,一日一日撑过来的。所以我听这贱婢那样轻描淡写地,把一场战役归为男人宠不宠爱,就知道与她没什么好说的了。一辈子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哪里知道雄鹰的志向,至死都以为那个男人爱着她,也算死得其所。”

  居上听了这番话,愈发地敬佩皇后,挺着腰颤声说:“阿娘,儿这辈子谁都不服,就服阿娘。阿娘是儿的楷模,儿会永远将阿娘的话记在心上,一时都不忘。”

  皇后失笑,“我不指望陛下,是因为看透了他,你对大郎,大可不必这样悲观,他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他的秉性,绝对是个有担当的好儿郎。”

  居上说是,“在行辕这么长时间,我都瞧出来了,郎君是可堪依托的男子。”

  皇后颔首,一面伸手来牵她,“走,去东宫看看。”

  这朔风凛冽的夜晚,虽然宫城偌大,两地相距很远,却一点不觉得乏累。只是心里焦急,总觉得这路走也走不完似的。

  好不容易进了玄德门,往南望过去,熊熊火把照亮了半边天幕,东宫刚经历过血战,空气中隐约夹带着血腥气,幽幽地直望鼻子里钻。

  再往前,才发现那些南衙禁军只攻破了重明门,就被潜伏在嘉德殿的八百精锐狙击在了嘉德门前的广场上。

  有死伤,血流成河,这些都是寻常,亲自领兵的凌冽被生擒了,生生压着跪在积雪上,嘴里正在苦声哀求着:“阿兄,看在往日的兄弟之情上,原谅我的一时鲁莽吧!”

  为求脱罪,自然要把罪责推给别人,他仓惶道:“都是我门上的宾客,是他们怂恿我,我一时糊涂才闯下这弥天大祸……”

  一旁支着长刀而立的凌洄,脸色阴沉得阎罗一样,对他的软骨头很是鄙夷。

  凌溯蹙眉看着他,半晌叹道:“三郎,以往你闯祸,大家尚可以包涵,但这次,你未免太猖狂了,若是这次让你成了事,你会留我一命吗?”

  会吗?自然是不会的。

  凌冽知道答案,因此愈发恐慌,正央告无门的时候,忽然见皇后出现了,先是一愣,复嚎哭起来,“阿娘,儿错了,请娘替儿求情,求阿兄饶了儿这次吧,儿以后再也不敢了。”

  可皇后丝毫不为所动,漠然告诉他:“你母亲已经被我杀了,你还要向我求饶吗?”

  凌冽怔住了,似乎消化不了这个消息。待回过神来,他血红着眼蹦起来,撕心裂肺地大喊:“元氏,我杀了你……”

  结果话音刚落,便见凌洄横刀架在了他脖子上,只是轻轻一抹,前一刻还怒发冲冠的人,这刻忽然定住了身形,然后眼中的光逐渐熄灭,轰然倒下了。

  鲜红的血,顺着砖缝向前蔓延流淌,凌溯调开了视线,回身向居上伸出手,“吓坏了吧?”

  居上偎到他身边,手里的剑半点没派上用场,但依旧紧握不放。

  他这样问,她摇了摇头。人总是利己的,虽然凌冽母子下场凄惨,但没有了他们,凌溯才能高枕无忧,因此场面虽然血腥,她也不觉得有任何不适,甚至隐约感到畅快,终于不必再提心吊胆了。

  事情都已尘埃落定,剩下的就是家事了,遂命人打扫战场,凌溯兄弟并皇后和居上一同前往两仪殿,面见圣上。

  圣上心里,总是隐约期盼着能留凌冽性命,见他们进来,强撑着病体走出了内寝,一脸期待地望着堂上众人。

  凌溯率先跪了下来,“阿耶受惊了,内乱已平,请阿耶放心。”

  但圣上要听的不是这个,只是碍于大义,不得不颔首,顿了顿又追问:“三郎呢?你们是如何发落他的?”

