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家那身份地位,也不是他们普通老百姓可以想象的。

  是的,沈丽姝以前还只是跟老爹猜测金大腿“程公子”或许是一位宗室,但这个猜测在早前便得到了证实,事实上人家不仅是普通宗室,跟当今血缘还有些近,毕竟要是隔得远,那他们家早就降等成公侯之家,泯然于众多权贵之中了。

  大概是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脚踏实地搞事业的表现,赢得了金主爸爸信任,近来在他们面前越来越懒得掩饰,甚至就差对沈丽姝明示身份了。

  因此她才能知道他家的爵位。

  不过只要没完全挑明,沈丽姝就还是愉快的把他当程公子,赵世子来头太大,这条金大腿他们小胳膊小腿怕是抱不住,也不敢继续抱下去。

  于是真相又一次在沈丽姝和她爹那边打住。

  大家对“程公子”态度依旧,尊敬中不失热情亲切。

  沈徐氏便也只当程公子家世不错又有钱,心里琢磨着不管这三位公子中的谁看中了他们姝娘,托家人上门求娶,那自己这辈子也就无憾了!

  她早就盼着闺女及笄这一天了,如此才能放开手脚好生打扮,将本就十分的容貌发挥到极致,适合碧玉少女穿的精美衣裙做了一身又一

  只不过另一边,送首饰的就没有沈徐氏这般有成算了,都是些宫花珠串,漂亮是漂亮,稀罕也稀罕,但就是太小孩子品味,不那么适合及笄后需要向人展示风华的女孩佩戴。

  而秦郁松千里迢迢送来的金步摇,就十分的合宜了。

  秦叔叔有心,他夫人有品味,特意为便宜大侄女量身定制了人生中第一支步摇,步摇造型如一尾华美的雀羽,珍珠似不要钱般点缀在其间,而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那颗南珠,圆润饱满流光溢彩,尺寸竟比成年男子的大拇指还大!

  别说沈丽姝了,他们全家和亲朋好友也没见过这么夸张的珍珠。

  以当前的技术,淡水珍珠还能勉强实现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就别想了,纯天然野生产品,甚至开采海水珍珠都只能用人力,让熟悉水性的采珠人带上工具下海,一颗一颗的开挖,效率十分之低,因此也决定了珍珠的地位,珍贵的珠子。

  但凡圆润光滑些的淡水珍珠价格都居高不下,品相好的南珠市面上根本见不到,好东西都送进宫和达官贵人家中去了,而秦郁松送来的这一颗,大小和品相光泽无一不是上品,可以想象,若不是他刚好调任到那一带当父母官,近水楼台先得月,恐怕以秦家如今的权势,也很难搞到这样一颗的。

  这一支金步摇不但对沈丽姝意义非凡,价值更是贵不可言。

  就是太过贵重了,及笄礼上她反而不敢用这支来簪发,选择了林老太太送的一支玉簪,耳朵上则戴上了奶团子让人送来的珠串。

  沈丽姝都十六了,奶团子曦哥儿自然也是快满十岁的小小少年,如今既不奶也不团了,但还是会在信件中甜甜的喊姝阿姊,沈丽姝对他的印象也免不了停留在从前。

  也是他近些年出宫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今年更是一次都还没见过,先前还在信中说想来看姝阿姊的及笄礼,最好到底也没来,沈丽姝对小少年曦哥儿的印象,还不如他奶团子时期生动。

  不过她还是那个原则,人到不到无所谓,礼物来了就行。

  秦叔叔和曦哥儿的礼物她就很喜欢。

  反而是亲自来现场观礼的“程公子”有点麻烦,因为全家就她跟他熟,作为主角的沈丽姝还要分出精力招待这位贵客。

  好在大弟二弟也都趁热回来了。

  兄弟俩跟着林举人多年,不但学四书五经,也学了些修身养性,如今林举人出门身后带一串弟子,见了都得夸一句他们有乃师风范。

  由于在他们哥俩之后,林举人再没收新弟子,只专心带着现有的几位学生备战科举,独子林辰松已然是举人,他本就没什么好教的,而刚好少年英才的林公子乡试时被一位翰林院的考官看中,如今已被收作弟子;

  林举人另外几个大些的学生也陆续下场,只是比起林公子的一帆风顺显得有些波折,好些的连战几回考中秀才,差些的至今还在向着秀才努力。

  显而易见,接下来就是沈文殊兄弟俩下场试水了。

  都是要备战科举的人,两人至少外表看起来有几分书生意气了。

  沈文殊长得眉清目秀,人也的确越来越有清风朗月的气质,大概是跟随老师见客访友多了,待人接物比小时候强了不只一星半点,如今正跟在父亲身后迎来送往、寒暄客套,很有这个家长子的风范。

  至于沈进殊嘛,只能说这小子的颜值跟演技完全成正比,他在家里颜值只输给大姐,装模作样的本事丝毫不差,外人看着是个精致温润的少年,未来前途无量,但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他本质还是当年那个撒泼打滚、古怪灵精的沈二弟。

  这么多年,本性从来没变过!

