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帝的意思十分的明确,但是很快,作为他耳目的钦差那边同样?也传来了消息,说这几个人年?纪虽然尚轻,但还是有?些本事?的,八人中有?超过一半,其实比当地?的官员要强。

  景文帝愣住。

  沉思许久,景文帝突然变了张面孔,再让人给钦差传信的时候,已然是另外一副口吻了。

  “注意盯着,其中若有?哪个表现?的格外突出,此间事?了,报与朕听。”

  想要让曾墨淮本人效忠估计是够呛了,但他的学生却是大有?可?为。

  才十几岁的少年?人啊!

  当下尚且如此,经年?之后,又当如何?

  确定是有?真本事?的之后,景文帝心?头突然一阵火热。

  与此同时,另一边。

  自从小表弟一封信请曾墨淮出山之后,传到他这里的信笺数量突然开始暴增。

  幸好之前一早的时候魏温就只让人把信拦在城外偏僻的庄子上,不然这一天几趟鸽子飞,圣上不怀疑才怪呢。

  魏温毕竟是专门的传话人,这些信笺他自然有?阅读的权力。

  随便拆开一封,不出意料,清一色全部?都是请教小表弟怎么治理洪水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一个比一个刁钻。

  毕竟若是一些简单的情况,几个学生自己就自行处理了,也犯不着花费这么大功夫专门过来问?一问?。

  魏温沉默了一瞬,他自知时间紧迫,接到消息之后立马就想办法送到宫里头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叶朔就收到了厚厚一摞的书?信。

  在八个学生里头神秘而强大,但其实只是个还差几个月才满十一岁的叶朔:“………………”

  救、救命…………

第129章 考验

  果然这种差事不是那么好揽的。

  但既然求救信都已经放到自己跟前了, 还能怎么办?叶朔就只能一?样?一?样?帮着看啊。

  随手?拆开一?封,毕竟都是搞工科的,上来也没别的废话, 直接进入正题。

  原来这个?叫邹乌的少?女是请教他如何合龙门的, 所谓合龙门,便是堵豁口的时候剩下的最后一?道口子, 遂称为龙口。

  治理决口能否成功, 全在这合拢龙口上头,若是合成功了就能顺利把?豁口堵上,不成功洪水则会继续蔓延。

  这位名叫邹乌的少?女被分?到了源河下游的某个?大支流处, 如今支流的堤坝马上也要被冲坏了, 河宽将近五十米,水流湍急,故而缺口合堵多?次都未成功。

  水流急,水压强,现如今又没有吊机,仅靠人力能够抬动的东西极为有限,区区木石重量不够,镇压之物很快就会被冲走。

  将近五十米的河道啊, 根本就封不住口子,实在是没办法了,邹乌才会写信过来求助。

  叶朔飞快翻找了一?下有没有类似的经验,片刻后, 他提笔写下自己的建议。

  一?旁的小路子就只知道自己主子似乎是极为忙碌的样?子, 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做怎样?的一?件大事。

  花了整整两天时间, 叶朔将这一?批的书信处理完毕。

  凡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叶朔最后顺便将现代?的一?些防疫经验写了出来, 比如不能饮用如今源河的水,以及井水也一?定?要烧开才能饮用等等。

  等把?这些事情都交代?完之后,叶朔已经累的不行了。

  然而救人如救火,叶朔丝毫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叫小路子赶紧把?回信送到大表哥手?上。

  看着眼前的一?厚摞,大表哥震惊不已,久久难以回神。

  竟然真的能一?一?回答上来……

  大表哥几乎是连夜叫人将这些书信送出了上京城。

  两天后,一?行十五人,包括曾墨淮曾先生以及他的大弟子等人在内,都纷纷收到了回信。

  曾墨淮虽说对洪水治理一?事驾轻就熟,但这回源河决堤非同?一?般,即使是他也觉得棘手?。故而叶朔的回信同?样?也能给他提供更多?的思路。

  只是叶朔毕竟远在上京,没有亲眼看到真实情况如何,只能根据他们的文字描述然后给予解答,至于究竟适用不使用,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把?握。

