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溯道好,“你说。”

  居上吸了口气,正色道:“昨日将军不是问我,求见将军究竟是为了看望高庶人,还是为了见太子殿下,我今日就与将军实话实说了吧,其实我的本意,确实是为见太子殿下。”

  这下凌溯的神色愈发高深起来,“你为何要求见太子?”

  居上支支吾吾半日才下定决心,大声道:“为了结识太子,为了我自己的面子!我心悦陆观楼,结果陆观楼居然尚公主去了,让我白等了十几日。他可以尚公主,我就不能嫁太子吗?所以我假借去看高存意,打算求见太子,可谁知你偏偏作梗,百般推诿不肯引荐。后来既准我去见高存意,我又不能不去……说来说去,还不都怪你!”

  她说到最后大哭起来,这哭声里有受了冤枉的窝囊,也有事事不能顺心的憋屈。

  上首的人分明呆了呆,虽然早料到她的目的是要见太子,但真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居然如此令人震惊。

  边上的副率和长史忍笑忍得辛苦,凌溯不由抬手摸了摸额头,拧眉道:“好了,别哭了,哭得这么难听!”

  然而这话没能止住她的哭,她听了愈发觉得气愤,这半天所受的屈辱,也一股脑儿发泄了出来。

  凌溯不是个懂得哄女孩子的,他拿起桌上惊堂木拍了拍,“你若是还想回去,就别哭了。”

  这句话果然管用,她擦了擦脸,抬起红红的眼睛问他:“我果然还能回去?”

  凌溯道:“把实情交代清楚,就能回去。交代不清楚,我只好将你收监,再请令尊来商议对策。”

  提起阿耶,打中了居上的七寸,她忙敛神点头,“我不哭了,将军有什么话只管问吧。”

  折腾了这半天,雨早就停了,太阳出来便是铺天盖地的灿烂。檐外的日光蔓延进来,照亮她的眉眼,湿漉漉的眼睫和眸子,还有发红的鼻尖,看上去有孩子般纯质无瑕的美好。

  他调开了视线,沉声道:“将你进入修真坊的经过据实道来,不许遗漏任何一处。”

  居上遂老老实实把一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连高存意借机抱她都没有绕过,最后吸着鼻子道:“将军,我真的不知道鲁王是怎么安排的,且高庶人事先并不知情,见那位参军进来,他也很意外,我句句实话,绝不骗人。”

  药藤适时仰首,“将军若是不信,就请看我颈上的伤痕,如果我们是一早就商量好的,他们为什么还要拿婢子来威胁我家娘子呢。”

  该交代的全交代了,主仆两个殷殷看着上首的人,看他脸上表情从不悦慢慢趋于平缓,居上壮了胆子问:“将军,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

  凌溯那厢,其实早知道她们与这件事无关,否则长久伏守在坊院周围的人,岂不是全成了摆设!只是他尚未从她那句“嫁太子”的话里挣脱出来,更让人不解的是,想嫁给太子,是为了与陆观楼争个高下,那在她眼中,太子是她扬眉吐气的工具吗?

  思及此,就不大令人愉快了。他淡淡望了她一眼,“小娘子交代的这些话,真伪难断……”

  结果话还没说完,兵曹匆匆从外面进来,到面前一叉手,低声道:“禀殿下,鄜王藏身在兴庆宫南的道政坊,派出去的直戟传消息回来,业已将人抓获了。”

  凌溯蹙眉不迭,再往下看,堂上的人瞠目结舌,看来那句“殿下”,已经把她惊得魂不附体了。

  这个年代对应的称呼太分明,殿下通常只作太后、皇后与太子的称呼。他既不可能是太后,也不可能是皇后,那么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太子。

  怪只怪传话的人没有避讳,真是连捂嘴都来不及,这下算是让她知道他的身份了。他微挺了挺胸膛,重整一下精神,漠然应了声“知道了”,方才对堂下道:“小娘子不是要见太子吗,凌某就是太子。”

  此刻的居上,真恨不得地心有个现成的洞,能让她一头扎进去。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荒谬的事,随意结识一个姓凌的就是太子,这运气真是好得没边了。

  刚才她信口雌黄,说了什么?是不是说自己要见太子,是为了嫁给太子?天啊,这不会是个噩梦吧,怎么会如此真实!看看上首的人,揭穿身份后好整以暇,那句“凌某就是太子”,说出了定鼎天下的恢弘气势。

