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店里采购豪气惯了,家鸭鱼肉拿了大几十斤,瓜果时蔬更是应有尽有,以至于徐大舅在灶台前忙活了三四个小时,家里的菜还没有消耗一空,院里捧着碗随地蹲坐的宾客们倒是吃得满嘴流油,吃着吃着就有新菜端上来,堪比流水席,把他们馋得停不下来,肚皮都要撑破了。
等店里中午休息,沈丽姝和表哥们匆匆赶过来吃席时,桌上依然挺热闹,没看见多少残羹剩饭,徐大舅依然挥舞着锅铲。
看到子侄外甥们过来,徐大舅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手上动作越发挥洒自如。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不客气,接替亲友们让出的席位,坐下端起碗就开始大口干饭。
他们是最后一波客人,徐大舅把特意留的几个好菜炒好出炉,终于可以停工了,也带着帮厨的徒弟们出来吃饭。
徐大舅笑眯眯把一盘板栗炖鸡放到沈丽姝跟前,顺势在她旁边坐下,“姝娘尝尝大舅做的这锅鸡,有没有学到你的精髓?”
今年没有卖板栗,沈丽姝家也较少做这道菜了,主要是每天大鱼大肉伺候的,板栗炖鸡早已不是她的最爱了。
不过偶尔尝一尝还是很有情怀的,沈丽姝在徐大舅期待的目光中吃了一块板栗,又吃了一根鸡翅,幸福的眯起了眼睛,“我可算知道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了,大舅做的板栗炖鸡比我以前瞎搞胡搞的,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店里客人是不是也常点这道菜?”
徐大舅笑得见牙不见眼,朝大外甥女比了个三的数字,“悄悄告诉你,自从有了这道菜,酒楼每天预备的鸡,比从前翻了这个数。”
沈丽姝配合的惊呼:“这么厉害的吗?”
第131章
沈丽姝浮夸做作的表演是出于彩衣娱亲的意图, 知道徐大舅有意在她面前露一手,才这么配合。
但她说的话确实一点不假,跟徐大舅下功夫研究过的成品比起来, 她以前给大家做的美食根本是小儿科了, 能够备受好评都是因为板栗和鸡肉本身的美味,以及当时大家肚子里没多少油水, 能开荤就相当于过年了, 好吃跟她的厨艺没有半毛钱关系。
果然,专业的事情就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徐大舅用一道板栗炖鸡向大外甥女表明决心的同时, 也让沈丽姝对他们的事业越发信心大涨, 舅甥俩越过了要不要合伙这种毫无意义的小问题, 直接就奔着工作如何展开去探讨了。
沈丽姝首先关心道:“大舅在酒楼十几年, 能干又敬业, 整个后厨全靠您支撑, 深得东家的倚重, 这回突然要走, 不知道东家可否舍得?”
徐大舅笑道:“东家自然是不乐意的, 但如今全家都搬到城里住了,他对此也有预料,明知强留无用便不会勉强。不过东家待咱们素来厚道, 我也不能说走就走,留个烂摊子让东家收拾,需得帮东家把接替人手拉拔起来, 调教好了, 确定我不在也不出岔子, 如此才能堂堂正正的离开。”
无论是出于曾经打工人, 还是如今老板的心态,徐大舅这种认真负责交接工作的行为,沈丽姝都是双手双脚支持的,辞职见人品,大舅人品一级棒!
沈丽姝点头问,“好的大舅,您预计交接要多久?”
徐大舅反应了下,也明白交接的意思了,应该是沈徐氏一跟娘家通气,他心里就盘算起来了,此时颇有成算的回道:“约莫要两个月。”
沈丽姝算了算时间,愉快点头,“可以可以,在城里找铺面、安排修缮事宜,林林总总诸多杂事,总得忙个两三月才能正式开张,这期间,大舅先安心完成手头工作。”
“大舅只知道做饭,其他一问三不知,开张诸事还要姝娘辛苦费心了。”
沈丽姝诚实的说,“我还好,我爹会比较辛苦。”
徐大舅神情茫然:“为何?”