  但即使是这些,也足够了。

  曾墨淮看到信中那句“源河善淤,善决、善徙,我听先生之言,如今源河两侧北高?南低,恐有南决改道之险,望先生慎辨”之后,表情不由得一?变。

  随后他数了数日子,发现距离上次源河决堤确实已经过了将近百年了。

  源河本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一?说,九皇子如此猜测,倒也并非无的放矢。

  大周虽说缺洪水治理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并非一?个?都挑不出来,只是人少?,人手?不够罢了。

  曾墨淮很快将这件事情告知了与自己共同?治水的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一?个?激灵,三人很快就带众人四处奔波了起来,开始仔细观察起了河流的流向。

  发现几十里开外的河岸确实在不断的消逝、崩塌,三人顿时心中一?凛。

  随后曾墨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

  抢收、弃城。

  当然,所谓的弃城不是指此处,而是下游有风险的地方,根据曾墨淮的估算,大约有三座城池有极高?的被波及的风险。

  而大量抢收的话,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不容乐观。

  但如果不抢收,万一?源河真的改道或者南决了,那就不只是粮食减产的事情了,整个?大周的根基势必将会被动摇。

  源河改道历来不是一?件小事,情况严重了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所以做与不做,这个?决定?权很快就交到了景文帝的手?里头。

  景文帝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他宁愿最后是虚惊一?场,也不愿赌这一?把?。

  很快,景文帝这边就有了决断。

  他甚至派遣了暗卫,快马加鞭通知各处的知州,凡涉及到源河改道一?事的五日之内即刻抢收,然后弃城。

  其?余的暗卫则通知了相邻城池,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着手?搭建临时住所,用以收容这些人。

  三座城的百姓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分?儿化之,尚且能够容纳。

  至于百姓的思想工作?,却不是那么好做的。

  毕竟好端端的,突然通知他们搬离自己的家园,大部分?人都不乐意,跟他们说源河改道的事情他们也都听不懂。

  而田地里的粮食也不是那么好抢收的。

  若是放到现代?这事儿肯定?不好办,但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社会,反而更容易操作?一?些。

  景文帝直接施行了高?压政策,通知三位知州,若是百姓不从,就让守城的士兵直接抢收,然后这些粮食就由当地官府接手?,等到了新的城池,再?进行统一?分?配。

  这种情况下百姓肯定?不同?意啊,现在自己收的话粮食少?是少?了点,但也总比直接上交官府强吧?

  见守城的士兵直接就动真格儿的了,如此来上这么一?两回之后,其?余百姓无奈之下只能拼命抢收,强忍着心痛,哪怕粮食都还没有彻底成熟就已经将其?割了下来。

  粮食在哪儿,人就在哪儿。

  五日时间一?过,景文帝也已经成功将其?他地方的士兵临时调度了过来,然后在这些士兵的“护送”之下,百姓们按照批次,依次向着旁边的城池进发。

  当然,其?中不乏死都不肯离开的,其?中有百姓有富户,这极少?数的一?部分?人着实是没有办法了,暗卫就地格杀了几个?之后也不见他们妥协,故而当地的知州也只能放弃。

  生死有命,个?人选择不同?,勉强不来。

  好好的茅草屋和?大瓦房,如今却变成了堪堪能够遮挡风雨的大棚,就在三处的百姓满心怨愤之际,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讯报——

  自己老?家被大水淹了。

  昨天一?夜之间,源河仿佛携了灭世之势,无数流水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三座城池其?中一?座不过短短两个?多?时辰的功夫,淹的连城楼都看不见了。

  剩下两个?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多?半建筑和?房屋都不见了。

  站在高?出,看着几十里外漫灌的大水,三处的百姓好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的怨愤更是一?扫而空,尽数化作?了庆幸。

