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将军觉得武将的晋升通路太不科学了,待遇太低了,想改一下,问她可以吗?
那当然可以,机政院都你说了算,你说可以就可以。
上层机构完全被她的心腹把持了,她把阳弘懿、茂英之那批经过实战考验的人才,提到中央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合情合理。
安置完中上层后,那些嗷嗷待哺,刚考上来的新人没有二话,像他们的前辈一样给她下基层搞人口普查,清丈田亩去。
之前楚尘宋颜颜已经因为编纳无产雇工,搞过一次人口普查,重整田册了,现在她要再搞一遍。
这次和上次不同,楚尘宋颜颜决定以民间自行汇报为主,官员作为辅助核查造册。
因为“遏止献纳法”刚开始推行,所以过去存在的献纳行为既往不咎,概不追责。
献纳之人可以凭借各种证据,收回自己的田,不管是什么证据,都不犯法。
但从这之后,全以此次清编的田亩册子为准,也就是说原本参与献纳的人还可以继续献纳,但只要把田记在那个官身上,那些田就成为那个官的私产,和原主人没有一丝关系。
虽然遏止献纳,但官员依然凭借官级,有固定的免税田数,超出的部分,只要按照新税法缴税就行了。
也就是说只要被献纳的官员交一小部分税,就可以把原主人彻底踢开,独吞田产。
原本田的主人献纳当然是因为有利可图,自己能占大头收益,但现在再给当官的献纳,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田都不一定。
这个时候,他们还能相信当官的会信守承诺,在有一个独吞机会时,依然念着他们的情分,给他们留一口汤吗?
相信当官的会守信,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在这次重编田册前,好歹有个“合法机会”要回自己的田,过了今天,当官的侵占他们的田可就变得合法了。
在切身利益面前,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所以楚尘宋颜颜觉得此次清丈田亩,重编田册,处理献纳人和当地官员豪强的官司才是大头戏。
既然如此,她让那些刚考出来的纯新人当钦差大臣,带着禁军去下面主持这件事。
希望他们能一路平安,顺利的完成这项工作。
如果问题出在他们自己的小心思和能力上,没有二话,这辈子告别仕途,当官的待遇再好,也轮不到你们享受。
而问题如果出在地方上,正好现在和北戎无战事,大家都很闲。
柔和的手段解决不了,就不要怪她带兵平叛了。
说到底,她虽然对着全体官员操刀,但没准备把他们真逼到死处。
该有的福利依然给他们发,该有的灰色收入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个福利得朝廷来发,官私勾结这种事,不允许合法存在。
所有人只可以通过她行使权利,不允许越过她。
明眼的官员当然知道此举削减了他们的利益,压榨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但如果他们的脚指头敢不按照她的鞋子长,她就要把他们的脚指头砍断!
新鞋刚穿上,总会有点磨脚,没关系,磨磨就好了,时间长了总得适应。
不想适应也没关系,换个人穿,这可是一双金丝玉缕鞋,想穿这双鞋的人永远不会少。
所以在那些新钦差走之前,楚尘宋颜颜几乎是毫不掩饰的明示: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出来,才能有人进去,你们明白吗?
阳弘毅、茂英之那批人的际遇还历历在目,想不想上,可就看自己了。
这次的人口大普查,加重编田册,她要将这个国家的每个细枝末梢都攥在手里。
秋后收完最后一次税后,又要出今年的财报了。
楚尘宋颜颜十分期待,这次的财报,将会给她怎样的反馈呢?
第122章 亮个相吧
要问六部哪部人最惨, 户部人肯定要说是户部。
全国各地的户籍、田册、人口、税收、支出都要从户部走,最近几年还频修籍册,一车车的往户部搬账本, 搞得户部人一看密麻麻的数字就想吐。
这还不算, 从侯官衙进修好多年的秦行朝又回来了, 你猜怎么着,他当宰相了!
以前他在户部时要跟他对接工作, 现在他不在了, 还要跟他对接工作, 这就是户部人的命运吗?
尹户曹现在特别想逃离户部, 重新做回他的京兆尹, 但楚尘宋颜颜表示干得不错,就在这待着吧, 做京兆尹屈才了。
尹户曹:……
没办法, 一入户部深似海,从秋后最后一批税收收上来,户部就啪啪清理往来账册, 一直清理到年底。
当所有账目理顺完毕, 籍册归档后, 看着最后汇总上来的账册, 户部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一时间,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想去报这个账。
到了年底,临近户部出账的日子,楚尘宋颜颜也开始焦躁不安。
毕竟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出入, 这是她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推行的新政,财报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要是在这方面拉胯,相当于啪啪打脸,底下人立马要有话说。
楚尘宋颜颜来回打转,急得冒烟,户部人干什么呢,就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肯定也不能亏了吧!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等来了户部的奏报,掀开册子,看到总账页后,楚尘宋颜颜一愣。
过了好半天,才渐渐反应过来了,嘴角瞬间上扬——
她看到了什么!盈余两千二百万缗!成了!啊哈哈!