“大舅您知道的,城里人越是逢年过节越爱出门吃喝玩乐,虽然这次我们不能去庙会摆摊,但店里生意应当也是这个规律,估摸着要从腊月一直热闹到出了元宵,因而找铺面这些活,许是要落在我爹头上。”
在家喊妈,出门找爸,没毛病。
莫名被cue的沈家旺:……
算了,自己生的好大儿,跪着也要宠完,沈爹露出
“你们放心,都包在我身上了。”
徐大舅对他妹夫的信心,也就仅次于大外甥女,于是搭着妹夫的肩,瓦亲亲热热表示了一番感谢,才转头继续跟大外甥女商议,“对了姝娘,大舅还有件事要征求你的同意。”
“您说。”
“就是你教大舅的烤鱼和板栗炖鸡两道菜,已经是店里的招牌,如今我要离开,再把招牌菜也带走,东家的生意怕是要元气大伤了。我想着两家是几十年的情分,分开也该和和气气,不如主动把菜谱留下,东家若是高兴,让徒弟们跟着大舅出来单干岂不合算?”
徐大舅说着看了眼在另一桌埋头苦吃、对他们的创业计划没有半点察觉的傻徒弟,无奈摇头,“他们本事不行,也是我这个师傅不尽心,若是抛下他们自寻出路,到时人走茶凉,更是学不成任何东西,白白蹉跎许多年,叫我如何对得起他们爹娘。”
这几个徒弟虽然也跟着他学了好几年本事,算是从小看着长大,但很长时间内他们都只能充当切菜工,练了好几年刀工,摸锅铲的机会却是寥寥无几。
技术毕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老徐家吃饭的家伙,只有长房长孙有资格继承,还轮不到外人来抢饭碗。
当然时代变了,连徐姥爷这种敝帚自珍的老人家,都抛开那些世俗顾虑,毫无保留的教徒弟们本事了,徐大舅也没再使劲藏着掖着,这大半年很是尽心尽力的教授徒弟,大徒弟偶尔还能捞到掌勺的机会。
但必须有他这个师傅在旁边指教撑腰,徒弟们才能捞到没什么难度的烧菜机会,距离真正的独当一面,还差着好几年功夫,所以接替他的,只能是原来给他当副手的同僚。
这同僚好歹也是正经出师了的厨子,身边也跟着俩小徒弟,他一走,后厨换人当家做主,人手不够人家也可以另外再招,哪里会用别人的徒弟?
正所谓人走茶凉,他的徒弟们留在原东家处,坐冷板凳都是轻的,就怕时间一长连后厨都待不了,被安排到前边去当小二跑趟。
厨子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行当,店小二能干多久?等年纪大了,头脑不机灵、手脚不麻利,就用不到他们了。
毕竟是亲徒弟,处了这么多年也是有感情的,无论如何,他也不想看他们没了着落。
沈丽姝也觉得她大舅当主厨,还是要几个帮手的,从小跟着的小徒弟,总比临时对外招聘来得安心,用两个菜谱换三个厨房小工、未来厨师,这波不亏,当即表示了支持,“还是大舅思虑周全妥帖,不过您拿这两个菜谱去酒楼之前已经郑重问过我的意思,当时我就说既然是教给大舅,您自己拿主意,这次也是一样,很不必再问我了。”
“这可不一样。”徐大舅以为外甥女不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耐心跟她解释了他带菜谱去酒楼,和把菜谱直接传给东家区别。
大概意思就是前者东西还是他的,后厨有后厨的规矩,只要他不想教,老板亲自来了也别想把他的菜谱学走,偷师在他们厨师中是最无法容忍的事情,这年头手艺人又吃香,养出了几分骄傲气性,哪家酒楼传出偷师的丑闻,但凡技术过硬的厨师都不去他家掌勺,让这家人偷鸡不成蚀把米。