  他们在庆幸官府及时通告,而没有被淹到的地方的百姓呢,同?样?也在庆幸,只不过他们庆幸的是这大水没有经过自己这里。

  另一?边。

  大约是几个?学生和?曾墨淮相互之间通讯过于频繁,叶朔的回信穿插其?中并不显眼,故而也就未引起旁人的注意。

  得到叶朔回信之后,邹乌思考片刻,觉得此方法可行。

  五十米的河道太宽,但可以将其?分?成几份来弄,这样?决口的地方虽然多?了,但水流量小了,然后再?逐一?进行封堵,尽管工程量大了,但却有极可能能够解决当前的困境。

  说做就做,邹乌这边即刻将自己的意思传达了下去,然而让邹乌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样?的提议,很快就遭到了当地知府的反对。

  对方甚至觉得邹乌是在害人。

  “你?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堤?”

  邹乌怔了怔,自然是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第130章 做贼

  邹乌是年纪小, 又不是傻,她?不可能看?不出周遭人对她?看?似尊敬,实?则怠慢和不屑一顾。

  若是之前也就罢了?, 邹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下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今自己已经得到了?方法, 并且经过估计确实?可行,不论如何邹乌都是要试一试的。

  而那边的知府还在继续:“将原本的堤坝墩子分成三?份谈何容易, 若是这样, 那之前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吗?”

  头一回听说把?原本一个的豁口砸成三?个,也头一回听说豁口越堵越多的。

  原本只是堵一个,现在将堤坝墩子分成三?份, 不就是需要堵三?个了?吗?

  知府可不是会觉得眼?前的少女是在瞎胡搞吗?

  但其实?五十米宽的河道, 寻常木石根本就无能为力,分成三?份,每一份看?做一个整体来治理,就相当于将水流量节分成了?三?份。

  只一份的话水流量太?大堵不上,三?分之一难道还能堵不上吗?

  冒险是必然的,可如果这么下去,堤坝彻底垮塌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思路被打开?之后,邹乌头脑越来越清晰, 忍不住同知府据理力争了?起来。

  但无奈,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个干过,知府依赖往日的经验,无论如何都不肯松口。

  眼?见时间?越拖越久, 本就豁开?了?口子的堤坝越发的摇摇欲坠, 随时都有可能彻底崩塌, 邹乌急了?。

  人大多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宁愿自欺欺人就让它这么烂着, 也不肯以一种?自残的方式去清除顽疾。

  这堤坝眼?下虽然烂,但好歹没有彻底失去效果,万一打开?另外两道豁口后,彻底完蛋了?怎么办?

  邹乌最后被逼无奈,只能越过知府,直接飞鸽传书给钦差大臣。

  如今的钦差乃景文帝耳目,跟景文帝一样都是雷厉风行似的人物,加上洪灾之事刻不容缓,等细细琢磨之后,确定按照传统的方法,肯定是堵不上了?,故而他当机立断,决定冒险一试。

  回信传来之后,若是自己再阻止,出了?什么事就得自己担着。但若是钦差首肯,再有什么问题那就是钦差在自己上头顶着了?。

  知府见到回信之后自知乌纱帽算是保住了?,也就没有再继续为难邹乌。

  邹乌一声令下,其余人这才?纷纷动作。

  就这样,在邹乌的指挥下第一个豁口被顺利堵上了?,再然后是第二个,等到了?第三?个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头,毕竟能否顺利将洪水拦于此处,就全看?这最后一个了?。

  最后一个豁口堵起来的时候确实?比前头两个要多费了?一点力气,但到底也还是成功了?。

  竟然真?的成了?!