  堂上无人回答,还是凌洄,跪地拱起了手,坦然道:“三郎已经死在儿刀下了。他发起政变,欲图颠覆朝纲在前,辱骂皇后,意欲行刺在后。儿当机立断,不让他有可乘之机,一刀结果了他。阿耶不必难过,您有我们三兄弟,将来说不定还会给我们添几个小阿弟,就不要在乎那乱臣贼子了。”

  这番话令圣上气结,凌洄荒唐,他向来知道,不论说什么都可以不往心里去,但三郎被杀了,还是令他感到了灭顶的悲哀。

  这头疾,好像变得更严重了,他看着眼前的一张张脸,忽然产生了陌生感,一时竟想不起来他们是谁了。只是觉得胸口堵着,堵得他喘不上气来,他倒退几步坐进圈椅里,思维混乱,头痛欲裂,好半晌才渐渐恢复了些神识,喃喃自语着:“这内乱,是朕酿成的,三郎也是被朕害死的……”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了。

  凌溯见状,膝行上前抱住了父亲,心里忽地觉得愧疚,“是儿不好,儿让阿耶伤心了。”

  圣上泪湿了衣襟,良久方平静下来,拍了拍凌溯的背道:“这事不怪你……我们父子五人,打下这万世基业,伤痕累累流尽了鲜血,从来不曾流过泪。如今江山在握,反倒父子生嫌,兄弟反目起来,一切都是我这当父亲的糊涂,不曾引领好你们。三郎走到今日,是朕一再纵容所致,罪魁祸首是朕,不与你相干。”言罢长舒了口气,“事已至此,没什么可说的了,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安排好三郎后事吧。”

  凌溯道是,起身退到了一旁。

  皇后看着圣上那伤心欲绝的样子,又追加了个消息,“裴氏也被我杀了。”

  圣上呆怔望过来,两下里打击合并到一处,其实也不过如此,慢慢点头,“杀了就杀了吧,收拾干净……也好。”

  所以这就是男人啊,皇后心下凉笑,平日千般宠爱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滋养了歪门邪道的野心,无端引出一场祸事来罢了。

  动荡的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亮之前一切收拾停当,风过无痕般,有些人,说消失就消失了。

  第二日太子照样理政,镇军大将军面色晦暗地求见,进门便单膝跪地,叉手道:“殿下,臣……臣实不知……”

  凌溯起身,将他搀扶起来,“大将军不必如此,这事与大将军无尤。”

  镇军大将军再三谢过了,方叹道:“商王咎由自取,却害苦了小女,孩子听说这个消息,人如疯魔了一般,臣如今也不知如何是好了……总之,臣谢过殿下不罪之恩,这场变故于臣全家来说,实在是无妄之灾……”边说边摇头,大有悔不当初的意思。

  凌溯自然也不会去安慰,若不是攀了这样一门亲,或许凌冽的胆子不至于这么大。现在说什么都迟了,太多机缘巧合促成了整件事,去怨怪谁,为时都晚了。

  不过这场风波,也换来了朝堂上久违的平静,议政时候再也不是各说各的,满朝文武至少开始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努力了。

  几日之后,圣上又召见了他,父子之间难得这样心平气和地说话,圣上指了指一旁的坐榻让他坐下,抚着凭几道:“朕的头疾,半点不见好转,如今每日有一半时间都在疼,疼久了,人木木地,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昨日与你阿娘商谈,这些年南征北战,着实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倒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放手,我与你阿娘去东都躲清闲,把这朝政彻底交予你打理。”

  凌溯却摇头,“阿耶还是留在朝中吧,儿有许多不能决断的地方,还需阿耶提点。有阿耶在,儿心中就安稳,办事也敢放开手脚。”

  圣上长吁了口气,“朕离朝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你监国,没有什么疏漏之处,朕很欣慰。其实这病症朕也知道,恐怕是好不了了,对政务实在力不从心,仍在其位,反倒限制了你。”

  若是换成以前,这番话必定是存着试探之心,但如今日暮西山,确实发自肺腑,那双浑浊的眼睛望向凌溯,大有交付江山的决心。

  凌溯沉默下来,斟酌良久却未答应,“阿耶在一日,儿便一日为阿耶监国。况且就要过年了,儿的婚期也近了,儿愿阿耶阿娘都在长安,新妇拜见舅姑时,也好有个着落。”

  圣上听了,这才想起来,“哦”了声道:“对,你要成婚了,朕怎么把这件事忘了。”

  凌溯说是,和声道:“有爷娘在,儿才觉得自己是孩子,还能纵情几日。这段时日因政事冷落了太子妃,儿想趁着过年,好生陪陪她。”

  圣上脸上浮起了一点笑意,目光悠悠望向外面长天,“朕还记得,少时与你阿娘在一起,每年过年必要抽出空来陪她采买……后日就是除夕了,领着太子妃逛逛东西市吧,也让她高兴高兴。”

  凌溯道是,正想提及安排圣上登楼观灯的事,不知城中谁家那么性急,率先放起了炮竹。

  “砰”地一声,蹦到半空中,“啪”地一声,炸成了两截。然后空气里泛起硫磺的味道,丝丝缕缕地,飘进太极宫中来。

第80章 郎君中用!