后者就是很正常的技术交流了,只是教会徒弟还担心饿死师傅呢,这样毫无保留的跟老东家交流,很有可能亲自扶持出一个竞争对手,由不得徐大舅不慎重。
沈丽姝闻言笑道:“原来是这样,不过大舅也还是多虑了,酒楼在老家,咱们的饭馆在城里,隔着半日的路程呢,抢不走咱们的生意。再说烤鱼和板栗鸡也不会是咱们的招牌,我这又琢磨出了几个更适合当招牌的菜谱,吃完饭就把具体做法写下来,大舅这阵子有空多练练手。”
大舅满心欢喜的点头,“就知道姝娘满肚子都是好点子,有你这话,大舅再没什么可顾虑了。”
沈丽姝大言不惭:“是啊是啊,大舅早该把心放肚子里。”
接下来舅甥俩就凑在那里嘀嘀咕咕,沈丽姝首先报了一大串让旁听的沈家旺和徐二舅几人都忍不住口水直流的菜名,葱油鸡、辣子鸡丁、三杯鸡三杯鸭、猪肚鸡、腌笃鲜、糖醋排骨桥头排骨、红烧肉梅菜扣肉、剁椒鱼头、水煮鱼水煮肉、毛血旺、干锅肥肠,念完这一长串信心满满的问徐大舅:“大舅想先学哪几道菜?”
徐大舅在徐二舅的怂恿下勇敢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他全部都要学。
沈丽姝于是把做法简单口述一遍后,暂时誊抄了前八道菜的菜谱,让徐大舅带回去好好研究。
倒不是她小气吧巴拉,不肯把点到名的菜谱都写给徐大舅,实在是八道菜的字数就不少了,用了四页大纸,把沈丽姝手腕都写累了,毛笔书写速度也贼慢,他们是中途休息出来吃席的,吃完还要回去下班,便只能先写一部分,剩下那部分她写完让徐二舅抽空送回去。
虽然徐大舅以外的老徐家人这次都进城生活了,徐二舅不必再每天通勤四小时,从今天起,下班到家基本半个控制在半个小时内,但他还有个任务是定期去拉运木炭,因此每隔几天还是要出城一趟,经过老家给他哥带个信什么的,也就不在话下了。
沈丽姝打定主意,回店里抓个小伙伴代笔,她实在写不动了,便跟小伙伴们同还在徐姥爷家吃喝聊天的亲友道了别,继续回店里搬砖去了。
跟徐大舅开完碰头会议,沈丽姝果然放心把前期准备工作交给老爹。
不过她也知道不会太快出结果,徐姥爷搬完家,如今轮到他们自己家了,见过这阵仗的沈丽姝大概明白父母现阶段的任务重心,尤其是她娘怀着孕,很多事情都需要避讳,老爹这几日怕是比她更加诸事缠身。
沈丽姝有耐心等家里大事忙完再说。
日子很快便到了他们商定的黄道吉日。
她家大手笔翻修宅子的时候顺便定制了崭新成套家具,又因为新家旧家离得不远,其他要搬到新房里的大件家具也都提前搬过去了,乔迁这天只象征性的抬了些日用品和厨房用具,自然远不上几天前徐姥爷家令人叹为观止的动静,这回老家来人也远没有上次多,但也同样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逢年过节在走动的亲友们基本都来吃席了,沈爹衙门同僚和兄弟单位的朋友这回也倾巢出动,其中有一部分甚至看沈丽姝的面子居多,比如齐孔目一家,两位大小张掌柜,牛奶羊肉供应商金老板,木炭供应商大头叔叔和他两个舅兄,以及秦叔叔和他家的几位常客小朋友。
第132章