  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忙拉着同样惊呆的药藤肃拜下去,尽量做到礼多人不怪吧。

  上首的人扔了句“免礼”,顿了顿又道,“刚才小娘子所言……”

  “全是胡说八道,请殿下别当真。”

  这就不对了,凌溯眯了眯眼,“全是胡说八道?也就是说小娘子求见太子的原因是杜撰的,既然不是真心求见太子,那就证明确实是一心想去探访高存意,好为今日的一切做准备。”说罢竟有些痛心疾首,“我原本已经相信小娘子的话了……”

  居上顿时骑虎难下,不承认,接下来是大罪;承认了,脸就彻底丢尽了。但是相较全族获罪,个人的荣辱其实不算什么,权衡利弊一番,两者取其轻,她垂头丧气说是,“我太惊讶了,一时脑子转不过来……没错,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见到太子殿下。”

  凌溯转头看了看一旁的长史,嘲弄道:“辛娘子一会儿是,一会儿又不是,真把我弄糊涂了。”

  居上忙道:“我可以糊涂,殿下千万不能糊涂。我昨日求见太子的内情属实……殿下什么时候放我们回去?”说着又要咧嘴,“我想回家。”

  罢了罢了,又要哭起来,一哭就让人头大。

  凌溯摆了摆手,对副率道:“放她们走吧。”语毕又垂目打量一眼,“不过小娘子打算穿成这样回去吗?”

  居上才想起自己还穿着囚服,只好求了恩典,容她们把衣裳晾干再换上。

  好在后衙没有人来往,药藤找了两根长枪,把衣裳挑在太阳底下暴晒。夏日的阳光毒得很,不消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这期间两个人托腮坐在台阶上,药藤觑觑自家小娘子,“无巧不成书。”

  小娘子两眼发直,把脸埋进了臂弯里。

  唉,确实难堪,谁也没想到凌将军就是太子。药藤说:“咱们早该想到的,姓凌,在东宫任职,除了太子殿下,还有谁?”

  居上说行了,“事后诸葛亮!天底下那么多姓凌的,谁能想到他就是太子。太子不该很忙的嘛,单是我就见了他好几回,他明明很闲。”

  “所以说无巧不成书,有缘分。”药藤言之凿凿,“如今小娘子的心思,太子殿下已经知道了,这样很好,打开天窗说亮话嘛,成不成全看太子的心意。”

  居上嗤了一声,“年轻了!我是为了和陆观楼比高下才想嫁太子的,堂堂的太子殿下能屈就吗?”

  越想越懊恼,收回衣裳重新进去换好,出门的时候嘱咐药藤,“回去千万别说漏了嘴,今日的事,不能让阿耶和阿娘知道。”

  不过目下自己虽脱了险,也不能忘记存意,忙赶到正堂去问结果,金照影告诉她,高庶人并未与鄜王串通,仍旧押送回修真坊。至于鄜王极其党羽是难逃罪责了,会呈禀圣上,请圣上决断。

  还好,总算存意能保住小命,居上也松了口气。不过这事终究会捅到朝堂上的,阿耶知道后恐怕又要发火。幸运的是被敲晕的车夫也被带到左卫率府来了,三个人先统一了口径,能瞒一日是一日吧。

  第二日居上惴惴等着阿耶下值,到了晚间用暮食的时候,阿耶在饭桌上提起这件事,忽然想起来问居上:“你昨日不是去修真坊了吗,不曾遇上吧?”

  居上稳住心神一口咬定没有,“我们去时一切如常,送完东西,我们就回来了。”

  阿耶点头,“不曾遇上就好。这鄜王也太莽撞了,纠集了几个死士就想把人劫出来,不知道这长安内外全是太子耳目吗。如今可好,栽了,凭着太子的手段,恐怕又要牵连出好一干人来。”

  这话说得居上心头直打鼓,看来这回太子是手下留情了,要不然头一个被牵连的就是辛家。

  杨夫人往女儿碗里夹软枣糕,看她怔忡着,唤了两声殊胜,“怎么了?”