  也正是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让他成了全家唯二能跟金大腿攀得上交情的。

  他自觉跟曦哥儿还是好兄弟呢,虽然快两年没见到面,书信也没断过,还跟小时候一样要好。

  曦哥儿的哥哥当然也是自己人啦。

  于是当阿姊分身乏术,请他务必招待好贵客的时候,俊秀的少年眉眼弯弯,充满了自信,“阿姊安心,我会叫程家哥哥在咱们家也宾至如归的。”

  然后脚步一转,径直走向远处那个端坐喝茶的身影。

  这些年,身边的小伙伴都在成长,金主爸爸自然也不遑多让,如今他身姿劲瘦挺拔,五官越发深邃俊朗,明明还是青年模样,周身气场已然强到无人敢靠近的地步。

  他坐在那里,周边几米都好像成了真空地带,仿佛被人划下了分割线,一边高谈阔论宾主尽欢,一边无人搭理噤若寒蝉,就很突兀。

  直到扛起重任的沈进殊靠近,才打破这方格格不入的小天地,只见他落落大方的在旁边坐下,就寒暄起来,“程家哥哥好久没来玩了……”

  沈二弟好样的!沈丽姝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沉浸式体验自己的成年礼了。

  然后她就沉浸了一整天。

  接下来都没怎么关注金主爸爸那边的情况。

  不过沈丽姝感觉二弟应该招待得还不错,毕竟大佬都有心情与民同乐到最后,观了礼,也添了礼物,最后推杯换盏、吃饱喝足了,才跟大部队一起退场。

  及笄礼完美落幕,全家人都不由松了口气,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老沈家第一次办这种大型宴会,别说弟弟们的满月礼周岁礼比不上,就连沈家旺和沈徐氏当年的婚礼,也没这么热闹的。

  夫妻俩给长女安排的盛宴,也得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宾客多到偌大的院子险些都装不下。

  动静这么大,不仅远方的亲戚朋友拖家带口进京,也彻底惊动了左邻右舍。

  他们家如今住的这片地,左右邻居多少都有点来头,要么家里有人做官,要么是书香世家,做生意的也有,但人家也比他们有积累和底蕴,而沈家没权也没势的,在人家眼里顶多算暴发户,自然没必要多来往。

  几年住下来,也就沈徐氏跟周围几家的大娘子有那么些点头之交的情谊。

  这回的及笄礼才他们看到沈家的隐藏实力。

  为一个女孩这样张灯结彩、广邀宾客的花费,一些同样不差钱的人家自认做不到这般铺张浪费;更别提这一日络绎不绝的宾客中不乏车马座驾,看那派头也不是一般人。

  可见再是无甚底蕴的暴发户,人也有几门贵亲戚呢!

  左邻右舍自觉重新认识了这位邻居,结交一下没坏处,于是这天过后,附近女眷们难得的登门做客了。

  沈徐氏喜出望外,只觉得这些也都是为她家姝娘庆贺的,一边热情洋溢的接待客人,一边低调含蓄的炫耀着自家有女初长成。

  本该大展身手的沈徐氏从这花团锦簇中回过神来,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的——她家姝娘又双叒叕见不着人影了!

  已经清闲好一阵的沈丽姝再次早出晚归,宛如刚创业时那般兢兢业业。

  不,沈丽姝现在比刚创业那会儿更忙碌,她甚至大手笔的租了辆马车,见天儿往城外跑。

  因为她终于攒够了卖地建庄子的钱,正满世界看地啦。

第149章

  经过小伙伴们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奋斗, 沈丽姝如今名下拥有六家烧烤店、两座大酒楼,不动产两套,另外还投资妇科陈大夫和她外甥女兼徒弟锦娘的月子生意。

  遍地开花的事业线, 让她在短短数年内攒下了上万两家资。

  直到这个时候, 沈丽姝才勉强认同外人给她的暴发户称号。

  对沈丽姝来说,暴发户才不是什么贬义词。

  她印象中的暴发户那都是富到流油的煤老板, 她家都没有矿, 怎么好意思叫暴发户?