沈丽姝是给秦郁松送了请帖, 不过他能亲自到场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没想到还把家中子侄也一并带来了。
叔侄几人谁都没空着手来,就连最小的祈哥儿, 都正儿八经拎上了礼物, 奶声奶气祝贺姝阿姊喜迁新居、喜气盈门。
沈丽姝豪爽的收下礼物,就把其他客人交给爹娘去应酬了, 她专心招待这桌意外到来的贵客。
以及本来在同僚那处落座, 见到亲戚后毫不见外凑过来的齐孔目父子。
他们两家走动这么频繁,沈丽姝家乔迁这种大事,齐孔目自然也是带上了家中妻儿共赴宴会的, 据说要不是天气太冷, 老夫人近日偶感不适, 她老人家也想来凑热闹。
齐太太这会儿带着一双小儿女, 同衙门各家的女眷们坐一桌, 女子们有说有笑照料孩子, 倒也自得其乐, 就没跟着齐孔目过来, 只让他牵着五岁的、勉强可以和秦家小少爷们玩在一块的大儿子凑过来。
齐孔目上来把儿子往人前一送, “大郎,这都是你的表兄和表弟,难得在姝娘家碰见, 你们好好玩。”
然后就拍拍屁股跟秦兄勾肩搭背联络感情去了。
他们的确一早就抱上了秦兄这支前途无量的潜力股,同秦兄的情分也是后来围过来锦上添花的那群人远不能比的,但感情这种东西没有一劳永逸, 再深的情分久不联系也要生疏, 他倒是想像上值点卯那样每天去刷个脸, 可那样就不是抱大腿而是讨人嫌了。
成年人的世界最讲究分寸感, 齐孔目只能逢年过节,找个由头替他哥去秦府尽个孝心,顺便趁机跟他的好朋友秦兄联络感情。
除开节日,平日里他们秦兄也挺忙的,高中进士依然放不下手中书卷,据说要应付翰林院那群满腹经纶的名家大儒们的考校,用功程度丝毫不比当年考科举少;难得的沐休日,秦兄还要接待同窗同年友人,或是应邀参加一些文人间的文会诗会茶会;若还有闲暇,秦兄得抽空上姝娘他们店里捧捧场,业务相当繁忙,他没有正当理由还真不好过多打扰。
齐孔目也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知道秦兄常去烧烤店捧场,他没事也去店里转悠,十次里总有那么一两次能刚好碰上秦兄,趁机寒暄几句,刷一刷存在感,就算是完成KPI,他还是很满意的。
今天能在姝娘家碰上同样前来贺喜的秦兄,身边还有比秦兄更不好接近的小公子们,对他来说也是好大一个惊喜,齐孔目刷得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带儿子过去打个招呼,他跟秦兄联络感情的时候,儿子也可以趁机跟府上小少爷们搭上关系,之后年节里再替长兄去秦府尽孝,就可以顺理成章把大郎也带去,那他们同秦府的关系,就自然而然更上一层楼了。
齐孔目把开头和结果都想好了,偏偏忽略了过程,把儿子往小公子们那边一推,就以为情况能按照他预料的发展,放心去刷秦兄的好感度了,却没有想过他儿子才五岁,冷不丁被亲爹丢到陌生的小哥哥们里头,接受着他们好奇打量的目光,但凡再脆弱一点,他儿子恐怕就要哭着喊救命了。
但好在虎父无犬子,齐大郎也继承了他爹的大心脏,这种困难模式下也憋住了没有哭,只是呆呆的跟几人大眼瞪小眼,实在分不清到底谁是表兄谁是表弟的小朋友,也知道亲爹靠不住,于是求救的目光给到了沈丽姝。
这个漂亮阿姊他很熟,爹娘和奶奶他们都喜欢她,他也喜欢,因为每次见到姝阿姊,都能吃到好多他没见过的东西,敲好吃!
