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沈丽姝一天能得的小费也就一二十文,今天才一下午就翻倍,如何不叫她喜出望外?

  看着表哥表弟欢欣鼓舞的笑容,沈丽姝的神情也跟着飞扬起来。

  三人用振奋的精神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此时沈徐氏已经做好了晚饭,沈家旺也下班归来,却没人动用桌上的饭菜,大人小孩都看向门口面露期待。

  见三人终于归家,两位家长还能稳得住,孩子们却是一拥而上,不过还没来得及叽叽喳喳询问情况,沈丽姝已经一马当先的提出要求,“好累好饿,要是有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帮我们打水洗脸、端茶解渴就好了。”

  一听到“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这种形容,几个小朋友立刻忘了正事,抢着去给他们端茶倒水。

  二弟年纪小就难免吃亏,沈丽姝提到的工作他抢不到,但擅长争宠的他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趁大家都没注意,他迈着小短腿蹬噔噔去饭甑旁盛饭。

  沈丽姝洗完手脸和喝过了热茶,正好感受到肚子咕咕叫,二弟就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跟前,这让她惊喜又欣慰,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好孩子,我正好肚子饿了。”

  小家伙顿时昂首挺胸,他几个哥哥见状也有样学样,去给剩下的两位大哥盛饭。

  他们家平时的习惯是由一家之主宣布开饭。

  沈家旺在城里生活了十几年,也学会在意这些规矩家风。但他今天下班回家后,已经从妻子和孩子们这里得知了姝娘和侄子们的不容易。

  光是在家和瓦肆之间来回奔波的路程,腿都要跑断了。

  赚不赚钱另说,沈家旺很是欣赏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也更心疼闺女的辛苦,见姝娘在自己这个老子前面端上碗筷,非但不介意,还把他和妻子的椅子也让出来,招呼两个大侄子,“虎子力子也过来坐下,跑了那么远的路,脚怕是累得不行,在家就多坐坐歇脚,晚上还要去卖栗子吗?”

  体力消耗彻底的三人一边捧着碗狼吞虎咽,一边不约而同的点头:“要。”

  沈家旺笑了,正想详细问问销售情况,不比大哥表姊那样能沉住气的徐力,已经迫不及待伸出了四根手指炫耀道,“姑父你们不知道,仅仅一个下午,我们就赚了四百文!”

  之前他们几趟回来炒板栗,沈徐氏就知道卖得很不错,可这会儿听到具体数字,仍然惊得倒吸了一口气,接着第一时间去确认门口没人偷听,然后把门关上。

  沈徐氏尚且如此,只听过她转述的沈家旺同样也淡定不到哪里去。

  他突然想到,自己和妻子先前都没放在心上的半斤板栗三文的定价,似乎也许大概是真的?

  沈家旺知道孩子们中做主的只有姝娘,此时便忍不住用复杂的眼神审视这个在经商一道似乎格外有天赋的长女,“姝娘,往年爹娘也给你们在街上买过糖栗子,一斤不过两三文,你为何要卖出一斤六文的高价?”

  沈丽姝狠扒了两口饭垫肚子,又可以恢复细嚼慢咽的进食动作了,顺便也有闲暇解答父母的疑惑,“往年栗子只卖两三文的时候,街边小巷随处可见,炒栗子煮栗子生栗子应有尽有,小贩货郎们为了多卖点,就只能降价。”

  “但今日情形不同,据我了解,城里目前还没人开始卖糖炒栗子,咱们是第一家,只要客人想尝鲜,当然是我说怎么卖酒怎么卖。”最后,沈丽姝用了句她爹能理解的话总结,“书里说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意思了。”

  沈家旺想起前不久教儿女们认字才讲了这句话,姝娘竟这么快就运用起来了,他一时百感交集汇成一句话——只恨姝娘不是男儿身。

  不过自从被提醒过大弟小男子汉也有自尊的事实,沈家旺就开始注意不在儿子跟前口无遮拦了,万般情绪只能压在心里。

  沈徐氏想得没丈夫这么深远,单纯对女儿的骚操作表示大开眼界,“生意还能这么做?”