  不过她最近盘点了一番个人资产,发现刨除近三年的流动资金,自己竟然还有六七千两银子可供挥霍——这里头还没算她房间里那些绫罗绸缎和首饰, 毕竟金银珠宝布帛甚至是书本成衣, 通通都可以变现, 当铺什么都能估价。

  曦哥儿和他哥这些年送的礼物, 怕是都够她再买几套房的了。

  原来不知不觉间, 自己攒下了如此惊人的财富。

  沈丽姝震惊过后, 愉快的接受现实并琢磨起来, 当地主的伟大梦想可以提上日程了——这大概是种花家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 实现财富自由, 买地建豪宅然后从此躺平。

  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过久了,偶尔也要体验归园田居。

  当然了,足足六七千两, 也足够让沈丽姝在汴京更好的位置、换一座比现在更宽敞豪华的宅子。

  他们现在住着的四合院到底普通了些,二进三进的大宅子都还没体验过呢。

  但有句话说得好,发财容易守财难, 汴京权贵云集, 总有那么几个红眼病的, 他家现在这套宅子已经够打眼了, 无权无势还想住首都二环豪宅?怕是这几年安稳日子过得太多了,想来点不一样的花火吧。

  到那时别说家财了,人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虽说他们有个金主爸爸,可到底不是利益关系,真出了事也不能指望人家来捞。

  这年头,苟住才是硬道理。

  把这个字贯彻到底的沈丽姝,果断放弃了升级房产的打算,专心完成自己当地主婆的小目标。

  她都打算好了,这笔钱买上百亩田地,再圈块地出来建房子。

  在自己的庄子里,三进四进算什么?园林庄子搞起来啊。

  说干就干,沈丽姝当即把小伙伴召集开了个小会,安排了下新的目标和方针,顺便又打了针加薪加奖金的鸡血,看着大家高涨的搬砖热情,才放心忙自己的私事去了。

  她现在是不差钱,可也不能当冤大头,还是得货比三家,去实地考察并且深入了解过情况才能敲定入手。

  考虑到步行实在辛苦又费时,沈丽姝选择了租马车。

  现在的租车行业颇为发达,一条龙服务,租车还能送拉车的车夫。

  马是战略物资,昂贵又稀缺,但凡马掉了一根毛,主人家都得心疼半天,这就导致马车夫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高端职业,普通人可不敢瞎赶别人家的马车,于是车行的车夫跟马车一样受欢迎。

  不过也是巧了,沈爹几年前收留的朱姓父子,朱伯曾经就是大户人家的马车夫,后来受伤了,父子俩才被赶出主家,被沈爹救回两条病,从此就死心塌地给他们家效力了。

  朱伯自受伤后便落下了瘸腿的毛病,却不会影响到拉车,而这几年帮沈家看门扫地、打理院子花草的生活,也没让他赶车的功夫生疏多少,拉扯马绳依然得心应手。

  有朱伯在,沈丽姝也没必要再请个马车夫,如此既省了一笔钱,司机是自己人也更安全,不怕对方趁机把她拉到荒郊野岭什么的。

  饶是如此,沈家人也还是不放心,她出城就是一整天,沈爹再会摸鱼也不可能跟着跑这么远,索性去老沈家请两位大伯陪她跑一阵。

  老沈家搬进城后,孩子们和沈三伯沈四伯算是如鱼得水,沈爷爷沈奶奶也过上幸福的养老生活,唯独沈大伯沈二伯无所适从。

  他们以前是家里的顶梁柱,种地一把好手,可进城了哪有地给他们种?同时又担心自己什么都不懂,会给孩子添麻烦,从而不肯去店里帮忙。

  索性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就当提前退休养老了吧,偏偏孩子们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都不愿意成家立业,唯二成家了的大堂哥和二堂哥,也只大堂哥得了个闺女。

  眼看着含饴弄孙的日子遥遥无期,兄弟俩只觉得越来越不得劲。

  沈家旺的请托,反而帮了他们的大忙,沈大伯沈二伯简直迫不及待,从此精神抖擞的跟着侄女早出晚归。

  沈爹请他们的本意是给闺女当保镖,但沈大伯沈二伯作为种地老手,去乡下帮她看田地的品质价格刚好专业对口。

  也多亏了伯父们把关,沈丽姝一连看了十几个乡镇,还没有找到各方面都合心意的地方。

  这天清晨,伯侄三人又踏上了出城看地的路程。

  这次去的地方比较远,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来,就只能天不亮起程了。

  原不该去那么远的地方,毕竟沈丽姝的信息来源全靠亲朋好友的介绍,他们的大本营在通许镇,当然给她介绍最多的地址也在通许镇周围,而最远的也不过表哥宋向民老家那边,跟通许隔了两个乡镇,但因为她租了马车,当天看完田地当天赶回城,轻轻松松。