在小朋友的世界,能给他好吃的东西,就是亲人了,比亲爹还亲,宁愿向小姐姐求助也不找不靠谱的亲爹了。
沈丽姝确实靠谱,毕竟亲爹带娃可以随心所欲,她作为这个家的小主人却不能为所欲为,小客人的诉求还是要尽可能满足的。
不过她并没有立刻上前为小朋友们互相介绍,索性招手把大弟二弟也叫过来了,让他们凑在一起做集体介绍。
沈文殊和沈进殊也回来了,乔迁之喜,尤其是从老破小搬进几百坪的豪宅这种大事,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一家人当然要整整齐齐,即便小老弟们学业很重,别人都放寒假了,他们还风雨无阻的上学,争分夺秒的学习,以至于连吃住都开始在他们老师家里解决。
好吧,这么说太夸张。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林举人这一年再没收新学生,大弟二弟依然是他最小的弟子,他也确实对小弟子重视有加,但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非得让俩小学生在他眼皮底下,从白天学到黑夜,十几个小时不给休息。
事实上,林举人现在最重视的是两个大弟子,尤其是他儿子林辰松,小老弟偷偷给沈丽姝八卦,说跟着先生去串门,听到先生对好友们说他两个师兄到了火候,明年就要让他们下场一试,
而先生的友人们都觉得先生太低调,大师兄天资过人、学识扎实,早该让他下场了,不过现在也好,一举考中更能一鸣惊人。
先生被友人建立了信心,对师兄们寄予厚望,这两个月简直是对他们魔鬼训练,剩下几个师兄弟只是陪着师兄提前感受科举的压力,学业倒是没那么重,吃住在林家单纯只是老太太和举人娘子舍不得放哥俩走。
之前兄弟俩有姥姥姥爷和舅母们贴心照料,放学了还能跟着表兄弟们玩耍,就算老太太好意思天天把人扣留下来,兄弟俩自己也不是很乐意,最多一个星期在老师家住两天,吃点好的改善条件。
徐家举家进城生活后,家具物什都拉得干干净净,虽然徐大舅和他几个徒弟暂时还留在老家,也不能指望他们几个大老爷们照顾好孩子,把哥俩送他们爷爷家住同样有各种不便,膝下空虚多年的老太太于是蠢蠢欲动,出手跟老沈家抢孩子了。
毫无悬念,老沈家这次依然没抢过。
毕竟比起能陪大弟二弟玩耍的表兄弟,堂兄弟们虽然也热情、玩耍都让着自己,可他们每天还要干很多活,根本没时间陪他俩玩。
其实在沈丽姝横空出世之前,老沈家虽然日子过得一般,男孩子们还是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特指在他们八岁以前,八岁以后要跟着长辈们下地干活了,八岁以前还是可以尽情玩耍的,种地有父兄,家务有母亲和姐妹们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跟镇上所有小男孩一样无忧无虑。
然后不知道哪一天开始,兄长们一个个进城了,姐妹们也有了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家里,生活的重担就悄无声息落在了他们肩上,不知不觉,快乐的童年被打水洗菜烧火捡柴跑腿削竹签等工作包围。
好不容易农闲了,洗衣做饭打水烧火等活儿都有他们的娘负责,然而自由也只是错觉,转天被姐妹们薅去养殖场打零工。
青娘她们养殖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每头羊大约赚四贯钱,目前为止给店里供应了了五只羊,到手足足二十贯,这还没算卖猪的四五贯。