  站在岸头,隐隐听着远处河工的欢呼之声,知府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太?神奇了?吧……

  被所有人围在正中央,无视周遭清一色的赞叹恭维之声,怔怔的望着已然不再蔓延的河水,这一刻,那个一直未曾谋面的老?师在邹乌眼?中,可堪神明。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天气时阴时雨,下雨的时候河床高度不免在继续往上攀升。

  哪怕堤坝已经成功被堵上了?,看?到这一幕大家还是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

  若是水位再涨,难免不会造成二次决堤,到那个时候再用这个方法可就不一定管用了?。

  所有人,包括邹乌在内日夜不停,疯狂的在心里头祈祷着。

  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天终于放晴了?,而断断续续持续了?有大半个月的降水也终于告一段落了?。

  而那洪水,到底是被他们成功拦在了?此处。

  如此壮举,着实?震撼。

  一场风雨,八人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意志也变得越发的坚定了?,面上孩童的天真?逐渐散去,最后竟显露出隐隐的坚毅来。

  哪怕是钦差,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感叹一声,后生可畏。

  想到之前圣上的叮嘱,沉吟片刻,钦差最终将自己的见闻以及底下的声音汇编起来,然后连同灾情一道,快马加鞭送到了?上京。

  在跨马加鞭日夜不休的情况下,钦差的书信不过短短一天半的功夫,就这样被送到了?景文帝的案头。

  景文帝看?完了?水淹三?城的事之后,不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最终还是赶上了?。

  因着提前有所准备,这件事带来的损失并不大,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加上景文帝毕竟在位这么多年了?,国库还算充盈,修养一段时间?差不多就能恢复过来了?。

  但若是提前没有准备的话,那结局就不好说了?。

  可越是这样,景文帝的心情就越是复杂,见第一个提出这件事的是曾墨淮,景文帝一下子就纠结的不行。

  这么好的一个人才?,怎么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呢?

  越想越难受,景文帝很快看?向下一份书信,然而没忍住,景文帝看?着看?着,当看?到邹乌他们八个的时候,“嚯”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天佑我?大周!”

  尽管此次洪水使?得朝廷损失不少,但值得安慰的是,有这几位少年英杰横空出世。

  除了?邹乌之外,其余几人表现也相当亮眼?,实?乃不幸中的万幸,以至于景文帝由?衷的感觉到一阵惊喜。

  尤其是赶在这个节骨眼?上,使?臣还有几日便要到了?,洪灾在使?臣来临前夕被成功遏制,岂不正好证明,天不欲亡大周?

  “洪水适时褪去,此乃大兴之兆,大兴之兆啊!”

  王朝兴盛则英杰辈出,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八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六七岁,最小的才?十二三?岁。

  清一色的少年英才?,寻常帝王在位多年也出不了?一个,历史记载更是寥寥无几,邹乌他们又恰好全部都是大周的人,这就很难让景文帝不去联想,这是否是上苍对于自己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这么多年的奖赏。

  总之,这不是一件坏事。

  这么多天,圣上终于露出了?笑模样,何相他们同样十分高兴:“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天佑大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文帝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头想的却是,这八个人虽然年纪尚轻,但意义却是非凡。

  尤其是北庭使?臣将至,洪灾刚过,大周这边就更是不能露怯。

  人才?也是彰显国力的一种?方式,证明一个国家后继有人。

  尤其是这八人这么年轻,跟寻常相比就越发的不同。

  这么想着,景文帝心里头跟着闪过一个念头,随后,景文帝道:“传朕旨意,宣这八人进京。”

  除了?将邹乌他们亮给北庭看?之外,景文帝还打算先下手为强,省得拖的时间?久了?,最后被别人摘了?果子。

  何相他们很快也明白过来了?景文帝的意思,咂舌的同时,何相他们同样十分的赞同。

  曾墨淮的弟子,向来鲜少玩弄权术之辈,只要跟他们不是竞争关系,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大周才?能越发的昌盛。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收到消息的时候,邹乌他们有一瞬间?的不可置信。