  过年了, 过年了,新朝建立的第一个春节,万象更新, 朝政平稳,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居上住在行辕的日子也暂告了一段落, 自今日起, 就要回家待嫁了。

  咚咚鼓一敲响,全家都起床了,除夕起开始元正日休沐, 朝中放了七日长假,供文武大臣们欢度佳节。

  府邸内外装点起来,上年雨水多, 白墙有好几处泛起了霉点,几位阿兄穿戴整齐, 将祠堂内外重又粉刷了一遍。女眷们则擦洗烛台香炉等, 把细碎的事务处理好,再去灶房帮着做糕点茶食, 以便晚间上供所用。

  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说笑, 居上最喜欢这样的日子, 虽是世家大族, 但全家没有嫌隙,到了过节的时候同进同出, 异常热闹。

  三婶接到了远在营州的三叔来信, 信上说向全家问好, 细数了自己这一年在营州经历的种种。

  杨夫人道:“小郎一个人在外, 怪可怜的, 等下年你也过去吧, 到时候九郎的婚事八成已经办好了,夫妇俩在一处,也好有个照应。”

  顾夫人其实是难离长安的,“营州的水土我不服,上回去了半年,险些要了我的命,喝那水都发涩,没有长安的水养人,我可不去。”

  李夫人失笑,“难怪小郎上次回来,脸都糙了,看着比他二兄还老。”

  顾夫人对未来还是很有打算的,笑着说:“且再等几年吧,把底下人带出来了,再奏请朝廷调回京畿,到那时候全家在一起,那才像个家呢。”

  李夫人闻言,又想起了那个唯一不在家的孩子,叹道:“五郎现在不知人在哪里,就要过年了,背井离乡的,也不报个平安回来。”

  这里正惆怅,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回禀,说太子殿下来了。居上出去看,见家令命人搬了好些起坐用具进来,当即纳罕地问:“这是干什么?搬家呐?”

  凌溯脸上一派淡然,负着手道:“行辕那里空出来,打算让人修建蓄水的池子,预备以后孩子凫水用。我也放了年假,这几日搬到贵府上来住,方便见你。”

  居上扯了下嘴角,“谁答应让你住进来了?”

  他正愁不知怎么应对,恰好看见杨夫人出来,忙叫了声“阿娘”,“我想在家住几日,娘子不让,请阿娘发句话,容我住下吧。”

  这样的贵婿,还有往外推的道理吗,杨夫人忙道:“住下吧,只是家里随常,怕慢待了郎子。”

  凌溯道:“随常就好,都是一家人,千万不要见外。”

  他又去巴结岳母去了,居上没办法,只得指派人把东西运进院子。

  凌溯这厢刚说定,就见凌洄从门上进来,神神秘秘将他牵到了一旁,压声道:“阿兄,我和你搭伙住两日吧,我也想热闹热闹。”

  凌溯当然不答应,“搭什么伙,两个大男人住在一起,不方便。”

  凌洄道:“以往行军,我们住一个大帐,也没见你不方便啊。”

  凌溯发现这兄弟脑子不太好使,咂嘴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能一样吗!”

  凌洄惨然道:“那怎么办,我也想住这里。”

  凌溯觉得他太着急了,“你们才刚定亲而已……你这人,思想真是龌龊,还想一步登天?”

  凌洄道:“阿娘这事办得不地道,为什么你们要设行辕,婚前同住一处,我却不能?”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凌溯道:“阿耶和阿娘觉得我难相处,有意让我们多多往来,增进感情。”

  凌洄讶然道:“我就好相处吗?三娘见了我,到现在还像见了鬼似的,我也需要先设行辕,增进感情。”

  “你不同。”凌溯道,“这门婚事是你自己求来的,阿娘不信你不好相处。”

  凌洄无计可施,大觉失望,正好看见居安探头探脑朝这里张望,他大吼一声:“三娘!”吼得居安一蹦三尺高,淋了雨的蟾蜍一样。

  凌溯看着这兄弟,简直不知道应当怎么引导他。虽说自己当初也不解风情,但还不至于像他这样。

  长兄挑剔地盯着他,凌洄也察觉不妥了,重又换了个相对温和的语气,对居安道:“我眼睛疼,快替我看看。”

  居安凑过来,未婚夫的长相一直让她很敬畏,连查看都查看得战战兢兢。但见他上眼睑有些红肿,她笃定地说:“你长针眼了,是不是看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凌洄想了想,说没有,“可能因为这两日挑灯夜读,睡得太少。”复又问,“那现在怎么办?”

  居安说:“我给你斩影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