是的,她们最初养的猪和羊数量一致,当时一看猪崽和羊崽的价格差得很大,姐妹几个也没多想,对所有动物幼崽都是一样的精心照顾,直到猪和羊陆续出栏,算一算到手的钱,她们才回过味来,买小羊崽的成本的确很高,是小猪崽的好多倍,可是小羊崽长大后,肉价同样是猪肉的几倍甚至接近十倍,一看利润,羊肉简直赢麻了。
青娘立刻提议,既然扩大规模的提议姐妹们一时拿不定主意,那暂时搁置,先把猪全部换成羊,来年依然能大赚一笔。
性格保守些的琴娘也不傻,养羊赚得多,那当然都养羊了。
于是半年过后,圈舍里的小动物全都变成了羊,也使得简陋的圈棚身价倍增,这要是哪天有人顺手牵羊,青娘她们绝对损失惨重,因此姐妹们也很警惕,几乎十二时辰都有人在圈舍看守。
还别说,在圈舍里有干燥蓬松的干草垫,和体温比人高一些的羊羊们抱团取暖,比起一熄火就天寒地冻的家里,圈舍值夜还是个不错的去处。
只是姐妹们手里有钱,也学会了打扮自己,平时把自己洗干净了还要戴个头花擦点面脂,让她们去圈舍抱着羊一块睡,爱美的小姐妹们也不是很愿意,就把主意打到了皮糙肉厚的兄弟们身上,给几个铜钱哄他们去打工,再不乐意就找爹娘爷奶哭诉,长辈们都知道她们的生意挣钱,自会为她们做主。
还好老沈家的孩子都挺务实,听到赚钱的机会终于轮到他们,当场跳起来讨价还价,一番拉扯后,哥几个高高兴兴搬去羊圈里生活了。
他们常听长辈们念叨赚钱不磕碜,且真去羊圈住了才知道,里头干干净净没多少异味不说,小羊崽们可好玩了,又软萌又好撸,抱在怀里比汤铺子还暖和,他们在羊圈睡得不知道多香,渐渐的乐不思蜀,白天也沉迷撸羊无法自拔。
但沈文殊和沈进殊不知道他们原来是带薪撸羊去了,只听旁人说堂兄弟们可怜,没得自由和童年,也就这么当真了,心想他们住爷爷家去,堂兄弟们又要抽空陪他们玩,还要让着他们,更可怜了。
阿姊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的兄弟俩选择不给大家添麻烦,便收拾小包袱去住先生家了。
第133章
林举人是他们镇上最有学问的、备受乡亲们推崇敬仰的大人物, 当初他肯收自家俩孩子当学生,老沈家就激动得恨不得敲锣打鼓庆祝,如今林举人和老太太他们又如此喜爱重视大弟二弟, 还要让他们在家里住, 老沈家越发与有荣焉。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也是最好的安排,沈家人非但没有怨言, 反而欢欢喜喜送他们去的林家。
哥俩于是安心在老师家住了下来。
借宿在老师家里的好处很多, 最优秀的一条是生活条件好,林家厨子严格遵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原则,花很多心思准备一日三餐, 完美满足了兄弟俩被沈丽姝养刁的胃口。
吃得好, 睡得就更香了。
另外就是老太太和举人娘子都格外喜欢沈进殊, 以前有客人来访, 玩马吊三缺一的时候, 都是林辰松这个小辈被叫过来凑数, 现在有了沈进殊这个小机灵鬼, 老太太宁愿叫小朋友陪玩、现场教学 , 也不想喊她那一板一眼、没得意思的大孙子。
林举人也差不多, 最机灵嘴甜的小弟子成天到晚的在跟前晃悠,每次出门访友顺手都把他拎上了,沈进殊回家才能有那么多八卦说给阿姊听。
沈丽姝也很唏嘘, 小老弟年纪轻轻混迹交际场,再加上社牛本牛的属性,长大后搞不好就是他们文化人中的花蝴蝶。