  要知道早在三?年之前,他们几个还是边关流浪的孤儿,短短三?年多时间?过去,他们竟然已经走?到了?皇帝的视线之中。

  但是同时,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大半功劳都要归功于两位老?师。

  在曾夫子的教导下,以及魏温的刻意筛选,邹乌他们耳濡目染,其实?对权势并没有多少向往。

  他们还是更喜欢跟师兄还有老?师探讨学术时候的那种?氛围,当他们共同努力,成功验证出某个公式时候的那种?成就感,是旁的什么都比拟不了?的。

  曾墨淮醉心研究,他带出来的学生自然是不遑多让。

  故而邹乌等人只是稍稍激动了?一下,冷静之后,就也觉得没什么了?。

  他们甚至担心自己万一以后都回不来了?可怎么办,他们临出来之前,摆在手头的公式就只才?证明了?一半,另外一半都还没验证完呢,这一来一回的,不知道要耽误多长时间?。

  其实?曾墨淮也舍不得这八人,多么好的助手啊,比大徒弟他们机灵多了?。

  但想想这几个并非是自己真?正的学生,是别人寄养到自己这里的,曾墨淮就算是心里头再不舍,也不可能跟上京城里头那位对着干。

  看?出了?八人似乎有些不情愿,曾墨淮只用一句话就让他们的态度瞬间?发生了?转变——

  “你们一直念叨的另一位老?师,如今也在上京城里头呢。”

  邹乌几人几乎是瞬间?张大了?眼?睛。

  这、这岂不是说,只要他们到了?上京城,就能够见到一直以来都心心念念的那位神秘又强大的老?师了???

  邹乌他们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兴奋了?起来。

  然而曾墨淮没说的是,他们所谓的老?师,年龄其实?都还没有他们大。

  就只希望,到时候他们不要太?过吃惊吧……

  另一边。

  这么些日子,叶朔一只手都要写?废了?,从灾区到这里,平均一天十来封信,叶朔回答的问题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了?。

  如今终于听说洪水褪去的消息,叶朔不禁跟着松了?口气。

  总算是结束了?……

  终于能歇息歇息了?。

  这一刻,父子两个的脑电波诡异的重合了?。

  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铁打的人也受不了?,故而景文帝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来贵妃这里放松放松。

  景文帝来的时候,叶朔正好准备出去,就这样,父子两个差一点撞了?个满怀。

  王自全下意识的挡在景文帝身前,反应过来后,王自全愣住:“九殿下?”

  “奴才?给九殿下请安。”

  景文帝同样也注意到了?自己儿子那硕大的两个黑眼?圈,下意识的,他皱着眉,脱口而出:“怎么搞成这副鬼样子,你做贼去了??”

  连续做题、累的半死,好不容易有空想要去御花园放风结果被抓了?个正着还要被误会做贼的叶朔:“…………”

第131章 冲突

  景文帝刚解决了这么一个大麻烦, 一身轻松自然?精神奕奕。

  再?看叶朔,仿佛霜打的茄子似的,皱巴的厉害, 父子两个的形象完全颠倒了, 反观九皇子,倒是像那?个一直在操心前方灾情的那?个。

  同样的, 叶朔看到便宜爹之?后也都震惊了。

  便宜爹不是说一直连续忙了有小半个月了吗?小半个月里头连自己的寝殿都没?回过, 一直在勤政殿里头呆着,天天就是见大臣见大臣见大臣,怎么还能这么精神?

  短短半天不到就恢复了过来, 做皇帝的难道都这么抗压的吗?

  想想在边关一呆就是十年的大皇子, 再?想想小小年纪就要力?压一众弟弟的太子,再?看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叶朔突然?觉得?皇家的人都好能抗造啊。

  不像他,这才多久就累的不行了。

  叶朔看到便宜爹之?后,突然?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果然?皇帝这个职业就不是正常人类能够胜任的。

  而?那?边景文帝看到自己儿子略显呆滞的目光之?后,心里也在想着同样的事情。

  看看曾墨淮那?八个学生,再?看看自己儿子,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差距实在是明显了些?。

  景文帝忍不住问道:“你最近晚上不睡觉, 又在那?里捣鼓什么呢?”太傅和岑大人最近没?空管他,他怕不是都玩儿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