  居上回过神来,喃喃道:“我是担心存意,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处置他。”

  辛道昭说:“暂且不会,崇庆帝死得蹊跷,若是即刻又杀了前太子,届时众口铄金,难以搪塞天下人。”想了想又叮嘱她,“修真坊往后别再去了,每次一去就出乱子,这回是运气好,躲过了,下次只怕没有这样的造化。”

  居上乖乖道好,这次确实是祖宗保佑,倘或太子不容情一些,他们一家还能安安稳稳聚在一起吃饭吗?

  痛定思痛,居上下了决心,“以后我一定听阿耶的话,再不胡来了。”

  大家对她的转变表示震惊,顾夫人打趣:“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居上却说真的,“我以前太鲁莽,细想想有些后怕。”

  杨夫人说:“明白自己的短处,往后自省就是了。哎呀,我要有个听话的女儿了,竟还有些不习惯。”

  全家都不知道她经历了何等的险象环生,只管说笑,唯有药藤了解内情,耷拉下了唇角。

  

第17章 高官之主。

  好在运气不错,这样一桩大案子,直到结案都没有牵扯到辛家,居上大有死里逃生的庆幸。

  那日药藤从外面回来,带回了高存殷的消息,说:“鄜王今日押到西市上斩首了。城里的人都去观刑,我吓得没敢近前,专程绕开了走的。”边说边叹气,“其实又何必呢,这天下早不是大庸的了,凭他们几个人,如何能复国。”

  居上没有答话,心下只是惆怅,自己与高存意兄弟很熟,高存殷比高存意还小两岁。曾经的天潢贵胄,因意气用事丢了性命,回头想想,真是让人难过。

  所幸这件事已经了结了,她嘱咐药藤:“往后不要再提起了,万一不小心说漏嘴就糟了。”

  药藤道是,把手里的竹篮打开,里面齐整码放着鲜花香烛,这是准备去西明寺进香用的。

  居上不知里头门道,随意瞥了眼道:“那么大的寺庙,难道还没有香烛卖吗,事先准备多麻烦。”

  药藤说:“小娘子不知道,寺庙附近的商户卖的蜡烛灯芯不好,烧着烧着就灭了。还有这香,不是正经檀香,里头搀了别的东西,香味不纯正。只有光德坊的香才是好香,王侯人家一般都上那里采买。”

  总之进香前做好准备,可以凸显一片虔诚之心,佛祖看得见。

  第二日一切就绪,大家便登车出门了,西明寺在延康坊,离待贤坊很近,只隔了一个坊院,前身是河间王旧宅,因河间王犯了事,这座宅邸便改成了寺庙。说来这西明寺是真大,足足占据了半个坊院,据说有房屋四千余,但照着居上去过几次的经验,想来还是有夸张成分的。

  马车慢悠悠前行,停在了崇贤坊北的直道上,从这里下车走过去更方便,不必与别家马车挤在一起。像拜佛进香这种事,向来是阖家女眷日常生活中的重头,那日居上和母亲说要去西明寺,只一会儿工夫,母亲就召集了全家。

  大家一起出动,倒也热闹,连不常出门的郡主都跟着一块儿来了。

  自从大庸被灭,丰宁公主被降了等,她就愈发把自己困在房里不见人。这回大概是受了刺激,得知鄜王也不在了,她才觉得眼下的日子要好好珍惜,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能也会变成刀下鬼。

  正因为身份的变化,让平时骄矜的郡主忽然懂事了许多,她甚至对杨夫人说,该去向送子观音求子了。杨夫人很高兴,毕竟辨之是长子,别人家长子这么大的年纪早就有了儿女,自家因为娶的是公主,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现在平实过日子了,便重又有了指望,且杨夫人也从不拜高踩低,越是因为长媳亡了国,越是对她珍视。

  阿娘只顾阿嫂,居上姐妹便可以行动自由了,虽然还在一处拜佛,没有人一步一叮嘱,顿觉放松了许多。

  各自带着贴身的婢女跪在蒲团上参拜,居上听见药藤嘴里念念有词:“大罗神仙,漫天佛祖,请保佑我家小娘子日后一帆风顺,不犯太岁。小娘子结识了当今太子殿下,祈求佛祖,让太子殿下对我们小娘子日思夜想,再过几日上门来提亲,让我们小娘子入主东宫,重当太子妃……”

  居上听得直呼倒灶,合什更正,“佛祖只听她前半句话就好,后半句当她开玩笑,不必理会。”

  药藤纳罕地转头看她,“小娘子做什么要打岔?”