凡事有利就会有弊, 每天十二个时辰都在恩师的眼皮底下, 学习和生活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运气不好再摊上个劳模老师, 就会像小老弟这样,周休月休旬休通通没有,什么时候放假端看老师心情。
当然林举人严厉归严厉,学生家乔迁这种喜事,他倒也没拘着不肯放人,很配合让进城庆贺的沈爷爷他们把兄弟俩薅走了,顺便还让带了林家的贺礼。
老太太和举人娘子准备了一个精致小巧的妆奁,体面又实用,当下就被用来放沈丽姝那套精巧如艺术品的荷包,和这段时间她娘陆陆续续给她买的一些耳坠项链头饰。
更意外的是林举人也准备了礼物,据说是他和林少爷挑选的一副画,虽不是名家名作,但这副山水画栩栩如生、意境悠远,可见主人还是用了心的,沈丽姝也喜欢这个,立刻把画挂到了书房里头。
收礼物收到手软的沈丽姝还只是美滋滋,看到自家二环内豪宅的沈大弟沈二弟小朋友,简直就是欢喜若狂,一进家门就跟鬼子进村一样横冲直撞、每个屋子扫荡一遍,大冬天的愣是热出了一身汗。
发泄完无处安放的情绪,哥俩才冷静下来,然后亦步亦趋的跟着阿姊。
小学生也知道跟土豪做朋友的重要性,纵使大人不说,他们也清楚让自己住上大宅子的最大功臣是谁,本就黏人的小老弟彻底化身成阿姊的小尾巴,从早上开始就跟在沈丽姝后头,进进出出的招呼客人。
虽然这本不是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压力,只要是跟着阿姊行动,再苦再累兄弟俩也甘之如饴。
因此当计划外的秦府一家子贵客登门,沈丽姝怕小老弟又给她背刺,特意把他们打发到父母那边,自己一个人负责接待贵客后,兄弟俩就变成了抛弃的可怜小狗,哪也不去,就蹲在远处用无辜又可怜的大眼睛巴巴看着阿姊。
看得沈丽姝如芒在刺,始终无法忽略俩小家伙。
唉,弟弟太黏人,也是甜蜜的负担。
背负着弟弟们满满爱意的沈丽姝,突然觉得已经这么多熊孩子了,再多两个也不多,尤其是他们家社牛选手沈二弟加入,说不定正好可以打破眼下尴尬,让他们迅速打成一片,达成自己哄自己的完美效果。
毕竟她营业时间认真热情服务这些小VIP客户也就算了,今天好不容易把工作交给小伙伴们,跑出来参加自己家的乔迁之喜,结果到家里还是要熊孩子们,那也太坑爹。
心动不如行动,沈丽姝回头朝大弟二弟一招手,兄弟俩立刻就像看见了骨头的小狗,双眼放光,立刻手拉着手噔噔噔跑过来。
沈进殊嘴巴都笑歪了,还不忘卖乖,“阿姊叫我们过来有事吗?”
沈丽姝言简意赅道:“对,今天来了这么多小客人,跟你们差不多大,你们正好带大家一起玩,我先介绍一下,这是齐叔叔家的大郎,脖子上戴着长命锁的是秦叔叔家的祈哥儿,祈哥儿旁边分别是他的堂哥,从大到小秦沣、秦温、秦瀚,都比你们大,喊哥哥就可以,这是我们家大弟二弟,算是小主人,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俩。”
这果然是正确的选择,一听说自己是小主人,沈二弟的骄傲劲就上来了,给了他姐一个“包在身上”自信眼神,就自来熟的加入小客人们当中,还顺手把因为没有熟悉的小伙伴、显得有点势单力薄的齐大郎拉到自己旁边坐下。
也不知道他是天赋还是运气好,张口就踩中了大家都有共鸣的话题,“咦,你们都认识我阿姊,那不是也去店里吃过烤肉?悄悄告诉你们,家里今天会有烤鱼哦,跟店里做法有点不一样,但也很好吃,上菜的时候咱们动作都利索点,多夹点鱼肉到碗里,等大人发现,可能就不让我们吃了,阿姊老说小孩子不能吃辣。”
有一种辣叫你妈觉得你辣,这是每个小朋友的血泪史,并不会因为谁家境好就免于此难,甚至家境越好的越没自由,因为会有一群丫鬟老妈子无所事事,整天就盯着他们不能干这不能做那,沈进殊找的切入点,彻底点燃了他们热情,让小朋友们立刻放下了生疏,纷纷讨论起了各自的偷吃心得。