  “为何不能?”沈丽姝一副奸商嘴脸理直气壮,“我卖这么贵,顾客也愿意买,大家你情我愿。再说这也就是赚个快钱,做生意的都精明,不出三五天,就会有跟着咱们一起卖的,那时候我们没了独家优势,也只能乖乖按着一斤两三文的价钱去卖。”

  所以她这几天才打算加班加点,能多赚一天是一天。

第9章

  既然话说到这份上,就由不得沈丽姝把主意打到亲爹娘身上了。

  她跟表兄弟们再怎么能干也只是孩子,体力十分有限,如果爹娘能帮他们一起搬砖就好了。

  尤其是老爹,正值壮年、身强体壮,一个能顶两三个大表哥。如果能说动他加入,简直是如虎添翼,日进斗金。

  不过考虑到她娘最初根本不同意她搞事业,是她爹从中说和,表示他们几个孩子小打小闹无伤大雅,让他们自己玩闹去,她娘才勉勉强强同意,沈丽姝相信她这会儿开口请大人帮忙,以她娘的惯性思维当场就反对了,指定叫她忙不过来就不忙了,安安分分在家绣花得了。

  再说,她若是开口相求,爹娘是不是顺理成章接管她的摊子?

  沈丽姝可不接受胜利果实被人摘走,亲爹娘也不行,她赚钱的动力是改善全家的生活条件,但事业也是她自己的,做生意亲兄弟要明算账,亲父女也一样。

  所以她不能主动相求,得想个办法让爹娘自己主动加入,这样主动权才能继续掌握在自己手里。

  沈丽姝眼珠子转了转,开始铺垫,“其实将板栗屯起来,到过年期间再拿出来卖,价钱只会比现在更好,还不怕别家抢生意,只是我还有别的打算,现在要尽可能多多攒钱,就只能辛苦表哥表弟们了。”

  徐虎徐力还以为她别的打算也跟赚钱有关,已经尝到过甜头的兄弟俩对此最是积极,“姝娘攒钱想做什么?”

  沈丽姝的真实想法也是积攒启动资金,在过年之前好好赚上一笔。

  具体项目她还没想好,能确定的是本钱越多,选择范围就越大。

  钱生钱是古今中外的通用定律。

  不过用这个理由蛊惑爹娘加入他们显然不可行。

  她爹的态度暂时不好说,她娘一听她还想做大做强,肯定当场跳脚反对了,画大饼对古代传统女性不起效,沈丽姝直接对症下药,把爹娘都无法抗拒的计划提前透露出来,“我想争取下月就把大弟二弟送镇上念书去。”

  一听是这个计划,徐虎徐力都有些兴致缺缺,被点名的兄弟俩却是瞬间狂喜,双眼亮晶晶的看着沈丽姝,“阿姊,这是真的吗?”

  还没上过学的小朋友们对学校总是充满了向往,越没钱上学的孩子越想要上学,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沈家旺和沈徐氏虽不像孩子们这么大惊小怪,面上也流露出了几分惊喜和诧异,都没想到姝娘赚到钱后第一件事是送弟弟们上学。

  这明明是他们当父母的责任……

  享受着众人瞩目的感觉,沈丽姝还在美滋滋的想,大家反应这么夸张,看来她的拉人计划稳了。

  下一秒,就听到她娘脱口而出问,“送大弟二弟去镇上念书,之前卖花生瓜子的钱就够了,姝娘何苦这么辛苦的卖栗子?”

  沈丽姝:……

  嘴角的笑容瞬间凝固。

  亲妈这种职业是怎么做到古今中外全球统一的?

  好在她也摸清了徐女士的尿性,对这个反应惊讶又不算意外,很迅速的瞪大眼睛控诉起来,“你们答应过,赚的钱让我自己安排的,如今是想后悔吗?”