楚尘宋颜颜整个人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两千二百万缗什么概念,虽然好像没有萧南山贪的三分之一多,但这是纯盈余啊!
大齐财政的传统艺能,就是入不敷出,也就是这些年打下了燕平,楚尘宋颜颜又强整银监,规范市场,安军定民,才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但今年不一样,今年为了遏止献纳,楚尘宋颜颜不仅减免了小农赋税,为了笼络各式各样的人,还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
她对自己构思的新税法模型是很有信心的,但她害怕前期投入的成本太大,要是再回到入不敷出的境地就完蛋了。
虽然她牢牢掌握着全国银监、国债,和皇帝的私库,补一下窟窿也不是补不了。
但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废止献纳本来就是一件触及所有官员利益的事,财报不好看,底下人立时就有进攻的借口。
如今知道最终结果,楚尘宋颜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她就看还有谁敢在她面前瞎逼逼!
悠闲落座,伸手示意,让户部的人细说说,户部人便开始跟她说起了收支详情。
今年的财政收入,从北戎那面捞来的当然是大头,事实证明战争财真好发,不仅搞来大量真金白银,还有大量马匹填充了大齐的短板。
大齐带死不活好多年的马政,终于支棱起来了,支出的比以前少,成果却远胜于从前。
而在传统项目这方面,刨去盐铁茶之类的暴利老行当,棉花带来的盈收也突飞猛进,几乎要赶上前面几位老大哥了。
新产出的棉布不管在北戎贵族圈还是大齐贵族圈都很畅销,价格居高不下,成本却相对较低,立时成了财政收入大头。
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项目,楚尘宋颜颜关心的税收项目,也出了成绩。
关于这点,户部人心情非常复杂。
他们也是官,禁止民间献纳,自然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未必没有偷偷希望楚尘宋颜颜翻车的,但结果让他们彻底打脸了。
重编田册后,献纳田完全归官员所有这个骚操作,让所有人都没有信任了,纷纷追回自己的田。
这么一弄,几乎搞得各个衙门的所有官司都和土地权有关,相对的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田亩进入税收范围,几乎把所有田都编纳入册了,税收不涨都不可能。
而百官为了反对这项政策,提出的大齐经济支柱是商税,提高土地成本,搞不好会影响商税的情况也没有发生。
商税不仅没减少,反而继续稳中带增,甚至今年的涨幅比去年还要高两个点。
事实胜于雄辩,财报在手,朝堂上就算有反对的声音,也只能憋着,不然想为自己牟利的心,也太昭然若揭,说出去不好听。
楚尘宋颜颜听完详细奏报,仰天大笑,乐得见牙不见眼。
有钱在手就是安心,所以楚尘宋颜颜再次熟练地从国库将还内帑的钱搬走,下达新一步命令,将这个财报见报,以后每年年底财报都对外公示。
户部人:……
家丑不可外扬啊!不能因为最近赚了几个钱,就飘得找不到北了,万一以后又入不敷出了怎么办!