  可是大半个月下来空手而归的事实证明,离汴京越近的田地,也越受其他土豪的喜欢,真正好的地已经被人圈完啦。

  她不想捡别人剩下,只能把不停地把选择范围扩大。

  最后,在睢县当基层官员的齐叔叔出马了。

  睢县在汴京没什么存在感,但它隔壁就是大名鼎鼎陈留县,所以那边各方面的条件也不是不差的,只是在历史悠久的汴京显得不那么出挑。

  低调也有低调的好处,想必睢县的田地不至于太抢手,能让她挑上一片不错的地。

  遂让老爹托人给齐叔叔送封信,请他帮忙掌掌眼。

  齐二爷这几年在睢县干得风生水起,财富地位都经营得不错,接到求助也很上心,招来地头蛇的手下问问情况,再骑马出去看一看,回来就让人往汴京带口信,表示有眉目了。

  距离沈丽姝送信也不过两三天,效率高的让沈家旺都来不及提前请假,于是沈丽姝照旧和沈大伯沈二伯组团。

  出于对齐叔叔的盲目信任,她在去睢县的马车里信誓旦旦表示,“齐叔叔看好的地方不会太差,这回我感觉稳了。”

  终于要有自己的庄子了,兴奋~

  马车里只有她和沈大伯,沈二伯正在外面跟朱伯学赶车。

  从古至今,就没有不爱车的男人。

  沈大伯当然也要学车。只是他们租马车是为了方便赶路,车厢规格较小,车头勉勉强强挤下两个成年人,再挤不下第三个了,因此他们两个只能轮流操作。

  沈丽姝看了大半月的田地,沈大伯沈二伯就学了大半个月的车。

  面容憨厚的沈大伯也深以为然,“是呢,齐大人肯帮忙,那是再没有不好的……”

  那可是官老爷,只要他们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忙活半个多月总算要定下来了,沈大伯心里也欢喜。

  按照姝娘的想法置办上百亩地,往后她就是地主家的小姐,他们家老五也能被喊一声地主老爷了。

  纵使这地主老爷跟他们老沈家没多大关系,可是兄弟一家出息,沈大伯也为他们高兴。

  正乐呵着,沈大伯突然灵光一闪,“姝娘一口气买这么多地,也不能空置着不用,你如今是娇小姐,可不能亲自干这些农活,不如我跟你二伯过去帮忙种地?”

  沈丽姝笑着道:“大伯好难得放下地里的活,怎么不多享享清福?”

  沈大伯:“唉,这两年闲得慌,浑身都不舒服,反而是最近跟着姝娘你到处跑,身上力气又回来了,可见大伯我是贱骨头,闲不得,闲不得呐!”

  沈丽姝是心动的,这半个多月多亏了大伯二伯在旁边帮她把关,严格查看田地质量,才没让她当了冤大头,可见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依然能为她发光发热。

  再说沈大伯是长辈,人家爽快开口了,她也不必扭扭捏捏,当即笑道:“这么多地,我可不敢让累着大伯二伯,不如到时请齐叔叔介绍几家安分的佃农,您跟二伯就做庄头,帮我管理这些佃农?刚好您跟二伯也学会了赶车,往后再添辆马车,农闲时,大伯二伯可以坐车回家,也不至于太清苦。”

  沈大伯一听就笑开了花,自己做不成地主,当个管着佃农干活的庄头也算过过干瘾。

  只是买车就大可不必,连连摆手,“万万不可,姝娘,你如今正是花钱的时候,其他地方能省则省。马车有多昂贵,不用大伯说,你自己也知道,最要紧的这马是金贵东西,买回来还要小心伺候,我听说马匹就算不生病,一年也要花上几十两银子喂养,要是生病就更不得了……”

  咋舌了会儿,继续苦口婆心,“我跟你二伯回城不必担心,我们有手有脚,自己能走回来。”

  沈丽姝摇头,“买车也不单给大伯二伯用的,日后田地置办齐全、庄上宅子也建起来,少不得常常过去小住,每次都租车也不是个事,毕竟逢年过节别人家也要用车,马车也没那么好租,到底不如自家有。咱们家好几十口人呢,我还担心一匹马都不够用。”