  其实最初答应此事的人是沈家旺,沈徐氏并不情愿,她压根不赞同姝娘抛头露面,但丈夫私下说,若姝娘真能赚到钱,给她自己攒些嫁妆也是极好的。

  沈徐氏也觉得嫁妆是女人在婆家的底气,她自己就是嫁妆丰厚,嫁进城里也没低人一头,姝娘能为她自己赚些嫁妆也不是坏事,这才没有继续反对下去。

  不管怎么说,他们确实都同意了,沈徐氏目前也没对闺女的私房起什么心思,但总归是她自己说错了话,对上姝娘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满满的控诉,沈徐氏难免有些讪讪,“娘没有这个意思……”

  “咳咳——”沈家旺清了清嗓子,站出来打圆场道,“姝娘,你娘也只是不想让你这么辛苦罢了,没别的意思。”

  沈徐氏连连点头表示丈夫说得对。

  沈丽姝也见好就收,神色松动下来,心底还在琢磨,被她娘这么借题发挥一下,话题都歪了,她要怎么不动声色引回去?抬眸就发现她爹正饶有兴味的看着自己。

  她先是一惊,老爹是不是已经看穿了她的小心思?

  但沈丽姝很快坦然了,她除了穿越者这个身份,本身也就是一普普通通小女生,可能芯子里的成人思维让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可本质依然是普通人,

  她也许赚钱有一手,但是论社会经验和心机城府,沈爹依然是她爸爸。老爹的人生经历就比她丰富多了,从乡下小子到城里人,又在衙门里那样复杂的地方工作,还能干得稳稳当当没被当软柿子,就知道她爹手腕聊得,就她这点小心思,被看穿太正常了。

  在爸爸面前,沈丽姝心安理得当个废材。

  主要是她爹看穿却不说破,还帮着她娘向她解释道歉,这态度已经不是一般的纵容了,所以沈丽姝也懒得伤脑筋,直接向她爹投去求助的视线。

  接下来就请老爹切入正题。

  他肯定懂。

  沈家旺:……

  他确实懂,也颇为纵容,近来发现越是放手让姝娘去做她想做的事,这孩子带给他们的惊喜就越多。

  比如今天,姝娘的糖炒板栗不但让他头一次在头儿那里得了好脸,且只卖半天就赚到四百文的成绩,让自诩捧着铁饭碗的他都忍不住心思浮动。

  半天就四百文,一晚上是不是能赚上千钱?

  若每天都有这赚头,沈家旺觉得自己这个押司都不用干了,跟着姝娘去卖货岂不是更划算。

  即便姝娘预测这样的大好形势维持不了几天,很快会有人出来抢生意,他也不觉失望,商人逐利是常态,他们提前占了先机,能大卖几天已经是幸运。

  沈家旺反而更加欣赏自家姝娘的头脑和心性——她提前预料到了未来形势,并坦然接受,做好只赚快钱的准备,这份聪慧豁达比她赚多少钱都难得。

  在这耀眼的闪光点下,沈丽姝其他的小心思都显得无伤大雅了,已然看穿的沈家旺非但没产生任何不满情绪,还决定配合她的工作。

  不说别的,一晚上赚几百上千文的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人总不能跟钱过不去。

  之后注意到姝娘一反常态的拐弯抹角,还跟她娘斗智斗勇,沈家旺才暂时按下心思,忽然兴起,想看看这丫头还有什么招。

  没想到她会堂而皇之朝自己使眼色求助。

  沈家旺无奈又好笑,最终还是遂了闺女的愿,主动开口问,“那你们饭后还去瓦子里吗?今晚想卖多少斤?”

  老爹果然没让她失望,沈丽姝眼睛一亮,迅速接话,“这个不知道,自是尽可能往多了卖,不过那里头最热闹的是三更左右,也是宵夜时辰,我们也想赶上这波热闹。”

  沈徐氏下意识反对,“不行,深更半夜的,你们几个孩子在外头太危险,亥时必须回来。”

  沈家旺也不意外她的反应,顺着话接到道,“也是,夜深人静几个孩子容易遇着危险,不如我陪他们出门,如此还能搭把手,孩子们也不必那么辛苦。”

  虽然白日他还要去衙门当差,不过年轻底子好,熬到三更天休息也无妨,辛苦也就辛苦几天。

  再说孩子们都要吃这份苦,他还能比不过孩子们?