  居上闭着眼道:“不该求的别求,只求全家平安,无波无澜就好。”

  向上叩拜,万分真诚。拜过之后起身让到一旁,容后面的人许愿。

  药藤还在嘀咕:“事已至此,何不往好处想呢。”

  居上连看都没看她一眼,“这等好事,还是不想为妙。”

  嘴里说着,心里的憋屈和懊恼就扩大一倍。回想自己和太子第一次相见是在墙头上,第二回 扮作婢女被他识破,还挨了阿耶的板子。第三次认错人,被奚落……上次见面自己又穿着囚服大泪滂沱……老天,真是没有一次算得上美好。

  她是在家里人面前许下过宏愿,打算拿回原本属于她的地位,可设想中初见太子,是在她做好准备的时候,让太子一面惊鸿,然后顺理成章发展感情。而不是现在这样,回回灰头土脸,不给人家留下好印象。

  况且那个凌将军……她是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凭什么他就是太子。好吧,虽然他的样貌气度确实有储君风范,但怎么如此简单就送到她面前来,想结识太子,应该突破万难才对。

  算了,反正自己已经没有信心了,诸如当上太子妃之类的愿望,就留到下辈子吧,这辈子平平淡淡活得像样就行了。

  从大雄宝殿退出来,居上又随众人去了西域万佛堂,进门就发现聚集了好几位贵妇,其中一人见了辛家的夫人们,立刻扬手招呼:“杨娘子……你们来得正好,敦煌郡征集供养人呢,你们可要参一股?”

  杨夫人和两位弟妇都被拉过去,一时没弄明白供养人是什么。那位夫人绘声绘色向她们描述:“朝廷欲在敦煌郡开凿石窟,雕刻石像,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佛学故事绘于石壁上。像这样的大动作,须得投入好些银钱,如今也向民间征集,但凡出资者,可以将自己的画像绘入《维摩诘图》,积攒功德之外,还可万古流芳呢。”

  像布施这种事,长安城的贵妇们从来不吝啬,一听之下都很有兴致,遂围成了一圈。居上和两个妹妹并不十分感兴趣,在万佛堂转了转,便悄悄退出来了。

  今日风和日丽,因为出门很早,太阳暂且没有发挥威力。三个人走到佛殿前的平台上,那里设了许多小摊,用以售卖开过光的符咒和挂饰等。大家在琳琅的物件中挑选,居上挑了个桃核做的坠子,居安买了个手串,居幽选中一面雕刻精美的桃木牌。

  桃木牌上有字,居安接过来细看,前面一串话不曾看清,但最后一句分辨明白了,大声诵读着:“得聘高官之主……二姐,你会嫁个好郎子。”

  居幽讶然,“我随手挑的,不知道上面写了这个……要不换一块。”

  居上道:“随手挑的才算机缘,留着把,嫁个可心的郎子,有什么不好。”

  结果就是这么巧,缘分说来就来了。

  居安其人屎尿奇多,到了一个地方,首先要寻的就是茅厕。这回来了西明寺,也照旧不能免俗,拉着居上问:“阿姐,你说在寺里如厕,算不算对佛祖不恭?”

  居上看着她,无可奈何,“不算。僧侣也种菜,就当布施给菜园子了。”

  于是居安靦了脸,“阿姐陪我去布施,好么?”

  居上没有办法,只能陪她跑一趟,留下居幽和贴身婢女果儿,在平台上凭栏远望。

  晨起的微风吹拂着幕篱上垂落的轻纱,年轻的女孩子,明媚如朝露一样。西明寺来进香的不单有女客,当然也有男客,就是人群中匆忙的一瞥,忽然就一见钟情了。

  等居上和居安回来的时候,见居幽红着脸,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她的婢女果儿含着笑,轻轻朝居上递了个眼色。

  居上看出来了,追问居幽:“那块桃木牌显灵了?”

  居幽扭捏着说没有,好半晌才逼问出来,“刚才遇见个人,说认得我,上次在宫中烧尾宴上见过。”

  居安明白过来,“高官之主!”

  居幽很不好意思,打了一下居安的手,“别胡说!”

  既然有这样天降的缘分,当然要问清楚,居幽害羞,不怎么愿意细说,还是果儿替她答了,笑着说:“那人自报了家门,说是武陵郡侯。大娘子和三娘子不曾见到其人,长得一表人才,很是有气度。”

  居上“哦”了声,“难怪前两日阿婶说起京兆尹家的公子,你不愿意搭理,原来是这么回事。”

  居幽着急起来,“我是今日才遇见武陵郡侯的,和京兆尹家公子有什么相干!”