在旁围观的沈丽姝:……
好家伙,知道小老弟优秀,没想到这么优秀,这下彻底没她什么事了,跟大弟对了个你懂的的视线,她就脚步轻快的去前面加入成年人的聊天局。
如果说二弟是野马,大弟就是控制野马的那条缰绳,虽然不是每次都用,但有用的时候占大多数,问题不大。
兄弟搭配,干活不累。
沈丽姝毫不见外的坐到秦叔叔和齐孔目中间,身后还跟了个不请自来的秦沣,也没在意,上来就强烈给他们安利今天的主厨:“秦叔叔齐叔叔今儿可是来着了,我大舅难得掌勺,他要做好几道不外传的拿手菜,你们平日吃惯了珍羞美味,养出一副好舌头,待会可要赏脸多尝尝,给我们一点意见。”
齐孔目跟他们家很熟了,也知道些徐姥爷家的情况,闻言便笑道,“我记得姝娘你大舅可是位大厨,他那掌勺的酒楼是通许镇最好的一家,这一年生意更是火爆,我家还有亲戚在那吃过,回来跟我们夸那酒楼东家有本事,请的大厨丝毫不比城里大酒楼的手艺逊色。如今是正年关之际,这酒楼生意想必比平日更上一层楼,你大舅怎么还有功夫上你家来掌勺,他们东家肯放人吗?”
沈丽姝笑眯眯道:“上次我姥爷搬家,齐叔叔正好陪齐婶婶去大郎他姥爷家探亲,没能亲自到场,所以还不知道呢,那天大舅跟我商量好了明年合伙开店,回去就同东家请辞,这段时间正尽心尽力把后厨的二师傅提拔上来,那位师傅也是能干的,眼下也算可以独当一面了,因此东家才给大舅准了一天假,让他回来参加我家的酒席。”
酒楼东家同样是体面人,不但准了徐大舅的家,还托他带了礼物呢。
沈丽姝说得开心,几个大人却被她的计划惊到了,秦沣更是瞪大眼睛直接问了出来,“眼下这么大一家店不够吗,又要开店,你忙得过来吗?”
说着还上下打量她好几眼,仿佛在寻找她藏起来的三头六臂。
沈丽姝对秦沣的反应见怪不怪,可能是第一次见面打下的不良基础,之后他们的接触总有点针尖对麦芒、杠精对杠精的意思。
很不巧,她就是传说中那种遇强则强的大杠精,当下也阴阳怪气起来,“瞧你这话说的,赚钱哪有够不够的,沣哥会嫌自己学识太高了吗?”
秦沣:……
学识和赚钱怎么能相提并论?他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并且有证据,可是不能当场拿出来,因为搬出他们读书人中间那套铜臭理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那样碾压是碾压了,可对面的毕竟是小娘子,还是他叔特别喜爱维护的一个小辈,他哪里敢当着叔叔的面碾压人家?用不了杀手锏,那就没法子了,秦沣记得抓耳挠腮,转头向叔叔求救。
这么一幕既然上演过很多回,秦郁松自然也是习以为常了,亲侄子又一次被便宜侄女怼得哑口无言,他面上仍然八风不动的微笑,一副与我无瓜的姿态。
齐孔目当然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开口,静静的看秦少爷表演。
还是沈丽姝见好就收,她也知道秦沣未必找不到反驳的点,只是给她留了余地,她也笑道:“我说笑的,读书是神圣的事,怎么能跟庶务放在一块说,沣哥千万别介意。我跟大舅合伙开饭馆,其实是我出钱,大舅出力,他从十几岁开始在后厨干活,什么都懂,不用我费什么心,自然也能忙得过来。”
这时吃瓜看戏的秦郁松才悠悠的笑道,“我看不止如此吧,姝娘提供的,应该还有你大舅那些不外传的拿手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