  沈徐氏不赞同的看向丈夫,“不是说姝娘他们小打小闹,如今怎么还要帮他们做事了?”

  “此一时彼一时,孩子们遇到难处,咱们当父母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沈家旺故意避重就轻、模糊重点,“何况姝娘这么辛苦也是为了赚钱送大弟二弟去私塾,这本是我当父亲的责任,让姝娘一个孩子为我分担也就罢了,我若是还眼睁睁看着她吃苦受累,又有何脸面当她的父亲?”

  沈徐氏顺着丈夫的话想,顿时颇为惭愧,她总是纠结于女孩子抛头露面的问题,却忽略了姝娘这么辛苦也是在为他们夫妻分忧。丈夫都在体谅闺女的不容易,她怎么就不能宽容几分?

  越想越觉得闺女太不慈爱体贴,沈徐氏一时情绪冲动,脱口而出道:“既是如此,那我也不能干坐着,也该帮帮姝娘才是。”

  沈丽姝最会见机行事,完全不给她娘反悔的机会,争分夺秒地说出她的计划,“爹娘愿意帮忙自然是极好的,如此我们也可兵分三路,爹娘只需在家中炒栗子,我在瓦子里叫卖,大表哥四表弟和二表弟三表弟则轮流行动。”

  具体怎么轮流行动,沈丽姝展开解释,“比如说,大表哥四表弟陪我在瓦子里叫卖,二表弟三表弟便可趁机回家拿新出炉的栗子,你们拿着新出炉的板栗跟我一起叫卖,大表哥四表弟再回家取新货,如此循环往复,就不必把太多功夫浪费在路上了。”

  不是沈丽姝吹,按照她这个模式工作,一晚上起码赚一千两百文,运气再好点,一千五六百也不是梦。做生意可太有钱途了!

  连爹娘都被点名了,沈文殊不甘寂寞的举手,“阿姊,那我呢,继续烧火吗?”

  “对,大弟可要注意火候哦,板栗炒得好不好,全看你火烧得怎么样。”

  沈文殊立刻拍胸脯保证他就是最好的烧火小子。

  沈丽姝熟练的画饼,“等我们收工回来发工钱,每人都有,爹娘放心,你们也不是干白工。”

  沈家旺夫妻:……

第10章

  画完饼,接下来就该开始工作了。

  沈丽姝把爹娘的沉默当默认,便理直气壮指挥他们干活,“晚上客人指定比下午多,我们可以把二十斤一锅增加到三十斤,这回就请爹娘动手吧,我正好在旁边教你们怎么炒。”

  炒栗子一点都不难,爹娘之前还在旁围观过,沈丽姝对他们很有信心,教一遍肯定能上手。

  沈家旺这时却面露犹豫,倒不是对女儿支使父母这件事有什么不满。

  “姝娘当真不用爹陪你们去瓦子里?”

  虽然他有一把子力气,在家炒板栗也能做的很好,但这事几个大侄子们也能来,自己难得有机会帮帮孩子们,沈家旺觉得他的用武之地更应该在外面。

  可惜这却是他家姝娘从来没考虑过的方案。

  “爹是有公职在身的,可不能跟着我们出去走街串巷。内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在外头常碰到您衙门的同僚,因着是孩子们的小打小闹,倒也无伤大雅,叔伯们都会主动光顾生意,对我们很是关照。可爹在衙门里跟叔伯们平起平坐,若跟我们叫卖时碰到他们,岂不是显得矮人家一头?”