  这么一来又露破绽,她这急赤白脸的模样,看来对那位郡侯有几分意思。

  总算这次不虚此行吧,阿娘和两位婶婶捐了钱财,等着过两日画师来给她们画像,然后带到敦煌郡去描摹在画壁上。居幽呢,也生出一段奇遇,遇见了一个有爵的青年才俊,也许再过上一阵子,人家会上门提亲也说不定。

  居上回去之后,把求来的桃核坠子吊在了玉佩上,为了趋吉避凶,老实地每日佩戴在身上。

  这么安然过了五六日,这天阿耶带回一个消息,说朝中要为太子及雍王、商王选妃了。

  杨夫人听后倒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纳罕道:“几位皇子年纪都不小了吧,怎的到今日一个都没有婚配?”

  辛道昭说:“大业未成,不考虑男女私情,何等的有信念!太子今年二十五,是元皇后所生,雍王二十三,据说生母是皇后陪嫁的婢女,后来那婢女病死,雍王就一直养在皇后膝下。商王是裴贵妃所生,今年也是二十三,至于胡顺仪所生的韩王年纪尚小,还未弱冠,暂且不予纳妃。”老父亲说完,也动了一点点私心,兀自盘算着,“要说年纪……和咱们家三个孩子正相配,嘿!”

  杨夫人笑起来,“你想得倒妙,三个女孩配三位皇子,这满朝文武还不得眼红死你!”

  辛道昭摸着胡髭仰在胡榻上,窗口热浪滚滚,他摇着蒲扇发笑,“果真如此,岂不美哉!不过说句实话,咱家殊胜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毕竟与前朝太子险些结亲,只怕新朝刻意避忌。”

  杨夫人却很不服气,“前朝太子怎么了?纵是灭了国,人家挑选太子妃也不是随便将就的,更说明殊胜是长安贵女中的翘楚。”

  辛道昭摆了摆手,“你与我理论有什么用,我自然知道自家女儿好,不是怕宫中因此挑剔吗。我想着,即便殊胜不能够,二娘和三娘有机会也是好的。”

  杨夫人当然更关心自己的女儿,“那殊胜怎么办,先前的陆给事又不成,咱们做爷娘的,总要为她打算打算。”

  辛道昭的蒲扇继续摇着,慢吞吞说:“我这阵子结交了赵王凌从诫,陛下与他不是一母生的,但萧太后续弦入凌家,亲手带大了陛下,因此陛下御极,特意发恩旨,不令赵王避讳,且亲定了第二子凌凗为赵王世子。那日赵王还同我说,他家世子也要娶亲,问我可有好人选牵线搭桥。”

  杨夫人啧啧,“这凌家真是有意思得很,一大堆的凤子龙孙,全等着攻下长安后才娶亲。”

  “你懂什么。”辛道昭说,“北地门阀毕竟不如中原世家立家久远,如今天下大定,到了联姻巩固的时候了,可不一股脑儿要定亲吗。”

  杨夫人忖了忖问:“你的意思是,赵王世子不错?”

  “岂止不错,简直就是人中龙凤,我曾见过的。”辛道昭感慨,“果真凌家拿捏住了龙脉,子孙可说个个出众。咱们殊胜不去作配正枝,配个旁支总不为过。况且我听赵王话里有那个意思,并不忌讳人言。你说,他可是在向咱暗示,瞧准咱家殊胜了?”

  杨夫人呆了呆,半晌回过神来,“哦,想是烧尾宴那日留意过。”

  “可不是!”辛道昭自顾自道,“等明日,我再探一探赵王的口风,若是他家确实有那个意思,须得让他们先开口,我家是女孩儿,不能落了下乘。”

  所以说父母为子女打算,可谓尽心尽力。辛家也有自知之明,绝不会向谁刻意兜售女儿。

  第二日朝会过后,辛道昭因升任了尚书右仆射,不必再与百官在廊下吃“公厨”了,搬去了政事堂,有专管宰相饭食的“堂厨”,伙食好了许多。

  这厢正打算饭后与赵王来个“偶遇”,不想圣上身边的内常侍忽然迈进门,抱着拂尘向辛道昭呵了呵腰道:“上辅,陛下有令,待用过饭食后即入两仪殿,陛下有要事相商。”