那能怎么办,凉拌。
财报这种事,许多下层官员都接触不到,自然更不可能对着民众公开。
不然让人知道朝廷其实年年亏钱,之所以铸劣币就是因为朝廷没钱了这种事,很容易让百姓对朝廷幻灭。
但现在不盈钱了吗,当然要出去好好炫耀一下,除了显示新税法的成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还要发国债。
之前她用老皇帝的私库,一期一期的清付了旧有国债,奠定了国债信誉,但还不够。
国债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借债,自然得让借贷人对国家的偿还能力心里有个数,不然单凭她个人信誉,吃了上顿担心没下顿的,肯定影响购买国债的积极性,所以楚尘宋颜颜要公开财报。
关于公开财报数据,万一亏了,会不会让民众产生信任危机这种事,楚尘宋颜颜觉得多余担心。
难道百姓对朝廷真实情况两眼一抹黑,就会对朝廷产生信任了吗,自己什么形象心里没点数吗。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公开数据,就算遇上荒年、战乱等重大事件,不可避免财政赤字,说清楚也比全蒙在鼓里,两眼一抹黑更有安全感。
所以楚尘宋颜颜决定财报透明化,让民众清楚朝廷的偿付能力,再下发国债,让人安心入手。
除此之外,也是让民众对她银监的储银情况产生信心。
大齐各种商贸很发达,携带巨额金银太不方便,以至于她的银票运用越来越广泛。
对于这种类似钱庄的机构,商家肯定要担心储银不够,提不出银的事,那她就用一整个国库作保,锚定信任。
信任度越高,交易就会越终止于银票债券这个阶段,她就拥有大量储备银了。
然后她就可以反过来对民间发行国贷,利息合理一点,百姓信任国库,肯定比信任私放高利贷的要多点。
楚尘宋颜颜是真的感受到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快感了,尤其是国债这种向大户伸手借钱的操作。
一种有别于财政收入的大量敛财法,虽然要付利息,但钱财在手中产生的效益,远超于那一丁点利息,让她敢做更多不敢干的事,比如换币,比如打仗,比如修运河。
是的,楚尘宋颜颜又想修运河了。
大齐商贸那么发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水路四通八达,南北贯通,运粮非常方便,但北面的燕平长期被北戎占据,刚刚收回,还是一片空白区。
现在往燕平那边运物资,和北戎那做粮食生意,都是用海陆两运,成本非常高。
若是能直接连同漕运,那对燕平的控制将更深,无论是通商还是运粮也更便捷,还能给很多人找事干。
朝廷就不用说了,大工程意味着大油水,从上至下每个人都有饭吃,利在哪,人就在哪,她得给自己人安排饭碗,也让想吃这碗饭的人上自己的船。
而对底层劳工来说,也算是一个出路。
她编纳无产人口的事一直在进行,因为她一直在给无产人口减税减赋,各种优惠,越来越多为了逃税成为黑户的人口也愿意重新登记,人头数越来越多。
但不得不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人一多,肯定会有许多安排不开的劳动力,劳动力过剩,她的雇农保护法就形同虚设。
既然如此,设置一个需要百万劳工的大工程,执行雇农保护法最低标准,让无产雇工产生一种“你不执行,那我干脆给朝廷修运河”的底气。
至于真的找不到工作的,那就只能真的去修运河了。
修运河虽然累,管饭管工钱的话也是一条出路,但凡日子能过的下去,没有人愿意为了逃税成为黑户的,所以这次招募民工还有个额外好处,就是把原来的黑户一网打尽。
而黑户中已经进化成山贼水匪什么的,大规模招安编军,大齐的冗余军队那么多,不用来修运河可惜了。
这方面从军方走,把钱发下去只管要人,具体怎么操作长官便宜行事,要是贪的太狠,引起底下当兵的不服,正好干死几个吃空饷的,换自己人上,她手里铆足劲想上位的人,可非常多啊。
这么一个大盘子,可以养活无数人,给无数人提供就业机会,就算修完运河,也可以继续修点别的什么东西。
而庞大的耗资就用国债筹,利息不是问题,运河修成,人口理顺,新法锚固,带来的利益必然是无穷无尽的,现在只是把未来的钱,借到现在而已。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楚尘宋颜颜废止献纳后,朝廷上反对她的声音就越来越多了,这次关于修运河劳民伤财的声音更是多。
但叫的欢的,都是吃不上饭的,能吃上饭的,都闭嘴不说话。
户部人虽然也都是官中一员,很想帮官员集体说话,但从本职工作上出发,能把国库经营盈余的就是亲娘,在调任到其它岗位之前,他们一句话都不会说。
这样一部分人张嘴,一部分人闭嘴,是拦不住楚尘宋颜颜的,于是楚尘宋颜颜公布了财报,同时就修运河事宜,再次向民间大规模发放国债。
朝廷公布财报的事,真的让百姓震撼了,第一次知道国库赚多少钱。
而在征收国债板块,朝廷也详述了运河修成,每年将能带来多少利益,以后国库收益会越来越好,如果暂且周转不开,就由皇帝私库垫付,让各方对朝廷都有信心,肯定能还得上的!
第一次发国债的时候,提心吊胆的人还很多,但楚尘宋颜颜如期清付后,许多人就开始后悔没赶上第一波红利了。
现在不仅有皇帝的私库和财政作保,还有楚尘宋颜颜的良好信誉,一时间心动的人越来越多。
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谁掌握了钱谁就有道理,这么大一个盘子,果然引来越来越多人靠近。
至于摸不到盘子的都去哪了呢?