  沈丽姝虽然生活在人人平等的时代,却也不是什么理想主义,现代人都有不可言说的鄙视链,一大把拿着几千块工资的白领瞧不起月收入几万的摊贩,更何况是等级森严的古代?这里可是严格遵守着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此外还有奴婢、隶卒、乐户、倡优等贱籍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老爹能拥有一个清白、甚至在平民中还有些地位的身份,真的应该感天谢地了。

  沈丽姝很清楚沈爹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容有失。

  但沈家旺既然这么提议了,也是考虑到一些后果的往,他觉得问题不大,便笑道,“姝娘言重了,就算叫卖时被同僚撞见,我最多丢些脸面,可他们吃了咱家那么多东西,便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也不会如何跟爹较真。”

  沈家旺虽进城二十年,骨子里仍带着一份属于老乡的纯朴,赚钱才是大事,为此舍下一些不痛不痒的脸面,又算得了什么?

  即便这钱是给姝娘赚了,自己得不到什么,沈家旺也觉得值得。

  姝娘总不会亏待他们。

  沈丽姝仍然态度坚决的摇头,“爹不在意脸面,姝娘在意,您是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交口称羡的沈押司,也是有头脸的人物,姝娘不允许爹背上一星半点污名,即便只是些言语口角也不行!”

  她平时总是嘴角挂着甜甜的笑,用甜言蜜语忽悠别人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会儿难得正色起来,一番话说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倒把一屋子人都震住了。

  连沈家旺也有被孝到,颇为动容的看着长女,“姝娘委实有心了。”

  他都没有想到,姝娘嘴上不说,心中对自己这个父亲却是百般敬仰千般维护。

  沈丽姝毫不心虚收下了这份孝名,“那爹可不要辜负姝娘的心意,就安心在家跟娘一起炒栗子,外头的事交给我。”

  事实上她反对老爹“下海”的动机,并没自己说的这么大义凛然。

  沈丽姝的确不允许她爹背上任何污名。

  做人立足当下的同时更应该着眼未来,她想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就少不了依靠她爹的身份和人脉关系行事。

  即便老爹在衙门里只是底层小吏,沈丽姝也见识到了他们这个群体的能量,用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就是闷声发大财,这些小吏们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在社会上却十分吃得开。因而沈丽姝对老爹充满信心,哪怕她的事业再扩大几倍,老爹也能罩得住。

  再说了,因为她爹有公职身份,她才能打擦边球,一边搞小买卖一边当清白人家,老爹什么时候失去工作,那他们家的性质可就是妥妥的商人阶级,社会地位立刻比现在矮两级,那可比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悲惨。

  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因小失大,全家谁都可以跟她出去做生意,唯独老爹不行。

  沈丽姝没好意思说,她对老爹的期待其实远不止此,如果她以后的事业搞得不错,有了条件,还想花钱帮他疏通一下关系。

  基层小吏是几乎没上升空间,这个时代也不兴买官卖官,她爹除了考科举之外,再怎么努力也当不上真正的公务员,但是如果老爹能做到小吏中的头儿,他们家的日子也会很滋润。

  就像她爹现今的头儿齐孔目,据说背景够硬,连衙门的官老爷都对他客客气气。

  人自己舒舒服服当着小头目,住着首都二环内带小花园的豪宅,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可以说齐孔目就是他们家前进的榜样了。

  不过这个目标十分遥远,发家致富奔小康可够不着,得是正经的发大财,家里有矿才行。

  沈丽姝估摸着她至少得完成三五个五年计划才有希望实现,就没必要这么早拿出来宣扬了。

  她说服了父母安安分分在家帮自己炒板栗,也手把手教会一遍后,就带着新鲜出炉的三十斤板栗去老地方了。

  而沈家旺和沈徐氏已经马不停蹄开炒第二锅了,一锅板栗也要三四十分钟,够沈丽姝把三十斤卖空的了。

  说是夫妻合作,但沈家旺身为男人,一马当先包揽了大部分工作,只在两手臂都发酸后才让妻子接棒,他好借机喘口气。

  现才工作不久,沈家旺不觉疲惫,沈徐氏便只在旁边瞧着,时不时问一句要不要帮忙,基本只得到否定的答复,她也没走开,只是望着丈夫专注的神情半晌后,她突然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

  “我还是觉得不该如此纵容姝娘,现还帮她做事,她以后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越发执着于做买卖?”