  沈大伯:……

  好家伙。他现在反而要担心侄女财大气粗,一口气买上两三匹马回家了,对于买车本身已经没有了异议。

  到达睢县衙门时,沈丽姝终于跟沈大伯沈二伯达成统一意见——买完田地,再来添置一匹马一辆车。

  重点是数量。

  齐青跟手下打过招呼,沈丽姝拿着他的名刺过来找人,很快就被衙役领到了他办公的地方。

  看到她过来,齐青很亲热的让人上茶,“坐了大半天车,累了吧?先喝口茶歇一歇,对了,这是我提前让人找出来的地契,你先瞧瞧。”

  地产更换手续本就需要县衙经手,更换好所有人的地契房契也是一式两份,另一份需要在县衙留作备份,齐青想了解那些田地的主人,只需吩咐手下把资料调出来,方便得很,因此便提前备下了。

  沈丽姝看齐叔叔把这些资料都准备好,眉开眼笑的接过来,“辛苦齐叔叔了,想来您帮我看好的田地,已经都确认过主人家肯卖了。”

  齐青也笑道,“那可不,齐叔叔知道你的性子,喜欢就要下手,最不爱那些繁琐程序,现在筛过一遍,只要你瞧中便可交易,岂不方便?”

  沈丽姝连连点头:“是呢是呢,太方便了。”

  说着端起热茶抿过一口,就低头翻阅起了资料,神情闲适得好像在自家书房,看得一旁的沈大伯沈二伯佩服不已。

  他们头一次进衙门,腿肚子都还在打颤,被官差引到齐大人办公的房子里也没觉得好多少,端着热茶只觉得坐立不安,侄女倒好,就那么捧着一叠文书坐在齐大人办公的桌子翻看,时不时跟旁边的齐大人讨论几句,简直比齐大人还像这间屋子的主人。

  就侄女这胆子,难怪她能干大事。

  不服不行!

  沈丽姝不知道沈大伯沈二伯的想法,她粗略扫过后,挑出一叠连着的地契问,“齐叔叔,这片地是不是都连在一起的,旁边还有湖泊?”

  齐青颔首提醒,“是一片的,附近有水有官道,只不过位置在睢县的西南边,离汴京更远些。”

  “来都来了,就先去瞧瞧吧。”沈丽姝不以为意,她都跑来睢县看地了,只要是在其境内的,质量和价格都合适,那就能接受。

  齐青笑道:“就知道你会喜欢,行,先去那边瞧瞧,中途还会经过两处不错的,正好也一并看了。”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衙门今天没什么大事,齐青也提前上司打过招呼,此时只需要让人再知会一声,就坐上马车,亲自带沈丽姝几人去看地。

  实地考察过后,沈丽姝果然很喜欢一开始相中的那片田地,因为时间还算充裕,陆续又看过几个地方,她也依然初心,不出意外的话就定这里了。

  确定她喜欢,齐青便道:“我先让人联系那几个村子的保正,约好时间你们再过来商谈。”

  沈丽姝笑眯眯点头:“麻烦齐叔叔了,到时候我爹也想来。”

  “好,那我提前两天让人带口信回去。”说完正事,齐青神情一松,“午饭是在老乡家里应付的,这会儿也忙完了,姝娘不如跟我回县里,叔叔请你吃顿好的。”

  沈丽姝看看天色,摇头道:“我们该回去了。不如齐叔叔什么时候回汴京,我请你吃好的。”

  齐青也跟着瞧了瞧天色,很有经验的道,“这会儿赶回去,城门早就关了,不如就在睢县住一晚,明日再动身吧。”

  “齐叔叔放心,庄子建好了,我往后来看您的日子可多呢。”沈丽姝看齐叔叔依然担心的样子,便道,“我们先赶路试试,要是城门关了,正好去镇上林举人家住一晚,还可以看看大弟二弟。林奶奶她们好几次留我住宿都没答应,这回也不算打扰啦。”

  齐青跟沈家走得近,自然也见过林举人父子,这才点头,“那就好,赶车不要太心急,尤其是夜路,容易出事。说起小林举人,明年的会试他会参加的罢,到时候是不是也住你家?”

  “不知道林举人他们愿不愿意,反正我们全家都是扫榻相迎的,大弟二弟能有如今的出息,可都是林举人精心教养的结果,如何感谢都不为过。”

  “你们家离贡院也不超过半柱香的路程,自家的院子安静又舒适,还有你和你娘帮着照料衣食住行,不比住那鱼龙混杂的客栈强上许多?林举人自己就是过来人,想是知道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