  正要端碗的左仆射及侍中、中书令等不明所以,闻言都放下了筷子。

第18章 好事说来就来。

  辛道昭应了声遵旨,但这一顿饭可说吃得食不知味。

  大家在饭桌上揣测,可是今日朝堂上留下的疑难杂症,陛下想与他再行探讨?细想之下不应该,在座的都是宰辅,就算有事商讨,也不会只传他一个。

  难道是与前朝高氏有关?抑或是与太子存意有关?这么一想便惴惴起来,毕竟前太子与辛家交情匪浅,若不是大庸到这里结束了,这位尚书右仆射,过几年兴许就是国丈。

  辛道昭的心虽然也悬着,但还是摆出平静的姿态,不可在同僚面前失了体面。饭罢放下筷子,起身漱口净脸,这才跟着内常侍出了政事堂。

  从朱明门到两仪殿,尚有一段路要走,他侧目看内常侍,那老练的宦官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待到了两仪殿前,圣上也用过了饭,一众宫人捧着膳盘鱼贯而出,他退到边上让了让,内常侍含笑向内比手:“上辅,请吧。”

  他微颔首,方举步迈进门槛。

  向内看,圣上在窗前的胡榻上坐着,见他进来招呼了声仲卿,指指早就备好的圈椅,示意他坐下。

  辛道昭谢了座,恭敬道:“陛下上次吩咐兰台重编《四方游记》,臣昨日已经看过,闽南一带的风土人情着重编撰了,待初稿装订之后,便可送来请陛下过目。”

  圣上摆了下手,“游记编纂暂且不急,朕传你来,是有另一桩要事,想与你商议。”

  辛道昭说是,“请陛下吩咐。”

  通常为君者说话,鲜少有直来直往的时候,不拐上几道弯,显示不出垂治天下的手腕,面前这位新帝亦是如此。

  他一手搭在小几上,指尖慢慢摩挲玉蟾蜍,略顿了下才道:“前阵子鄜王劫狱的事,你知道多少内情?”

  辛道昭迟疑了下,“这件案子早就了结了,是太子殿下一手经办,臣听说过来龙去脉,侦办得十分严谨。”

  可圣上却笑了笑,“十分严谨……朕看未必。起码当日在场的人员,他有所隐瞒,看来是刻意保全了某人。”

  这么一说,辛道昭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原本前太子的事和辛家已经没什么相干了,可偏偏出事那天殊胜去过修真坊。他也曾问过,她有没有遇上这件事,她倒是言之凿凿说没有,现在看来也许不可信,难道那个“某人”,指的是她?

  思及此,不由心虚起来。抬眼望了圣上一眼,那位人君仍是一副平常模样,只是那半带探究的眼神,实在令人不胜惶恐。

  在开国皇帝面前,永远不要耍什么小聪明,也不要赌他究竟知不知道内情。辛道昭想了想,站起身道:“殿下办事一向没有疏漏,臣不敢断言他是否有意保全什么人,但臣有一事向陛下呈禀,鄜王劫人那日,小女曾去过修真坊。”

  圣上不说话了,只是望着他,等他详细道来。

  辛道昭暗暗压下如雷心跳,字斟句酌道:“小女与高庶人原本是一同长大的挚友,臣也不敢隐瞒陛下,崇庆帝曾与臣说起过一双小儿女的婚事,但因小女彼时年纪尚小,这件事便一直拖着不曾操办。后来大历建朝,高庶人被关押修真坊,小女碍于幼时的情义,呈禀过左卫率府后,向坊中运送了些日常用度。鄜王劫狱那日,小女确实去过修真坊,但因她平安回来了,臣便没有细问。”说罢诚惶诚恐跪拜下去,“陛下,小女年少,不懂得其中轻重利害,但请陛下明鉴,我辛家上下绝无背主之心,也绝不会与鄜王勾结。”

  他俯首顿地,端坐的圣上反倒换了个轻快的语调,起身虚扶他一把,“朕不过玩笑两句,仲卿不必惊慌。起来。”重新让他坐下,圣上笑道,“太子的为人朕知道,他向来公正不徇私情,既然事后让令爱归家,就说明这件事确实与令爱无关。只是朕与皇后操心得多一些,毕竟太子年岁不小了,上次皇后看准了中书令家的小娘子,他见过人后便回绝了,也不知他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郎。鄜王劫狱这件事传到朕耳朵里,尤其还有这样的内情,朕与皇后不免要往别处想,或许太子对令爱,与对别人不同些。”