楚尘宋颜颜为了搞林儆远,在老皇帝病重的时候,允许九个世子入朝参政,老皇帝病好了,也没特意收回这个权力,除了光王世子。
萧南山和林儆远这两个“官选之子”,已经被彻底干废了,和她穿不进同一条裤子的,自然会往宗室那边跑,毕竟如今还有望掀翻她的唯一力量,就是宗室。
所以林儆远倒了以后,楚尘宋颜颜根本没费劲重夺那些世子的权利,一方面得罪人,她和宗室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要是像丢抹布一样把宗室丢来丢去,肯定要逼得他们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她。
另一方面堵不如疏,与其铆着劲阻止宗室涉政,让他们自己和朝臣都产生迷之自信和神奇滤镜,倒不如就把他们摆到台面上来。
事实上那么多能无障碍涉政的人,呼风呼唤雨的也只有萧南山和林儆远两个,可见能力这种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展示自己,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废物。
不过这样一来,男主也得到了机会,身为全书最高配置,他倒不是一个废物,搞不好真会弄出一些东西。
但说实话,他要真站到台面上来,反而比躲在阴沟里暗戳戳搞事情好。
藏在暗处这么久,也该出来晒晒太阳了吧。
第123章 有得必有失
因为修运河的议题, 户部忙完,很快就轮到了工部。
修运河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从无到有的新开河道, 沿线涉及的东西太多, 趁着天气转寒, 很多河道断流,正是勘测河谷地势, 制定路线的最佳时候。
楚尘宋颜颜那个吉祥物大哥终于不干了, 工部的“三合一曹”情况不复存在, 两个副曹光荣上位。
楚尘宋颜颜看着两个曹官叮嘱道:“此次开凿运河, 贯通燕平, 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正是你们工部大展身手, 名垂青史的时候。”
“当此之刻,用人不必太拘小节,召天下水工能人, 不拘出身, 不拘来路, 只要确实有才, 就特召进工部,予以重用。”
“这件事交给别人我都不放心,只有交给你们两个我才放心,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两个陪国舅读书多年,异常上道的人, 立刻感激涕零,感谢娘娘的信任。
之前因为谄媚外戚的事, 私下里,他们俩没少被同僚嘲笑,虽说到手的权柄才是真的,心里也实在不得劲。
现在娘娘彻底发达了,还有谁不谄媚外戚,大家都一样,谁也别笑谁。
相反,他们可是在皇后娘娘微时就投效的,那能叫谄媚吗,那叫政治眼光!
开运河这种事,确实很棘手,但做成了,就是难以想象的大功绩。
有了这笔政绩,不仅履历提了个档次,运河作为一件惠及万民的事,主持修建的人甚至可以立在碑上享祭,谁不想要这样的千古之名啊!
当然最关键的是,娘娘她有钱啊!
运河这种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修得好千古美名,修不好千古骂名,什么东西没钱都修不出来,而在娘娘这只要提方案,不用他们想如何用最少的钱把事干出来,简直太舒心了。
不过楚尘宋颜颜虽然有钱,也不是冤大头,这么大盘子有人刮油水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不能把她锅底刮穿。
所以楚尘宋颜颜还是登报,对所有人公示修运河劳工的工钱,确保口口相传,村头的二傻子都知道,再刮不能刮到这层,一旦刮到,底下的劳工自己就会反抗。
而组织劳工这种事,就交给当地的“役正”来做,当初阳弘懿提的役正法,让役正管理无产雇农,而楚尘宋颜颜又提了选举,让雇农推选役正,达成一种相对平衡。
参加修运河的劳工由役正编订成册上报,把钱交给役正,除了给工人的工钱,还有将人运到目的地的“路补”。
粮食是国本,不能耽误农耕,所以招募民工的时候只招募青壮年,最繁劳的春耕结束后,由役正带去离自己最近的河道施工点,剩余的农田劳作,由留下的老人和妇人完成。
到了秋收的时候放回去,在自己家过冬,第二年再来,周而复始,必要的冬季施工,就让军队来干。
这个迁移过程,完全由役正掌握,工钱定死,“路补”却可以模糊一点,役正到时候“视情况上报”。
反正到时候人到那就行了,路费怎么报,和他路上具体怎么走的,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捞就捞这部分,别捞到不该捞的地方去。
而在工部选工料这方面,楚尘宋颜颜也让工部捡最好的来,工料好,报价高也是理所应当的,为了防止“意外”,耽误工期,发款的时候她还可以闭着眼再多给些。
修运河她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别伤及民生,引起动荡,一件是别给她修个豆腐渣工程,稍微大一点的洪水一来就冲烂了,把她拖到这个工程里面出不来。
她不介意多给的那部分去哪了,但审查的时候工料货不对板,偷工减料,她就要搞死他。
这方面的事,可以完全交给秦行朝。
身为侯官衙优秀毕业生,他精通官员贪污的一千零一种方式,任何手段对他来说都是老生常谈,往账本上一扫,什么秘密都没有,只有他想看出来的,和不想看出来的,没有他看不出来的。
所以就算做了宰相,他还是最常和户部对接,而他的画风,也明显和前几任宰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