  “这样不好吗?”沈家旺不在意的笑道,“若照姝娘的安排,一晚上就能赚一贯钱,要知道我每年从衙门里的年俸也才二三十贯,姝娘可比我强多了。”

  “这如何能比?”沈徐氏嗔了丈夫一眼,“衙门领的现银不多,却有米面果蔬和鸡鸭鱼肉哩!每半年还能领两斤羊肉,若是年节运气好,让衙门采买的人碰上死牛,还会发牛肉,哪怕轮到咱家只剩些牛肋骨大棒骨,照样也是别人花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细数丈夫单位的福利,沈徐氏脸上满是骄傲自豪。

  她都不明白,为何姝娘老觉得自家一穷二白、再生几个孩子都养不起,殊不知,这巷子里的谁不羡慕他们家的好日子?

  跟娘家兄弟比,他们每个月吃一两回荤腥是有些节俭了,以孩子他爹的本事,想天天吃肉也不是不行,只是孩子他爹私下也说了,谁家都不是瞎子傻子,自己小门小户又没什么依仗,没必要太招眼,平平安安把日子过下去就行。

  沈徐氏自己也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十分信服丈夫说的话,便打从心底觉得姝娘上蹿下跳的折腾没必要,一直安安稳稳、和乐融融不好吗?

  她心中抱怨,沈家旺却是力挺闺女,“姝娘如何是瞎折腾?不说这次了,上回卖花生瓜子,她也是实实在在赚到钱的,好几贯呢,还给咱们都买了礼物,那些天孩子们也没少吃肉。”

  姝娘赚到了钱,也只是买些礼物和吃食,钱没落到自己手上,沈徐氏其实没多大概念,反倒丈夫提起那几天吃肉的事,让她想起了一桩心事,犹豫的问,“你以前不是说咱们小门小户,不合适招摇吗,怎么还这般纵着姝娘?”

  沈家旺愣了一下,想起自己何时对妻子说的这话,苦笑不得的解释道,“衙门发多少现银和米面,这么多年街坊邻居都看得到,也清楚咱们无甚家底,若我天天给家里买肉吃,相当于告诉所有人我们手上不干净,这才是招摇。但姝娘却是凭本事挣钱,经得起推敲,她想怎么买肉就怎么买,谁也管不着。”

  “原是如此。”沈徐氏嘴上附和着,神情却没放松多少,过了会儿,又提起了另一个话题,“即便这样,也不好让姝娘总是走街串巷、抛头露面,她都是大姑娘了,出落得一天比一天秀丽,过不了两年就该相看起来了。”

  沈家旺随口问道:“你想给姝娘说个怎样的人家?”

  沈徐氏嘴上总是泼沈丽姝冷水,内心其实同样对她寄予厚望,只不过期盼的方向不太一样。沈徐氏也是憋了好久,头一次对丈夫吐露心声,“我说句实话,咱们姝娘生得花容月貌,又百般伶俐体贴,除了身份上差一些,论人品气度,又比那些千金小姐差在哪里?若是能安心在家养一养好名声,我私心觉得,便是秀才举人家的公子也配得!”

  这年头考科举是需要门槛的,读书人家里一般都是世代读书,秀才举人的儿子日后至少也是秀才,在往上的话,可就不好说了。

  沈徐氏这句“秀才举人家的公子也配得”,将她的野心暴露无遗,把枕边人沈家旺都惊呆了,回头深深看了妻子一眼。

  但沈徐氏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异想天开。

  老话说得好,嫁人就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她自己也是靠嫁人改变命运,从乡下人摇身一变成了京城人,姝娘各方面条件都强出她许多,只要谋划得当,如何不能当秀才举人的娘子?

第11章

  说实话,沈家旺并不嘲笑妻子的异想天开,他只是很佩服她的勇气。