  辛道昭起先背上冷汗涔涔而下,但听到这里,忽然便松了口气。

  如此说来太子在这件事上确实容情了,换言之简直对辛家有大恩。但圣上越是这样说,他越是不敢顺杆爬,忙道:“殿下若看得起小女,那是小女的荣耀。但陛下也知道,小女毕竟与前朝太子有过婚约,新朝不予追究,且陛下还愿意重用臣,已是臣的福分,臣怎敢再生此非分之想,妄图攀附太子殿下。”

  他的战战兢兢,当然是圣上愿意看到的,朝堂之上这膀臂也用得很趁手,便开解道:“朕不是守旧的人,如今世道,还有谁在乎以往定没定过亲,只要孩子互相中意,便没有那么多的死规矩。皇后也与朕说过,那日烧尾宴上见过贵府小娘子,确实落落大方,十分讨人喜欢。朕今日传你来,没有别的意思,只与你先通个气,若是合适,让太子与令爱多多接触,待时候差不多时把婚事办了,那朕与皇后的一桩心事便了了。”

  辛道昭仔仔细细听圣上说完这番话,确实话里没有任何试探的意味,有的不过是为父者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他思量再思量后,揖手道:“臣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但臣看小女……好像并未提及过殿下,她与殿下之间的事,臣尚且不得而知,但陛下既然告知臣,臣回去便问过小女,待找个机会让他们再见一面,倘或一切如愿,就请陛下决断。”

  “好。”圣上很高兴,辛家是百年门阀世家,儿辈联姻必定是绕不开的。既然如此,就不要拘泥于以往种种,能促成一门婚事,联系便更紧密。

  后来又说了些家常话,辛道昭方从两仪殿退出来。

  返回政事堂的时候,半路上遇见了赵王,赵王扬声打招呼,“仲卿,我正要找你,不想这里遇见了。”

  辛道昭先前也想着会一会赵王,再从赵王口中探听些虚实,结果圣上先开了口,老父亲霎时自豪起来,自家女儿看来还是紧俏的,说明辛家光辉依然。当然心里有了底,却也不能慢待赵王,打起精神虚与委蛇一番,笑着拱了拱手,“大王用过饭食了?”

  赵王说早用过了,“我来与你商讨商讨儿女亲事。我想着,子侄辈都到了适婚的年纪,辛家门中多才俊,教养出来的女儿也自是无可挑剔。等择个好日子,办上一场大宴,让那些年青人见见,说不准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未可知啊。”

  辛道昭一听正中下怀,若能邀上太子趁机相看,不拘促成哪一对,都是赚的。忙道好,“长安城中贵女无数,若能办上一场宴,就算世子相中的不是我家女郎,我也为大王高兴。”简直说出了大公无私的气量。

  赵王一拍大腿说成,“就这么办。等我回去与王妃商量,定准了时间,再给府上下帖子。”

  彼此又愉快地畅想了一番,方才各自回了职上。

  到了傍晚时分,辛道昭龙行虎步回到家里,饭桌上告知众人消息,说赵王那头打算起宴,广邀城中贵女。

  看看对面的三个女孩子,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辛道昭觉得自己仿佛白高兴了一场,于是又提高了嗓门:“到时候你们一道去。”

  居幽看了居上一眼,暗中拿肘顶她。自己与武陵郡侯正通书信,年少的姑娘头一次情真意切,眼里根本容不下旁人。

  居上会意,率先拒绝:“我不去。去了让人挑选,凭什么?”

  辛道昭啧了声,“你做什么觉得自己被人挑选,就不能是你挑选别人?”

  居上还是摇头,“不去不去。”

  这下辛道昭不高兴了,“容不得你不去。我同你说,今日圣上专程召见了我,先是劈头盖脸问我,鄜王劫狱那日,你是不是在修真坊。”

  居上吓了一跳,心道完了,消息走漏了,难道是太子回禀陛下了吗?

  辛道昭见她愕着两眼,就知道这丫头之前扯了谎,叹息道:“殊胜啊殊胜,全家险些被你坑死,你还与我装样!”

  居上支支吾吾,“这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案子都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